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利用ARCH/GARCH模型研究了涨跌停板制度对沪深股市日、周、月收益率波动性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涨跌停板制度改变了两市周收益率和沪市月收益率的波动特征和日收益率的波动结构,并且对收益率波动性较高的上海市场的影响大于对深圳市场的影响,对上海市场长期收益率波动性的影响大于对短期收益率波动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涨跌停板股票收益率的概率密度估计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研究了存在涨跌停板限制的股票市场上股票收益率的概率密度函数估计问题,用变换贝塔核密度估计法,避免了传统高斯核密度估计由于支集不匹配而产生的边界偏差问题,并将其应用于计算收益率的风险价值.研究结果表明,在存在涨跌停板限制的股票市场上,股票收益率的概率密度函数不再是现存文献认为的"尖峰、厚尾",而是一种"尖峰、翘尾"形状,且这种差异在进行风险价值计算时是不可忽略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时间序列分析中的协整理论对涨跌停板制度实施以来上证综指与深证成指进行了协整分析.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对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进行了领先-滞后分析.  相似文献   

4.
中国股票市场收益率与波动性的阶段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上海综合指数和深圳成分指数为研究对象,用GARCH(1,1)-M模型对两市的波动性与市场报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阶段研究,同时分析了涨跌停板交易制度对波动性的影响.通过TARCH(1,1)模型来检验我国股市是否存在"杠杆效应",结果表明,沪深两市均存在显著的"杠杆效应",即报酬与波动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针对周内各日收益率差异的来源问题,在引入非理性风险因素的基础上,建立周末效应的超额收益率模型.该模型利用投资者对小概率的反应偏差来衡量投资者非理性偏差,考虑非理性风险和市场风险对周内各日的超额收益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基于RiskMetrics模型的单个期货合约保证金比例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玉 《统计教育》2008,(11):21-23,64
为了规避价格波动风险,期货交易所应该采取动态保证金设置方式。本文对单个期货合约的日收益序列建立了基于RiskMetrics的VaR模型,用滚动样本预测下一交易日的VaR值,而LR检验表明所建立的VaR模型能较好地测度价格波动风险。因此,下一交易日保证金比例可以设置为预测的VaR值和所规定的涨跌停板率的最小值,这样就能以相应的概率抵御该交易日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上海股市"周内效应"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文章以实行涨跌停板制度为界 ,把上海股票市场分为两个阶段 ,利用自回归和线性回归模型对沪市 A股指数和 B股指数的周内效应做了检验 ,结果发现在两个不同阶段 A股和 B股的周内效应均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8.
根据中国股市非市场化特点与股权分置改革的影响等问题,在股票市场价格严重失真情况下,运用非参数核估计方法,拟合了股市的理论收益率指标,通过对比股市实际收益率指标显著性偏离关系,提出了中国股市风险理论的独特含义与计量方法。实证显示:非参数核估计能够很好估计股市理论收益率指标,准确地计量中国股市风险动态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9.
基于行为资产定价模型的A、B股市场分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将行为资产定价模型引入到分割市场的股票定价分析.通过交易量和换手率两个指标来构造行为市场组合.并以此为基础测算股票的行为贝塔.研究发现,A、B股市场噪声交易者风险均较为显著,且噪声交易者风险对于股票收益率具有显著的影响,噪声交易者风险越大,股票收益率越低.由于沪市与深市的市场特性不一样,噪声交易者风险对于两市B股的折价率影响不同.在沪市,A、B股噪声交易者风险之差与折价率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对B股折价有一定的解释力,而在深市,噪声交易者风险对B股折价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任何机构和个人进行证券投资前,都要计算和预测证券在一定时期的收益,而描述这种收益常用的是预期收益率,同时还要考虑风险的存在.因此,证券的预期收益率和风险是投资分析的重要指标.β值证券组合投资决策模型和均值-方差模型相比具有需要确定的参数少、计算量小、风险选择参数更具合理性的优点,有的文献是在证券组合中不含有无风险资产和允许卖空的条件下研究β值证券组合投资决策模型的;考虑到证券组合中应允许包含无风险资产,而且在现实的证券市场上卖空常常受到限制,提出了允许持有无风险资产的β值证券组合投资决策模型.其实这两种模型都是假定某一投资期内预期收益率和风险均为已知的常数,但并不符合实际情况.因为在现实的证券市场中,由于诸多不确定因素,如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国际证券市场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证券投资的预期收益率和风险具有"部分信息已知,部分信息未知"的"贫信息"不确定性,所以在证券投资时,投资者应考虑到这种区别于"随机不确定性"和"认知不确定性"的"贫信息"不确定性.鉴于这种原因,本文考虑预期收益率和风险为贫信息不确定性的允许持有无风险资产的β值证券组合投资灰色决策模型.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由于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和东南亚发生的金融危机.使人们充分认识金融安全的重要性。因此,有效地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是当前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国内评估银行的经营状况,通常是从分析银行财务报表着手.而财务报表中往往是只反映资金运营的基本概况和盈利情况.人们只注重分析银行利差率、银行利润率、财务杠杆率、资金周转率、资产收益率、资本收益率等利润指标,对于在资金运营过程中能承担的风险缺少直接的反映,忽视了对风险指标以及风险指标对盈利影响的分析。只有在分析利润指标的同时,认真分析测算风险指标,才能获得商业…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我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的股票日收益率数据,通过分位数回归估计广义CoVaR模型,即将CoVaR模型的条件由q分位点下的收益率等于VaR推广至最多等于VaR.在此基础上分别度量了上市商业银行对整个金融市场体系和上市商业银行对其他上市商业银行的风险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全国性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普遍高于地方性商业银行,而各个上市商业银行之间的风险溢出效应具有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利用1998~2008年我国股市中全部股票的日收益数据来计算我国股市的特质风险,发现自1998年以来,我国流通市值加总的大盘、行业以及公司特质风险出现先降后升的趋势.我国证券市场中个股收益率的渡动主要来自于整体股市以及个股所在行业的特质波动,个股的特质风险对其本身收益率的波动影响很小.同时,我国股市的特质风险不具备对GDP增长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4.
收益与风险是证券投资的两个核心,任何机构和个人进行证券投资前,都必须计算证券在一定时期内的收益率,并以此为基础来估计该证券的预期收益率.因此,证券的预期收益率和风险是证券投资分析的两个重要指标.本文提出了三种切合实际而且容易操作的风险估计方法,能够准确而且又比较保守地估计出收益率的变化范围.  相似文献   

15.
经典的基金业绩评价方法是在收益率服从正态分布假设下构建风险指标,该指标或者高估风险,或者低估风险。可引入稳定分布来描述收益率,并利用稳定分布,构建风险调整的基金业绩评价体系,并利用该体系对我国开放式基金的业绩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6.
大量研究发现,在成熟的股票市场上,股票的市场收益率的波动性呈现波动聚类性、非对称性及收益与风险同方向变动的特点.本文利用ARCH模型族,对中国上海股票的日收益率的波动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建立NAGARCHSK模型,推算市场收益率的条件高阶矩序列,在此基础上建立引入高阶矩风险的收益-风险时变四因子状态空间模型,并基于2000-2016年中国股票市场的收益率数据,实证探究不同时期市场高阶矩风险对投资收益的冲击.结果显示:我国股票市场收益受到高阶矩风险的影响,并且条件高阶矩序列表现出时变和波动聚集的特征,大规模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和国内市场的重大风险事件均会使股市收益的条件高阶矩序列出现持续的异常波动.在未出现极端金融危机的稳定时期,市场收益率的条件方差会趋于对投资收益产生正向影响,条件偏度和条件峰度对投资收益的影响在正向和负向之间不断交替,增加了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然而在全球性的极端金融危机时期,市场收益率的条件方差会转而对投资收益产生负向影响,条件峰度则会对投资收益带来持续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中国教育收益率的长期变动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邓峰  丁小浩 《统计研究》2013,30(7):39-47
本研究采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1989-2009年的追踪数据,使用多层线性交互分类模型估计了全国教育收益率的总体变化趋势,并通过引入宏观经济发展指标来考察教育收益率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1世纪以来全国教育收益率并没有延续以往快速稳定增长的势头,中国市场转型过程中的制度变革和经济结构变化对教育收益率的变动都有显著影响.由于我国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本研究还比较了城镇和农村地区教育收益率变动趋势的差异,农村地区教育收益率先高后低反映了我国先农村后城市的改革开放进程.  相似文献   

19.
风险值(VaR)是金融市场风险的度量指标,选择好的计算方法十分重要。文章主要应用极值理论中的门限模型来研究风险值,并对2000年以来深圳综指和上证指数的日对数收益率计算风险值和期望亏损,最后对两市的风险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0.
期权调整利差(OAS)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蓉  郭晓武 《统计研究》2005,22(8):44-4
在债券的传统分析中,到期收益率以及基于到期收益率的利差①,往往是人们分析债券风险收益关系的重要指标。然而,随着利率波动的加剧和含权债券②的蓬勃发展,到期收益率及其利差指标的内在缺陷日益凸现:首先,到期收益率假定未来所有时刻的即期利率都相等,显然和实际中利率期限结构存在多种形状的现实不符;其次,由于在含权债券中可能包含着发行者的期权(如可赎回或可提前偿付的债券)或是投资者的期权(如可回售债券),未来利率的波动可能会改变未来债券的现金流(债券可能部分或全部提前偿还本金),而到期收益率并未考虑这一不确定性,如果债券中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