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简析了虚假广告的严重危害,提出了虚假广告的认定与规制对策,目的是有效遏制与杜绝虚假广告行为.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成功转型带动了广告业的飞速发展,而大量虚假广告也乘虚而入,充斥市场,不仅欺骗和误导了消费者,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甚至危及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也给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造成了严重冲击.针对虚假广告这一新兴社会问题的概念、特征以及相关的法律制度进行阐述,提出相应的措施以加强对虚假广告问题的防范与治理.  相似文献   

3.
虚假广告是损害消费者与合法商家利益的一种违法行为,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广告内容夸大、失真;广告语言模糊,令人误解;广告内容不正当,有着极大的危害性。但在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中,并没有对虚假广告行为明确的定义。要从立法上明确虚假广告的概念和标准,完善以《广告法》为中心的虚假广告立法规制,尽快出台《网络广告法》,对网络虚假广告进行规制,使虚假广告在市场上没有立足之地。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来,名人代言虚假广告侵害广大消费者的事件频频发生,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我国现行法律对名人代言虚假广告的民事责任缺乏规定,学术界对此争论不一。从法理分析,名人代言虚假广告应承担虚假陈述侵权责任。名人明知或应知虚假广告仍代言时,应与广告主、广告商承担连带责任,赔偿受害人的全部损害;名人代言虚假广告有轻过失时,应承担10%的按份责任,赔偿受害人的信赖损害。  相似文献   

5.
明星代言对于很多的厂家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及产品的销量来说非常有帮助,然而现在明星代言的功利性比较强,出现很多明星所代言的产品并非如所宣传的那样好,是夸大或虚假宣传,而消费者由于使用了相关的产品造成了利益的损害,但是却无法维权的事件。本文通过对当前明星代言虚假广告的法治现状作分析,研究了当前明星代言法律法规中存在的问题,对如何治理明星代言虚假广告提出了几个有针对性的建议,比如确定法律的主体、引入赔偿机制、增强审核机制、完善诉讼机制、建立诚信档案等。  相似文献   

6.
虚假广告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市场秩序的混乱,具有较大的社会危害性。由于目前我国法律对虚假广告的涵义等内容未有明确规定,这就给虚假广告的认定和治理带来了操作上的困难。因此,必须从虚假广告的概念认定、责任承担主体的对象、事前事后监督等方面完善相关法律制度,通过法律手段有效地对虚假广告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7.
名人代言虚假广告民事法律责任的理论依据与合理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假广告的盛行不仅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严重破坏了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秩序,名人代言虚假广告所造成的影响与危害性更是如此。而在我国的现行法律法规中,规范个人代言虚假广告及其法律责任仍显空白。通过分析借鉴国内外规制名人代言虚假广告的相关制度,我国应将名人纳入虚假广告承担法律责任的主体范围,并确立无过错归责原则和惩罚性赔偿制度,进一步完善广告审查机构的专业性和审查范围。在司法层面,通过扩大诉讼主体范围,建立公益诉讼制度,对名人代言虚假广告进行规制,充分地保障消费者群体的利益和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相似文献   

8.
试论虚假广告的危害及防范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虚假广告常常误导、欺骗消费者 ,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甚至危及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应从十个方面加强对虚假广告危害的防范  相似文献   

9.
《江西社会科学》2015,(11):183-187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传播速度越来越快,广告行业随之迅猛发展,但一些虚假医疗广告的出现,在许多方面造成了恶劣影响,严重地阻碍了广告业、医疗业的健康发展,危及社会稳定。我国需要运用法律规制虚假广告行为,在其发布前后等环节,追究其民事责任、行政责任与刑事责任,对其乱象实施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10.
针对虚假广告泛滥的情况,列举违法行为的种种表现,探究其背后的复杂原因--法制不健全是虚假广告屡禁不止的症结所在.对完善广告法制建设提出了具体的建议,旨在推动我国广告法律法规的修改工作早日列入议事日程,以便进一步规范广告市场,使蓬勃兴起的广告业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哲学进步到现代西方哲学是一个伪命题。不能为了编造这种命题而扭曲和混淆别人的观点;对现代西方哲学不能简单否定,但只有马克思在哲学上的革命变更才揭示了现代哲发展的正确方向。科学的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只谈一般唯物主义观点而否定实践观的核心作用,不是维护、而是贬低马克思哲学。  相似文献   

12.
反思"权利冲突"问题的真与伪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界对“权利本位”问题的关注,由20世纪90年代的激情呼唤,转变为如今的现实论证;由法的“形而上”返回到“形而下”,进而形成“具体的实践品格”,这是法学研究的一大进步。但近来学界对“权利冲突”问题的广泛关注,却充分暴露出对“权利本位”问题研究仍纠缠在应然与实然之间,忽视了法定权利界限的存在性、明确性与可认知性。因此,所谓“法定权利之间的冲突”,的确是一个伪命题。  相似文献   

13.
要弄清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是否存在过,必须从社会初始条件和社会基本结构即社会基因构成给予论证.本文从独立的工商人口、独立的生存基地、独立的工商资本、独立的组织体系四个结构性要素,来证明中国古代的工商业天生患有资本主义基因缺乏症,所谓的"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是根本不存在的伪命题.  相似文献   

14.
意识形态的多语境阐释——兼析"虚假意识"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钱中文 《河北学刊》2007,27(1):131-136
如果研究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就难以回避意识形态这一重要维度,意识形态的组成是复杂多样的,有属于思想观念的意识形态,也有属于感性表现形式的意识形态,如果把多种意识形态仅仅归结为诸种思想观念的一个综合概念,则必然阉割了多种意识形态的具体性和丰富性。20世纪以来,意识形态阐释的多语境化使其被赋予了不同含义,当今欧美国家一些理论家所宣扬的“意识形态终结论”、“意识形态必然是虚假意识”、“全球化意识形态论”或“意识形态知识化论”,对中国一些学者产生了影响,如果极少鉴别地搬用他们的各种理论,或是在文学理论中极力淡化意识形态理论,则有可能把意识形态仅仅视为一个批判性概念、功能性概念,进而虚化各种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5.
刘青琬 《河北学刊》2001,21(4):52-54
假象寓意是《周易》主要的思维方式,其思维理数是:意象概念、直觉判断和比附推理;信古崇圣是《周易》主要的思维定势,这一定势是儒家文化造成的;对《周易》假象寓意、信古崇圣中包含的神秘主义的放大,是卜筮迷信越数千年而不绝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6.
论假象     
假象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但从哲学角度认识假象历来却较为薄弱。本文从假象的产生、形成、作用和价值等四个方面 ,做了一番分析和整理 ,力图使我们对假象有一个较为科学合理的认识 ,并以此为人们的实践活动给予理论上的帮助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历史的假象     
历史科学的任务是探求历史事物的本质。人们常常以为,只要掌握了大量经过考证的历史资料就可以正确揭示出历史事物的本质,得出可靠的结论。其实不然,历史资料所反映的历史事实是历史事物的现象,而历史现象是以两种相反的方式来反映历史事物的本质的:一类是以正面形式直接表现历史事物本质的,是历史的真象;另一类是以反面形式歪曲地表现历史事物本质的,是历史的假象,“事物在其现象上往往颠倒地表现出来”1。如果不能正确地识别历史的真象与假象,就会将假象当作真象,那么所揭示的历史事物的本质必定是不正确的,所做的历史结论也是靠不住的。…  相似文献   

18.
孟亮 《学术探索》2013,(8):39-43
近年来,司法实践中虚假诉讼现象的大量出现,是《民事诉讼法》增加112和113条的直接原因。但《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并未完全解决虚假诉讼人的法律责任承担问题,为了全面遏制虚假诉讼的出现,立法必须清楚地界定虚假诉讼行为的违法和侵权的性质,并对虚假诉讼人施以相应的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