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新史学(2)     
三、新世纪的新史学我所理解的新世纪的新史学应包含有两块基石和两大支柱。两块基石是新历史观和新史学观,两大支住是新史学理论和新史学批评。新历史现是一种本体论的历史观,新史学观则是一种本体论的史学观。(一)新历史观新历史观是一种较之于所有传统历史观都更为...  相似文献   

2.
新历史观是相对于旧历史观而言的,它超越形形色色的历史观模式。新历史观将整个历史作为现实本身来理解,就其本质是一种本体论。新历史观具有双重功能,即哲学的和史学的:其史学价值在于证明历史对时间的优先性;其哲学价值在于证明历史对于历史事实的超越性。新历史观与历史学之间存在着一个弹性空间,这就是史学观的理性建构。另外,新历史观的根基是历史感,即新历史观往往以历史感的形式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3.
论新历史观(2)雷戈三、新历史观与史学观之关系历史观只涉及人们怎么“看”历史,而并不直接涉及人们如何“写”历史。怎么“看”历史和如何“写”历史,这完全是两码事。所以,它要求有两种根本不同的观念原则来处理,而不能随便跨越界限,越俎代庖。这样,史学观作为...  相似文献   

4.
梁启超晚年史学思想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启超晚年史学思想再认识张书学进入20世纪,以亘古未有的中西古今文化大交汇为背景,源远流长的中国史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传统史学走向式微,近代科学意义上的新史学勃然而兴。在这一划时代的学术嬗变中,梁启超(1873—1929)无疑是一位极为重要的领军人...  相似文献   

5.
近两年来,中国大陆学者们似乎对"新史学"又有了一份新的热情,这也许是中国历史上每逢世纪之交的一种惯常现象.后学总结梳理前学应是历史进步与发展的必然.然究竟谁人以及何种史学研究能代表20世纪中国的"新史学",好象并没有达成基本的共识.本文从史学思想、史学方法两大方面,主张20世纪中国的新史学,肇起于梁启超,接踵之人乃王国维,真正成型的代表是钱穆.钱穆的最大贡献在于破除史家门户藩篱,提出贯通诸家的历史研究新路向;同时以独创性的思维,首倡以历史精神研究历史;并且在史学方法上提出"更生之变"与"洗汰传统"的史研新法.这些独具亮色的贡献,不仅领袖20世纪的史学研究,而且也代表着中国新史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的提出“历史观决定论”不同于“历史决定论”。后者是一个历史观范畴,而前者则是一个史学观范畴。所以,我们的论题就不是从历史观的层顶上展开的,而只是从史学观的层面上展开的。同时,我们的目的也不是在历史观的层面上来讨论“历史决定论”是否合理,而是在史学观的层面上来分析“历史观决定论”是否荒谬。因为,“历史决定论”既是一个历史观的问题,也是一种具体的历史观;同样,“历史观决定论”既是一个史学观的问题,也是一种特定的史学观。而且,从逻辑上看,“历史决定论”和“历史观决定论”二者之间也不存在有一种必…  相似文献   

7.
古往今来,无论中西,政治与历史关系密切.本文在分析西方历史观和政治观历史演变的基础上,对西方史学发展进程中政治与历史之间关系的演变进行了论证和剖析;最后指出在西方史学发展的新阶段,新史学提出了新情境下的"政治"与"历史"的新内涵,从而改造了传统的"政治"与"历史"的关系,事实上起了非政治化和泛政治化的作用,但无论就内容还是本质来看,"历史"从未离开过"政治","政治"也须臾没有离开过"历史".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史学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说,有赖于对史学传统的正确认识和科学态度.如何估价和对待旧史学与新史学的传统成为史学理论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本文从旧史学对新史学的影响切入,揭示新史学对旧史学的突破及发展进程中的误区,略陈在新时期对待史学传统的心态问题,以求有补于史学的更新,一、旧史学传统的优劣并存旧史学是相对于近代梁启超等人所倡导和实践的新史学而言的.它格守着近代以前的治史方法和价值观念,散发着与新史学完全不同的学术气息,故一般也称传统史学.不过对“传统史学”的界定,学术界曾出现分歧.…  相似文献   

9.
当前,史学界最需要做的有3件事情。第一,在政治层面上解除“史学政策”的禁忌;第二,在哲学层面上重建历史观,即,使历史观成为现实的;第三,在史学层面上重建史学观,即,使史学观成为理性的。现在,我国史学还处在危机之中。所以,史学必须追求一种彻底和批判性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上半期是西方史学从兰克式传统史学向新史学过渡的前夕,与此同时,中国史学也正面临着一场深刻变革,新史学与新汉学的消长起伏构成此时的一道重要景观。新史学以社会史、民众史为主体,以社会科学为辅助方法,梁启超的新史学思潮、唯物史观派史学以及后来的会通史学都是这一范式的代表;植根乾嘉、外接西学的新汉学则重客观实证,以史料为中心,以胡适倡导的整理国故运动为主体。新史学与年鉴派不谋而合,代表着一种富含生机的新潮流;新汉学与兰克史学同调,绝非现代新潮。傅斯年主持的史语所,揭橥科学的大旗,反对发扬国学、汉学,但在学术路向上,它侧重史料搜考,传导实证学风,实质上仍归属新汉学的谱系。由于知识背景、门户之见和派系利益诸方面的原因,以致史语所最终与现代史学的新潮流失之交臂。  相似文献   

11.
严复是近代中国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代表。留学英国,使其亲身体验了西方政治、社会环境,较早接触到了西方最新的社会科学成果,并译介了一批近代西方名著。严复翻译的《天演论》一书,将西方进化论历史哲学引介到中国,改变了中国人的历史观念,对中国史学从传统向近代转变起到了理论先导的作用。20世纪初",新史学"产生,新史学著作纷纷以进化论历史哲学为指导,这与新史学家接受进化论历史观并与严复的交往有着密切的关系。严复是中国史学由传统转向近代的重要理论奠基人之一。  相似文献   

12.
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史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史学观,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在学科体系、历史观和方法论、重视民族风格和史学遗产以及史家自身修养的境界等方面,都有突出的特点。加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史学观的研究,对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本质,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并不天生就是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只是在其思想发展的一定阶段上才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的思想发展中,存在着两种对立的异化观、历史观,一种是人本主义的异化观和历史观,另一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异化观和历史观。人本主义把异化理解为人的存在与人的类本质的分离,并从异化来说明历史。历史唯物主义则相反,从人们生活的现实历史条件来说明异化,把异化理解为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所产生的人的活动及其结果与人本身的分离、对立,随着历史条件的改变,异化也将消灭。应当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异化观、历史观,反对人本主义的异化观、历史观。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的时代观是邓小平理论的第一块基石,是对马克思主义时代观的一种继承和发展.新时代观中的新战争观、新主题观、新趋势观具有严格的科学性和鲜明的时代性.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一篇比较史学研究,对中、西方的史学现象进行了仔细对比。作者认为:如果以历史观为标难进行对照研究,即可清楚看出,中国史学难以划分阶段,在整个古代和近代前期,几乎所有的史学家都徜徉在由“人事”和“天神”两种相互对立的史学观点交织融汇的精神氛围之中,几千年来,史学思想的主旋律上总是跳动着这两种史学观点的音符。而西方史学具有明显的阶段性,这就是公元13世纪以前的神权时代、14世纪到17世纪初叶的人文时代和17世纪以后的理性时代。同一时期的中、西方史学为什么会走着两种不同的发展道路,作者在本篇的第三部分向读者告诉了他的研究答案。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最后30年西方史学受到各种新思潮的影响,历史主义史学研究范式、社会科学化史学研究范式虽然都被继续使用着,但重视文化对历史的塑造作用,重视历史书写的主体意义,让史学耳目一新。从对辩证法的新理解并运用于历史研究的视域,本文把这一时期的新史学定义为新历史主义史学。从史学方法论上看,由于新历史主义史学的方法论突出地显示在对辩证法的新理解和运用上,与运用辩证法为方法论的历史主义史学形成否定之否定关系。新历史主义史学是对历史主义史学的回归,但这不是简单的重复性回归,而是新的更高层次上的回归。如果仅仅把这一时期的史学概括为新文化史、新社会史是不够的,因为这种概括只注意到了新史学突出的特征,而忽略了整体性并 有所遗漏。本文以莫兰的科学研究范式理论为立足点,从主导概念、关键概念、关键原则及其逻辑关 系方面,提炼出新历史主义史学研究范式,并辅之以案例进行说明,最后进行了学术史评价。新历史主义史学研究范式的主要特点,是对辩证法有新的理解和运用,这是值得注意和肯定的。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史学五十年的理论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前期 ,“新史学”理论的提出、进化史观的输入 ,尤其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产生和发展 ,为新中国史学的理论建设提供了前提 ;新中国史学的发展经历了曲折的道路。唯物史观在中国大地上的广泛传播 ,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历史的认识 ,是新中国史学的理论建设之最重要的方面。历史理论领域的重大成就和史学理论研究的兴起 ,反映了新中国史学理论建设在这两个重要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20世纪中国文学为参照系,从史学的特殊角度,在对前期“新写实”批评进行重新审视和思考的基础上,提出“新写实”在总体走势上,是在抗争一种危机之后,又跌入了另一种危机的陷阱。它的史学定位,只是一位“过客”而已。  相似文献   

19.
权力视角可以看作史学评论中的一个较为基本的方法论原则。权力视角就是把每一部分历史著作和每一种历史观点都放置到一定的权力背景下和权力框架中,并透过权力的制约来剖析历史思维机制的合理运行。换言之,必须揭示出历史著作中所包含的权力意向。权力化的历史观对历史学家的思维构成一种非现实的权力框架和权力背景,因而权力化的历史观往往是一种僵化的历史观。而史学批评的权力视角在史学史上又几乎随处可见,同时,我们又应看到,史学批评的权力视角又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哲学一般世界观,或日本体论就是研究整个世界的一般本质,主要包括本原观、发展观和可知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本体论,恩格斯和列宁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思想。科学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本体论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本体论对科学实践观提供一般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