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产权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高校后勤的产品属性为准公共产品,存在的症结是“所有者缺位”,因此构建高校后勤社会化的产权模式,须从建立开放规范的服务市场体系,推进后勤实体的企业化建设,促进后勤实体产权的多元化改革等方面着手,这样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才会稳步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2.
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高校建设发展始终要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构建和谐后勤实体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后勤改革的价值追求。在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构建和谐后勤实体的进程中,必须认真贯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是由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和本质规定所决定的。只有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在改革不断深入、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条件下,逐步理顺高校后勤各方面的关系.促进后勤社会化改革更加健康有序,后勤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后勤管理和公共服务不断完善和创新,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持续巩固,构建和谐后勤实体的能力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3.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初期成立的后勤集团总公司或后勤服务总公司等后勤大实体,运行过程存在着种种弊端。打破后勤大实体,组建服务型小实体,解散原后勤队伍,引进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学校的后勤服务,是实现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高校后勤资产既是国有资产,又是高校后勤服务工作必不可少的基本设施和经营资本,在后勤社会化改革不断深入的明天,必然要涉及到后勤国有资产的分离与重组、产权的明晰。本文从高校后勤社会化后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入手,分析了由于产权不明晰给学校和后勤实体带来的弊端,提出了加强后勤资产管理和处置工作的具体操作思路。  相似文献   

5.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基本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确立了后勤实体企业化的运行机制。高校后勤封闭的体系仍未打破,社会资金和人才难以进入后勤产业。改革后勤产权制度,确立后勤实体的企业法人地位,建立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6.
浅析高校后勤管理理念之重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后勤部门是与高校师生员工关系密切的经营性服务实体。本文通过对高校后勤管理理念重构的六方面分析,探讨了面对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改革浪潮,如何加强自身优势,积极参与竞争的方法和途径,以期解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观念上的障碍。  相似文献   

7.
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进程中,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改革后勤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积极开发后勤人才资源,提高后勤实体的科技含量,以解放和发展后勤生产力,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后勤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加强后勤文化建设,坚持“服务育人“的宗旨,切实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进程,以促进后勤工作大发展。  相似文献   

8.
要搞好高校后勤工作的改革,必须坚持实现社会化的改革方向,遵循服务性、经济性、教育性三个原则,并分阶段实施:第一阶段是搞好后勤经济承包责任制或后勤任务、经费目标管理责任制。第二阶段实行“小机关──多实体”。第三阶段是逐步过渡到“后勤服务总公司制”,进入社会化服务行列。要使后勤改革顺利完成,还要注意解决逐步推进,实行整体改革,加强制度建设,加强后勤队伍建设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历史发展,包括"双轨制"、"小机关、多实体"、"小机关、大实体"等模式的优缺点,针对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抓住重点,以全面理解改革的方针政策、调整和完善现有的后勤改革模式、积极实现后勤实体法人化、加强监督与规范管理、加强对公益性较强的后勤服务项目的管理、科学管理后勤资产六个方面的举措,稳步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  相似文献   

10.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与产权资本化运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已成为各高校后勤改革的目标与方向。在改革发展过程中,由于实现后勤服务社会化,后勤实体使用的资产必须按照经营性资产进行管理,市场运作与公益性问题之间的矛盾就会出现,如何使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按市场经济规律发展,实现产权资本化运营是改革的关键环节,并且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也离不开政府行为的指导。  相似文献   

11.
我国公共服务体制改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焕 《南都学坛》2009,29(6):110-114
我国公共服务体制改革使基本公共服务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推进了公共服务市场化、社会化的建设,基本建立起了公共服务的监管规则体系。我国公共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公共服务发展不均衡,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理顺,公共服务监管与问责机制存在一定缺陷。国外公共服务发展的主要经验有普遍推行以市场化、社会化、分权化为主要趋势的公共服务改革;社会性公共服务的重要性日益突出;重视调动地方政府、非政府组织的积极性;重视公共服务的监管问题。借鉴国外公共服务发展的主要经验,我国公共服务体制改革的重点在于政府应当在公共服务中发挥主导作用;引入多元化的供给主体,充分发挥市场主体和社会组织应有的活力;注重公共服务的社会公平,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开展公共服务的全程评估,强化公共服务的问责和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12.
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后勤服务行业既有经济属性,又有教育属性,是一个涉教后勤产业。因此,高校后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必然要遵循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和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使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逐步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宁夏保险业发展迅速,但由于宁夏保险市场起步晚、保险业务总体规模小,与全国乃至西北地区相比,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财产保险市场、人寿保险市场和中介市场都存有一定的问题。要加快宁夏保险市场的发展,首先要提高保险业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的意识和能力;不断改革和创新保险产品,增加供给,提高服务;促进保险的专业化分工,加强专业中介机构的作用;建立高素质的营销队伍,加大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  相似文献   

14.
浅谈如何激发人力资源潜能提升高校后勤服务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已进行十余年,改革效果“喜忧参半”。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应与逐步现代化的教育机制相适应。伴随着高校后勤改革,传统后勤人事管理机制与现代化后勤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的矛盾与融合成为了新的课题。人力资源管理从观念上、制度上、管理方式上变革变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中国加入WTO,为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进一步融合,以及国内商业银行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在把竞争带入中国的同时,外资银行也把新的经营理念,技术服务,管理方式带入了中国,商业银行要抓住机遇,以创新为切入点,深化改革,强化管理,增强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迎接入世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后勤社会化是高校后勤改革的必由之路 ,在如何加快推进改革的步伐方面 ,存在着诸多的难点问题。学校应将现有的后勤转化为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产业化的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 ,实行企业化管理 ,市场化运作 ,加强成本核算 ,明确产权关系 ,建立资产有偿使用及收费服务制度。  相似文献   

17.
户籍制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户籍制度改革重在赋权和增利,即通过一系列改革,让农民与市民享有同等权利,获得同等利益,拥有同等福利。一旦在城乡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就自然消亡。我国之所以会出现人口城市化严重滞后于土地城市化,在于土地制度改革未能取得突破性进程,“土地价格剪刀差”成为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只有转变政府职能,使地方政府从经济建设型政府转变为公共服务型政府,才能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创造体制性条件。  相似文献   

18.
高校后勤部门改革以后,医务人员要切实改善服务态度,刻苦钻研业务,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卫生方针,全心全意地为全院广大师生员工服务.要通过增强竞争意识,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与社区或其它单位联合办医的新体制,以及降低成本、严格考核等科学的管理制度,才能不断增强卫生所的活力.  相似文献   

19.
大学行政化恣意蔓延实在是危害大学生命。目前,我国关于大学去行政化形成了一个共识:大学需要行政但不能行政化;进行了两个方面的探索:学者的理论探索,政府与大学的实践探索;要明确三个关系:政府、大学与学者的关系;存在四个困惑:没有行政级别的大学恐怕会陷入暂时性混乱,去行政化是国际大学管理面临的难题,大学内部改革是体制改革最艰难的过程,大学内部官学一体化是去行政化的难点;要实现五个突破:让大学依法自主办学,让大学回归学术本位,让大学实施官学分离,让大学实现行政服务,让大学拥有改革实验区。  相似文献   

20.
课程改革是高职教育改革的重心内容。首先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变与不变,包括,各类学校培养的学生最终服务社会是不变的,可变的是以什么方式服务社会;学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追求是不变的,可变的是"高素质"的完备性在不同地方、不同层次里、不同时代中的理解是不同的;高职院校以培养面向生产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为己任的功能是不变的,但它的这种培养作用是可被替代的。其次是课程改革中的变与不变,包括,课程作为教学载体是确定不变的,可变的只是如何设置课程、课程的结构搭配以及课程的实施方式;每个学校总有自己的课程观这是确定的,可变的是每个学校选择什么样的课程观;课程要进行改革是确定的,但课程改革的突破口选择是可变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