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国有企业治理改革深化的主要现实障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的职能与角色错位,公司治理结构仅具形似,市场治理体系的不完善以及企业非正式制度的惯性是中国国有企业治理改革深化的主要现实障碍。正确定位国有企业治理中的政府角色与功能、切实加强国有企业治理结构与机制的建设与完善以及重视并加强公司治理文化的适应性建设是中国国有企业治理改革进一步深化中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超越国有企业治理的政府主导模式是中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的题中之义,其要义在于重新定义中国政府在国有企业中的治理边界,其实质则在于重新明晰中国政府在国有企业中的职能范围、责任担负与权利分配及其对中国国有企业权责利划分结构产生效应的界限.企业治理权威特征的变化是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及其深化进程中暗含的微观逻辑主线,该主线得以延续的基本前提在于不断边际修正中国政府在国有企业中的治理边界. 相似文献
3.
政府:国有企业改革难以逾越的障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现有国有企业制度最大的缺陷就在于,把企业收益个人化或单位化,而把企业运作的成本通过国家组织社会化.企业运作的成本收益的不对称或扭曲,使得企业改革必须重建企业产权制度.国有企业产权制度重建须支付经济与政治两方面的交易成本,解决政府目标即资源吸取最大化与国有企业目标即资源有效配置之间存在的矛盾与冲突. 相似文献
4.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创新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根本出路,培育资本市场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必备条件,建立高效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随着广西国有企业的多元化发展和企业层级不断扩大,给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国有企业亟待通过深化改革来增进企业绩效,以强化国有资产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文章针对广西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从分类改革方向、董事会建设、董事选拔、监事会建设、成立广西国有企业监督管理专家委员会、人才任免、激励机制、服务支持等角度进行研究,为广西国有企业的改革提供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采取分阶段推进,逐步深入的改革战略,已走过了20年的历程。经历了扩大企业自主权,两步利改税,推行各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直至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样一条渐进发展轨迹,结果是大量外围性问题基本解决了。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呈现出来急待解决。 相似文献
7.
8.
激励和约束是公司治理的两大主题,激励只有在有效约束的前提下才能取得,没有约束的激励等于鼓励机会主义行径,而约束能否硬化则取决于委托人能否方便地观察到代理人的行为。本文认为,我国国有企业治理低效率的逻辑源头在于市场缺乏竞争和政府代理下企业内部权利安排失衡导致的信息不对称,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降低信息不对称的制度框架。 相似文献
9.
国有企业产权改革与相机治理机制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有企业改革不进行彻底的产权改革 ,很难走出困境。然而产权改革并不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全面 ,公平竞争条件下相机治理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也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和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现代公司的一般形式是公司制,公 司治理的核心是建立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结合国有企业改革实际,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要从四 方面着手:1.合理配置公司机关职权;2.强化监督机制;3.加强董事会职能;4.落实股东大会制度。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探讨完善我国国有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有效办法。从制度层面分析 ,我国国有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存在着一系列的矛盾和冲突 ;组织模式与企业的制度创新密切相关 ,公司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形式 ;国有企业的制度创新十分重要 ,应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和国际惯例相适应的公司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2.
从比较公司治理结构看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试图在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对公司治理结构研究作有效的整合 ,以揭示公司治理结构制度优势的渊源和发展趋向。美国的公司治理结构是以个人和机构为主导 ,以财务资本最大化为目标的 ,可称为市场主导型治理结构。日本的企业结构是私人和公共所有权的混合 ,其治理目标是实现社会资本最大化。德国公司治理结构的特征表现为银行参股和职工参与管理 ,其治理目标是人力资本最大化。日本和德国的公司治理结构可称为网络主导型治理结构。中国国有企业制度困境的关键是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的严重不对称。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在于有效市场的建设 ,建立多元混合产权结构等 相似文献
13.
专用性投资作为交易成本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当缔约或交易成本很高时,契约总是不完全的,因为专用性投资产生超额利润,很容易诱致敲竹杠或机会主义行为,由此引发激励与协调不完全,致使其成为公司治理的核心所在。因此,从专用性投资与公司所有权配置之间的关系入手,深入剖析企业的超额利润来源及其治理质量,对于新时代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来说尤为重要。专用性投资会在一定程度上危害自由市场,适度合理的国有化无疑是不可或缺的,但政府并不具备充足的能力来完全纠正市场失灵。考虑到这些局限性,政府应着手构建一个合适的制度框架与制度环境,为市场提供良好的保障条件。寻求国有企业改革红利的关键在于尽量降低交易成本,选择适当的公司治理结构(剩余控制权配置),进一步挖掘企业的利润来源,这不仅仅取决于生产技术层面,还取决于相应的制度或组织层面,二者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4.
契约关系短缺或滞后,将会严重影响公司治理绩效的提高。我国国有企业治理的契约化,是指国有企业治理方式由计划控制下的行政命令治理转变为市场机制下体现自愿、平等、协商等原则的契约治理。我国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国有企业治理呈现准契约治理特征。实现我国国有企业治理的契约化的途径,包括实现政企关系契约化,明晰产权、重塑契约主体,进一步推进经济的市场化、法制化。 相似文献
15.
我国国有企业资本结构的基本特征是产权主体缺位和单一化;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过高。这种资本结构导致了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失效和治理机制弱化。国有企业的现实困境与资本结构的不合理密切相关,而资本结构又是导致治理结构发生低效的原因所在。鉴于我国国有企业资本结构的现状及其对企业治理效率的影响,国有企业的改革应以资本结构的优化为起点,以公司治理结构的构建与完善为核心。 相似文献
16.
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 ,实现产权主体的多元化 ,需要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人治理结构 ,但当前的公司法人治理中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只有建立和完善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 ,提高公司治理的质量和效率 ,才能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制度 相似文献
17.
在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完善公司治理为目标的国有企业改革中,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有效的独立董事制度是重要组成部分。现行独立董事制度下,独立董事的实际权力与法律权力差异较大,导致独立董事权责严重不对等。当前国有上市公司中,具有科研背景的独立董事比例较高,而参与实际决策的话语权和监督权较弱。文章利用2005—2020年国有企业上市公司独立董事个人特征和决策参与数据研究发现,独立董事的背景和实际职责定位受企业治理文化和治理结构的影响,股权集中度和管理权集中度具有不同的影响效应。文章认为,现行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需进行本土化改革,明确区分不同类型独立董事的职责范围,使决议问责型和战略顾问型独立董事各司其职,同时针对国有企业类型结构进行灵活的制度抉择。 相似文献
18.
经济体制改革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则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创新是增强国有企业活力的内生动力;科技创新是国有企业发展的首要动力;结构调整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主攻方向;优秀的企业文化是国有企业发展的原生动力,绿色发展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根本方向。 相似文献
19.
20.
我国国有企业掌握着大量的存量资源 ,但整体绩效低下 ,主要原因是国有企业既定的治理结构有悖于效率改进。要想改进国有企业的整体绩效 ,就必须改善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