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李金松 《江汉论坛》2006,(1):126-128
《儒林外史》中许多文学人物是有原型可考的。作为小说中唯一的一个女八股迷鲁小姐,尽管以前不曾有人考证出她的人物原型,但她同样是有原型可考的。她的人物原型就是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妇人能时艺”条中的“妇人”。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对鲁小姐的塑造,只不过是将历史上“能时艺”的“妇人”转化成了文学形象。  相似文献   

2.
《聊斋志异》中《促织》的创作,除受到广为人知的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和吕毖《明小史》中两则记载的影响外,与刊刻于明末的《帝京景物略》也颇有关系。康熙二十三年(1684),蒲松龄在其任塾师的淄川显宦华家得观《帝京景物略》,对该书记事状物的文学手法十分称赏,并选编了其中的部分篇章。将《促织》与《帝京景物略》中涉及蟋蟀的内容加以对照则发现,二者在捕捉地点、捕捉者、捕捉及畜养的工具与方法、蟋蟀品种、斗虫之法等诸多方面的记述有相合之处,而且有些原话也被照抄。毫无疑问,小说《促织》是参考《帝京景物略》的有关内容创作而成的。  相似文献   

3.
毛朝晖 《中州学刊》2022,(10):107-113
阳明心学以“成圣”为出发点,以“圣即理”为根本前提,由“心即理”和“致良知”两个命题建立其义理结构。从发生学的视角看,阳明早年的成圣之学由朱子入手,其悟后的义理结构与《孟子》契合。但是,阳明晚年对孟子、朱子都有批判,他认为朱子《大学》改本偏离了孔子的成圣之学,孟子的“集义”功夫论有二元论的嫌疑。为此,他认为有必要批判朱子的《大学章句》,并修正孟子的功夫论,这促成了其晚年恢复《大学》古本的举动及其对《大学》的新诠释。简括言之,阳明心学的建构是由朱子《大学》改本的扬弃而契入《孟子》,再由《孟子》的修正而上溯到《大学》古本,并最终以此作为其经学的奠基与归宿。  相似文献   

4.
孟子与汉代思想史的散点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代孟学史包括《孟子》传记博士、孟学思想史、《孟子》章句学三个层面。检讨其中的孟学思想史,需要立足于《史记》、《盐铁论》、《法言》、《论衡》四部名著。这样一种“孟子与汉代思想史”的散点透视告诉我们:孟子在汉代思想中的地位是通过逐步消解“孟荀齐号”范式、不断凝聚“孔孟一体”规模而得以提升的;汉代思想家与贤良文学们之所以提升孟子的历史地位,根源于孟子建构了自己的思想体系,而这种思想体系又是跟汉代的政治建设与文化发展相适应的;它对唐宋间的孟子升格、《孟子》升经运动也产生了深远的思想史影响  相似文献   

5.
魏忠强 《东岳论丛》2011,32(2):84-87
儒家推重六经之教,早在孔子时就已奠定儒家化的六经系统。而孟子奉行的却是"五经"系统,有对《诗》、《书》、《礼》、《乐》、《春秋》的称引与论说,然而独不言《易》。孟子不言《易》的原因在于他将《易》尚且视为卜筮之书,也与孟子并非稷下先生且所持之学与齐、楚之学的风格差异较大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6.
《万历野获编》是明代沈德符撰写的一部重要的史料笔记,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中华书局于1959年将之点校出版,后再版多次,裨益学者多矣,但也存在一些错误,有的甚至比较严重,兹举一例,辨识如下。《万历野获编.武臣好文》(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  相似文献   

7.
孟子“劳心、劳力”说的进步性张希平长期以来,学术界一直把孟子说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膝文公上》)当成反动落后的思想或封建糟粕。例如:一、“孟子……他主张‘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这种政治观点显然是十分反动的。”(《历代文选》上册...  相似文献   

8.
罗剑波 《云梦学刊》2007,28(5):49-53
“折衷”作为《文心雕龙》的主要论文方法,其运用模式较典型地体现于《辨骚》篇。就“辨《骚》”而言,刘勰在对汉代诸家关于经、《骚》关系所持论点进行梳理,以及对于“骚经”(概指《楚辞》)本身进行“擘肌分理”的基础上,准确把握了关于这一问题的“势”和“理”,即《辨骚》中《楚辞》“四同”、“四异”于经书的结论。关于这一点,在《楚辞》文本中是有迹可寻的。  相似文献   

9.
“蓟汉”解     
李昱 《晋阳学刊》2008,(1):123-124
章太炎(1869—1936)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革命家、思想家和国学大师。初名学乘,字枚叔,因仰慕明末清初大学者顾炎武之为人,改名绛,又名炳麟,别号太炎(按:顾炎武初名绛)。他还曾用过几个笔名,“蓟汉阁主”是其中之一。1899年章太炎在《清议报》上首次以“蓟汉阁主”为笔名发表《儒冠》一文,同年又以此为笔名在《亚东时报》上发表《游西京记》和《今古文辨义》等文。1914年章太炎被袁世凯软禁于北京东城钱粮胡同时,将其寓所名为“蓟汉章寓”。章太炎还以“蓟汉”名其著作,有《蓟汉微言》(1916)、《蓟汉昌言》(1935)、《蓟汉闲话》(1936)等。看来,章太炎对“蓟汉”二字是有所偏爱的。也正因为他对“蓟汉”的偏爱,他晚年的弟子们称其为“蓟汉大师”。那么“蓟汉”二字作何解呢?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历史学家特别是吴晗同志,对海瑞的历史地位以及研究海瑞的意义早已有过明确的论述。吴晗同志在《论海瑞》一文中说:“对海瑞总的评论是当时的人民说他好,当时的大地主说他不好。”同时也指出了“他和官僚地主中有矛盾的一面,但也有一致的一面,因之,有些官僚地主们在大骂、排挤、攻击之后,也还是说海瑞一些好话。”  相似文献   

11.
《学术界》(2007年第5期)发表了王文元先生的一篇文章——“评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以下简称“王文”),文章的摘要中说:“本文从语言起源、音响与音位、语言与思维三个方面批判了索绪尔的语音中心主义谬说.正本清源,还汉语特别是汉字以本来面貌。”看到“批判索绪尔谬说”几个字,  相似文献   

12.
公元7世纪,有四位才华横溢、命运多舛的诗人,史称“初唐四杰”。他们不算孟学史上的大人物,但同样吸吮过孟子的思想营养,体察过孟子的生命情怀,为后人留下一组朴实无华的孟学史片段。四杰之中,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公元650—6767)可能年龄最小,且英年早逝,却排名第一,成就高于其他三人。《王子安集》有两篇文章提到孟子:遗雅背训,孟子不为;劝百讽一,扬雄所耻。  相似文献   

13.
《诗经·尔雅》有言:“善事父母曰孝。”孟子也说:“事轨为大?是亲为大。”(《孟子·离娄上》)“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万章章句》)尊亲敬老,就是要尊敬、关心、爱护老人,赡养侍奉老人。尊亲敬老是家庭伦理观的重要内容,在社会生活中大力倡导尊亲敬老的美德,对于家庭美德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尊亲敬老为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在古代思想家的著述中多有论述、记载,而作为一种规范、礼法要求,亦多有规定。早在春秋之前,就有礼法规定:肉食一般用于祭祀,即使王公贵族平时宰杀牛羊牲口都要受到限制,一般黎民百姓就…  相似文献   

14.
老子的名句:“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过去,人们都理解为:“人民不怕死,怎么能用死来吓唬他们”?其实,这样的理解并不符合老子的原义。由《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可证其原来是这样的提问:人民不怕死,怎样使他们怕死呢? 一、两个提问句上的毛病 此句出于今本《老子》七十四章。毛病发生在两个提问句上: 第一个提问句即本文提及之句:“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今本多如此。“若民恒且不畏死,奈何以杀惧之也”?——帛书乙本(甲本此处缺损)如此。 今本的文句显然是反诘句,意为,人民不怕死,为什么还用死来吓唬他们? 帛书的文句则是正面提问句,意为如果人民还是经常不怕死,怎样刑杀才能让他们害怕呢? 显然,二者有三点不同:(1)是“杀”而不是“死’,帛书之“杀”,指刑杀。“死”则包据自然死亡。不能等同“杀”。(2)帛书比今本多三个字:“若”(如果)“恒”(常)“且”(还是)。(3)  相似文献   

15.
汉代研究《诗经》的鲁、韩、齐、毛四家都曾提出过“四始”说,但它们的内涵不尽相同。其中《毛诗》“四始”说强调了《诗经》风、雅、颂的讽谕美刺功效,而《齐诗》“四始”说则出自纬学,《诗纬》以“阴阳五行”之说解释《诗经》中《大明》等四篇诗作。刘勰的《文心雕龙》中也有“四始”说,其来源于《毛诗》,并影响了《文心雕龙》的诗歌理论。  相似文献   

16.
作为孔子思想的继承者和捍卫者 ,孟子以“永矢弗援”的批判精神与道德热忱而炳彪千秋。《孟子》一书立论更为详备 ,文字由简约而雄肆 ,文风亦由雍容和舒而为铺张扬厉 ,是极具感染力的文学散文。 2 0世纪的百年中 ,随着孟子思想研究的深入 ,《孟子》一书的文学价值和散文艺术成就为人所认识并得到了广泛的研究。纵观百年《孟子》散文艺术研究 ,有创获亦有偏蔽。回顾与总结百年《孟子》散文艺术研究 ,分析其得失 ,将会为进一步深化《孟子》乃至先秦诸子散文艺术研究提供一些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7.
四库馆臣提出“四书之《大学》、《中庸》”和“《礼记》之《大学》、《中庸》”两个概念,反映了《大学》、《中庸》与《礼记》的分合作为汉唐——宋明——清三阶段学术转轨标志的事实。经考释可知,“《礼记》之《大学》、《中庸》”属经学范畴,“四书之《大学》、《中庸》”属理学范畴,分属不同的思想体系,有其各自的渊源。  相似文献   

18.
《论语》的“信”字和《中国古代文学》课的《论语》教学有密切关系。教学大纲对《论语》教学明确要求有两个方面:一是理解孔子的思想及伟大的人格;二是掌握《论语》语录体的特点。在《论语》教学中,应以孔子“诚信”教育思想为教学核心,通过对《论语》“信”的剖析解读,从“信”中领会孔子的思想,从“信”中看孔子的伟大人格,从而完成教学大纲对《论语》教学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9.
首先从词义学的角度看。先秦“优”字无“优秀”义。“优”字在《论语》中:“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及子曰:“孟子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三个“优”字,杨伯峻先生都讲成“优裕”是很准确的。《孟子·告子章句下》:“好善优于天下,而况鲁国乎?”联系上下文,“优”也当“优裕”、“有余力”讲。《诗经·大雅·瞻印》“天之降罔,维其优矣”。高亨《诗经今注》云:“优,厚也。”也是“优裕”义。只不过是天降灾荒,百姓的灾难丰厚,也就是灾难沉重罢了。《国语·周  相似文献   

20.
《孟子》一书,多数篇幅是记孟子与他人的辩论。时人称孟子“好辩”,后人谓孟子“善辩”,这话确实道出孟子散文最突出的艺术特色了。解放以来,一些同志对孟子的辩论艺术进行过一些有益的探讨,但多是就辩论方法而论。本文拟从孟子为什么要“辩”,孟子怎么样“辩”,为什么说孟子“善辩”这三个方面作一些探讨,以就正于学者同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