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络涉腐舆情是大众政治参与的体现。网络涉腐舆情作为一种网络舆情具有一般特征,又具有其多线互动性、内容敏感性和爆发核反应性的特点。从网络技术发展、政治民主化和传统利益表达渠道谈网络涉腐舆情的现实性。并从建立网络发言人制度、强化网络涉腐舆情疏导队伍建设和完善个人直接向权力部门申述的保障机制的日常应对与处置策略以及建立官员财产公开申报制度、实行高薪养廉制度、强化公权力的配置和运行机制以及兴廉政文化的内化机制的长效应对与处置策略。  相似文献   

2.
随着互联网事业的快速发展,以网络为代表的新技术已成为群体性事件发展演变的一个重要因素,网络舆情正成为一块正在加速膨胀的思想阵地。在此分析了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的特征,解读了基层政府应对群体事件网络舆情中存在干部理念偏差、法律法规的不完善、网络舆论预警机制的缺失及信息不透明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基层政府应转变社会管理理念,重视对网络舆情的预警研判,加强网络规制的建设以及健全信息公开和官员问责制度等网络舆情引导策略,以期提高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3.
网络涉腐舆情是信息时代民众与官方的互动,是大众参与政治的体现。网络涉腐舆情既具有网络舆情的一般特征,又具有内容敏感性、官民多线互动性、社会效应爆炸性的特点。网络涉腐舆情是把"双刃剑",具有正负效应。我们既要重视这种反腐新渠道,又要对其理性对待。对此应形成以利益引导为切入点,以制度建设为核心,以教育为基础和以监督为保障的防治对策,并将这四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腐倡廉的事业中去。  相似文献   

4.
移动互联时代的网络社会正面临着现实与虚拟叠加的恐怖威胁,网络不仅成为恐怖分子传播思想、传授方法、煽动恐怖袭击的工具,也逐渐演变为恐怖主义意识形态渗透和网络舆论话语争夺的战场。网络涉恐舆论及恐怖组织的舆论造势手段有着不同于一般网络舆论的特征,因当前猖獗的网络恐怖主义挑战,亟待增强网络反恐"第二战场"较量中的舆论引导力,进一步创新移动互联时代的网络反恐策略。  相似文献   

5.
新形势下突发重大疫情网络舆论不仅给疫情防控带来了严峻挑战,而且给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带来了较大压力。厘清网络舆论的生成逻辑,把握网络舆论发展的演进特征,对做好网络舆论引导与谣言治理意义重大。在现代网络社会,随着交往实践的普遍进行,从现实逻辑、实践逻辑与理论逻辑来看,突发重大疫情网络舆论的生成,是网络议题、网络交往和网络传播相互作用的结果。受网络社会交往实践主体、客体、环体和介体等多种因素影响,突发重大疫情网络舆论又呈现为非线性的发展演进趋势,极易引发“蝴蝶效应”造成舆论秩序失范,甚至导致“塔西佗陷阱”的舆论信任危机,给疫情防控带来复杂变数。必须建立健全网络舆论治理机制,有效管控舆情,提高疫情防控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时代新兴媒体大量产生,舆论传播也突破传统模式向数字化、网络化转变.由于互联网时代舆论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大,加之信息不对称,涉警舆论引发的新兴管理矛盾给社会带来不稳定性,公安机关面临着"舆论袭警"的挑战.如何通过舆论引导解决涉警舆论事件带来的问题,从而提升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树立公安机关权威性的命题已然提到日程.通过剖析互联网时代公安机关舆论引导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7.
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积极健康的网络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兴的亚文化,正日益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与价值观念.近年来,我国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取得了系列显著的成就,但依然存在诸多不足.为此,必须在加强信息产业发展与网络文化发展、互联网的产业属性与意识形态属性、网上舆论引导与网下舆论引导的有机统一,以及健全网络建设与管理机制、加强网络法制建设与道德教育等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8.
网络舆论特点及其引导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网民数量自2008年6月以来一直保持世界第一位,并且网民规模持续保持快速增长.中国互联网的规模价值正在日益放大.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舆论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总体来讲,网络舆论具有开放性、匿名性、互动性、偶然性等诸多特点,相关的影响因素十分复杂.如能把握内在规律,科学认识网络舆论特点,则有可能有效地引导网络舆论,进而开创网络舆论引导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9.
涉警舆论,是指与公安、警务活动以及公安部门有关的社会舆论,是社会矛盾的“风向标”,是社会不稳定因素的“放大镜”。新媒体的蓬勃发展,群众法律意识和对社会事件关注度的逐步提高,当人们不太满意警察的执法行为时,通过互联网表达诉求,已经成为一种新常态。本文将从合理合法的角度,总结新媒体时代下涉警舆论的特点,挖掘和分析当前涉警舆论表象背后的原因,以妥善应对和有效处置涉警舆论。  相似文献   

10.
网络反腐是以互联网为信息交换媒介的一种新型反腐方式,已经成为社会公众反腐重要阵地,对汇集民意参政议政、监督公权力运行、形成官民互动的良性监督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公众网络反腐具备反腐正面作用的同时,也可能出现损害相关主体隐私权的负面影响,公众网络反腐与政府官员隐私权保护的协调应在基本原则上坚持比例原则、克减原则,限制政府官员的隐私权,在制度安排上健全政府官员的日常行为公开制度、财产申报制度和公民的知情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1.
与传统的监督形式相比,网络反腐是一股具有鲜明特色的重要舆论力量,对反腐起到了重要的积极作用。本文首先在对文献梳理的基础上界定了网络反腐及其特点,然后透析了国内外网络反腐的现状及我国网络反腐制约因素,最后从经济学视角分析并构建了不愿腐、不敢腐、不能腐的中国特色网络反腐体系。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为公众提供了表达意愿的平台,公众对特定话题的关注会迅速聚集产生舆论,影响事态的发展.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和网络技术的进步,网络舆论呈现出舆论引发网外线下行动增多、参与主体多元化、网络公关操纵舆论、利益诉求种类增多等新的发展趋势.这种新趋势对政府网络管理信息提出了新的要求,政府要转变网络管理理念,建立多元化网络平台,平衡网络舆论生态和加快立法步伐,引导网络舆论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网络舆论危机与"六种效应"化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网络舆论已成为公众认识社会的重要意识参数,也成为大众传播和政府行为重要的意识指示器.政府网络舆论危机既是引发政府公信力危机的"催化剂",又是化解危机的"灭火器".面对突发事件,政府要借助网络准确地向大众传递危机信息,善用"避雷针效应",避免"蝴蝶效应",破解"屏蔽效应",重视"首因效应",强调"互动效应",化解"破窗效应",及时抵御和防止负面舆论和谣言的蛊惑与扩散,以赢得公众对政府采取的危机应对政策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相似文献   

14.
中国网络舆情的现状及引导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网络作为一种新兴媒体,越来越多地发挥出了畅通民意、表达诉求、舆论监督、参政议政的作用,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但也要清醒地看到,由于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人肉搜索”可能会演变成“多数人的暴政”,侵犯当事人名誉或隐私。同时,一些敌时的政治力量利用网络的隐蔽环境,制造背离政府主流政治文化的网络舆论,破坏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因此,加强网络舆情汇集和分析,正确引导网络舆论,已经成为当前舆情信息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在加强对现实社会治理、加强对现实群众领导的同时,必须顺应网络社会的特点,提高对网络社会的领导力。要求树立平等、开放、自信的理念,融入“互联网政治”新空间;主动抢占网上制高点,提高对网络舆论引导能力;积极应对网络民意,开辟与网民沟通的新渠道;消解网络广场效应,引导和平息公共舆论事件;善于调动网络民间力量,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监督管理。这将使互联网成为创新社会治理和加强党的领导的正能量,凝聚各种力量“顶起”一个富有建设性的网络社会。  相似文献   

16.
网络舆论概念及特征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在信息时代 ,如果把舆论按传播形式进行分类的话 ,理应而且确实存在一种新型舆论类型———网络舆论。网络舆论就是在互联网上传播的公众对某一焦点所表现出的有一定影响力的、带倾向性的意见或言论。网络舆论的共性有 :意识性、历史性、评价性、自发性、公开性和传播性。网络舆论的个性有 :丰富性、复杂性、多元性、冲突性和难控性。  相似文献   

17.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手机短信等即时通信工具大众化、媒体化、数字化、互动化的趋势越来越突出,互联网"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由此所产生的网络舆论的影响力、社会组织动员能力越来越大,在深刻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思想观念,推动生产力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同时,也给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尤其是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所以必须对网络舆论加以引导。  相似文献   

18.
网络推手的噱头炒作挟持网络舆论给媒体设置议程,影响社会舆论构成了一种互联网时代新的传播现象.网络推手的运作事实上是网络环境下沉默螺旋效果的减弱与反沉默螺旋现象的运作.个体的声音在推手的运作下打破舆论,并通过病毒式传播反旋上升,形成新的舆论.  相似文献   

19.
李静 《理论界》2009,(9):9-11
当前,互联网日渐深入地改变着我国的政治生态环境.在互联网这个舆论场里,网民通过新闻跟帖、网络论坛、博客和即时通讯群等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营造舆论、形成舆情;中央和地方政府部门对网络舆情高度重视、积极回应,互联网日益成为政府了解社情民意、治国理政的新平台.在善治视域中,公民必须具有足够的政治权力来参与选举、决策、管理和监督.本文通过分析网络舆情与公民参与选举、决策、管理和监督这四个方面的政治权力之间的关系,来论证加强网络舆情研究以及正确引导网络舆情对实现政府善治的意义,具有一定的边际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20.
新形势下网络舆论对网络问政的影响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鹏 《河南社会科学》2011,19(6):116-118
随着我国信息化进程的日益深入,互联网已经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三大传统媒体之后的第四大舆论载体。与此同时,在不断更新的信息技术推动下,网络舆论自身的特征也在发展变化,这就对各级政府及其领导干部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促使其网络问政的理念与方式不断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