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明代钟惺、谭元春的小品文是古代散文的精品,也是竟陵派作品的代表。钟惺、谭元春的小品,以独到的审美趣味和精致的审美形式,一反传统的审美路线,显示出独特、新颖、超前的审美意识。透过钟惺、谭元春小品解读其审美意识,主要表征为以审美理性激发性灵意趣,在行文、音律及结构体式上贯彻了审美理性的"幽深独至"。钟惺、谭元春小品的审美理性是中国文学审美意识积累的必然结果,它不仅对中国古代文学审美作出了历史贡献,而且对于推进当下文学审美意识的自觉也具有积极的启悟意义。 相似文献
2.
曾肖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2(5):557-560
崇祯年间,谭元春率竟陵派许多成员加入复社,耐人寻味。谭元春在启祯间与复社人士交游主要在四个区域:湖广,除公安派后继者外,友人多身兼竟陵派与复社两种身份;江西,为期两个月的胜游,与复社诸子谈诗论道,结下了深刻友谊;吴越,两度出游,友人皆为谈文之人;京师,四次上京,曾与吴地的复社魁首有过匆匆接触,无深交。梳理谭元春与复社成员的交游情况,有助于了解竟陵派在启祯时的进一步拓展。 相似文献
3.
祝诚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1988,(4)
明神宗万历十四年丙戍(一五八六)一岁。是年,元春生于湖广竟陵县(今湖北天门市)城南二十五里之寒河.元春,字友夏,号鹄湾,别号蓑翁.父字德父,号念湘.十八岁为诸生.生六子:元春、元辉、元声、元方、元礼、元亮,四女.元春其长也.母魏氏,性格豁达,处事坦然. 相似文献
5.
李圣华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50(5):16-20
竟陵体一称最早出现于明万历末年,竟陵体虽孕育于晚明的公安派诗风,但它更是竟陵派诗人感受时代风会,追求诗歌创新的一种产物。竟陵体以“隐秀”为旨归,以“孤清”为诗趣,具有灵朴苍寒、不避险怪、用字细幽等风格特征,仅以“深幽孤峭”来概括它的特征,尚是不全面的。在明诗的历史演进中,竟陵体与公安体的形成俱是晚明诗歌革新运动的体现,对明诗的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自楚秦迄隋唐,竟陵曾为邑、县、郡之名,史不绝书。竟陵沿革,头绪纷乱,难于稽考;竟陵故城,注说不少,各指不一。本文拟采前人成果,集众家所说,略考竟陵各朝所在,这对于研究湖北古史与古地理,澄清某些记载与认识上的问题,相信不无裨益,专此求教于史地学家与方志编纂者。 一、秦取楚竟陵置县 1.古代学者把竟陵的历史沿革上溯到传说时代,唐李吉甫就以为竟陵“县城本古风城”,为古之风国,(《元和郡县图志·卷二一》),传黄帝得风后于此(罗泌:《路史》、廖鸣吾:《楚史》)。此乃传说,无以取信。 2.唐梁载言以为竟陵为《禹贡》梁州之域(王谟:《汉唐地理书钞·十道志》)。从汉代起,人们就以为这里是古郧子国地,后并于楚,大夫斗辛封此(《汉书·地理志》、《水经·沔水注》。郧国在竟陵地大抵是不错的,战国竟陵邑与郧乡是否问治一处,有待深入研究。 3.竟陵之为楚邑,见于《战国策》。楚怀王18年(前311),张仪为秦破纵连横,说楚王曰:“秦西有巴蜀,方船积粟,起于汶山,循江而下,……不至十日而距杆关。杆关惊,则从竟陵已东,尽城守矣,黔中、巫郡非王有已”(《战国策·楚策一》)。杆关当在江上。 相似文献
7.
评谭元春的山水游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顾晓宇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3)
评谭元春的山水游记顾晓宇谭元春及其竟陵派,以其反传统、反拟古的精神面貌,突起于晚明文坛,与公安派一起,成为晚明文学革新思潮巾的双子星座。它推崇“幽深孤峭”的艺术风格.在中国美学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竟陵派针对当时“七子”的肤熟、公安的俚僻等文坛积弊,... 相似文献
8.
李汝珍评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甦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1991,(4)
长篇小说《镜花缘》作者李汝珍是清朝河北大兴人。生卒年不详,据胡适、孙佳讯等考证,约生于乾隆二十八年癸未(1763),约卒于道光十年庚寅(1830),享年约为68岁。主要生活在乾隆中期经嘉庆到道光初年、鸦片战争的前夜,西洋文明的炮弹还未轰开“老大帝国”闭关自守的紫金城宫门。他主要的活动地区为海州板浦(今属江苏省连云港市),与兄李汝璜(板浦盐课司大使)一齐生活,其阅曾两度去河南任小官。对李汝珍成长影响比较大的一是李汝璜,字佛云,监生,乾隆四十七年壬寅(1782),从大兴移家到板浦,次年任板浦场盐课司大使,嘉庆四年(1799)卸任,嘉庆六年(1801)调任淮南草堰场(离施耐庵故里、张士诚起义的白驹场仅三十六华里)大使,前后住板浦计20年, 相似文献
9.
杨军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8(4):43-44,53
皇甫松在晚唐文坛有一定影响,但现存有关生平的资料很少。其《大隐赋》可以看作是诗人的自我写照。有理由把《大隐赋》当作逼视诗人生存状态和精神风貌的第一手材料。皇甫松的词就题材风格看更接近民间词,是刘禹锡、白居易小令创作的延续,同时也是温韦同类题材的先声。 相似文献
10.
唐明邦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4,(3)
晖晖若长庚孤出照一方势欲起六龙东回出扶桑这是卓越的政治家王安石满怀激情赞美诸葛亮的诗句。诸葛亮这位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是封建社会里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东汉末年、三国初年的法家代表。 相似文献
11.
唐明邦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74,(3)
晖晖若长庚孤出照一方势欲起六龙东回出扶桑这是卓越的政治家王安石满怀激情赞美诸葛亮的诗句。诸葛亮这位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是封建社会里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东汉末年、三国初年的法家代表。 相似文献
12.
刘平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5):74-81
毕永年是清末一个富有叛逆性格的文人,在哥老会中任龙头之职,曾经参与戊戌变法之事,后至日本与孙中山联络,奔走革命。他密切联系长江哥老会,促进了会党与革命派、保皇派的联合。他参与保皇派自立会、自立军事务,参加革命派惠州起义,他所联络的哥老会在这些历史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为各种原因,他弃自立会而去,惠州起义亦告失败。失望之余,他削发遁世,最终复萌反满之志,密谋再起,于1901年被清军乱刀砍死。毕永年经历丰富,事迹扑朔迷离,为革命奔波一生。 相似文献
13.
郭孝义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1998,(2)
赵声是辛亥革命早期的重要性领导人之一。他参加中国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先生,多次组织发动推翻清朝封建专制统治的武装斗争。在争取、掌握、转化、改造新军,变统治者军队为革命军队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实践。具体策划、组织并领导了举世闻名的黄花岗起义。他短暂一生中所从事的革命活动,均对后来武昌起义的胜利产生了积极影响,对我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4.
戴逵评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志刚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1)
戴逵,字安道,谯国(今安徽淮北)人,大约生于咸和元年(公元326年),车于太元二十一年(396年),是东晋末年一位伟大艺术家、诗人.魏晋南北朝时,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重重,社会动荡不安.贵族地主们都感到命运的无常,生命的短暂.为了逃避现实,他们中有的追求享乐,生活靡烂奢侈;有的则放任颓废,以酒麻醉自己,寄情于山水丘壑,许多知识分子相信老庄哲学,崇尚谈玄,过着自由狂放的生活.社会风气日益败环.但戴迟不仅做到不同流合污,而且能冷静地看待社会,对追逐名利地位以及伪作旷达狂放之辈,都进行了抨击,表现出他优秀的品质… 相似文献
15.
李振纲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3)
(一)慎到的生平片断 慎子,名到,战国赵人。(约公元前350—公元前275年)战国时早期法家学派的代表。现在为慎到作评传,是件比较困难的事。一是由于古人对慎子没有留下较完备的传记资料;二则因为年代久远,关于他的生平事迹,活动范围以及思想倾向等形成了许多种意见,至今,在没有新的确凿史料发现以前,难成定论。因此,这里只能就慎子生平中几个有见于史书的片断及其思想的主旨,作一浅述和分析。 慎到,在先秦颇有影响。《庄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书都提到过他。在慎到一生中,有很长一段时间是在稷下学宫渡过的。稷下学宫,是当时设置在齐国稷门之侧的有名的学术研究场所。学宫在齐桓公时便初有规模,威宣两朝,“喜 相似文献
16.
侯仁之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6)
一、青年时代亚力山大·洪堡(Alexander von Humboldt)于1769年9月14日出生于德国柏林的一个贵族家庭,少年时候父亲去世,母亲秉承父亲的意愿,认为他有政治才能,希望把他培养成为一个政治家。18岁时他被送入奥德河上的法兰克福大学学习哲学和法律,随后又转入格廷根大学。格廷根大学是当时德国学术活动的主要中心,在这里他有机会受业于大动物学家卜卢门巴赫(J. F. Bhlmenbach),启发了对科学研究的兴趣。也就在这里他得以结交有进步思想和旅行经验的学者和作家福尔斯特(G. Forster)。这时他逐渐觉得自己很难再按照母亲的愿望去成长,终于得到母亲的同意,经过在汉堡贸易学院短期停留之后,就在22岁时进 相似文献
17.
18.
19.
张菱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1)
<正> 从村妇到皇后 吕雉(公元前241年—前180年),字娥姁,汉高祖刘邦的正妻,汉高祖六年(前201年)封为皇后,故史称吕后或高后。 吕雉的父亲吕公史失其名,原是单父人,因与沛县县令有交情,为躲避仇人而携家迁沛定居。在沛令为他举行盛大接风宴会上,他结识了刘邦,认定刘邦日后必大贵,便不顾妻子吕媪的反对,毅然把吕雉嫁给了家道远不及自家的刘邦。刘邦出身农家,本人“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廷中吏 相似文献
20.
刘泽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2)
<正> 徐继畲(1795——1873),字健男、牧田,号松龛,山西五台县东冶镇人。仕宦于鸦片战争与太平军、捻军风起云涌之际的道光、咸丰、同治三朝,深受道光帝赏识,官至封疆大吏福建巡抚。《清史》本传说他“务博览,通时事;在闽粤久,熟外情;务持重,以恩信约束;在官廉谨。”《山西通志·乡贤录》赞他“为人器识深沉,行政务持大体,于通商事务尤老成远虑,洞达时势。忠爱出于天性,自受知遇,一念报国,生死以之,不解沽名。”考察其一生行迹,实为博学务实、勤政守廉、整饬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