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我在拙文《甲绒与牦牛羌》中指出甲绒乃汉牦牛芜之裔,是以牦牛为图腾的民族。自那以后,收到不少学者来信,其中一些提出疑问:或言牦牛羌乃彝之先民;或言嘉良——甲绒(Gyarong或Tiarldow)本白狗羌等,我均在拙稿《甲绒续考》及复信中答复了。但还有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是好些学人据卫聚贤、马长寿等人的考察记叙,指出甲绒的图腾应  相似文献   

2.
深入田野调查和文献研究,从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角度,全面总结云南藏区稳定发展的基本经验。主要是:加强藏区与祖国内地的联系和交往;正确处理发展与稳定的关系;结合云南藏区实际,实事求是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放手使用忠诚于党和国家、有胆识、有能力的少数民族干部;坚持用科学方法观和正确政绩观指导实践;通过"传统的发明",开创具有云南藏区特点的发展模式。上述基本经验,对全国藏区的稳定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中国初民的饮食图像、图腾记录着早期中国人种的生存信息,植物和动物图腾隐含着食物的存在意义,因而很多图腾原本就是饮食图像。饮食图像在被赋予符号化的表现形式时,便意味着其负载着一定的精神价值方面的蕴涵。原始巫觋通过其非现实与信仰化的实践,强化了饮食图腾的超自然意义,于是祭祀性的饮食逐渐衍化为表达群体政治和生活化艺术的媒介和载体。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中国藏区反贫困现状、反贫困与生态维护、反贫困与卫生事业、反贫困与农村劳力转移、反贫困与国际合作等的分析,促进国际社会对中国藏区反贫困特殊性的认识和理解,为中国藏区反贫困在理论、实践上作出更深入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高原藏区的生态法治基本原则不仅需要结合藏区生态的实际特点和先进的生态法理论,更需要对藏族传统生态文明进行整理和吸收。藏族传统生态文明包括藏族传统生态开发方式、民族生态习惯法、藏传佛教中的生态观和生态道德等传统伦理与行为模式。它是藏族民众与藏区生态间相互依赖、生存、发展的历史浓缩,也是藏区生态持续保护的宝贵经验。通过提炼藏族传统生态文明资源而得出的藏区生态法治基本原则,不仅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同时具有较强的现实操作性。  相似文献   

6.
明代的治藏政策对纳西族和藏族上层之间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的纳西族木氏土司曾用军事力量占领了滇、川、藏的一些藏区。明王朝的治藏政治制度和方法,是影响明代纳西族木氏土司对所占领的藏区治理方略的重要因素,纳西族与藏族上层之间的关系与明王朝对藏族上层和藏传佛教不同教派的政治态度有密切的关系。木氏土司根据藏区的政治特点,不断加强同藏区政教上层人士的交往。建立与藏传佛教上层的密切关系,借助藏族佛教上层人物的力量治理所占领的藏区。而纳藏两族上层和民众在长期的交往中,极大地促进了相互间的文化和经济交流。  相似文献   

7.
《诗经》兴象诗是上古文化的诗歌形式。上古以泛自然为神。自然神主宰生死祸福,与上古人有各种神秘关系,成为上古人的图腾。在祭祀仪式以及日常生活中,以诗歌呼祷图腾以求福佑,成为社会风习。《诗经》图腾兴象诗有三类:祖灵图腾兴象诗、自然神图腾兴象诗、天帝图腾兴象诗。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近50年来云南藏区经济增长与结构变动的历史考察和绩效评价与反思,认为更新发展观、转变增长方式、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当代云南藏区发展的必然选择,云南藏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正确处理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人力资源开发和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并就如何正确处理上述关系作了阐释.  相似文献   

9.
区域性贫困是我国现阶段扶贫开发的重点与难点。藏区作为一个集聚地理生态和族群文化的特殊地区,其扶贫开发的顺利进展更是与宏观社会层面的健康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结合对青海藏区贫困现状的多维分析,本文深入探讨了影响青海藏区扶贫开发进程的现实困境,并在此基础上,从提升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的层面提出了关于加快藏区扶贫开发的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玄鸟被很多学者认为是秦的图腾,其它关于秦图腾的说法,都不否认玄鸟是秦图腾,或从玄鸟说加以衍生。但图腾在外在的表现形式上首先是一种标记,用于一个氏族区别于其他氏族。在我国先秦时期,对鸟的喜爱与重视是一种普遍现象,不能认为它就是秦族独有的标记。与此相关的是,和图腾相关的思想观念在秦文化中也不见踪影。从秦族的形成时间来说,距图腾的兴盛期已很遥远了。所以,玄鸟不应该是秦图腾。本文认为玄鸟等传说的目的在于说明君主统治权力的合理性、合法性是天命神受,这是巫术思维的结果。秦在发展过程中,巫术文化因素融入了历史传说之中。  相似文献   

11.
舟曲藏族具有其独特的民族服饰.对舟曲藏族服饰进行分类,探索其形成的具体原因,揭示舟曲藏族服饰的文化内涵,力图向世人展示舟曲藏族服饰最真实的一面.  相似文献   

12.
乾隆帝对大小金川土司改土归流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乾隆帝平定大、小金川土司的叛乱后,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对该地区进行全面的改土归流,应该说措施是完善的,也是成功的。本文就此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阐述了改土归流对嘉绒藏区在客观上产生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藏族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藏族文化。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西藏传统文化典籍的编辑特点和编辑体制,从中反映出编辑活动在西藏传统文化典籍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刘春玲 《阴山学刊》2009,22(2):71-75
明代后期,藏传佛教的格鲁派(黄教)适应蒙古封建领主建立且维护汗权的政治需要得以传入,并渗透到蒙古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诸领域,对当时蒙古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主要表现在:黄教的传入从根本上改变了整个蒙古民族的宗教信仰;促进了蒙藏之间的文化交流;推动了蒙古地区寺院建筑的发展;同时也消解了蒙古族尚武的传统精神,对蒙古经济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四川省平武县三个白马藏人村寨的田野调查,运用民族志的方法,展示出这样的一幅画卷。生活于藏彝走廊边缘的白马藏人,有着自己独特的生计模式和文化内涵。对于这个群体来说,葬礼等情境中的礼物赠予和互助行为是社会生活的重要部分。人们遵照传统习惯,以食物作为最主要的礼物赠送他人,以彰显空间和物质的行为分类来区分社会性别等,不仅仅展现出人们之间深厚的情感,更加投射出白马藏人文化的深层涵义。笔者试图从生存需要和文化逻辑双重角度出发,诠释葬礼情境中白马藏人在食物、空间等方面的禁忌与隐喻,从而解读葬礼中的礼物、猪肉与羊肉的对立、村落与墓地的对立这样一种社会文化属性。  相似文献   

16.
从藏、汉文史料相结合的角度分析,7世纪前的藏地上古史主要包括5件史事,即人类起源、内四族与外四族、世界的形成、王统的由来以及藏族的族源,作者对这5件史事进行了具体的考证。  相似文献   

17.
生活在四川省雅安市宝兴县硗碛藏族乡的嘉绒藏族,因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民族文化生态单元”。在其中,人们具有一套特殊的对于宇宙、自然、人等的知识体系。对这些知识的认知,通过他们的日常生活得以展现。其中,以名为绒巴切列(Rong—ba—qie—li)“锅庄”唱词表现出来的内容较为集中。本文将以我们2009年9月在硗碛乡的田野调查中所收集到的绒巴切列(Rong—ba—qie—li)唱词为主,分析其中蕴含的认知体系内容,以展现硗碛藏族认知体系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唐蕃古道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蕃古道在汉藏文化交流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就目前所掌握的材料,重点对唐蕃古道的唐蕃段、蕃尼段的形成原因及其所承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意义进行重新探讨。唐蕃古道的唐蕃段并不是一些学者所认为的在文成公主下嫁吐蕃后才迎来了短暂的黄金期,这条道路在汉藏关系紧张时期同样是两国使者和后勤保障部队的主要通道,在大部分时间也是畅通的。蕃尼段在中印、藏印文化交流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这条道路对于吐蕃王国的重要意绝不亚于在中印文化史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伏羲与太昊是两个人而非一人。两人出生地不同,世次关系不同,部落图腾不同,姓氏不同,在远古氏族部落中对社会的贡献也不同。在先秦史料中,言太昊则不言伏羲,言伏羲则不言太昊。在可读史料中,最早将太昊与伏羲称为一体的是西汉末年刘歆的《世经》。河南淮阳的太昊伏羲氏陵墓实属太昊之墓。而根据史料查实和地下文物印证以及湖南楚文化与民风民俗的论证,湖南平江天岳幕阜山应是伏羲氏之陵,其下有“皇坛”,有四十八灯,四十八柱供奉着手捧八卦的伏羲神像.且历朝多遣官致祭。相传幕阜天岳,舜帝所封,即为《禹贡》之东陵,楚国之东祠,与《史书》记载伏羲去世“崩葬南郡”地望完全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