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与自然界是辩证统一的。自然环境是文化存在和发展的物质条件 :“人化自然”对人类文化也有依赖性。自然环境对人类文化产生重大的影响 ;人类文化对自然环境也产生重大的作用。文化必须与自然环境相适应 ;自然环境又必须与文化相协调。生态文化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2.
从东西文化成因对比看中朝现代化的起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自然环境对于文化起源的意义,在于文化的发生机制是自然环境的挑战与人的应战,这是进一步考察东西方文化如何在同自然环境的“挑战——应战”中生长、发展起来,并走向不同道路的根本所在。古代中朝儒家文化圈国家属农业文明,在与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相遇后,明显暴露了自己的极端不适应,阻碍了中朝现代化的起步。  相似文献   

3.
人类初始文明的诞生摆脱不了自然环境在它身上打下的烙印,一定的地理条件在某种程度上能够解释文化艺术活动的历史起源,并左右它的发展和成长。中华先民所处的自然环境使其呈现出与古希腊民族"审美偏张"相对的"美丑兼审"的文化特点,这成为庄子塑造一系列"丑"的意象的文化积淀和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4.
祁建立 《殷都学刊》2009,(2):142-145
为了拯救人类的生存环境,给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绿荫和蓝天净土,人们必须积极地由简单性思维走向复杂性思维,运用复杂性理论促使人类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昂首迈进.而生态文化就是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文化,它代表了人与自然环境关系演进的潮流.在生态文化系统建设过程中,应本着复杂性原则,追求整个生态文化系统的整体最优而不是单个子系统的最优.  相似文献   

5.
人类初始文明的诞生摆脱不了自然环境在它墨上打下的烙印,一定的地理条件在某种程度上能够解释文化艺术活动的历史起源,并左右它的发展和成长。中华先民所处的自然环境使其呈现出与古希腊民族“审美偏张”相对的“美丑兼审”的文化特点,这成为庄子塑造一系列“丑”的意象的文化积淀和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6.
刘明 《新疆社会科学》2011,(6):134-139,158
大规模移民搬迁可能导致文化适应问题。在移民搬迁过程中,项目的成功与否除了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有关之外,民族文化的适应策略,特别是牧业生计方式也应给予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人类同所有动物一样,都面临着适应自然环境的问题,这个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金沙江河谷傣族在长期迁徙和民族融合的过程中,不断地寻找、选择最佳生存环境,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生长机制。这种文化生长机制建立起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达到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8.
在特定的生存环境下,一个群体的生计方式是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以甘南州夏河县穆斯林这个特殊外来群体为主要调查对象,追溯这一族群如何适应藏族文化为主体的社会环境,并在陌生的自然环境过程中形成独具地方特色的商业、传统手工业、饮食业和畜牧业等升级方式.并成为服务民众生活、活跃地方经济及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日本美术的特色 ,渊源于日本的民族性和地域性 ,日本美术自古受中国影响 ,不仅吸收了中国隋唐文化 ,而且吸收了西欧文化、美国文化 ,形成了外向型特质 ,这些都与它的民族性和自然环境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0.
民俗文化是民间的集体的世代传承的文化.整个民间文化,除极少的非传承非集体的部分外,都是民俗文化.著名民俗学家民间文艺理论家钟敬文先生认为民间文化就是民俗文化,民俗学就是民间文化学,这是很有见地的.民俗包括物质生产民俗、物质生活民俗、社会组织民俗、岁时节日民俗、人生礼仪民俗、民间信仰、民间科技、民间文学、民间艺术、民间游戏娱乐等几方面,可见,民间文艺是民俗的一个组成部分.民间文艺就是民俗文艺.从民间文艺生态学观点看,民间文艺以外的其他民俗文化,便是民间文艺赖以存活的社会文化环境.民间文艺生态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而社会文化环境基本上是民俗文化环境、民俗文化又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和制约.自然环境对民间文艺的影响,有直接的,有间接的,所谓间接的就是自然环境影响到民俗文化再影响到民间文艺.民俗文化环境和自然环境构成了环境系统,与民间文艺组成一个紧密联系的生态系统.民间文艺与民俗紧密相联,共存共荣,共消共长.民间文艺与民俗的联系,也就是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艺术反映生活、艺术的唯一源泉是生活,艺术起源于生活,这是早已取得共识的艺术理论基本问题.因此,我们可以说,民间文艺起源于民俗生活,存活于民俗生活文化环境之中.民俗文化就是民间文艺的最佳生态环  相似文献   

11.
由于不同地域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不同,从而影响生存于其中的人们对文化的认同有差异。从调研的情况来看,主要是欠发达地区的人群受环境条件限制对主流价值文化的认可程度相对低于发达地区的人群。由此,应加快发展,大力改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创造文化认同所需的条件,发挥地域文化优势,促进贫穷欠发达地区人们对主流价值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12.
建设人本化校园文化 提升大学生人格境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格的塑造离不开文化环境,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是大学生健康人格培育的必要条件。我们应通过建设一元导向与多元取向相和谐的校园精神文化和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和谐的制度文化,以及建设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相和谐的校园物质文化等人本化的校园文化,努力为提升大学生的人格境界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3.
兰州的古民居四合院和悬楼,与兰州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融为一体,生动地反映了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兰州历史文化传统的体现.在分析兰州民居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对提升兰州民居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做了一些探讨,为新时期兰州新区开发乃至甘肃建设文化大省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民族文化交流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必然 所谓民族文化,其实就是区域文化。迄今为止的人类社会基本上是按地域生息与繁衍的。不同地域背景之下的特定自然环境和历史条件,熔炼陶冶了世界上的各个民族,由此产生了各具特色的种种民族文化。 在人类社会早期阶段,由于征服自然的能力低  相似文献   

15.
云南丰富的自然资源为手工艺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自然环境与文化紧密结合,则提供了多姿多彩的造型素材,酝酿出灵妙丰富的风格。重山复水的地貌与立体式气候,把云南分隔成大大小小孕育特色文化的温室,具有宝贵的创造性和博大的包容性。云南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各种文化不断在此碰撞、叠加、沉积,这里成了多元文化的聚宝盆。  相似文献   

16.
红河流域少数民族的水文化与农业文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庞大的灌溉系统是红河流域梯田农业的基石,也是红河流域农业文明的重要标志。千百年来红河流域各民族人民依据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构筑了一个自然环境、人居、梯田三位一体的生存系统,这其中最根本的是对水的科学认识与利用。当地人民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认识、利用、保护水资源的文化在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中仍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消费文化与“消费主义”尹世杰在《消费经济》1995年第4期撰文分析了消费文化和“消费主义”的区别.消费文化是一种极重要的文化。在人们的消费生活中有丰富的文化。优美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人们精心创造的实物消费品和精神文化产品,以及人们富有创造性的有利于...  相似文献   

18.
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不同国家和地区间自然环境和人类实践活动的多样性以及跨文化交往共同造就了世界文化多样性。世界文化多样性有利于人类文化保持自身活力,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还体现了对人权的尊重与保护。但是,世界文化多样性在不同时期也面临着不同的困境与挑战,全球化背景下,这种困境与挑战显得更为复杂和明显,保护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任务也就更为艰巨和迫切。  相似文献   

19.
论哈萨克族生态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哈萨克族的生态文化是指哈萨克民族及其游牧先民们在新疆这一特定的自然环境中所创造的与这一环境相适应的、一整套的生产、生活方式与技能,体现于哈萨克族生态文化具有游移性、适应性、实用性、简约性及稳定性等特征,这一生态文化对今天而言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社会变迁中的回族女性文化环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从民族社会学的视角出发,对社会变迁中回族女性传统文化环境研究所涉及的诸多层面进行梳理,指出独具特色的民族传统文化使回族女性在适应自然环境和社会变迁的过程中经历了困境、迷惘与抉择,回族女性传统社会文化在传统社会变迁的过程中不断地调适、重构,并随着文化自觉、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和适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