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贝克特的荒诞剧《等待戈多》与高行健的实验戏剧《车站》有着相似的等待主题,但在主题的深化方面有明显区别。《等待戈多》揭示了现代西方人的生存困境,表达了人们苦苦寻求生存意义的痛苦过程。《车站》虽借鉴了《等待戈多》的创作手法,反映的却是当代中国人的生活和情绪,鼓励人们积极进取,否定消极的等待。这两部作品反映了人们不同的生活状况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
著名剧作家塞缪尔·贝克特,创作上喜欢让角色成双成对出现,如剧作《等待戈多》中弗拉基米尔和爱斯特拉冈、波卓和幸运儿;《终局》中汉姆和克洛夫、残疾的奈尔和纳格;《美好的日子》中温妮和威利。每一对人物似乎都被一根看不见的纽带紧紧绑在一起。本文欲以其代表剧作《等待戈多》为例,结合当时作者所处的社会背景来解读贝克特的这种角色成对理念,指出在冷漠无情的世界,无助的人们只有相互理解、鼓励和帮助才能生存下去。  相似文献   

3.
在《等 待戈多》中,戈多 的缺席使等待成 为可能,但等待 只有进入意识,在 内在时 间流的持续、转换 或共生中才能存 在;而缺席的无 限延宕又恰恰使 过去、现在、将来 的时间区划 凝固成为无差别的 平面场,也就破坏 了对内在 时间意 识( 即“等待 意识”) 的感 知。因 而,“等待 戈多”昭示的是一 种等待等待自身 又颠覆自身、意 识确证自身又遗 弃自身的永恒 游戏或悖论。  相似文献   

4.
萨缪尔.贝克特的《等待戈多》是西方荒诞派戏剧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剧作,它以荒诞的手法表现了西方精神世界的荒芜,同时,贝克特又赋予人们等待和希望,他认为,等待便是希望,有等待才有希望。这也正是这部戏剧留给我们的启示和经久不衰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5.
《第二十二条军规》是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家约瑟夫·海勒的成名作,《等待戈多》是英国后现代主义剧作家塞缪尔·贝克特的成名作。在这两部著作中,海勒和贝克特都采用“黑色幽默”的创作手法,以诙谐讽刺的语调,深刻反映了人生的痛苦和世界的荒诞,探究了人类存在的意义。通过比较这两部作品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和创作形式解读了文本中黑色幽默的后现代艺术创作手法,揭示了作品中黑色幽默所反映的西方后现代社会人孤独、焦虑和无助的心理,并阐述了黑色幽默的警世意义。这两位作家对当今世界所面临的社会心理问题的深刻洞察及对人类生存状况的关注和忧虑,对解决现代人精神领域出现的问题极具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第二十二条军规》是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家约瑟夫.海勒的成名作,《等待戈多》是英国后现代主义剧作家塞缪尔.贝克特的成名作。在这两部著作中,海勒和贝克特都采用黑色幽默的创作手法,以诙谐讽刺的语调,深刻反映了人生的痛苦和世界的荒诞,探究了人类存在的意义。通过比较这两部作品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和创作形式解读了文本中黑色幽默的后现代艺术创作手法,揭示了作品中黑色幽默所反映的西方后现代社会人孤独、焦虑和无助的心理,并阐述了黑色幽默的警世意义。这两位作家对当今世界所面临的社会心理问题的深刻洞察及对人类生存状况的关注和忧虑,对解决现代人精神领域出现的问题极具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等待戈多》是荒诞派的创始人、主要代表塞缪尔·贝克特创作的戏剧。透过荒诞的情节、舞台画面,诠释着现实的主题,即渴望和祈盼世界安宁和平、百姓安居乐业。  相似文献   

8.
《等待戈多》的剧中人物为什么等待戈多,戈多又是谁?《等待戈多》对称的结构和时代背景暗示应从结构角度理解该剧。剧中人物的行动引出了《等待戈多》隐含主题:是什么限制人类的自由选择?存在主义倡导要承担选择的责任,自由选择产生的焦虑感会使人作出不负责的选择。因此两位主人公正是在等待人类责任意识的觉醒以及承担责任的勇气。  相似文献   

9.
在贝克特的《等待戈多》剧本中,戈多与上帝、基督、《圣经》或明或暗的联系,指引着读者的联想方向——戈多就是上帝,这是最常见也是最深刻的解读。《等待戈多》中对上帝的等待,体现出贝克特在"上帝死了"之后对人类存在意义的终极追问,以及对荒诞世界人类出路的积极探寻。  相似文献   

10.
等待与漂泊是文学传统中以救赎为中心的古老母题,在《圣经》中,救赎最终表现 为重返乐园。《等待戈多》围绕着这两种行为展开,但人物行为的隐喻性却突破了舞台时空 的限制,舞台上的时间连接着过去未来,空间隐约指向天堂地狱,等待和漂泊无休无止,人 们却离最初的乐园越来越远,看不到救赎的希望。  相似文献   

11.
寻求与等待:《老人与海》与《等待戈多》之比较何昌邑《老人与海》发表于1952年。1953年,海明威获得了美国文学奖普利策奖;1954年,海明威终于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同在1952年,贝克特写出《等待戈多》,该剧于1953年上演,获得巨大的成功,贝克特也...  相似文献   

12.
通过比较品特的《升降机》和贝克特的《等待戈多》,可以看出品特剧作的独特个性:游走在现实主义与荒诞派戏剧之间,创造了一种新的戏剧形态——荒诞现实主义戏剧。从主题看,品特不仅表达了荒诞派戏剧所揭示的社会现实的荒诞性,而且还概括了更丰富和更深刻的社会生活内容;从表现手法看,荒诞派戏剧是荒诞手法与荒诞主题的完美结合,具有形而上的哲理性,而品特的戏剧则是以现实主义手法传达社会人生体验中的荒诞感,具有"可以认识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13.
寻找戈多──论寒缪尔·贝克特的戏剧《等待戈多》田红卫《等待戈多》是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此剧的主题是“等待”。要等到戈多,首先得解决谁是戈多这个问题──寻找戈多成为本文的中心问题。首先从研究戈多的名字入手。戈多的名字也许是一个晦涩的文学隐喻。巴尔扎克曾...  相似文献   

14.
曾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英国剧作家塞缪尔.贝克特的成名作《等待戈多》是后现代主义流派荒诞派戏剧的经典作品。运用结构主义文学批评的方法从反情节、反人物、反语言、反时间、反场景、反悲喜剧等方面透析了《等待戈多》文本中“反戏剧”的艺术创作特色,揭示了这一全新的表现形式所反映的社会心理现实、文艺思想的影响和贝克特的存在主义哲学,并运用接受美学与读者反应理论阐述了作品能够给予读者的警示和净化作用,以弥补结构主义文学批评的不足,从而全面透彻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从"等待"主体的自我分裂、"等待"内在维度的破碎性及"等待"对象的不自明三个方面论述贝克特的《等待戈多》的"等待"主题,揭示出这部荒诞派戏剧代表作对现代世界、现代人的生存境遇及其精神危机深刻而敏锐的探索,反映了荒诞无所不在地把人桎梏于枷锁中。人在不断异化的过程中,"等待"也由传统意义上的外在行为状态固化为人的本质。  相似文献   

16.
荒诞派戏剧的语言以荒诞的形式表现了荒诞的主题,其迥异于传统戏剧的语言表达方式体现了人类在一个荒谬的宇宙中的尴尬处境。《等待戈多》一直被认为是荒诞派戏剧的经典,从作品的对白来探讨荒诞派戏剧的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中期在欧美国家兴起的荒诞派戏剧以反戏剧、反理性、反语言称著,体现出浓烈的存在主义悲观思想。本文运用Leech的礼貌原则对荒诞派作家塞缪尔·贝克特的《等待戈多》进行分析,揭示了主人公弗拉季米尔和爱斯特拉冈是如何通过毫无意义的语言在荒诞之中虚耗生命。  相似文献   

18.
等待意识是20世纪德国诗人里尔克的《杜伊诺哀歌》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但一直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在《杜伊诺哀歌》与爱尔兰戏剧家贝克特的《等待戈多》这一关于“等待”的经典文本之间具有可比性,尤其在等待什么?等待是什么?为什么等待这三方面有深入探讨的必要。等待意识活跃于20世纪中前期的大混乱中,这是人类主体意识和使命感异常强烈和自觉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荒诞派戏剧是本世纪四十年代兴起的一个重要的文学流派。荒诞戏剧作家们的创作主要是反映当代西方人生存的荒诞性。贝克特是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家,他的代表作品《等待戈多》以荒诞的画面、支离破碎的情节,反映了人生的烦恼和恐惧,人类生存状态的荒诞不经。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法国当代著名剧作《终局》与中国小说《活着》及戏剧《彼岸》的分析,意在比较作品中反映出的中国与西方世界在遭遇社会剧变时的不同人生态度,并揭示这几部作品中所蕴涵的人生哲理对人类产生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