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发展的简要回顾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成就,是史学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梳理这一理论的发展过程,总结经验教训,对于促进当代中国史学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由小到大,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新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迎来发展的春天,但也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的治学宗旨,处理好历史研究与现实关怀的关系,提高史学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既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走出低潮的可行方法,也是其作为主流史学坚持正确导向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
曾黎梅 《学术探索》2014,(7):123-128
《学术研究》创办于1961年7月,至1965年停刊,是20世纪60年代云南一份长期、持续对外发行的学术刊物。当时,大陆地区民国时期发行的学术刊物大都处于停办状态,新创刊的学术杂志屈指可数。《学术研究》的创办,为国内史学界发表最新研究成果和进行学术交流提供了重要平台,对外展示了云南的学术研究成果,成为省内外学者交流的桥梁,对中青年学者的培养发挥了积极作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云南的建立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再发展:继承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 2 0年代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引入中国 ;80年代以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体系建构完成。此间 ,受国内极“左”思潮及西方史学思想的影响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发展的历程并不顺畅。总结 2 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发展的经验与教训 ,不断拓新研究领域 ,加大理论研究力度 ,是 2 1世纪史学理论创新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陈怀宇 《文史哲》2022,(2):145-153+168
20世纪50年代,随着一系列史学新刊物的出现,如《历史教学》《文史哲》《历史研究》等等,现代学术规范逐渐确立,其中也包括作为现代学术主要特点的脚注。尽管1950年代初这些刊物都采用直排形式,作者们多使用尾注或文中夹注,但1954年以后逐渐使用“直排脚注”。《文史哲》1955年率先使用了横排并确立了脚注的格式,《历史研究》等刊物也在1956年根据文化部对出版物标准的指示改为横排,从而奠定了现代脚注的格局。马克思主义史家在采用现代注释格式方面起了标杆作用,这主要是随着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取得史学界指导思想,使得史家开始重视规范地引用经典作家的著作,强调其经典性、权威性。中国与苏联之间的史学交流加强了对现代史学规范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当前,现代性研究又重新成为人们的核心理论关切。在以往的研究中,学界更多的是关注马克思本人和英美理论家的现代性理论,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理论则被弱化和忽略。然而,在一定程度上,颜岩教授的新著《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理论研究》可为学界补上这块短板。作者采用一贯的文本学解读法,对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理论做了细致入微的考察,内容涉及日常生活批判、激进需要批判、历史哲学批判、政治哲学批判、道德哲学批判、文化哲学批判等方面,不仅层次鲜明地呈现了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理论的全景图,还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一定的思想资源,因此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灌输论的核心要义,必须回归灌输论经典作品——列宁的《怎么办》。不同于西方批判的“灌输论”,马克思主义灌输论是阶级性和科学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灌输性和启发性、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理论,对团结世界无产阶级、推动世界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关于当代中国史学话语体系建构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6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现有的全球发展观念,对各种西方理论和学说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为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为回应时代的挑战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推动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体系的建构,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先后与西北大学、黑龙江大学联合举办了第三届中国社会科学前沿论坛(2009年9月,西安)、第四届中国社会科学前沿论坛(2010年8月,伊春),围绕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当代建构这一话题展开讨论。根据两届论坛的研讨情况,我们组织了这组专题文章。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史学研究所瞿林东教授认为,当代中国史学话语体系的建构,应在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新的认识的基础上,构架中国史学话语体系的骨骼;加强对中国史学遗产的研究,作为中国史学话语体系的重要资源;以广阔的视野、开放的心胸和气度,借鉴和吸收国外史学的积极成果,以充实和丰富中国史学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9.
10.
郭丹 《齐鲁学刊》2000,(4):124-129
《论撰史》是古希腊哲学家和讽刺散文家卢奇安的一篇美学论文 ,但其中也包含着他的史学批评理论。将其中的理论与中国古代的史学思想比较 ,可以发现不少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中国或华人人际关系研究或许是总结提升中国经验和中国模式的重要切入点之一.但是中国人的人际关系概念与西方人理解的人际关系有巨大的差异,这就需要中国的学者们在方法论上能够坚持关系主义取向,将中国人的人际关系和人际关系网络研究上升到理论层面,并发展出相应的测量工具,同时拓展研究视角,综合运用各种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坚持本土化研究同国际化研究相结合的原则,这样才能在国际学术界获得中国人际关系研究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2.
我国公民教育课程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9年以来,我国中小学公民教育课程受不同时期宪政建设以及方针政策的影响,先后经历了过渡、改造、革命、恢复、发展以及改革等不同阶段,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依然存在课程定位模糊、体系不完善、目标不明确以及内容不平衡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未来我国公民教育课程应突显政治教育定位、厘清课程体系、明确课程目标以及合理选择、组织课程内容。  相似文献   

13.
文章认为仅仅停留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般认识上,是十分不够的.正确认识和把握两者的内在关联性和兼容性乃是实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的一个重要理论前提、实践保证和自觉性基础.文章从理论、历史和现实三个方面对思想政治工作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关联性和兼容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阐明了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既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又是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正确方向有序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则是促进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加强与改善的实践动力和现实途径.从本质上看,两者在内容上是相互兼容涵盖的,在需求上是内在一致的,在实际运行上是互动互促的.认清这一本质,形成相应的机制,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取得广泛共识的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现实的期盼,时代的呼唤.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逻辑哲学被我国广大逻辑与哲学工作者认同并由此而开始的成规模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纵观从80年代初至今的研究历程,可以把我国的逻辑哲学研究分成起始研究阶段与深入研究阶段。在我国的逻辑哲学研究中,主要存在着两种不同但又互补的逻辑哲学观。  相似文献   

15.
认识的特性应为认识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有的属性,通过比较就会发现,观念反映性和观念创造性是认识的特性,这样的特性,实践活动及动物活动都不具有。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是由实践的需要和认识的特性所决定的,主要表现为目标确定、认知理解、调节引导和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16.
一、关于辛亥革命研究 章开沅指出,辛亥革命、孙中山的研究是一门显学,有相当高度,但严格说来,还很不成熟,很多资料还未完全挖掘出来,<辛亥革命>8本资料就没有好好利用.再者,因为受指标体系和功利主义所驱使,许多人开始做碎片化的研究,一些细枝末节的论文层出不穷,老材料被搬来搬去,制造了大量的垃圾.辛亥革命研究者不仅要盘点辛亥百年,还要盘点自己,哪些事情做得有用,哪些事情没有用,哪些事情有害,应做些客观思考.  相似文献   

17.
如何看待哲学社会科学数学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社会科学有其固有的特征和界限,是一个多参数多变量的动态体系,难以用数学形式表达。我们不应该把哲学社会科学的数学化强调到一个不适当的程度,不切实际地在那些还不能应用数学的社会科学中滥用数学。数学化的过程同时又必须是一个创新的过程,要应用数学自身的研究程序和论证方式的规范,这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应用,而是更深一层次上的创新,是哲学社会科学数学化本质上的东西,放弃艰苦的再创造而简单地追求形式化的表述,那么数学化也是没有多大方法论意义的。社会现象是极其复杂的,仅仅依靠数学方法是难以解决全部问题的,如果真有可能的话,数学化也仅仅是众多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8.
认知现象历来是哲学家关注的焦点。亚里士多德的认知目的论,笛卡儿的认知预示论,洛克的认知观念论,哈特莱的认知实在论,休莫的认知实证论,康德的认知先验论,这些关于认知现象的观点虽然只是哲学的猜想和分析,但为认知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深厚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9.
20 0 2年 1 1月 1 6— 1 9日 ,由澳门基金会和《学术研究》杂志社联合主办的“澳门历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在广东省肇庆市举行 ,来自澳门、广东、上海等地的专家学者 30余人出席了本次会议。与会者就澳门历史研究的状况进行了总结与反思 ,并对澳门历史研究的走向作了展望。一、澳门历史研究的回顾与反思与会专家学者认为 ,对澳门历史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早 ,最远可追溯到 1 740— 1 745年间成书的《中国和日本的亚洲》 (AsiaSinicaeJaponica) (FreiJos啨deJesusMaria著 )、 1 75 1年刊行的《…  相似文献   

20.
民间社会纠纷解决机制是法社会学的重要课题及研究国家—法—社会关系的有力切入点。传统纠纷解决理论重点探讨纠纷如何被解决,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各种纠纷解决机制之间的关系模型。东北四所监狱的调查数据显示:存在被既往理论分析长期忽视的一类纠纷,它们无法被例行化的解决手段所消化,最终溢出纠纷解决机制之外,成为国家暴力治理的对象。这类纠纷不能被消化往往是出于纠纷解决过程中的原因;其中很大比例属于上行纠纷,发生在相对经济地位较低的服刑人员和相对经济地位较高的受害者之间;大部分纠纷的行动者对于法律之外的制度性纠纷解决机制的功能,存在普遍的不信任,也缺乏参与感。这一类纠纷的发现,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国家—法—社会分析模式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