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上海社联七月十九日举行集会,抗议美英帝国主义武装侵略黎巴嫩和约旦。主席彭康致词着重指出:美英侵略者出兵黎巴嫩和约旦,干涉这些国家的内政,并企图进一步打击伊拉克的革命政权。这种罪恶行为我们是不能容忍的。我们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懂得社会发展规律,懂得帝国主义的本性。帝国主义惯于干涉别国内政,支持一切反动的政治集团。根据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切身经验,看清了帝国主义只不过是外强中干的纸老虎。在东风压倒西风的时代,美英帝国主义对中东采取侵略行为,并不表示它们的强大,而是表示它们的脆弱,作垂死的挣扎。我们对这种侵略行为表示抗议,对中东国家人民的斗争,表示支持。我们坚决要求美英帝国主义从黎巴嫩和约旦滚出去!在二百多名各个学会的会长、理事和一部分会员参加的大会上,发言踊跃,都愤怒地指  相似文献   

2.
除了天真的不懂事的小孩子,谁都不会相信魔术师的戏法,因为任何魔术都是假的。只下过高明的魔术师能够把他手里的工具耍弄得有声有色,叫人一时真假难分。而拙劣的魔术师玩的戏法,则破绽百出,让人一眼就看穿了。美英侵略者出兵中东,侵入黎巴嫩和约旦的根本站不住脚的借口和贼喊捉贼的诡计,就是那种最拙劣的魔术师的戏法。不管是黎巴嫩人民反对夏蒙政权的武装起义,还是伊拉克人民推翻费萨尔王朝的伟大胜利,都是黎巴嫩人民和伊拉克人民自己的事情,任何国家都  相似文献   

3.
军事干涉仍然是冷战后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特色。无论美国人如何给自己的军事干涉涂上理想主义的色彩 ,但是我们不难看出 ,军事干涉是美国实现其国家利益的一种重要手段 ,美国军事干涉的出发点就是为了维护和实现其所谓的国家利益 ,美国实施的所谓人道主义军事干涉也是以其本国的国家利益为出发点的。  相似文献   

4.
在国际上对台湾最具影响力的是美国。美国曾在《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中承认台湾是中国的领土 ,应归还中国。中国的内战行将结束时 ,为了离间中苏关系 ,美国决定撒手台湾 ,任凭中共完成国家的统一。但是 ,由于朝鲜战争的突然爆发 ,美国派遣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 ,军事介入并干涉中国内政 ,中断了中国统一的进程 ,台湾这个纯属中国内政的问题 ,也就成了中美关系的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5.
美国对西伯利亚进行武装干涉,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基本原因是美国对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本能的敌视;英国等国家持续不断的外交压力是美国走向武装干涉的持久推动力;美日两国在亚太地区的利益争夺与冲突是最主要的动因;武装德奥战俘问题和捷克军团事件的发生是直接诱因.上述因素的共同作用使美国对西伯利亚的政策经历了一个由最初反对武装干涉到最终决定干涉的过程,促成了美国联合日本共同出兵西伯利亚.  相似文献   

6.
刘艳萍 《阴山学刊》2005,18(2):74-79
伊拉克战争后中国的军事安全与经济安全都受到影响,其中军事安全影响比较突出。但严峻的军事安全形势并没有改变中国经济安全优先的地位,伊拉克战争没有改变时代主题和我国国家安全面临的主要威胁决定中国仍需优先重视经济安全。而军事安全优先在目前形势下有其局限性,国家安全目标的达到不能过分依赖军事安全。但是鉴于伊拉克战争后军事安全因素的上升,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军事安全,努力做到经济安全与军事安全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战国时代,各国之间战争频繁。大国之间的互相制约,使得任何一国的兴兵征伐都要面临其它国家的武装干涉。所以要想扩展自己的势力,就必须在军事进攻的同时,首先取得外交上的成功,利用各国之间的矛盾,避免大国出兵。赵武灵王继位后,正是通过一系列邦交策略的实施,提高了赵国在诸国中的地位,进而实现了自己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8.
民国江西省政府的文书档案改革□郑海滨十年内战期间,民国江西省政府,进行了文书处理和档案管理制度的改革。笔者通过翻阅民国档案查考,认为这一次改革主要是为贯彻实施“三分军事,七分政治”①的战略,使文书档案工作纳入内战体制,以便更有效的配合对苏区的军事“围...  相似文献   

9.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半个多世纪以来,美国一直准备插手中国和台湾问题的解决。本文试就美国军事介入干涉中国大陆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可能性及中国大陆可能实行的对策做以分析。  相似文献   

10.
王淑霞 《齐鲁学刊》2007,37(2):70-73
美国内战爆发后,是军队最先触及并对黑人问题的解决进行了尝试。他们界定黑人身份,安置、教育黑人,建立处理自由民、难民事务的军事机构自由民局。军队对黑人事务的处理既是军队处理战时重建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战后军队介入南方重建事务的前奏。  相似文献   

11.
早在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政府就将蒋介石的中国视为其远东地区的主要基地之一,因此,除了政治上设法将中国拉入大国阵营,军事上更是卖力地扶持蒋介石政权,甚至亲自出兵中国沿海一些要地,帮助国民党军队抢先接收日军投降、占领战略地区。赫尔利大使更是在1945年4月2日公开声明,美国只与蒋介石合作,并在经济、军事、政治上支持蒋介石“统一中国”。中国国内战争爆发后,美国从各方面援助国民党,企图支持国民党从军事上“彻底解决共产党问题”。然而,当蒋介石面临军事上彻底失败、行将被逐出大陆的绝境时,美国并未将“大规模地…  相似文献   

12.
<正> 二次大战中的中美关系是一个饶有兴趣而又颇为严肃的课题。有人说,在抗日战争中“美帝国主义是最阴险最毒辣的敌人。”一部有影响的著作写道:“1942年以后,美国以‘援华’的名义,较多地给予国民党政府以贷款租借物资和训练军事人员的帮助……伸展美国在华的侵略势力。”还有的同志认为,战后美国帮助蒋介石打内战的政策“是罗斯福政府在珍珠港事变后对华基本方针的继续和具体化。”我以为这些观点对战时中美关系的评述是不当的,需要“从头开始研究”。  相似文献   

13.
2001年9月11日,美国本土遭到了史无前例的恐怖袭击。紧接着,人们发现美国的对外政策"大变",先后出兵攻战阿富汗和伊拉克,随之而来的是"新美利坚帝国""新帝国""新帝国主义"和"新罗马帝国"等字眼频频出现在各种媒体上,似乎美国已经走上了帝国的不归之路。美国各派学者亦撰文发表自己对帝国、对"美利坚新帝国"的看法,他们或支持或批判,对此进行了全面的研究,研究热潮至今不衰。密切关注美国的中国学界闻风而动,对"美利坚新帝国"做了大  相似文献   

14.
1950年上半年,美国大体执行着与台湾保持距离的政策。政策的改变正在酝酿之中,朝鲜战争的发生无疑是个重要的节点。台湾当局对联合国要求援助的提议作出了积极回应,但出兵之事要视美国态度而定。蒋介石的态度并非全无顾虑,而他对局势判断的偏差,致使应对失当。麦克阿瑟访台,在是否出兵一事上没有很好地完成美政府所托。此后,台湾方面仍对出兵抱有幻想。在官方并未正式表态的情况下,美国始终不乏支持台湾派兵援韩之人。美国不想将战事扩大,台湾方面提出的附加条件颇令美方踌躇,考虑到台湾本身的防务需要和在联合国获得一致意见的困难,美国决策层的主流意见是审慎的。1952年冬,共和党上台后,出兵之议渐趋平静。  相似文献   

15.
在美国内战史的研究中,很多学者往往把北方的海上封锁政策并入北方初期的战略来研究,从而忽略了这一战略的军事意义。如果从总体战的视角入手,把海上封锁战略纳入北方总体消耗战略来研究,则可看出北方加强海上封锁战略的措施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  相似文献   

16.
伊拉克战争是美国民主改造和“先发制人”战略的试验场 ,也是美国实现其全球霸权的重要举措。它不仅改变了中东地区的战略格局 ,而且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能源格局。它对我国的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军事安全和地缘安全产生了深刻而长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抗战胜利后毛泽东争取和平的思想之主要目的是成立有无产阶级参加的民主联合政府,推迟或限制内战在局部地区的策略思想是次要的.但它在战后历史演变的各阶段其内涵主次表现不尽相同:抗战结束至国共停战协定签订阶段,毛泽东尽管认为内战与和平的可能性同时存在,但根据对国内外形势的分析,认为只要努力争取,实现国内和平的可能性要大于战争的可能性;停战协定签订后至四平之战结束阶段,毛泽东认为这是争取和平民主的新阶段,真诚希望与国民党及国内各民主党派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四平之战后至全面内战爆发,鉴于中共的力量不足以制止内战,毛泽东争取和平主要是从策略考虑,即尽可能争取时间备战,以应付全面内战的爆发.  相似文献   

18.
贺鉴 《学术界》2007,(1):209-213
冷战后,美国的对外干涉发生了重大变化,采用了更为隐蔽的方式,即打着“人道主义”或“反恐自卫”的幌子进行武力干涉,严重违反了国际法基本原则。尤其是冷战后美国的4次对外战争对国际干预产生了极为恶劣的影响,其实质是强制推行西方的民主和价值观,是后冷战时代美国新霸权的反映。美国的武力干涉属于国际不法行为。  相似文献   

19.
美国在伊拉克的公众外交是实现中东霸权战略、维护中东利益的重要方式.但是,多年以来,尤其是伊拉克战争以来,美国在伊拉克的公众外交活动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困境,面临难以逾越的障碍,其核心原因在于美国错误的伊拉克政策.  相似文献   

20.
伊拉克战争前,美国组建了一个自愿联盟。这个联盟是美国新保守主义外交政策的产物,是美国超群实力的体现。美国组建自愿联盟一是为了取得这次军事行动的合法性,二是出于军事和经济的考虑,三是利用自愿联盟的临时性特点为外交留下回旋余地。美国提出的开战理由、与美国长期的盟友或合作关系、追随美国带来的政治经济收益是其他国家参加自愿联盟的主要动因。自愿联盟能否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取决于新保守主义的消长和美国在国际政治格局中地位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