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纪念五四运动7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重新探讨五四时期各种社会思潮的发生、发展的规律,研究五四时期社会思潮的特点并予以科学的评价,是很有意义的。这对于正确的总结五四时期各种社会思潮的历史经验,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继承“五四”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传统,发扬民主精神和科学精神,进一步激发、凝聚全民族的力量,在党的十三大的理论和路线指引下.搞好当前我们所面临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自吴雁南《清末社会思潮》问世以来,对社会思潮的探讨逐渐成为中国近现代史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并出版了相当一批研究专著。然而就已出版的论著来看,以20世纪30年代的全盘西化思潮为题进行专题考察的专著却寥寥无几。这种状况实与全盘西化思潮的重要地位极不相称,因为全盘西化思潮乃是五四以后激进主义思想潮流的重要一支,是全方位理解近现代中国社会变迁历史的一把钥匙。赵立彬《民族立场与现代追求:20世纪20~40年代的全盘西化思潮》(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版,以下简称《思潮》)一书的出版,庶几可以弥补相关研究中的缺憾,堪称该研究…  相似文献   

3.
过去研究五四运动,一般是讲,五四运动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它由包括青年学生在内的知识分子发起,后来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加入运动;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准备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条件。这是很长一个时期以来中共党史和中国现代史体系的模式。这当然无可厚非,也是历史的事实。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分析了“五四”时期“教育救国”思潮在中国革命史和现代教育史上的历史地位,指出其合理内核以及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借鉴意义,同时也分析了它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一) 在我国近代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一直遭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全面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潮,一直阴魂不散,曾出现过三次高潮. 第一次全面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高潮,发生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五四”新文化运动,在中国历史发展中曾有着伟大的历史功绩,这已被历史所证实.但是,也无可否认,在新文化运动中,采取了新文化与传统文化完全对立的态度,在批判封建礼教的同时,全面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1929年.胡适为《基督教年鉴》写的《中国今日的文化冲突》一文中,反映和代表了这一思潮的观念.在文中首次使用了“全盘西化”这个提法,他认为:“我们必须承认我国情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上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他说:“我们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现代文化发展进程中最重要的,是文化道路问题。鸦片战争以来,历史进程的每一个时期,每一种思潮和思想流派,都对这一问题做出新的反省,试图提出新的解决方案。而这种反省,又总是在中西文化的撞击、比较、取舍与会通的时代演进中进行的。五四时期的文化反省,也依然如此。五四时期是中国近、现代历  相似文献   

7.
科学口号是五四前夕新文化运动的一面重要旗帜,点燃了五四爱国运动的火炬,五四运动提倡的科学和民主精神也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旗帜。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引下,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研究80年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历史,就会发现,以科学、民主为核心...  相似文献   

8.
爆发于一九一九年的伟大的五四运 动,到现在已经六十周年了,五四运动是 中国近代史上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到新 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是马列主义和中 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伟大开端。 毛泽东同志说:“五四运动是反帝国 主义的运动,又是反封建的运动。五四运 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 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 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 主义。”在这个革命运动中,已经有了大批 的赞成俄国革命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 的知识分子。我们敬爱的周恩来同志就是 他们当中的光辉代表。“五四”时期,周恩来同志…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作为中国近代思想启蒙的五四运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批评和质疑,如何站在历史高度正确看待五四运动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学术问题。首先,我们要采取事实分析的而不是情绪化和观念化的态度;其次,我们既要看到五四精英所具有的历史局限性,又要看到他们的历史贡献;再次,对五四运动的不同态度实质上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性的关系的不同理解,即中国传统文化是否适合现代社会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强调现代性的建构必须有传统文化资源参与其中才能成功,也即“全球化”必须“本土化”;另一种观点认为,现代性作为一套普世化的文化模式和价值观念,是与地方性文化截然不同的体系,地方性文化对现代性只能产生阻滞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丁帆,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南京大学新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文学科组成员,国家社科评审专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学会副会长,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学会副会长,江苏作协副主席,《扬子江评论》主编。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研究,在中国现代乡土文学、新时期文学思潮研究方面卓有建树,代表作《中国乡土小说史论》、《重回"五四"起跑线》等。  相似文献   

11.
侯云灏 《学习与探索》2002,3(3):115-120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潮的兴起和发展 ,是与 2 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问题的凸现息息相关的。五四运动以后 ,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注重社会现实的改造和革命 ,并从社会历史的运动中汲取经验教训 ,成为史学研究的首要任务和发展方向。马克思主义史学正是在现实社会运动的激荡下 ,顺应着史学发展的方向 ,肩负起社会改造的历史使命 ,以唯物史观为指导 ,通过对中国历史的研究来探索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 ,因而迅速崛起并成为史坛主潮。在中华民族寻求独立解放的历史过程中 ,马克思主义史学发挥了独特的历史作用 ,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五四时期是中国女权运动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在中国女权运动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着重探讨了当时的女子教育、经济和婚姻问题。值五四运动78周年之际,发表此文以示纪念。  相似文献   

13.
1999年4月30日,由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与中山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五四运动与广州:纪念五四运动80周年座谈会”在广州举行,有4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并提交了近20篇论文。与会同志围绕“五四运动与广州”的主题,对五四前后的广州新文化运动、广州五四运动的特点及其原因、五四运动中的广州社会各界及代表人物、五四精神与当代广州的改革和发展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研讨。“五四运动与广州:纪念五四运动80周年座谈会”在广州举行@温朝霞  相似文献   

14.
继去年纪念戊戌维新运动100周年之后,今年又逢五四运动80周年。稍加梳理不难发现,五四新文化运动实滥觞于戊戌思潮,而批判与创新则是戊戌与五四的共同精神。1  当年,戊戌维新运动试图要解决众多的社会问题,因此,戊戌思潮具有多重属性,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但就整体而言...  相似文献   

15.
王巨川 《求是学刊》2012,(1):119-124
北大"三刊"是"五四"时期在中西文化思想跌宕中生发的社团刊物,它们在中国文化的转型时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现代文学史的叙述中对《国民》、《国故》的研究和评价存在明显的失语。无疑,"三刊"在办刊宗旨、文化选择、文学旨趣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但作为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群体精神的一种表现形式,它们对新旧文化所采取的不同立场和选择,在文学创作中表现的不同个性和审美风格,正是建立在民族文化所形成的民族意识和力图重构民族文化的民族国家观念的基础上的。在刊物之间的张力中,展现出中国现代文学开创初期的复杂风貌和多元构成因素,因而对研究新旧文学共生共存的复杂历史是具有参照性和代表性的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16.
一、白话文运动的震荡和民族语言心理的迷惘二、三十年代,在“五四”反封建运动中新生的整个中国现代语言学界充满了革命战斗的气氛。五四运动的时代要求冲破了我国语文研究几千年以汉字为枢纽,在文字、音韵、训诂上释经阐义的传统格局。晚清语文改革中以“白话文为维新之本”,要求言文一致,提倡新文体、切音字,推广民族共同语“官话”的思潮在“五四”时因反帝反封建的急需而激宕成轰轰烈烈的白话文运动。运动的逻辑是把文言文同孔教、礼法紧紧  相似文献   

17.
戊戌与五四,是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上至关重要的两个时期,是中国近代化发展道路上两座里程碑。两者都涵纳了近代文化革命的基本精神和宗旨,昭示出近代中国思想启蒙的主线和脉络。因此,全面阐释戊戌思潮对五四思潮的影响,弄清两者的内在联系,不论是对深入认识戊戌思潮...  相似文献   

18.
<正> 五四时期是中国近现代史的重大转折时期,最重要的变化,是在对中国未来的设计上由原来的资本主义转向了社会主义。从思想上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一弃一扬是同时进行的,但是,对社会主义的大力宣传和最后抉择是在五四后期,而对资本主义信念的动摇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也就开始了。本文主要从五四前期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后至五四运动期间的一些思想变动,谈一下中国思想界资本主义信念的动摇。近代中国向西方资本主义学习,主要受三种思想观念的支配和影响:一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观;二是民主制度观;三是西方整体观——文明世界。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到了西方帝国主义时期,被引用于人类社会,形成了社会达尔文主义,成为帝国主义  相似文献   

19.
五四时期是激进思潮集中爆发的时期,其主要表征是整体性的反传统和整体性的西方化。立足当代语境,我们应该充分肯定五四激进思潮的历史价值,也应该看到它多方面的缺失。五四激进思潮的缺失主要包括: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民族文化的虚无意识、归咎于古人的无能心态、以己之短比人之长的"弱人政策"以及总体性西化的"认知不足"等。  相似文献   

20.
人生边缘的牧歌──论30年代浪漫主义思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五四浪漫主义思潮在社会革命高涨的背景下急剧分化。郁达夫、废名、沈从文于是退居人生边缘 ,通过疏远时代、与政治斗争保持一定距离来获得乃至扩大个人心理自由的空间 ,从而坚持他们“个人主义的浪漫主义”的创作方向 ,由此在 30年代产生了一种颇具特色的田园牧歌形态的浪漫主义。这种新的浪漫主义与五四浪漫主义有着精神上的一致性 ,又具有在发展中所获得的特点。它代表着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思潮的一次重要蜕变 ,而且与同时期的左翼文学思潮构成了共存互补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