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强调国家在公共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的自主性的国家能力理论,事实上把新兴国家推向了危险的政治发展陷阱:国家政权合法性的巩固日趋依赖于政策表现.这种政治发展理念因而成为新兴国家政治动荡的根源之一.新兴国家要充分挖掘并发挥传统文化和基本国情为重点的政治发展资源的作用,广泛宣传国家的发展战略,以形成对国家认同、目的、意义和发展战略的普遍共识. 相似文献
2.
3.
"全球化语境"已经成为今天许多学术会议的热门话题。20世纪的中国文学面临着"全球化语境"下学术话语的重新清理和调整,同时也表现出积极应对中的焦虑和困惑。问题的关键是,对全球化时代现代文学本体意义要有正确理解和认识。首先,现代知识结构的话语分析与现代人生存空间精神情感分析相结合的主体建构了"文学现代性"。其次,从追求文学意义、学术立场的价值评判转向大文学整合、学术积累的文化思考,"全球化语境"带来了学术研究指向的转变。再次,"全球化语境"创造了一个充满张力的文化时空,可以深度探寻作家个性、文本现象的经典性及其文学史整体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在性质、内容、历史作用等方面既相区别,又有联系,认为不加区分笼统地称之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提法是欠妥当的。 相似文献
5.
政治文化塑造着政治人和政治体系的政治行为模式,从而会对一个国家政治发展的进程产生重大影响。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中国政治文化变迁的局面已经显现,这主要表现为:政治认知倾向于全面与深刻,政治态度倾向于理性与客观,政治情感倾向于独立与温和,政治信仰呈现一元主导与多元并存的局面。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变迁会推动政治体系逐步迈向民主、开放和透明,促进公民权利保护的机制建设,推进中国法治国家建设,从而对中国政治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后现代语境下科学与人文关系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与人文是人类寻求达到理想世界秩序的两种不同方式,但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人们并未真正认识到两者的本质及互补相融性.在后现代的语境下对科学与人文的关系重新进行反思,以人文精神重建当代的科技理性,使科学与人文能够互补互融,这对于建立美好和谐的世界秩序形态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新闻报道强调用事实说话,需要大量的证据进行支持,但在信息搜集的过程中需要新闻工作者进行更为复杂和深入的探索。尤其在新媒体语境下,更应该避免新闻同质化,做好新闻“把关人”,为营造良好社会舆论氛围贡献一分力量。 相似文献
8.
青年的网络政治参与对政治意识发展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青年的精英意识意味着青年政治意识的责任化,参与精神意味着青年政治意识的实践化。青年政治参与主要表现为网络政治参与,但尚存在群际隔离与互动失序、政治冷漠与政治热情相交织、政治态度倾向上的不满意度及从众性偏激增加以及网络行为的娱乐化、看客心理与"政不关己"的集体无意识等局限与误区。对于青年的网络政治参与,应当以社会利益激发其网络参与动机、引导参与方向,通过教育使青年网民成长为"组织化的公众",训练思想政治教育者成为在线"意见领袖",建立引导网络政治参与的青年教育"在线联合体",并从法律、道德、技术等方面对青年的网络表达进行多向度、发展性规制。 相似文献
9.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政治发展战略目标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中国政治发展战略目标,是指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政治发展使中国政治本身呈现何种状态,发展到什么样的水平和境界。这样的战略目标既要适应人类社会政治发展的历史潮流,体现政治发展的本质特征,又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国政治发展的战略目标是:政治民主化、政治法治化、政治稳定化和政治意识的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 相似文献
10.
发达国家的合法性状况可以类型化为一元模式,即传统政治价值与现代政治价值之间是连续的,是由传统政治价值"自然"演变而来的,并非是外来的.与此相反,后发展国家的合法性状况呈现为二元形态,即本国的传统政治价值与从西方传播而来的民主政治价值形成二元格局.合法性本身具有规范和经验的二元性,合法性的二元性有可能导致政治理念与实际政治过程的脱节甚至背离.这种状况将规定后发展国家政治发展的内容及其发展逻辑.后发展国家是在特定的发展环境中启动和推进政治发展进程的.后发展国家的国际环境可以类型化为"先进一落后"二元结构环境,而国内环境则可以类型化为"强国家一弱社会"二元结构环境.合法性的二元化与发展环境遥相呼应,进一步规定政治发展的内容和逻辑.本文在合法性、发展环境、政治发展的框架内,讨论后发展国家政治发展的基本内容及其发展的逻辑. 相似文献
11.
若欲对市民社会这一主流语式作一深入研究,须把握几个基点:市民社会与国家的关系、市民社会的自治及限度、内涵的多层次与包容性、社会的内涵及该理论的历史沿革及实证;而其历史变迁又可归纳为三次剥离:与野蛮社会、与政治国家、与经济社会的剥离;其历史发展也实践着市民社会的不同层级概念:描述性、规范性与价值性概念;尽管学术界对中国近代以来是否存在市民社会及中国市民社会的特质及其对中国现代化影响等问题观点不一,虽然简单套用易导致对中国社会现实的扭曲和忽略,但并不意味着不同社会形态间全无共同点,尤其当引入现代性思考维度来思考未来中国发展时,不能说其在中国语境中无意义,市民社会的合理建构是中国现代化须作出的努力。 相似文献
12.
发达国家的合法性状况可以类型化为一元模式 ,即传统政治价值与现代政治价值之间是连续的 ,是由传统政治价值“自然”演变而来的 ,并非是外来的。与此相反 ,后发展国家的合法性状况呈现为二元形态 ,即本国的传统政治价值与从西方传播而来的民主政治价值形成二元格局。合法性本身具有规范和经验的二元性 ,合法性的二元性有可能导致政治理念与实际政治过程的脱节甚至背离。这种状况将规定后发展国家政治发展的内容及其发展逻辑。后发展国家是在特定的发展环境中启动和推进政治发展进程的。后发展国家的国际环境可以类型化为“先进—落后”二元结构环境 ,而国内环境则可以类型化为“强国家—弱社会”二元结构环境。合法性的二元化与发展环境遥相呼应 ,进一步规定政治发展的内容和逻辑。本文在合法性、发展环境、政治发展的框架内 ,讨论后发展国家政治发展的基本内容及其发展的逻辑。 相似文献
13.
论网络政治在我国的建立和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网络政治是网络与政治相结合形成的一种新的政治发展现象。它包括网络对政治的影响和网络空间的政治活动两个方面,具有虚拟现实性、全球性、直接性、平等性、便捷性、廉价性等特性。我国网络政治经历了准备、产生影响、初步形成三个阶段。建设我国网络政治,有利于民主政治发展和政府管理创新,有利于进行政治宣传。促进我国网络政治发展的对策是:网络普及率;培育"网络公民意识";树立政治安全意识,加强国家信息安全保障能力,抵制"西方政治霸权"。 相似文献
14.
国家与社会关系是政治发展的基本逻辑变量.如果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视角观察中国六十年的政治发展可以看出,改革开放后三十年中国政治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政治和政府体制确定了相对合理的权力界限,国家与社会之间实现了有限的二元均衡;执政党制度性权威逐步确立,国家与社会之间达成了基本的有效连接;社会的有效政治参与不断扩大,国家与社会之间形成了一定程度的良性互动.但是,中国的政治发展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解决的关键就在于发挥社会有效制衡国家权力的作用,使国家的权力运行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从而使国家和社会进入相对平衡和有效互动的状态.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导阶层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层次。广义社会主导阶层是社会的统治阶级,而狭义社会主导阶层则指的是社会精英。在社会中起具体指导作用的广义和狭义的社会主导阶层,各自又有着复杂的内部结构。社会主导阶层与政治主体、政治文化、政治制度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导阶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之相对应,政治主体、政治文化等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17.
19.
作为一种学术思潮的文化研究,呈现出强烈的语境化倾向、高度的社会参与性和现实批判功能.文化研究在当代中国的勃兴,不仅为透视中国现代化的复杂进程提供了多维视角,同时构成了中国现代性研究的一个重要面相.尽管如此,中国的文化研究仍存在某些问题:外来理论与本土问题之间存在明显脱节;跨学科优势并没有得到充分的生长;批判意识的衰退,等等. 相似文献
20.
在关于社会工作发展的论述中,基层政治组织是一个不可回避的主体.长期以来,学者们普遍采用"国家—社会"规范性视角来思考"政社关系"问题,一方面促进了社会工作发展制度环境逐渐清晰.但另一方面,上述视角并不能较好地展现社会工作具体运作的日常实践逻辑.本文尝试运用"生活视角"分析了三个社会工作与基层政治组织"打交道"的具体案例,发现我国基层组织具有社会工作可借鉴的多重政治优势:信任、号召力和权威,社会工作者可以在日常服务实践中加以吸纳和运用.基于此,本文提出从"国家-社会视角"向"生活视角"范式转向,后者因应了社会工作沉浸于日常生活并发挥服务型治理作用的诉求,有利于社会工作不断总结日常实践智慧、探索社会工作与基层政治组织互动逻辑.实践证明,"生活视角"对我国社会工作研究和实务具有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政社关系"的学理研究将会呈现更多可能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