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张嘉谋是近代我省著名的教育家和修志家。张嘉谋,字中孚,自号梅溪钓徒。南阳人。生于1874年5月14日(同治十三年三月二十九日),逝于1941年8月5日。他早年曾就学于开封明道书院,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中选拔贡生,接着又中河南乡试举人。后曾主讲于陕州三门书院及淅川之丹江书院。继之主修南阳县志。后在故乡创办新学堂,任宛南中学堂总教习。光绪末年,在开封任河南学务公所议绅,曾先后与李敏修、许子猷、段厚甫、王欢喜等在开封创办中  相似文献   

2.
佚名《避难纪略》,《太平天国史料专辑》据苏州市博物馆藏抄本排印,为太平天国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史料。作者姓名其实不佚,著于《太平天国资料目录》: 避难纪略曾含章撰,抄本一册,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三所藏。本书撰者经历不可考,记咸丰间太平军在常熟活动情形,与诸书互有异同。近代史所藏《避难纪略》,有光纸扁格稿抄,刘厚祜抄写校字,较为晚出。笔者因参与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续编》编辑工作之便,得见近代著名学者罗福颐先生遗藏《避难纪略》一卷,卷末有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常熟人杨以时写的跋。翻  相似文献   

3.
一、《河南历代军事纪略》 河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在整理馆藏古籍中,发现了一批清代和民国年间的稿本和抄本,《河南历代军事纪略》是其中的一种。此书系十六开本,半页十行,行二十九字,小字双行同,无格。第一册封面署有韩自步名氏,并钤有“韩运章印”绿色方形印记。由此可知,此书系民国年间韩自步的手稿本。全书约四十万字,共三十五卷。目次如下:卷一和卷二春秋;卷三战国;卷四秦汉之际;卷五汉七国之乱;卷六光武中兴;  相似文献   

4.
古代的馉饳     
王吴军 《社区》2012,(22):59
馉饳是北宋时期的京城东京汴梁(即河南开封)的酒楼里的一种面食,当时的汴梁是一座极其繁华的城市,饮食业非常发达。馉饳有馅,后来有人说它就是现在的馄饨,但通过翻阅北宋的史料可以看出,并非如此。宋代的诗文中有多处和馉饳相关的文字,宋朝的孟元老在描写宋朝时汴梁繁华景象的《东京梦华录》中写道:"出朱雀门,直至龙津桥,自州桥南去,当街水饭、爊肉……细料馉饳儿。""又有  相似文献   

5.
一、棠村序文的来由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十六回残本第一回(八页上),在正文“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一句上端,有脂砚眉批说: 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之书,乃其弟棠村序也。今棠村已逝,余睹新怀旧,故仍因之。  相似文献   

6.
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第一回有这样一段话: 空空道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东鲁孔梅溪则题日《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篡成目录,分出章回,则曰《金陵十二钗》。这段话旁边,有一条评语曰: 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之书,乃其弟棠村序也,今棠村已逝,余睹新怀旧,故仍因之。据专家们考证,《风月宝鉴》确有其书,曹雪芹是在《风月宝鉴》旧稿的基础上加工写  相似文献   

7.
一、《甲申岁弋闯志》辨伪 在湖北通山九宫山“闯王陵”“李自成生平陈列室”内,有一件颇引人注目的展品,名曰《甲申岁弋闯志》。此志并《通山县志》、《程氏宗谱》、《九宫山志》及马镫之类,被视为李自成“殉难于此”的有力证据。展品原件墨书抄本,除标题“甲申岁弋闯志”外,正文十二行,约三百六十余字,末署“顺治二年乙酉腊万年掘录”;“民国元年仲秋八世孙麟安移录”。万年为何人?待考;民国元年为一九一二年,上距顺治二年(1645)已二百六十八年。易言之,此志是二百六十八年后的一个传抄本,整整相隔有清“享祚”的一个朝代,它把李自成死难于  相似文献   

8.
《出刼纪略》和《问天亭放言》是丁耀亢的两种遺稿。前者是文集,是一些有关他自己身世的文章,主要內容,是记载明崇禎十五年清兵入犯和崇禎十七年李自成义军进入北京时,丁耀亢同其家属遭遇的情形。这时丁耀亢曾几次逃到海州附近的海岛上去,以后又回到家乡,所以他这一种文集,名之曰《出刼纪略》。后者是诗集,是一些古、律、歌、行等杂体诗,內容也与当时的时事有关。若从史料的价值上去看,前者就远远超过后者。这两种遗稿,是前几年我在青岛时,从一个朋友那里见到的一本抄本,因为里面有不少有用的史料,所以自己也就找人抄了一份。  相似文献   

9.
《河北大学学报》一九八六年第三期上刊载了荣伟同志《中国传统文化再批判三题》一文。(下文简称《三题》)所谓“三题”,一曰“中国传统文化中没有科学”,二曰“中国传统文化中没有民主”,三曰“中国传统文化中没有人文精神”。事实如此吗?我认为对中国传统文化不能这样简单地否定。在此提出自己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以就教于荣伟同志和其他师友。  相似文献   

10.
《江上别流人》一诗,孙望先生的《全唐诗补逸》题作王维诗,并注曰:“见《永乐大典》卷3006。九真。人字(五函四十二册)。按此诗又见于《全府诗》卷159孟浩然集中,题下无注,故不属逸诗。然此诗作者究竟是王维,还是孟浩然呢? 考《孟浩然集》版本,天宝四载(745)宜城王士源所录的本子今已不见,现存最早的版本为黄丕烈题识,藏于北京图书馆的宋蜀刻本,该本卷三收此诗,明铜活字本《唐五十家诗集》孟集卷一亦收此首。此外,如四部丛刊景明刊本、四部备要校刊明刻本均收此诗,异文甚少,亦无注明曾收入他集。  相似文献   

11.
前不久,笔者在偶然的机会中读到陈丽琳同志的一篇短文:题曰:“白日”与“白首”孰好?”(载《南充师院学报》一九八二年第二期)读后颇感其说难信,所以,改易其题,以抒己说,并向陈丽琳同志及读者请教。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相似文献   

12.
申志诚、孙增福等编著的《河南近代教育史稿》(简称《史稿》)最近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河南地处中原绾毂,向属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地,汉唐北宋河南教育文化均称发达,元明以降经济文化重心南移,近代河南教育事业在中州志士的努力下,较之江南诸省也无多让。撰写一部反映上下超世纪(1840-1949年)、纵跨诸纪元(清朝、民国)的河南教育全貌的史书,既非易事,又少借鉴,更无前例。申著《史稿》总算填补了河南近现代没有系统的教育历史著作的空白,补足了这方面的缺憾。综观是书在编撰方面有诸多特点,述之于兹。 一、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现存史书中,反映河南教育历史跨世纪和朝代纪元的的专著尚不曾  相似文献   

13.
袁宏道《与董思白》信,传递了《金瓶梅》抄本问世的第一个信息.《金瓶梅》的问世,震撼了晚明文坛.相继有王世贞、屠本竣、谢肇制、薛冈、冯梦龙、沈德符等著名文人作家评论传播《金瓶梅》,抄本在北京、麻城、诸城、金坛、苏州等地传抄.《与董思白》写于万历二十四年(1596),至今已411周年.晚明与《金瓶梅》有关文献,称此巨著为《金瓶梅》、《金瓶梅传》,无有称《金瓶梅词话》者,欣欣子序称"兰陵笑笑生作《金瓶梅传》".因此,有学者猜测原抄本曰《金瓶梅》,"词话"二字是书商刊印时加上去的.《幽怪诗谭·小引》称《金瓶梅词话》,在至今所见文献中,这是最早传递词话本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
《藏游日记》乃题润藩所著,内言其受聘于西学士吕推、李默德两位法国人,于光绪十九年(1893)六月下旬由于阗县城东出,南穿前藏,至二十年六月中旬经青海湖南岸抵丹噶,再由西宁入兰州的途中记载。实际仅记至西宁,全记不过万字出头,吴丰培先生据抄本整理,收入《川藏游踪汇编》(四川民族出版社,1985年)中,功莫大焉。此记有吴先生“跋”,余以为意有未慊,故略考于后,以为补正。一、润藩言:光绪二十年五月,吕推于途中被杀。吴先生跋言:“当时外人屡谋入藏考察,或公开领取护照,或化装潜入,进行窥测,往往引起外交纠纷。此虽外人被杀,未闻引起交涉,故《东华录》等书亦未记载,得此补之,亦可知外人窥藏之又一途程矣。”实际  相似文献   

15.
唐代张固写的《幽闲鼓吹》,记述了当时的一些掌故,内中有一则,中华书局1958年标点本的全文为: 乔彝京兆府解试时,有二试官。彝日午叩门,试官令引入,则已醺醉,视题曰幽兰赋,不肯作,曰:“两个汉相对作此题。”速改之,为渥洼马赋,曰:“校(此夕)予。’奋笔斯须而就。其中乔彝所说之“校(此夕)子”一词,联系  相似文献   

16.
唐朝天宝三载为何改年曰“载”陈国本《通鉴·唐纪》三十一,玄宗天宝三载:“春,正月,丙申朔,改年曰载。”此“载”,犹“年”也。即今通常所谓“一年半载”之“载”。天宝三载为何改“年”曰“载”,史书没有明文记载,而教学中却是需要回答的问题。《尔雅·释天》:...  相似文献   

17.
<正> 《三国志·诸葛亮传》载《出师表》一文说:“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说:“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由此引出诸葛亮隐居地是南阳或是襄阳之争。这一争论大约已有一千余年,迄今尚无定论。《河南日报》一九八七年八月八日发表了水仲贤先生的《诸葛亮隐居地碑文之我见》一文(以下简称《我见》),这是诸葛亮隐居南阳说之新见解。对此笔者尚有不同认识,愿提出来与水先生商榷。  相似文献   

18.
劫余杂录     
自序《海角续编》既成,复有一二遗闻,事涉零杂,不足附入正编者,爱于北窗卧醒之余,另纸录之,以资后人采择,或资清夜茗谈,名之曰《劫余杂录》。同治七年岁次戊辰孟秋识。①《海角续编》由祁龙威校注,刊入中华书局出版的《近代史料笔记丛刊》,与《漏网喁鱼集》合印。陆筠自序:“因仿漫游野史;《海角遗编》例,名曰:《海角续编》”,末题“同治七年戊辰夏六月识”。海角,指常熟,谓东海一角。陆筠字竹庭,清咸同间,常熟名士。《劫余杂录》卷上贼每逢七日,贼目馆内设天福堂,各跪诵伪经,有“赞美上帝,赞美耶稣”等句,谓之“拜上”,亦曰“拜天福”。凡升官、  相似文献   

19.
《张景碑》1958年出土于河南南阳,此碑的出土并未引起书法界的重视。许多评论多以之为"隶中馆阁"。笔者认为《张景碑》是汉隶典型碑刻,格调典雅,端庄遒逸,足可与《曹全碑》、《史晨碑》、《张迁碑》、《石门颂》等享有盛誉的汉碑同列。  相似文献   

20.
光武帝纪一(卷第一) [清乐三堂刊蒋氏本] 元帝时,节侯之孙孝侯以南方卑湿,请徙南阳。天游按:范晔《后汉书·城阳恭王祉传》(以下简称范书)曰:“熊渠卒,子考侯仁嗣。”李贤注引《东观汉记》(以下简称《东观记》),“孝侯”亦作“考侯”。又《文选·南都赋》李善注引《东观汉记》曰:“考侯仁以春陵地势下湿,难以久处,上书愿徒南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