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年来,韩剧凭借其唯美的画面、浪漫的剧情、精美的制作成为中国观众追捧的热点。剧中所展现的服装、造型、美食、话语表达等都影响着年轻人的生活方式。本文以热播剧《清潭洞爱丽丝》为例,从社会学、心理学等角度分析剧中的女性形象,认为该剧的女性角色体现了工具化的自然人、镜像化的社会人、符号化的商品人和冲突化的自由人四重属性,并运用社会建构论、场域理论、精神分析理论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该剧女性形象的成因进行剖析,提出作为受众的我们,应现实化"清潭洞",平衡物质与精神;应认清自我身份,走出童话梦境,正视现实角色;在女性生存方式的选择上,迎合规地生存,渐进式生活。  相似文献   

2.
巴金在《家》中成功地塑造了悲剧青年女性形象系列,愤怒的向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发出了“控诉”,警醒人们对传统文化意识的反省。同时,这些青年女性的遭遇和抗争,也昭示出树立独立、平等和人的觉醒的现代文化意识才是女性解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广告中女性形象批判的文化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广告中女性形象的论述多集中于探讨女性的形象、角色与性别歧视的倾向 ,但以此而否定广告文化则失之于偏。因为广告所反映的是整个社会文化的特质 ,广告是在援引素材而非创造形象。广告极为真实地反映了我们社会生活的一个剖面 ,它们反映了“性别的展示”。如果要走出广告中女性形象定位的“误区” ,必须把力量集中于文化的层面  相似文献   

4.
从纸质媒介、电子媒介中存在的女性歧视现象入手,分析了大众传媒对女性歧视现象存在的原因,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从而试图为规范大众传媒对性别报道的客观性和正确引导性别舆论导向作用提供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从纸质媒介、电子媒介中存在的女性歧视现象入手,分析了大众传媒对女性歧视现象存在的原因,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从而试图为规范大众传媒对性别报道的客观性和正确引导性别舆论导向作用提供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乐府诗产生于民间,属大众文学范畴,在魏晋六朝文人拟作乐府诗后,乐府诗的文人化便如影随行,即由大众文学向文人文学转化。在这个转化过程中,大众与文人对于相同题材的不同处理(关注度、表现方式等)是近距离考察这一转化的最直观视角,因而我们选取了汉乐府与魏晋六朝乐府诗中女性形象的变迁这一视角作为考察的突破口。魏晋六朝乐府诗共经历了女性形象的三次变化,即曹魏西晋乐府诗中的寄托性女性、东晋刘宋乐府诗中非主流化的女性形象、齐梁陈乐府诗中的富艳性女性。这三次变化,体现出不同时代的文人情趣、文人文化,是乐府诗文人化不同阶段的具体表现。这些变化是由文人文学创作功能的转变造成的。  相似文献   

7.
谢丽 《殷都学刊》2014,(2):83-86
梁斌的《红旗谱》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富有张力的女性形象,表现了不同女性主体意识的成长以及自我追寻的精神轨迹。本文试图从女性主义和人本主义心理分析学视野,解析文本中的三种女性人物类型所蕴涵的主体意识成长问题,并进一步探索文本深层意蕴得以形成的创作心理无意识因由。  相似文献   

8.
电视剧《德龄公主》是部在文本上很见功夫的细致精良之作,它改编自著名作家徐小斌的同名历史小说,并由她亲自参与编剧,文化价值和人文内涵也禀承了其对文学艺术的严谨追求。该剧借德龄的叙事视角描绘了在20世纪初中西文化碰撞的历史环境下,一系列不同文化背景的清末贵族女性形象,展现了西方现代观念、现代文明与古老中国伦理传统的矛盾冲突,揭露了宫廷生活的黑暗封闭,控诉了封建礼教的泯灭人性,呈现出本真的女性情怀和内在的审美张力。  相似文献   

9.
《水浒》中所刻画的女性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女英雄,如顾大嫂、孙二娘和扈三娘;一类是淫妇,如潘金莲、潘巧云、阎婆惜等。文章分析了这两类女性形象的塑造,认为前者严重失真,背离生活实际,缺乏个性,显得假大空;而后者却鲜明生动,有血有肉,达到性格化典型的高度。文章从艺术创作方法上探讨了两类妇女形象塑造成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庞琴 《南方论刊》2007,(11):47-49
中国在美国媒体中的形象一直是中美两国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但是,美国新闻媒体中的中国各不同社会群体的形象(包括中国女性形象)却是研究中的盲点;本文专题研究近十年来美国《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芝加哥论坛报》和《达拉斯晨报》中的中国女性受害者形象。首先分类描述受害者形象,然后从意识形态的角度进行文本分析并得出结论:反共意识形态和民族中心主义是报纸塑造女性受害者形象的意识形态根源。  相似文献   

11.
《左传》以“女子,从人者也”为其所记述的女性形象定位,通过所记载的为数不多的女性人物,揭示了当时女性从属者的社会地位及人生悲剧——尤其是政治婚姻下的女性,不仅没有婚姻自由,自身也成为一种政治的纽带与工具,甚至被套上种种精神桎梏,在担负特殊的历史使命的同时,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  相似文献   

12.
女性形象的文化心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燕 《社会科学》2005,(12):105-111
女性形象决非女性本身,它是男性的一种文化构想物,是男性塑造者根据自己的体验、理解和欲求创造出来的具有文化象征意义的“语言符号”。所以,这种形象不再被看成是单纯对现实的复制式描写,而是特定的社会文化心理的投射。在这种意义上,形塑者的深层心理及其所属的社会文化便构成了女性形象研究的重要层面。  相似文献   

13.
武光  李晓丹 《兰州学刊》2009,(7):165-167
《在路上》中的女性形象一直是颇受争议的,作者凯鲁亚克对于她们的刻画也远远不如小说中的男性形象那样丰满和深入。如果细细品读,我们便会发现,在这部小说中存在着两种类型的女性形象——母性/天使形象和荡妇形象。由于《在路上》中与萨尔和迪安交往的女性总是不断地以轻浮、反叛、堕落的形象出现,人们便一概对其进行道德谴责,因此也造成了一定的误读。笔者认为,只有与时代背景相结合,才能更深刻地解读她们。  相似文献   

14.
王双  冯倩 《社会科学论坛》2008,(18):142-145
汉乐府是继<诗经><楚辞>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奇葩.其中所塑造的女性形象不仅活画出当时社会女子的群像.更鲜明地展现出中华民族女子们独具魅力的性格特点.  相似文献   

15.
汉乐府是继《诗经》《楚辞》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奇葩。其中所塑造的女性形象不仅活画出当时社会女子的群像,更鲜明地展现出中华民族女子们独具魅力的性格特点。  相似文献   

16.
清代末期,随着西学东渐的趋势,早期维新派代表在接触西方思想、热切呼唤新文明到来的同时,也开始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着深刻的反思.王韬作为生活在这一时代的人,传统与现代都在他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并在他的小说中折射出来.《淞滨琐话》作为王韬文言小说中最为成熟的作品,体现得更为充分.《淞滨琐话》中女性形象分为进步女性观和保守女性观两个方面,其中进步女性观重点分析那些对爱情和婚姻大胆追求的女子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女子,保守女性观重点分析其传统的婚姻观、子嗣观、贞节观和对妓女的态度.而作为维新派代表人物之一的王韬,却在思想中还保留着顽固的保守女性观印迹.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部典型的悲剧小说,纳博科夫的《洛丽塔》有着丰富的文学艺术研究价值。在《洛丽塔》诞生之后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该部小说一直受到文学界较大的争议。《洛丽塔》作为一部对世界文学影响较大的作品,其中蕴含的伦理问题、写作方法、人物形象塑造以及语言风格等,都有着较大的研究价值。女性形象是《洛丽塔》中主要描绘的对象,也是专家和学者一直以来重点关注和存有争议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整部《围城》,从头到尾,主人公方鸿渐的身边始终围绕着一群女性。钱钟书先生用幽默、讽刺的笔调塑造一批性格各异的女性形象。本文旨在从女性的历史角色、社会地位和处身的社会环境着眼,剥离作者的富于暗示的语词、语气和充满幽默、讽刺的语言外壳,将人物的思想内核展露,从而完成对这些女性形象的重新诠释和再认识。  相似文献   

19.
在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的观照下,从三个角度分析讨论了《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中的女性形象:第一是哈利.波特的母亲,放弃了生的可能性,选择了死亡,由此产生的自我毁灭的勇气与美,表现了如圣母般的女性形象;第二是女主人公赫敏以自我意识及独立女性的形象颠覆了传统的女巫形象,塑造了一个罗琳心目中理想化的女性形象;第三是分析了小说中其他的女性形象,如魔法学校管理者麦格教授,最后得出结论:罗琳没有神化女性的形象,而是在平凡中折射出女性的伟大,女性在魔法世界起到了重大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狄更斯通过其笔下女性形象的描述,勾勒出整个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伦理风貌.研究通过对狄更斯小说中女性形象塑造的背景社会文化、伦理学思想潮流和生活经历的分析,得出狄更斯笔下女性分为典型道德模范和道德失范两种形象.进而分析出导致这些女性道德失范的世俗伦理身份转变物质原因,个人欲望使然的主观原因和整个社会宗教伦理观转变的宏观原因.为当下文学领域对维多利亚时代伦理形态的掌握提供了良好的研究窗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