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国内外公共危机的频繁发生,影响范围也越来越广。鉴于政府在公共危机治理中的主导作用,有关公共危机的府际合作治理成为研究热点,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本文通过对公共危机、府际合作的概念进行梳理,总结国内外的府际合作类型和当前公共危机府际合作治理存在的困境,提出要创新公共危机的府际合作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2.
侯瑜 《管理与财富》2009,(7):182-182
随着我国“小政府,大社会”治理格局的逐步形成,非政府正成为公共危机治理的重要参与和协作力量。然而要实现公共危机的多元共治,必须正视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现实困境,通过政府和非政府双方的共同努力来提高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公共危机协同治理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系统,已成为公共危机治理的有效手段。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包括政府、公民、社会组织在内的公共危机协同治理系统,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存在着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协同困境、政府间协同困境、新媒体的协同功能不强等难题。破解公共危机协同治理的主体性困境,需要以复杂适应系统为视角,推动政社协同,优化政府间协同路径,充分发挥媒体的媒介协同功能,通过多元主体的非线性互动实现公共危机协同治理系统的优化。  相似文献   

4.
城市应急治理是一项高度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体系优化和能力提升直接影响着整个城市的综合治理绩效。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和城市规模的扩张,城市应急治理在面临着先进技术工具层面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公共危机风险日益增高的挑战。本文总结归纳了城市应急治理体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法治行政、协同治理和社会治理网络理论对城市应急治理体系的优化进行了学理分析,从六个子体系优化方面提出了若干行动方案。  相似文献   

5.
跨域公共危机治理是我国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进程中政府创新治理模式的重要议题,能否有效解决跨域公共危机治理中存在的碎片化问题成为突破跨域公共危机治理困境的关键问题。在整体性治理的框架视角下,大数据以其强有力的技术驱动构建起思维整合、多元参与、协调互动、动态连续、高效平衡的治理体系,成为推动政府治理生态变革和形塑危机治理培养模式的重要力量,可为有效破解跨域公共危机碎片化治理难题提供全新理路。  相似文献   

6.
公共危机是制约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对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均有不利影响。当前我国社会处于转型发展期,风险来源复杂且不易觉察。地方政府在公共危机治理方面,也受到利益格局调整、道德失范等因素的影响。从伦理角度分析,地方政府应该强化伦理意识,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利益,并通过强化伦理建设、健全公共危机治理机制等方式,尽快走出公共危机治理困境。  相似文献   

7.
危机管控政策是政府治理公共危机的常见工具和有效手段。通过对危机情境下管控政策实施必然性与公民权利克减正当性之间所引发的公共冲突的分析,可以发现,公共安全需要、责任担当压力、政策执行失衡、公共精神缺失是危机情境下公共冲突产生的主要诱因。据此可探索"地方政府主导—基层协商众治—公民自律"公共冲突三级协同治理路径,形成以地方政府主导为走向引领力、基层协商众治为中介聚合力、公众自律为内生原动力的公共冲突治理体系,希冀三方共同发力,为健全公共冲突治理体系助力。  相似文献   

8.
左雯骐 《经营管理者》2009,(24):194-194
公共危机的有效治理有赖于多元合作的应对模式,民间组织在危机治理过程中要突出自身优势,发挥整合资源的纽带作用,以维系整个危机治理系统的良性运转。同时,民间组织应该秉持非营利性、公益性、自治性的价值取向,加强自身能力的建设,增进与政府良性的互动合作,培育社会资本,在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同时,推进民间组织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12月2日,"城市公共安全与危机治理"博士论坛在中国矿业大学举办。来自南京审计大学、河海大学、天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以及淮安市城市管理局的共60余名专家、学者参与了本次论坛。开幕式由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王义保主持,中国矿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段鑫星致欢迎辞,简要介绍了中国矿业大学的基本情况、公共管理学院的学科建设情况以及学科特色优势等。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危机治理能力是党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之一, 新时期我国突发性公共事件增多,对党的危机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突发性事件来临的时候,我们党总是能够集中全党的智慧化解危机,体现了党的执政能力。党的危机治理能力的提升对我国的社会稳定和发展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跨区域公共事件的特征决定了应该走地方政府合作治理的道路。事实上,我国地方政府合作治理跨区域公共危机事件的实践已经开始起步,但是在实践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分析了我国地方政府在跨区域公共危机合作治理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有效治理公共危机要求实现政府模式转型,建立前瞻型政府。前瞻型政府是坚持以民为本的民本政府,是坚持责任取向的责任政府,是崇尚为民服务的服务政府,是不断自我完善的创新政府。有效治理公共危机,构建前瞻型政府,必须培养政府及其官员的预见意识和前瞻能力,转变政府职能,整合政府机构,完善政府部门间的联动机制,健全公共危机的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13.
<正>如果从国家治理的角度看,中国的政治生活在过去35年中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完全可以说,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的成功,首先得益于中国治理改革的成功。就当前来看,尽管我不认为我们党存在执政危机和统治危机,但我们确实存在明显的局部治理危机。公共治  相似文献   

14.
一个人口不断集聚的现代城市的发展和管理,正迫切需要突破当前城市治理能力的极限,以及将城市治理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才能和世界一流的国际城市相适应,才能够和一个人口不断成长的现代城市的安全秩序和良好治理相适应。
  城市安全管理需要更加重视用“维权”来超越简单的“维稳”体制,是一个改革思路的突破。城市安全和秩序不仅要重视“维权”,还要重视“维规”。
  对于提升现代城市的安全有序运行,首先,最为核心的是强化规则的制定和执行,避免城市运行的非规则性和非规范性。其次,城市运行的秩序混乱也表现出城市的公共服务和公共空间的管理不足。最后,城市运行的安全秩序应该基于城市人口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发展,作为产城互动的结果,中小微型企业快速发展,市场服务组织逐步培育,非国有经济的实现形式推动了新社会组织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异军突起,新社会阶层的出现,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导致了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社会公共治理资源短缺化,城市基层社会治理中出现了向公民提供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不能很好地得到有效供给,存在社会治理公共资源不能下沉,公共政策落地效果不佳,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不能有效地发挥,城市社区的高效治理、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区域化党建新格局的推进等重点任务难以深深地植于社区治理工作中,靠行政命令计划的手段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于社区组织中。这些表明城市基层社会治理体制已不能完全适应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需要探索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  相似文献   

16.
城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治理是城市公共管理、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在分析我国现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体系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构建了循证治理的理论框架,并从循证治理的证据、公共价值和领导力三要素出发,总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循证治理过程,包括循证防控期、循证预警期、循证控制期和事后循证重建期四个过程,围绕循证治理过程中证据的生产、传播和应用,总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循证治理机制。以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的早期治理过程为案例,对疫情防控过程中证据的生产、传播和使用过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COVID-19疫情的早期证据质量被高估,决策者的公共价值导向和决策者的领导力还有待提升。最后从构建循证治理的证据平台角度出发,提出优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循证治理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人民群众幸福感的提升是从身边的社区生活开始的,乡愁的安放也会把社区作为重要选择。城市社区治理要实现从物质投入、制度供给向公共精神培育的战略转移,凸显城市社区的本质属性,回归社区的本位。进一步完善有利于培养社区公共精神的社区治理结构,培养协作、参与、信任的社区精神。要根据社区的具体情况,发挥好党的领导作用。在具备一定治理条件、居民自  相似文献   

18.
由于城市化的高速发展以及城市组成要素的高频流动,城市公共安全事件呈现出爆发性、衍生性、复杂性、紧迫性等特点,极易对国家、社会以及人民群众的生命与财产安全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我国城市安全治理的科学化进程,提高了城市安全治理效率,但对于公共安全事件的不确定性与多变性,我国城市公共安全风险治理仍存在诸多困境。为实现城市公共安全的有效治理,需明确认识目前我国城市安全治理中存在的困境及其产生原因,并提出优化措施,利用社会多元力量,构建高效协同的城市公共安全风险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中国各地公共危机事件频繁发生,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国家公共危机治理能力的提升迫在眉睫。“未雨绸缪,防患未然”,危机治理的核心问题在于中国公共危机预警系统还不够完善。本文结合现实情况和已有案例,提出了构建基于中国国情的公共危机预警系统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陈岩 《领导科学》2020,(8):42-45
新时期,面对治理环境的不确定性,城市社区治理创新在自适应性、非线性及多样性方面与复杂适应系统特征相契合。通过标识、内部模型、积木等机制联动,城市社区治理创新模式形成了自身运行机理。为进一步提升城市社区治理创新效能,应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增强城市社区治理创新的聚集效应;创造公共价值,提升城市社区治理创新的主体能力;发展"互联网+",优化城市社区治理创新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