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百年不孤》超越了乡土文学以倡扬或反思革命文化和阶级斗争为宗旨的乡绅形象塑造,采取融合革命历史与挖掘生活内涵的叙事路径,展开乡土知识分子的人生轨迹,在整体把握乡绅群体命运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和呈现乡土人文结构和生活意境。作品将乡绅置于家族、乡族和国族共同构成的时代环节和历史细节中,探索和重塑其多面性,进而揭示乡绅的价值持守和历史命运。小说以人性的视角发掘主要人物在历史变迁中的思想转变和道德持守,有效地将作品意涵拓展到人格探索和人性建构的层面;同时,小说深入挖掘生活细节,展示乡村日常情态,从而获得建构审美意蕴的深度和探索生活境界的广度。  相似文献   

2.
本世纪初鲁迅对处于新旧更替历史大潮中的知识分子的命运给予极深切的关注,并在大部分作品里积极探索了他们的生活情形和人生选择,本文就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及其人生道路的选择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相似文献   

3.
约翰@厄普代克在<S.>一书中以象征主义手法揭示了美国历史中的怪圈现象,将其描绘成人们误入的各种迷宫,从历史、宗教、社会各个层面对人生的"逃亡”主题加以探讨.他所采用的书信体写作手法更适合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而由其独特的结构所形成的迷宫似的神秘氛围也增强了小说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4.
20世纪20年代,在知识分子城市化的大潮中却有一部分知识分子选择"到乡间去","到乡间去"可以从四个层面理解:知识分子对自身"不在乡间"的反思;对"乡间"概念所指对象的判定;选择以何种手段进入"乡间";"乡间"对进入"乡间"知识分子的改造.这四个层面不仅透射出20世纪20年代部分知识分子选择"到乡间去"的逻辑,体现了这一时期知识分子内部的分化和知识分子与外部世界的互动,同时也昭示了共产主义知识分子乡村道路胜出和城市知识分子转型的社会必然性.百年来,知识分子城市化大潮虽经短暂停滞但总的趋势不可阻遏,同时知识分子与"乡间"的疏离也进一步加剧,站在21世纪20年代回望百年前的这段历史,仍能够听到"乡间"对知识分子呼唤的回声.  相似文献   

5.
以往对茅盾小说的人物解读,人们更多关注了时代女性、资本家和农民,而知识分子并未引起重视,这是需要纠正的。从20年代到40年代,茅盾都写到了知识分子,而且有自己的视角和用意。从政治层面到阶级层面再到经济层面,这是他书写知识分子的视角和发展轨迹,体现了三次转型。他总是离不开时事政治、经济利益、以及阶级关系等观察分析人的角度与方法,体现出较强的理性特征。他写出了追求的知识者、动摇的知识者、无才的知识者、软弱的知识者、缺乏健全人格的知识者。总体上的否定与批判要多于肯定与歌颂,而且前者要比后者塑造得好。这和整个中国现代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又是一致的。因此,通过茅盾小说中知识分子形象的个案解读,有助于我们认识文学世界中的知识分子,也有助于我们认识现实世界中的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6.
知识分子阶层思想具有复杂性,又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和时代内涵。阅读知识分子形象可以了解历史、文化和时代。新时期以来,学院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经历了较大的变化,反映了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危机,也揭示了人类在现代生活中灵与肉分裂的危机。这些小说虽然表现出批判的勇气和尖锐,但思想深度稍显不足,通俗有余而优雅不足。  相似文献   

7.
犬儒型人格是知识分子的后现代时期的人格面貌。以20世纪90年代小说中的知识分子为研究对象,以犬儒特征指涉知识分子的人格面貌。通过审美理想、生命意识、行为方式来解析90年代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进而探讨现实中的知识分子问题。犬儒型人格主要表现:敌对感;走向狂欢;游戏人生;失语表演。  相似文献   

8.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在联邦德国文坛出现的“新主体性”文学,是一个有其历史特殊性的文学现象。它强调作家的自我、主观、经验、亲历、亲身或参与性,是对60年代文学“政治化”潮流的一定层面反拨,是理想失落后对关注、反映、表现、寻求自我的“饥渴”的弥补,但也并非自动就是一个根本性的思想放弃,而是带有新的信息、内涵与特征。反思或认同,人生或历史,体验或追求,感知或希冀,“新主体性”文学的边界是模糊和流动的。所撷取的代表性作品表明,个人与社会,文学与政治,自我语言与公共语言,知识分子精神困惑与知识分子精神守望,牵牵连连,难分难解。  相似文献   

9.
青年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倾向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一是青年知识分子作为思想活跃的一个社会群体,其思想政治倾向具有明显的时代性特征;二是青年知识分子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知识积累的不断完备及社会实践经验的不断丰富,其思想政治倾向也逐渐从不成熟到成熟、从不稳定到逐渐稳定,表现出鲜明的阶段性;三是成长、成熟于日益开放时代的青年知识分子,深受开放潮流的浸润,从而使其思想政治倾向具有明显的开放性特征;四是由于青年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倾向形成时在主观上受着个人经历、认识水平和智能结构的限制,客观上又受历史时代、职业状况、经济状况、社会环境以及年龄等制约,因而必然表现出多样性特征;五是由于青年知识分子在生理上正处于青年时期,他们经常在日常生活中呈现出兴奋与苦闷、激动与烦恼、紧张与松懈等相互矛盾的心理状态,其思想政治倾向也由于个人人生得失、社会发展变革、重大社会事件和重要人物言行的影响而经常发生变动,因而具有鲜明的变动性特征;六是处于不稳定、不平衡状态之中的青年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倾向,可能向积极方向发展,也可能向消极方向发展。但是,思想政治倾向发展变化的方向是可以干预和引导的,即青年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倾向具有可塑性。  相似文献   

10.
张岱年认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和主要表现。作为中华民族精神,自强不息的历史内涵,主要表现在政治生活、个人生活及生活态度上;厚德载物的历史内涵,主要表现在国家民族关系、文化价值观、人际关系及治国之道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历史价值主要表现为:促进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铸就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优良品格;推动中国社会的绵延不断的变革。  相似文献   

11.
李运启长篇小说《迷途》的主人公陈文秀,其心路历程集中体现了人性与魔性的斗争,其"迷途"和"识途"不仅是对人生的困惑追问,更是对当下知识分子存在境况的深刻反思;在《迷途》的文本世界中,作者提醒所有身处迷惑状态的知识分子们,如何站在历史纵深角度去思考出路、寻找药方和获得拯救。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中国电影从恢复现实主义观念开始,对社会现实给予极大关注,对人生矛盾的正视和对生活情感状况的深入反映,使电影艺术再一次跃上新的高点。现实主义审美观和表现手法重新占据主导位置,基本表现为对社会矛盾和人心情感深度的现实关照以及维护真实之美感。对历史的反思已经超越了就事论事的层面,而深入到对人的命运和人的心路历程的表现上。审美观念的位移使直面现实的尖锐问题和揭示问题实质的立足点都放在人的情感与心灵的震荡层面,造就了电影成为一个时代艺术成熟的最重要标志。对现实的真实表现使中国电影走到了世界电影共同的轨道上来,从而走向现代电影。  相似文献   

13.
在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丁玲虚拟文本中女性角色的精神世界经历了从一个极端向另一个极端行进的巨大变迁,通过对其原因的深层解读,能够看到更为真实的丁玲的“灵魂”和“行为”,从而为她有着巨大反差的真实人生寻找到一个合理的解释,同时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在特殊的政治历史环境下,丁玲同时代知识分子们的人生选择和思想调整。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以来,何顿创作了一系列表现当代中国经济社会转型给个人心灵带来冲击的小说,这些在场感强烈的作品是何顿对时代、对人性的观察。在其新作《幸福街》中,何顿由现场转向历史,通过叙写黄家镇幸福街上两代人、半世纪的生活历程,从源头梳理“50后”的一代中国人的人生轨迹和精神难题,以具有历史感的眼光探寻社会历史和个人生活中的剧变与恒常,重建了他现实主义文学叙事和历史判断的整体性。  相似文献   

15.
鲁迅的小说<伤逝>是表现知识分子生活思想最深刻、艺术最圆熟的一篇.它通过对涓生和子君从初恋、同居到最后分离的悲惨结局,反映了婚姻不仅仅是个人问题,还是社会问题;婚姻是项事业,需要人们去经营.而这两个问题到现在都还没过时,这就决定了<伤逝>不仅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同时还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由刘睛波主编的《杨度集》已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对近人文集的编辑出版虽非自此首创,但本书的出版似乎有着特殊意义。这种意义主要是由文集的主人在近代史上的特殊地位所决定。从激进的旧民主主义者到力主君主立宪的改良保守派,从“帝制余孽”到共产主义战士,在杨度传奇般的人生旅程中,不仅集中显示出近代中国社会的一段风雨烟云,更重要的是从其进退沉浮的坎坷人生中,纤毫毕现的展示了中国近代知识分子从传统型到近代型转换过程中的人格。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杨度个人的历史和命运同中国近代历史以及近代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了十七年小说中 ,不在整体、宏大叙事认可范围内的个体生命的命运及其意义 :春兰的悲剧是个体生命的鲜活要让位于历史的理性运行与规则 ;改霞的命运体现了个体与整体相互依存、刺激的紧张关系 ,也体现了个体基于自身利益而对整体的清醒审视 ;余永泽的人生选择带来了作为个体的知识分子在人生价值选择上的困惑 ,其体现的英美派知识分子的文化思想特征 ,在今天也值得人们深思 ;冯贵堂的命运体现了“微观现代性”的“历史的迷误” ;对张桂贞的评价 ,涉及到对普通人的个体日常生活的价值定位问题 ;对素芳的评价 ,则涉及到我们应该如何关注被整体以神圣名义压抑的孤苦无依的个体。  相似文献   

18.
红色旅游资源作为旅游活动的载体,是集革命传统教育、先进文化传播、旅游经济拓展等价值和功能于一体的特殊的主题性历史文化资源。红色旅游资源构成,从物质层面看主要有革命历史遗址和革命历史纪念场馆,这是开展红色旅游活动的基本物质载体;从内核价值层面看,表现为理想信念教育、老区脱贫致富、先进文化传播、生态环境保护,是红色旅游资源核心价值要素;从其外延层面看,表现在空间区位条件、旅游地形象、资源体组合、整体环境质量,是区域红色旅游资源相对优势的表现。红色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主要有资源吸引力、市场、中介服务、外延、支持保障体系等。对红色旅游资源构成的多维要素和影响开发的诸多因素的分析,有助于准确把握红色旅游资源内涵,客观评价其价值,指导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从思想史角度,对茅盾小说中两大形象系列——知识女性与民族资产阶级,进行重新解读,认为茅盾对大革命前后知识女性人生悲剧的描写,意在反思和批判“五四”启蒙的思想与历史局限,同时也流露出对“五四”启蒙的眷恋。而对民族资产阶级的中国悲剧的叙述,在政治意识层面力图对他们进行现代性否定,但在思想史层面实际上描述和表现了他们在追求现代性的中国社会的重要性,以及他们的作为实际承续和完成着单纯的思想启蒙所不能完成的现代性启蒙,构成着对思想启蒙的互补与完善,而且这种物质层面的现代性诉求已经超越了简单的物质层面,对人与精神的现代性改造和再造发挥了重要作用,其重要性和影响一直延续到现在。  相似文献   

20.
希腊神话呈现了大量丰富多彩的女性形象。她们在男权社会的人生体验能够从社会层面反映古希腊社会历史变迁中的女性生存困境,能够从自然层面和文化层面深刻揭示男性霸权对女性的无情压迫。希腊神话中的女神和女人为改变自身的命运与男权社会进行不懈地斗争,逐步构建了自己的女性意识,体现出女性意识的觉醒和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