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回阿里河     
车轮滚滚,列车在苍茫的大兴安岭中奔驰,孟松贵的心绪早已越过窗外的崇山峻岭,飞到了家乡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生命中一些或长或短或明或暗的片段,在眼前翩跹徘徊,刻画出他成长的足迹,延伸着一个民族的脚步。孟松贵可以说是新一代的鄂伦春人。30年来,他从这兴安岭中进进出出,见证了鄂伦春族的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2.
鄂伦春族与地球北半部众多氏族、部落一样,曾笃信过以萨满教为核心的原始自然宗教.本文以鄂伦春人供奉的众多神像为例,简要地论述了鄂伦春人自古以来所信奉的萨满教观念中的"万物皆有灵"之说.  相似文献   

3.
8月16日,黑龙江省暨黑河市鄂伦春族下山定居60周年庆祝大会,在黑河市爱辉区新生鄂伦春族乡举行。国家民委专职委员李文亮、黑龙江省委副书记陈润儿出席庆祝大会。8月20-21日,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呼玛县白银纳鄂伦春民族乡、塔河县十八站鄂伦春民族乡也分别举行了相关庆祝活动。自1953年大兴安岭鄂伦春人下山定居至今60年来,鄂伦春族由贫穷落后的游猎民族,发展成为一个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民族,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与其他各民族一起步入了21世纪。这一成就的取得,是党的民族政策的伟大胜利,  相似文献   

4.
从远古走到今天,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的舞蹈艺术一直在民族发展的进程中成长和完善。他们的民族舞蹈大多是狩猎题材的自娱自乐的舞蹈艺术形式,舞蹈语汇以模仿动物、鸟类、狩猎和采集活动为主,比如鄂伦春民族的《黑熊搏斗舞》、鄂温克民族的《罕日切舞》、达斡尔族的《鲁日格勒》等等。这些民族舞蹈艺术具有一定的摹拟性特征,采用拟声、状形、达意、传情的手段和方法去抒发舞者的感情,质朴无华、简洁自然,是对游猎生活的最直接展示。  相似文献   

5.
中国北方鄂伦春族的现代教育在少数民族福利政策的支持下取得了飞跃进展,但这仍然抵挡不住现代化发展对其民族教育产生的冲击,生源的流失、师资队伍的匮乏以及汉语的普及,使得鄂伦春民族教育的发展困难重重.想要摆脱上述困境,就要提高民族教育的质量,吸引更优秀的师资来协助民族教育发展,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学校在传承民族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7.
本文追溯了鄂伦春族民族教育的发展历程,并以鄂伦春族为例,探讨了民族教育与民族发展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关于民族乡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少数民族杂散居地区包括少数民族杂居地区和少数民族散居地区。民族乡是根据宪法和其他法律规定在少数民族杂居地区建立的乡一级基层行政区域。无论是从民族乡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过程以及所依据的理论看,还是从几十年来民族乡的实践看,民族乡都与一般乡有很大的区别,体现出自治的性质。属民族区域自治性质的乡级基层政权,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补充。为此,本文建议在宪法和其他法律中明确规定民族乡的这一性质和地位,以利于做好民族乡的工作,保障杂居地区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  相似文献   

9.
《中国民族》2012,(9):80
中国作家协会重点扶持项目长篇小说《白那恰》于7月面世。作者诚然从2000年开始用了五年时间采访搜集资料,又用了六年时间写了八稿。这十多年,诚然走遍了北方分散在各地居住的鄂伦春猎民乡村,采访了百余位鄂伦春族老人,与他们一起野游狩猎,打渔挖菜,与他们同饮共舞,同欢共庆。这是没有文字  相似文献   

10.
普列·阿里格有很多身份:企业家、原黑龙江省政协常委、佳木斯市政协副主席、民革佳木斯市主委……"我是鄂伦春族!"而我第一次见到普列·阿里格,他只用了这样一句话介绍自己。1953年9月,黑龙江省300多户、1303名鄂伦春族同胞下山定居,结束了我国鄂伦春族世代游猎和"衣靠兽皮食兽肉,‘仙人柱’内把家安"的历史。普列·阿里格家族就身在其中。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化浪潮中,鄂伦春族因为人口很少、文化所处的地理环境闭塞、狭窄、文化市场小以及文化发展的经济拉动力不大,而不能适应剧烈变化的复杂环境,其传统文化受到严重的冲击.挽救鄂伦春族传统文化的一个可能有效的办法,就是建立鄂伦春族"文化保护区".即在鄂伦春自治旗这样的鄂伦春族聚居区内,保留其一定范围的传统"领地",并让生活在其中的鄂伦春人保持其固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在日常生活中保留和发展民族文化.我们提议建立的"文化保护区"并非要置现状于不顾,而一味返回到"过去"的状态.它将在保持传统生活方式的同时,从实际条件出发,吸收国外保留地的相关经验,与时俱进,科学规划.因此,它将被赋予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对《环境与小民族生存——鄂伦春文化的变迁》一书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迄唐、宋为止,东胡系与突厥系居地接壤,交错分布,因此杂居、融合是常见的历史现象,尤其是东胡系民族走出兴安岭向西迁徙,成为我国北方民族历史上具有规律性重复性的一个历史景观。但是,关于通古斯系民族,按传统看法,由于有一个南北绵延数千里的天然屏障兴安岭的横亘,它除了与南面的中原王朝和东邻的高丽王朝交往甚多以外,与其西部的大漠南北草原部族,则大有“老死不相往来”之相。事实上,通古斯系民族向西迁徙也是很常见的历史事实。本文认为辽金时期迄13世纪初,在蒙古草原活跃的著名的篾儿乞部人在族源上应包含有众多的西迁人之后裔。  相似文献   

14.
本文强调指出 ,应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 ,充分认识做好民族工作 ,实施“兴边富民行动”和鄂伦春族定居 5 0周年庆祝活动的重要意义 ;应明确职责任务 ,加大对全省民族工作的支持力度 ;应采取有效措施 ,抓好鄂伦春族定居5 0周年迎庆筹备工作的落实 ,为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促进“兴边富民行动”的深入开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详细论述了鄂伦春族经济发展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并且对鄂伦春族经济发展模式的趋势进行了预测性分析,并且对其未来一定时期内发展模式进行了选择性的建构.  相似文献   

16.
从鄂伦春这样的小民族来看,民族与国家的关系呈现为一体化逐渐加强的趋势,这既是民族的愿望,也是国家的需要.在二者一体化的关系中,国家居于主导地位,很大程度上是"民族国家化".它一方面使民族失去了一些自主自立能力,另一方面也加重了国家对民族发展的责任和负担.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壮、京、毛南、仫佬四个民族教育和社会发展历史的回顾、现状的透视、未来的展望,分析和论证了民族教育改革是民族社会现代化的基石;从社会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这一基本命题出发,阐释了民族社会现代化是民族教育变革的根本动力和终极指向;以各民族人的现代化为中介,论述了民族社会现代化和教育现代化的互适和互促的关系,进而印证了民族教育与民族社会现代化的双重变奏论。  相似文献   

18.
"十二五"期间,湖南99个民族乡,经济发展持续向好,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社会事业不断进步,民族关系和谐团结,经济和社会事业有了长足发展。但与非民族乡镇相比,经济发展总体滞后、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公共服务保障落后、民族政策缺失与监督不力、干部人才普遍缺乏成为民族乡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社会的瓶颈。坚持科学发展,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发展基础;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增强发展后劲;加速扶贫开发和产业建设,培植发展根本;搭建逢十庆典平台,探索发展路径;完善民族政策法规,强化制度保障是实现湖南民族乡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宋健 《民族论坛》2008,(5):61-61
<正>怀化民族地区包括通道、新晃、芷江、靖州、麻阳5个民族自治县和少数民族人口过半并享受自治县待遇的会同、沅陵2县,以及散居的21个民族乡,少数民族人口近200万,占全市总人口的40%。我们近期对怀化民族地区人才队伍建设现状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