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理解和使用「もの」与「こと」、「の」感到困难时把这三者分开来再細化认识则会化难为易。  相似文献   

2.
在日语的学习和研究中,常常会遇到一些近义词,通过分析「かなしい」和「さびしい」不可互换的例句来探究「かなしい」和「さびしい」在意义上的区别。同时,再通过分析「かなしい」和「さびしい」可以互换的例句来研究同一个句子在使用「かなしい」时和使用「さびしい」时其意思上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3.
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学生对「ば」和「なら」两类表现用法的掌握情况,并进行区别比较,进而加深日语学习者对该内容的理解,为其正确使用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と」、「ば」、「たら」和「なら」形式的条件句,其具体使用语境复杂多样。「と」条件句,用于表示客观叙述认识主体之外的客观世界中两事物间的因果逻辑关系,在强调该条件的规律性和必然性的语境下使用;「ば」条件句,用于表示认识主体认为要想达到所期待的结果就必须满足前项所提出的条件,在强调该条件的必要性、恒常性和因果性的语境下使用;「たら」条件句,用于表达客观叙述假设的因果逻辑关系,主要用于以某个具体动作的实现为条件的语句中,在强调该条件的个别性、偶然性和实现性的语境下使用;「なら」条件句,用于表达认识主体认为的假想因果关系,在强调该条件的假定性和说话人主观性的语境下使用。  相似文献   

5.
以「ハガ」和「ノダ」为例,国内出版的具有代表性且影响面较大的两种教材中存在着语法知识体系不够完善、语法习得方法论不甚科学之处.这可能是影响国内初中级日语学习者掌握「ハガ」和「ノダ」用法的两个因素.  相似文献   

6.
从共时的角度考察日语中由「あいだに」和「うちに」构成的时间复句的用法.考察结果显示,「あいだに」和「うちに」均表示一定的时间范围,多数情况下可以互换,但二者存在情感色彩上的差异.「あいだに」仅用于客观陈述主句谓语的时间范围;而「うちに」在表达时间关系的同时还可以表示前后项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或伴有说话者主观的紧迫感或意外感的语气.「うちに」这些用法来自「うち」所具有的[对立性]这一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日语中的存续体、持续体、备放体三者的用法区别做一下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8.
「は」与「が」的区别是日语初级语法中的重点和难点,如何使学生正确理解以及准确地使用这两个助词是初级语法教师的授课重点.以亲身的语法教学经验总结了「は」与「が」的基本区别及其使用方法,并通过大量例句力图使学生全面系统地理解这一语法点.  相似文献   

9.
日语中的「べきだ」、「はずだ」、「わけだ」有时都可译成汉语的应该、应当、理应等,但在日语表达中三者并不相同。以「べきだ」「はずだ」「わけだ」各自的使用特征及它们的使用区别为中心,结合汉语的应该、应当等进行对比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11.
现代日语敬语的表达形式繁多,用法也非常复杂,往往因时间、地点、场合、对象以及人际关系的不同而变化,颇难正确把握和运用,其中敬语接头词「お」和「ご」最具有代表性。现代日语敬语具有体现日本人的思想感情、思维方式、交际艺术的语言精华、必备的基本教养和不可缺少的社交润滑油的性质,其特点是相对性、社交性和受惠性。  相似文献   

12.
「はずだ」表示一种有客观依据的对事物必然应有状态的判断。这种判断既可以是一种推测行为,又可以是根据预定、记忆、确切性、要求确认、逻辑上的必然性等意义的无推测行为的判断。  相似文献   

13.
共起动词是指在句子、文脉等特定语境中,当某些语言现象发生时,根据语言表达习惯等规定性而能与之呼应出现的动词。因此,运用动词共起分析语言的表达结构,能够揭开隐藏在复杂纷乱的现象背后的规定性。「~~ないために」与「~~ないように」是日语学习基础阶段的重要表达结构,由于其语义相近而不易掌握。本文尝试从语言共起的新视角,通过分析和比较二结构的共起动词的语义特征,以揭示二者的语义差异与用法特点。  相似文献   

14.
英国著名翻译理论家泰特勒在1790年发表了《论翻译的原则》一文。其中,他提出的翻译三原则在中西方翻译实践中被广泛应用。本文以川端康成的名作「伊豆の踊子」(以下简称《伊》)为研究对象,探讨泰特勒翻译三原则的应用与我国不同译者具体翻译理论实践中的关系,以达到进一步加深对不同文学翻译理论的理解,提高翻译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日语中有着十分丰富的语气终助词,其虽然不具有实际的意义,然而通过终助词,却能流露出说话者的心情和感受,传递出不溢于言表的隐形含义,在日常的表达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尾崎和远藤分别针对会话句末表达形式进行了问卷调查,其结果为终助词「よ」和「ね」的使用频率最高,位居首位。国内对其研究与教学主要从语义角度出发,进行对比研究。而忽视了语用功能;这对于第二语言学习者来讲,往往会导致滥用,误用而无法正确理解应用,使得会话难以进行下去。本文旨从信息归属角度,对「よ」和「ね」进行语用分析,探析语言背后的文化意义及中国日语学习者在使用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相似文献   

16.
「シ」形和「シテ」形是日语语言学习者普遍感到困难 ,且容易忽视的问题 ,而有些教科书往往无视了二者在使用上的严格区别。本文归纳了几点「シ」形和「シテ」形的区别  相似文献   

17.
「よく」是日语中使用极其频繁的副词之一,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有相当多的一部分属于一些似是而非的误用形式。特别是在后续意志型文末时。本文结合有关先行研究分别考察了「よく」在“频度”、“程序”、“属性”三种用法下意志型文末的修饰限制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归纳了「よく」的一般修饰限制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のです」构文应用性极强 ,本文使用大量例句进行分析、佐证 ,希望对日语学习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名词性从句中的“の”和“こと”多数情况下是可以互换的,但是根据主句谓语和名词性从句内容,也有只能使用“の”或者“こと”的情况.为了查明学生对二者区别的掌握程度,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提出从完善教科书编写与改善教授法两方面来降低“の”和“こと”的使用误用.  相似文献   

20.
以认知语义学的核心含义图式论为指导,以复合动词「打ち~」为研究对象,在单纯动词「打つ」的核心含义图式的基础上,通过实例分析,可以构建「打ち~」复合动词的A、B、C、D4类意象图式。当「打ち~」属于A类、B类时,认知焦点为共通要素“对象物的位置、性状变化”,「打ち」具有实际语义。不同之处是A类复合动词的力和对象物的位置、性状都是具象的、物理性的,而B类复合动词的力和对象物的位置、性状都是抽象的、非物理性的。当「打ち~」属于C类时,认知焦点为共通要素“力的施与”,「打ち」起使复合动词的语感更加生动的作用。当「打ち~」属于D类时,认知焦点由“力的施与”转向“某个动作”这一共通要素。此时,「打ち」只是构词成分。认知焦点不同,复合动词「打ち~」中「打ち」的虚实程度也不同。焦点从主体到对象物再到力的变化过程,体现了「打ち」的语义由实到虚的变化过程,具有连续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