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黄棠歼敌记     
1944年冬,日寇侵占我的家乡平江县。他们所到之处,杀人放火,奸淫掳抢,无恶不作。我当时担任国民党平江县警察局局长,毅然率警察大队守土抗日,利用地形熟悉的优势,开展游击战争,狠狠打击敌人。这年12月22日,我获悉日寇一支运输队将于次日由汨罗押运辎重至平江县城,便立即带领队伍连夜赶赴浯口,并派员通知西乡抗日自卫队准备共同战斗。子夜,我带着中队长张远骏等人沿途勘察地形。我生长于斯,虽然对这里的每个山头、每道隘口闭着眼睛也能说清楚,但总觉得再仔细看看才放心。究竟在哪一段设伏最理想呢?经过再三考虑,我确定在黄棠部署警力,设下埋…  相似文献   

2.
1939年春,日寇的侵略铁蹄在我华夏大地上肆虐横行,无数生灵涂炭,中国在内忧外患的压迫下,处于风雨飘摇之际。这时,南昌又告失守,日寇向长沙进逼,寺观里的和尚道士们面对山河破碎的景象再也无法置身事外,他们组织了一个救亡团体──"南岳佛教救国协会",决心为抗日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但是,僧侣分为两派,一派以演文为首,主张成立僧军,抛弃身份之嫌,操练武艺,奔赴抗日战场手刃侵略者;一派以丘赞为首,主张固守教义,画地为牢,认为杀生触犯佛门清规,决不可为.种种争论无疑阻碍了抗日工作的进展。当时周恩来正以国民党政府…  相似文献   

3.
孙萍 《老年人》2005,(3):22-22
“七·七事变”后,日寇侵略中国,全国各地掀起了抗日救国的热潮,到处都能听到慷慨激昂的抗日歌声。记得有一首歌唱道:七月初七,日本鬼子大演习,用飞机大炮向我射击,派兵占我绥、察、冀,又来攻我山东和山西。杀人放火奸淫又掳掠,不讲理。同胞们联合起!应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枪拿枪上火线,组织起来打游击,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地。” 这首歌,激励着每一个爱国同胞,也激发起我满腔的爱国热情和抗日斗志。我的老家在胶东半岛,这里是山东省最早也是最有名的抗日根据地。村里参加抗日游击队的很多,但第一个是我哥哥。在哥哥的影响下,我也很快加入到…  相似文献   

4.
解筠 《老年人》2013,(6):24-25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寇铁蹄从东北侵入华北。1936年,我的家乡唐山成立伪冀东政府,日寇横行无忌,汉奸助纣为虐。国难当头,我在培仁女校读完初中后,萌生了弃学从戎、抗日救国的想法。1944年初,在哥哥的同学巩华(原名龚振中)帮助下,我与八路军北平地下情报站取得联系,随后转学北平。在接受组织的考察后,一天,我随黄友若同志一同前往太行山革命根据地。  相似文献   

5.
情系红缨枪     
我的老家在沂蒙山区,抗日战争时期我是家乡儿童团的团长,我的父亲是沂蒙区抗联游击队的大队长。那时,我们儿童团是抗联打击日寇侵略者的一支辅助力量,对抗击日寇起到了积极作用。和平年代,大家只在电影里看到过儿童团抓汉奸、站岗放哨、给八路军传递消息等各种镜头,我们儿童团就和电影里表现的情况基本相似,有时比电影里的情景还要紧张、复杂、  相似文献   

6.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华北各大中城市先后被日军侵占,国民党河北省政府成为名存实亡的流亡政府。平汉、津浦、石德铁路及河北省内一些县城也陆续被日军占领,日寇的猖狂侵略,点燃了河北人民抗日救亡的熊熊烈火。与此同时,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深入华北敌后,发动群众,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与日寇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以聂荣臻为首的中国共产党抗日力量在阜平县建立了第一个模范抗日根据地——晋察冀边区,辖晋东北、察南、冀西、冀中四区。  相似文献   

7.
正"那时候讲"爱国"一词,真是沉甸甸呀!抗日爱国就意味着随时准备挨饿、流血、杀头。"人人皆知李苦禅先生是国画大师,却极少有人知道,在抗战时期,他还是一名出色的"地下特工",曾为传递抗日情报被日寇逮捕,险些丢了性命。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北平沦陷,有个叫"新民会"的汉奸组织,想让李苦禅为他们撑门面,被严词拒绝:"我是个中国人,为什么要给日  相似文献   

8.
贾晓辉 《老人世界》2011,(12):55-56
父亲贾林,1925年出生于书香门第。由于日本侵略者的入侵,1938年参加了抗日儿童团,1941年在西北战地服务团成为一名宣传员,活动在敌占区宣传,教育群众,演唱抗日歌曲,打击日寇汉奸。1944年因工作出色,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从事教师、党支部书记、唐县政府秘书长、县科委副主任、县政协常委、省政协委员等职。  相似文献   

9.
日寇的入侵,将战争的苦难强加到了中国人民的头上,中国的老百姓不分男女老少都在痛苦地承受着,并勇敢地去面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为了抗战的需要,就像电影《小兵张嗄》、《鸡毛信》中描述的那样,许多机智勇敢的少年,也加入到抗战的行列,成为侦察员、地下交通员,而我也有幸成为其中一员。  相似文献   

10.
刘浚 《老年人》2005,(10):20-21
电影《平原游击队》中主人公李向阳原型之一,就是抗日名将包森。1941年,我的家乡——天津蓟县七区渔津庄的父老乡亲,曾经冒死掩护过他和他的战友们。如今,虽然60年过去了,但当年人民群众掩护子弟兵的动人场面,仍然清晰地印在我的脑海中。包森担任过冀东军分区副司令员兼13团团长,是威震敌胆的抗日英雄。他领导冀东抗日军民开展游击战,狠狠打击侵略者,消灭了许多日伪军。1939年4月,日军宪兵大佐赤本扬言要活捉包森,此人仗着是日本天皇的表弟,目空一切,不可一世。包森指挥部队巧妙周旋,神出鬼没,反把赤本活捉了。此事震动了日本朝野。那时,在…  相似文献   

11.
智拔路桩     
张力更 《老年人》2005,(1):19-20
1938年的冬天,日本鬼子占领了我的家乡。我是河北曲周县车庄村人,其时正在冀南区第三专署从事抗日工作。第二年春天,我回到车庄村老家,听说村子附近有日本鬼子活动,就想知道他们要干什么。这天,正巧大言寨唱戏,我便化装成农民,与乡亲们一起去看戏,打算顺便摸摸情况。走到半路上  相似文献   

12.
孟祥宁 《老年人》2005,(11):24-25
著名抗日将领赵尚志是东北抗日联军的创建人和领导人。毛泽东曾赞扬说:“有名的义勇军领袖杨靖宇、赵尚志、李红光等等,他们都是共产党员,他们的坚决抗日、艰苦奋斗的战绩是人所共知的。”近日,笔者随东北抗联精神宣传队赴赵尚志的家乡——辽宁省朝阳市采访,见到了英雄的七妹—  相似文献   

13.
红色伉俪     
位于资江河畔的桃江县大栗港镇五羊坪村,住着两位耄耋老人。早年,他们双双成为中共地下党员,投身革命斗争,颇具传奇色彩。而今,双双健在,晚年幸福。他们就是熊子俊、张碧如夫妇。1938年秋,日寇进犯武汉,侵略长沙。9月,在省会民教馆试验学校当教员的瞿然,受党的派遣回到家乡桃江县,开办了大栗港战时民校。熊子俊在这所学校学习,参加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他四处奔忙,宣传抗日,因表现突出,翌年3月由瞿然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担任了大栗港党支部的武装委员。之后,奉命打入国民党政权,以益阳县栗埠乡副乡长兼民…  相似文献   

14.
戚钧科 《老年人》2003,(5):30-31
湖南芷江新机场开工典礼,2002年12月8日隆重举行。60年前,芷江机场作为我国抗击日寇的战略后方,曾是国民政府的空军基地。面对新机场开工典礼的欢腾场面,年近八旬的李平秀老太太百感交集。对她来说,一段不堪回首的记忆就是从芷江机场开始的。1944年,抗日战争进入最后阶段。家住芷江机场附近的李平秀和丈夫戚朝栋总能在第一时间听到前方胜利的消息。戚朝栋血气方刚,一心想投身抗日。一天,他对妻子李平秀说:“听说机场要招一批地勤人员,我想去考考,也算为抗日尽一点力,而且还可以拿些薪水补贴家用。”此时,李平秀刚生下第二个孩子,身边正需要…  相似文献   

15.
林长华 《老年人》2007,(7):38-38
灯谜是大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祖国大片河山沦于日寇铁蹄之下。广大谜界爱国人士怒火中烧,纷纷制作灯谜,或控诉日军暴行,或讽刺汉奸卖国嘴脸,或宣传抗日救国,成为抗日宣传战线的一道独特风景。  相似文献   

16.
朱力士 《老年人》2005,(6):24-24
1941年,我在长沙东乡鹿芝岭斐光高小读书。那时,日寇已经占领湘北,形势危急。学校里有位女老师叫魏振立,她中等身材,衣着朴素,为人热情真诚,在师生中威信很高。课堂上,她教我们唱《松花江上》、《长城谣》、《上起刺刀来》和《义勇军进行曲》等抗日歌曲,极受欢迎。那时,学校设备简陋,只有一架小风琴。上音乐课时,她把歌词抄在黑板上,  相似文献   

17.
359旅在衡山     
陈章林 《老年人》2005,(5):38-38
1945年5月,由司令员王震、政委王首道率领的八路军南下支队,遵照党中央“挺进中南,深入敌后,宣传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的指示,从延安出发,挺进湖南,在全歼平江等地的日寇之后,经湘潭县到达衡山(今衡东县)。在衡山的老百姓中,至今仍流传着他们英勇杀敌、清廉爱民的故事。退  相似文献   

18.
家乡的土炕     
汪洋 《老年世界》2013,(17):25-25
离别生我养我的家乡二十年了,“乡音未改鬓毛衰”,但家乡的山山水水,家乡的小米、土豆……家乡的人文习俗至今使我难以忘怀,特别是家乡的土炕,每当三九严寒的冬天、每当北风呼啸的夜晚、每当睡在发凉的木床上……我便想起了当年热乎乎的土炕。  相似文献   

19.
知道葛振林的人很多。他是抗日英雄,狼牙山五壮士之一。但若要问:“葛振林当年跳下悬崖,是谁救了他呢?”知道的人可能就很少了。搭救英雄不留名1941年秋,抗日战争烽火连天。河北易县青年抗日救国会主任余药夫,正在狼牙山附近的村寨宣传秋收秋种。9月24日夜里,一起开会的同志没有分散,大家和衣而睡。到了次日拂晓时分,发现日寇调集兵力已把狼牙山周围所有的沟口围了个水泄不通。在激烈的枪炮声中,青年抗日救国会的同志们决定往棋盘坨顶峰转移。到了山腰石门时,敌军越逼越近,几十位同志不得不分散撤离,余药夫只身隐蔽到了山背面的…  相似文献   

20.
赵倡文 《老年人》2005,(11):20-21
翻阅河南省沁阳市志,我看到了“当代花木兰”张明的有关记载。前不久,张老从上海回到沁阳参加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活动,我有幸见到了这位77岁的老人。1928年,张明出生于河南省沁阳屯头村。1938年,也就是她10岁的那年冬天,日寇闯进屯头村,烧杀掠抢,张明爷爷的头部被日本鬼子的刺刀贯穿,全村有300余人被杀害,还有一半的房屋被烧毁。这场血淋林的惨祸,让张明牢记在心,她发誓长大后一定替死去的亲人报仇。张明的姑父卫杰很早参加了八路军,后来担任太行五分区司令员。1943年夏天,他派人把15岁的张明接到河北涉县,安排在抗日小学读书。张明十分珍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