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语丝》和《骆驼草》看周作人编辑思想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作人研究是近年来的文化热点之一."五·四"时期周作人参与了大量书刊编辑活动,其中<语丝>和<骆驼草>又是其编辑活动的重要阶段.通过分析周作人在创办这两份期刊时编辑思想的深刻变化,籍此解析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改变对于其编辑理念的巨大影响,由此,进而了解周作人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政治操守严重失节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2.
欧阳山是我国革命文学和社会主义文学的老一辈著名作家,他的<高干大>、<苦斗>(又名<一代风流>)、<广语丝>等,在我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篇章.高生亮、周炳、区桃、胡柳、胡杏等一大批文学典型形象,受到国内外众多读者喜爱.  相似文献   

3.
“语丝文体”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丝》1924年11月在北京创刊,1930年3月在上海自行停刊,前后历时5年多。本文通过对《语丝》杂文的世界、精神和文体的分析,表明了《语丝》的成就在于杂文,探讨了《语丝》杂文具有鲜明的现实批判精神,说明了《语丝》的杂文被认为是“语丝文体”的原由。《语丝》聚集了一流的写作队伍,创造了别具特色的“语丝文体”,为现代文坛增添了迷人的亮色。  相似文献   

4.
家庭文学在中国文学发展的各个时期都占有很大的比重并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关注这一课题的研究现状发现:相对于学术界近年来对现、当代家庭小说的高密度研究,对明清时期五部长篇家庭小说<金瓶梅>、<醒世姻缘传>、<林兰香>、<红楼梦>以及<歧路灯>的研究则显得相当薄弱与不足,这一很早就引起学术界注意的课题到目前为止,尚未形成专门的研究体系.文章通过对明清时期长篇家庭小说研究现状的述评,重新审视了这一课题的学术意义及价值,并分析了这一课题目前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和研究中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分析西周时期的土地产权制度开始,到"中华民国"近代土地产权制度建立为终点,重点放在对清末民国的近代土地产权制度的阐述.分别从三个时期:清末时期(1900-1911年),北京国民政府时期(1912-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28-1949年)来展现中国近代土地产权制度的建立.通过对古代历朝历代的法典、<大清现行刑律>、<大清民律草案>、<民国民律草案>、<大理院判决例全书>等具体法典条文的分析,从中国近代土地制度角度来反映中国法律近代化的历程.  相似文献   

6.
文章概述了夏目漱石研究史上关于"则天去私"研究的状况,提出了在夏目漱石文学里占有重要地位而被研究史所轻视的汉学问题,认为理解"则天去私"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明暗>和那个时期的汉诗的对照比较研究.作为这一研究的前提在有关资料的基础上推算出了<明暗>各章执笔的时间表,并对<明暗>的重要章回和与其对应的汉诗进行了尝试性的对比和分析,表明<明暗>时期的汉诗群与<明暗>及"则天去私"有必然的联系.这些汉诗是研究夏目漱石、特别是考察晚年的夏目漱石时不可缺少的部分.  相似文献   

7.
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鲁迅、周作人、孙伏园等人在北京、上海两地接续编办文学周刊《语丝》。在周氏兄弟的带领下,“语丝社”聚集了一大批志同道合的作家、学者和评论家,“语丝社”和“语丝文体”因此得名。冯沅君、苏雪林、陆晶清、石评梅、陈学昭等女作家在《语丝》发表了一批优秀的散文作品,具有“语丝文体”的审美意蕴,但在文体研究中尚未得到充分重视。本文拟以苏雪林、陈学昭的创作为例,分析探索《语丝》中女性散文的风格,从古典诗蕴的意境美、多彩色调的绘画美、匀称整饬的句式美三个方面加以总结,以期丰富“语丝文体”的艺术特色和性别意蕴。  相似文献   

8.
本文借用柏拉图的"洞穴理论"来解读和评论舍伍德·安德森的<小城畸人>.文章首先讨论了柏拉图在"洞穴理论"中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分析对于理解和评价<小城畸人>有怎样的帮助,然后论述柏拉图对于真理的探求是如何在<小城畸人>中得以重现的.最后,文章分析了安德森的<小城畸人>在创作目的上与"洞穴理论"存在的差异,并通过这种差异探讨人们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对生活的不同理解.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五四运动时期戴季陶和沈定一在上海联合主办的<星期评论>为中心,分析研究当时国民党人在上海的革命工作.在众多的关于戴季陶的研究中基本上都会将<星期评论>作为一个亮点来进行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基本观点是由孙中山指派戴季陶、或戴季陶受命创办<星期评论>.那么,<星期评论>的真相到底是怎样的?而以<星期评论>为阵地的国民党人及进步知识分子全体又是怎样投入到五四运动中去的呢?本文以孙中山、戴季陶及((星期评论>时期为主线,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以期有一个比较明确的回答.  相似文献   

10.
《语丝》是一九二四年十一月十七日创刊于北京的一种周刊。一九二七年冬移至上海,一九三○年三月十日自动停刊。 《语丝》在上海出版时曾先后经鲁迅、柔石、李小峰编辑,这一点无可异议。但对于一些《中国现代文学史》把孙伏园说成是《语丝》在北京时期的编辑,我们却不能  相似文献   

11.
胡适于1923年所作的<西游记考证>一文被后来的<西游记>研究者广泛引用.然而,由于胡适对与<西游记>密切相关的道教内丹学知识缺乏了解,其考证也不够严谨,所以此文中对明清时期的<西游记>研究现象、<虞集序>、<西游记>的性质和主旨等诸多内容的评论都存在问题,严重误导了后世学者.  相似文献   

12.
陆德明<经典释文·序录>和<尔雅音义>对<尔雅>的性质、地位、作用、撰人等问题进行了全新的阐述;最早对<尔雅>诸篇名义及分篇问题进行了阐释和论述;较为全面地著录了汉魏六朝注释研究<尔雅>的名家、名作;保存了汉魏六朝时期<尔雅>的注解和读音材料,为雅书辑佚和雅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粮;揭示了<尔雅>的一些用字条例,并校勘<尔雅>版本文字,为后世研究<尔雅>版本和流传情况提供了方便,因而成为雅学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个重要链条和环节,对唐以后雅学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对物诉讼是一种在国际上通行的法律制度,但我国在相当时期内并没有接受,<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的出台改变了这种状况,在实质上认可了这种制度.本文结合海事司法实践和国际立法动向,分析了这种制度在<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中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4.
扬雄准<易>而作<太玄>,在历史上引发<太玄>研究之学.汉末三国时期,<太玄>研究形成第一次高潮,推动和促进了魏晋玄学的形成和发展.晋范望<太玄解赞>成为象数学的代表之作.唐王涯注<太玄>,引入王弼解<易>方法,<太玄>义理学张显.宋代的<太玄>研究极为兴盛,对宋学尤其是象数学的兴起和发展作出了不少贡献.明清两代,<太玄>研究转入低谷,但仍有值得关注的著作传世.现代的<太玄>研究更有兴起发展之势.<太玄>研究与传统学术发展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5.
“语丝文体”是指语丝派作家主要以《语丝》为阵地发表的议论性散文,即杂文。1924年11月,《语丝》创刊于北京,《〈语丝〉发刊词》明确宣布本刊要以刊登“简短的感想和批评为主”。《语丝》虽然也兼采过散文、美术、论文等其他样式的作品,但杂文却的确始终占据了压倒一切的地位。在《语丝》先后刊出的260期(至1930年3月终刊)中,累计发表杂文约800篇,占全部作品的百分之六七十,形成了一种影响深远的“语丝文体”。  相似文献   

16.
辛亥革命时期<民报>与<新民丛报>围绕着革命与改良展开的论战,是辛亥革命前夕的一场引导民众从改良主义迷雾中醒悟过来的思想解放运动.论战为辛亥革命作了舆论上的准备,此外还促进了革命报刊的发展.五四时期<新青年>与封建顽固派报刊围绕着新旧思潮展开的激战,唤醒了青年一代冲破封建思想的牢笼.为五四运动的到来做了思想准备.解放战争时期<新华日报>与<中央日报>、<大公报>围绕着和平与内战展开的较量,让广大人民群众看清了谁在挑动内战、谁在维护和平.有力的配合了我党领导的人民解放战争的发展并取得最后胜利.  相似文献   

17.
<周书序>主要概述<周书>诸篇写作缘由,是研读<周书>的门径.关于<周书序>的编撰年代,先贤多主张其成文于秦汉之前.本文从文献征引、汉语史及学术史等角度的综合考察入手,对<周书序>进行了系统考证.笔者认为,今<周书序>成文于两晋时期,其体例与语言多仿自<书序>.太康年间<周书>复出于汲冢,荀勖整理<周书>,编写了<周书序>.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咏史>组诗内容本身的分析,联系左思的人生经历,可以看出该组诗是作者对其自己一生的总结.基于这一点,<咏史>诗创作就应该是其晚年的某个时期集中创作出来的作品.  相似文献   

19.
本文考察了马克思<莱茵报>时期的一篇轶文--<论基督教的艺术>的写作与思想,从一个侧面探讨了马克思<莱茵报>时期的思想踪迹.本文认为从<论基督教的艺术>这一视角来看马克思关于<论基督教的艺术>的主题的观点经历了三个阶段:批判宗教就是批判现实;批判宗教是批判现实的理论基础;批判现实才是真正的批判.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时期,重庆作为中国的战时首都遭遇了日本军国主义的狂轰烂炸.此间,西A-主流媒体纷纷聚焦重庆大轰炸,向世界传递着中国首都的信息.文章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时代>周刊为个案,以1938-1943年的305篇该刊所载重庆报道为分析样本,试图运用传播学的理论分析框架,重点探讨<时代>在重庆大轰炸期间的报道特色,从而从一个侧面探讨<时代>对抗战中国形象的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