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 关于广东瑶族来源的历史,是一个复杂而难度较大的课题.不断的讨论,会对问题有更深一步的了解.本人在《广东瑶族历史若干问题探索》(下简称《探索》)一文中,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一,广东瑶族不是隋唐之际始从武陵向粤北迁徙,早于秦汉,瑶族先民已逾岭南来居住;二,瑶族  相似文献   

2.
读了《粤北瑶族历史的一些资料》一文(见《学术研究》一九七九年第三期),有些不同看法。认为要解决粤北瑶族来源的问题,必须先解决瑶族的原始居地问题。但是,由于瑶族历史悠久、迁徙频繁、居住分散、语言复杂、称谓颇多,造成我国史籍记载较为混乱,给研究这一问题的民族史学工作者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目前史学界有三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源于“长沙、武陵蛮”,原始居地在今湘江、资江、沅江流域和洞庭湖沿岸地区,也有人认为在湖南的大部分和湖北、四川、贵州、江西、安徽、陕西等省的部分地区①;另一种认为源于“五溪蛮”,原始居地在今湖南、贵州之间②;第三种意见认为源于“山越”,原始居地在会稽(今浙江绍兴)和南京十宝店(一作  相似文献   

3.
《学术研究》1979年第3期《粤北瑶族历史的一些资料》一文,论证“秦汉已有瑶人的祖先在南越居住”,把《后汉书》“威服蛮夷”的“蛮夷”、《汉书·陆贾传》中尉佗答陆贾所称的“蛮夷”,同《后汉书》中的“蛮夷”混淆起来,这是不妥当的。我们知道:“蛮夷”是少数民族的一种总称,包括较为广泛,所以不能把史书中凡称为“蛮夷”的都和瑶族等同来看,而且同一史书前后所称的“蛮夷”,有时所指也有所不同。《汉书·陆贾传》中所称的“蛮夷”,是指百粤而言,而《后汉书》中“槃瓠死后,……其后滋蔓,号曰蛮夷”的“蛮夷”,是指武陵蛮(五溪蛮)而言。可见,同是“蛮夷”,而所指不一样。这样看来,逻辑推理得出:“秦、汉已有瑶  相似文献   

4.
瑶族居住在我国广西、广东、湖南、云南、贵州等五省(区)的一百五十多个县(市),共有一百二十五万多人。关于瑶族族源问题,古今中外的史学工作者曾作过了大量的研究,也写过不少的专论,但是,看法不仅不统一,而且分歧似乎越来越大。以前有三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源于“长沙、武陵蛮”;另一种认为源于“五溪蛮”;第三种认为源于“山越”。近年来又出现了“多元论”,认为瑶族应包括以上三种来源。本文拟将自己在最近参加《瑶族简史》一书编写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看法,向同志们求教。  相似文献   

5.
关于粤北瑶族的来源问题,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广东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于1963年编印的《广东瑶族社会历史情况》一书认为粤北的瑶族,并不是本地的土著,而是在隋、唐之际由于受反动统治阶级的压迫,才从武陵、五溪迁移到湘、桂、粵的三省边境的。“到了宋代,这个聚居中心又被攻击。在历代统治阶级不断追迫之下,瑶族长期迁徙流浪,星散各地。在明、清时,翻阅广东县志,在西江流域一带,每县均有一二至  相似文献   

6.
学人简介     
李庆新 研究员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 ,研究员。男 ,汉族。 1962年 10月生于广东揭西。 1984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历史系 ,其后在广东省社科院从事历史研究 ;兼任广东历史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广东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广东农史研究会副秘书长、广东青年科学家协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隋唐史、中外关系史和岭南区域经济社会史。主持或参与“唐代岭南研究”、“明代华南海外贸易与珠江三角洲社会变迁”、“海上丝绸之路与广东水运”、“广东通史”等项目研究。合著有《广东通史》古代上卷 (广东高等教育出…  相似文献   

7.
<正> 为进一步探讨瑶族历史,更充分地说明宋元时期瑶族已遍布于岭南地区,广东方面已作了初步的阐述,现就广西方面的情况进行探讨.《瑶族简史》称:“到了宋代(十一至十三世纪),湖南西南部的辰、沅、靖诸州及湖南南部广西东北部和广东北部的韶州、连州、贺州、桂阳、郴州等地,都是瑶族的主要分布地区,这时广西的静江府(桂林)所属的各县和融水等地区,也有瑶族的活动.”这一论断是片面的。  相似文献   

8.
瑶史四题     
<正>一 再论瑶族与百越族(俚獠)的关系 一些学者认为“俚獠同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与属于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的瑶族,则没有丝毫瓜葛。”但据岭南古籍文献记载,俚獠与瑶的关系最为密切,未有瑶名之前,岭南瑶族先民包括在俚獠之内,《广东瑶族与百越族(俚獠)的关系初探》已作了阐述,现就湖南古籍所载,进一步探索瑶族与俚獠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正>由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李默、林炳熙与广东省乳源瑶族自治县盘才万、房先清共同收集编注的《盘王歌》一书,最近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盘王歌》是粤北地区历史悠久、广为流传的一首“勉语”瑶族传统民歌。该书反映了瑶族人民的文化传统,介绍了瑶族人民对自然界的认识,以及传播生产、生活知识的方式,反映了瑶族人民勤劳勇敢、热爱乡土的民族感情。  相似文献   

10.
在我们伟大祖国南方的广西、云南、广东、湖南等省(区)内,居住着一个历史悠久而古老的民族——壮族,人口约一千二百万。她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关于壮族的族源问题,古今学者曾写过不少论著,提出了许多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壮族是从岭南以外地区迁来的民族;(刘锡蕃《岭表纪蛮》一书,马长寿《中国西南民族分类》《民族研究专刊》第一期;梁钊韬《西瓯族源初探》1978年《学术研究》第一期)有的认为是本地的土著民族;(徐松石《粤江流域人民史》;黄现  相似文献   

11.
罗义俊同志《为新版〈中国通史〉一条史料订误》(《社会科学》1979年第三期)认为,尽除全国田税的仅汉文帝十三年一年。涌泉同志在《汉文帝免收田税十二年辨》(《南京大学学报》1980年第四期)一文提出异议,确认:“汉文帝免收天下农田租税凡十二年。”罗义俊不同意涌泉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马宏山同志在《中国社会科学》1980年第4期上发表《论<文心雕龙>的纲》一文,其中的许多新观点。我认为值得商榷。因此,我谈谈个人的粗浅看法。马宏山同志还在《文史哲》1979年第1期上发表《<文心雕龙·辨骚>质疑》,又在《哲学研究》1979年第7期上发表《<文心雕龙>之‘道’辨》,有些观点,与《论<文心雕龙>的纲》一致。本文间或征引此两文语,一同评论。“本乎道”《文心》的第一篇《原道》,是论“本乎道”的专篇。“原道”,即“原于道”。“原”字后省略介词“于”。《经传释词》:“于,犹乎也”。《淮南子·原道训》高诱注说:“原,本也”。所以“原道”犹云“本乎道”。是说作文要以“道”  相似文献   

13.
广东省军区军事志办公室集体编修的《岭南战事》和《广东军事人物志》最近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两书与前已出版的《广东省志·军事志》同为省军区文化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岭南战事》是从《广东省志·军事志》摘取应用性较广、可读性较强的“重大战事”和“广东军事大事记”两篇 ,独立汇编成书 ,以便普及。该书约 32万字 ,记述了自秦始皇统一岭南始至 1 997年在广东发生的重大军事活动 ,着重记述了自 1 6 4 6年清军进入广东至 1 975年在广东发生的重大战事 ,特别详述了中共领导的人民武装 (工农红军、华南抗日纵队、人民解放…  相似文献   

14.
唐元和十年,大诗人刘禹锡在著名的《连州剌史厅壁记》中写道:“信荒服之善部,而炎裔之凉地”。①这是对唐代连州的赞美之辞。其实,这个评价也适合于整个粤北。由于地处五岭南北交通要冲,粤北历来是北方移民进入岭南的主要通道,人口相对密集;加上地理上和军事上的特殊地位,促使历代中央政府重视这一地区的统治,建立强有力的行政管理机构,培植封建文化,因而粤北是岭南开发较早的地区,经济文化长期处于广东的领先地位。唐代粤北继续保持这一势头,经济发达,人文鼎盛,举世瞩目。一、北人南迁与户口增长唐代人口迁移一般分为二种类型,一是官府组织…  相似文献   

15.
秦代的“北向户”,人们历来认为在后来的象郡、汉代的日南郡,或者泛指岭南地区,而1979年版《中国史稿地图集》却把它标在岭北湘粤界。两说孰是孰非?本文拟谈一些粗浅看法。 “北向户”一词,出现于《史记·秦始皇本纪》所载的两个文告中:(甲)公元前221年(始皇二十六年)秦灭六国后在概述它的疆域时说,“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乙)公元前219年(始皇二十八年)琅邪台刻石文又说,“六合之  相似文献   

16.
<正> 笔者曾在《陈白沙是“唯物主义者”吗?》(《广东社会科学》1987年第1期)一文中论证了陈白沙不是唯物主义者,而是唯心主义者.基本意见是:当陈白沙倡言“为学当求诸心”的时候,他是主观唯心主义者;当陈白沙视孔子为“道”的化身的时候,他是客观唯心主义者.现在,再就下面几个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正> 《盘王歌》是粤北地区历史悠久、广为流传的一首勉语瑶族传统民歌,是瑶人“打幡拜王”时必唱的歌谣.由于瑶族法事仪式内容不完全相同,《盘王歌》分为“还大愿”用的三十六段歌词(名为“大歌”)和“还小愿”用的二十四段歌词(名为“小歌”或称细歌).两者歌词不同,但七段插曲基本相同.这首歌是由女歌手(俗称歌(女麻))专唱,随法事的进行结合其分段而唱,以娱神乐众.它反映了瑶族人民的文化传统,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内容纯朴和富于想象力,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和谐地结合在一起.《盘王歌》的产生和流传,与瑶族所处的山区自然环境、生产斗争、生活习俗,以及瑶族人民反对封建统治者的斗争密切相连.  相似文献   

18.
<正> 拙作《谈鲁迅的散文诗<雪>》(《破与立》1979年第3期)发表以后,得到不少批评,李允经同志就有三次,金钦俊同志在《<野草>论辩》(广东鲁迅研究小组编印的《鲁迅诞辰百年文集》下册)中也提出了类似的商榷。现在一并作一简单的答复。李、金二位同志认为,象我那样以为《雪》“寄寓了对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向往歌颂之情,而且把自己在北京的革命斗争与广东革命根据地的斗争紧紧地联系起来”,是脱离了作者的思想实际,也脱离了作品的实际的。李允经同志认为,鲁迅向往广东革命根据地是一九  相似文献   

19.
《文献》1995年第2期所载程有庆先生的《沈佺期佚文的发现》一文中,有《度贞阳峡》一诗,根据贞阳峡的地理位置,便可考出此诗的写作时间。《新唐书·地理七上》载:“浈阳,本贞阳,贞观元年更名。”又《元和郡县图志》卷三十四“岭南道一”:“浈阳县,本汉旧县也,属桂阳郡,在浈水之阳,因名……”“浈阳峡,一名皋石山,在县南二十五里。崖壁千仞,猿狖所不能游。”则知浈阳峡在广东浈阳县(今英德)南。  相似文献   

20.
1978年7月5日,我们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了一篇《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点问题》(以下简称《起点》),提出我们的粗浅看法,起个抛砖引玉的作用,目的是展开讨论,把问题弄清楚。但时近两年,国内报刊没有反应。我们正在渴望知道不同见解,吸取教益之际,王桂厚同志发表了《也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点问题》(载《吉林大学学报》1979年第6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