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V+一下”格式的歧义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智林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4(1):123-126
"V+一下"格式的歧义范围是所有由有界动词构成的"v+一下",歧义的原因在于该格式既可满足有界动词单纯计量次数的要求,也可表现有界动词动作行为的短时量持续等非计数特征. 相似文献
2.
甘智林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9(5):98-100
"V+一下2"格式有两方面的语法意义一是强化动词的动作性,客观上突显动作自主的短时量持续;二是弱化动词的动作性,从主观上减弱动作的量.控制动作的量是"V+一下2"格式最根本的语法意义. 相似文献
3.
连谓结构是使用频率较高的结构形式。连谓结构中V1+NP+给和V1+给+NP两种形式在一定条件下,前者可变换为后者。本文从语义和结构两个角度对这两种形式进行分析,得出V1+NP+给变换成V1+给+NP要满足V1和给,二者的施事对受事的动作趋向存在交集这样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杨同用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4(3)
研究“在+NP1+VP+NP2”这一结构四种不同的层次分析方法,总结不同层次中NP1和NP2的意义和表达形式,用30余万字的语料对研究结论进行了检验,目的是试图为计算机识别这一结构提供语言形式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5.
李卫中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2(1):122-126
“连V1带v2”这种格式的语义类型有三种:列举式“表示两个动作同时发生或进行。并通过列举这两项来概括相关集合的成员的特征”;主辅式表示“包括前后两种动作或状态,以前项为主,后项为辅”;离合式表示“程度或强调”。“连V1带V3”有三种认知模式:双核平列式、单核加合式、双核凝结式。 相似文献
6.
胡清国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9(4):16-19
"一量名"构成的否定结构有两个语序:A:一量(名) 否定/B:否定 一量(名),二者都表达质的否定或者说完全否定的句式语义。它们的语序选择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主要表现为:一是韵律制约。当动词为单音节的"没"或"一量名"中有复杂定语时要选择B语序;二是凸显度和主观性。为了突出焦点或展示说话人的主观态度或评价,倾向使用A句式;三是语法化。A式是个正在语法化进程中的格式,在定语、状语等分布位置以及使用更加虚化的"一点 否定"格式时,必须选择A语序。 相似文献
7.
增减类动词是从词汇意义角度划分出来的动词的类别.增减类动词从数量角度处置对象形成一种不影响交际的歧义,可以称之为元语歧义.元语歧义的生成受到体及处置对象有定性和指称性制约.增减类动词构造一种特殊的双宾语格式,其中两个宾语之间具有"蕴涵关系",句法结构上远宾语和近宾语的位序与常规位置相反.元语歧义和特殊双宾句都是前期没有关注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9.
"V归V"结构在现代汉语里常用。依据构式语法理论,"V归V"是一个典型的构式,其构式义为"动作并未引起相应的结果/行为主体或他人主观上不希望动作产生相应的结果"。"V归V"格式对"V"的选择条件是进入该格式中的动词必须是前述小句的语义焦点,这种对动词的选择条件加之它特殊的句法位置,使其具有了承接前一小句或对话中先行发话者语义焦点的焦点标记功能和衔接后句或后续说话者话语的话语衔接功能,从而凸显了整体句义的"让步—转折"关系。 相似文献
10.
于思湘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7(2):43-46
"N1+N2+V+的+N3"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语言现象,它因充当句子核心成分的词类不同而结构有别.其语义特征是强调突出话题N1的行为或性质的程度超过N3的程度,句义大都带有贬义色彩.该句型的运用受到语用特征的制约,其语用特征有两点一是用于评价或议论某人的缺点,二是用于评价或议论某人的嗜好. 相似文献
11.
许有胜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
本文讨论了“V+了+T+的+N”结构,不同意“T+的+N”是一个认知单位的说法.我们分析了由于N的类别不同而造成四种不同类型的歧义切分,并讨论了一些有关句法切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N+的+V结构属于什么词性的问题一直争议不断,相关结构中V的词性确定影响词类标注分歧处理。参考相关研究,认为应该区分N+的+V中V的动态与静态,区分语义化、语用化与语法化的三个不同阶段。尝试从实际语料考查角度提供一些实证参考。 相似文献
13.
孟祥英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53(4):90-94
“左……右……”是《现代汉语词典》中所收录的一个固定格式。这一格式最早见于上古汉语,发展于中古汉语,在近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表现出较强的孳乳能力。从现代汉语平面考察,进入“左V1右V2”格式的动词以单音节为主,语义上需具有自主性、持续性特点;格式构成的词语除表达一定的理性意义之外,还具有表示“动作持续或反复”的语法意义以及一定的形象色彩义;此格式构成的词语在句中以做谓语为主。 相似文献
14.
从"潜在歧义论"的观点出发,指出现代汉语中"NP+自己+VP"结构是一种潜在歧义结构,并运用义项和语义特征理论分析了"自己"在"NP+自己+VP"结构的主谓句中的语义指向有前指主语NP和后指谓语VP两种可能,揭示了"NP+自己+VP"结构在实例化为具体语句时,因动词V蕴含的语义特征有[+单方主体]、[-单方主体]之别,从而影响着"自己"的语义指向归属。 相似文献
15.
在最简方案的框架下,运用vP壳理论,以大学生被就业为例,探究了汉语新式被字句主语+被+ViP的生成机制,认为该结构在句法结构中含有两个vP壳,一个虚主语,经过四次移位和合并后生成,蕴含了丰富的概念语义。最后,文章还进一步分析了被XX结构的语用和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16.
李强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Z2)
本文从考察“VC_1NC_2”格式的成因入手,分析该格式在现代汉语中的语义、结构和语音特点,比较了几种流行的分析方式的得与失,并且尝试性地提出了 C_1 和C_2具有语义分化的趋势,希望能据此明确该格式在语法教学中的处理方式与原则。 相似文献
17.
周晓飞 《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75-78
以语义临摹性之“距离原则”为理论指导,主要尝试探讨《清平山堂话本》中“动+了+【宾】+补”和“动+补+了+【宾】”.两种句法格式在语序形成中的语义认知因素。 相似文献
18.
江淮泰如片方言的“V+啊+处所词”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如东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1(6)
本文描述了江淮泰如片方言"V+啊+处所词"的结构特征,指出"啊"在动宾和动补结构间的不同性质及动词的特点、处所词的构词特色;文章还分析了影响"V+啊+处所词"结构的时体因素,纠正了一些不正确的看法;结合汉语史,跟邻近方言的类似结构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9.
陈艳阳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3(2):138-141
"(V+O1)+O2"(动宾组合+宾语)结构中,宾语O2的语义类型有10种:处所宾语、对象宾语、数量宾语、目的宾语、结果宾语、受事宾语、施事宾语、致使宾语、时间宾语、来源宾语,其中的体词性处所宾语是宾语O2的优势类型。 相似文献
20.
邱庆山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9(2):42-45
本文从语义特征的角度对“连N也V”以及“N1连N2也V”的致歧原因进行了考察,发现N、V的语义特征决定其语义关系和句法功能,N的句法功能和语义角色是致歧的表层原因,深层原因是N、V的语义特征及其相互选择和制约关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