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咸立强 《学术研究》2006,(7):144-145
2006年4月8日,为纪念鲁迅诞辰125周年,逝世70周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中国鲁迅研究会、《文学评论》编辑部和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联合发起召开了“鲁迅与中国现代文学学术研讨会暨中国鲁迅研究会第八届代表大会”。来自全国各地的鲁迅研究专家、学者就鲁迅的精神思想和文学创作等各种问题进行了深入且富有建设性的研讨。正如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柯汉琳院长指出的,广州是与鲁迅有一定因缘关系的国内少数几个城市之一。1927年鲁迅在广州做了这样几件事情:第一,继续猛烈地评击帝国主义反动派及其学者文人,显示猛士刚强坚韧的一面;第二,与广…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学术浮躁与学术腐败盛行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某种退步,是政治权力紧紧抓住对中国科学技术至关重要的科学家、学者的人事权不放手的必然结果。而且,中国的缺乏学术自由以及制度保障,也导致很难对学者未能良好承担学术责任提出良好的职责要求和道德评判。  相似文献   

3.
《东岳论丛》2018,(2):150-153
鲁迅形象的"政治化"诠释或者"去政治化"解读,源自于学者们对"文学与政治"关系的根本误读。鲁迅没有秉持"文学脱离政治"的浪漫幻想,也没有希冀"文学驱动政治"的黄金时代,而是深入批判了"文学依附政治"的传统陋习,进而揭示了文学本质与政治话语的内在歧途。依据鲁迅所开启的政治新视阈,消除统治阶级争夺"一把旧椅子"的革命幻象,亟待澄清三个层面上的"是非"问题,一是国人权利保障而非等级特权,二是国民人格健全而非奴性心态,三是民众成为政治主体而非统治对象,才能真正瓦解中国专制王朝的"超稳定"循环。  相似文献   

4.
<正> 无论是鲁迅喜爱的大禹、墨子,还是鲁迅自称受其影响的老庄、韩非,都无法取代孔子在中国文化史上的正宗或正统地位。说中国的伦理与政治秩序是孔子建构的,或许不是妄言。因此,在鲁迅的作品——特别是前期杂文中,鲁迅对孔教及其伦理与政治建构进行了猛烈的抨击。这种抨击以一种整体扫荡、摧枯拉朽的姿态,表现了鲁迅反传统主义的激进  相似文献   

5.
葛涛 《东岳论丛》2012,33(12):32-37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政府动员文艺界的一大批精英参加电影《鲁迅传》的创作和拍摄工作,未曾发表过的夏衍创作的电影剧本《鲁迅传》第四稿是按照周扬的指示,对陈白尘执笔的《鲁迅传》第三稿的大幅度修改,把原来剧本所塑造的“革命家鲁迅”改造成“文艺家鲁迅”形象,但是夏衍的修改没有能够成功.电影《鲁迅传》的剧本创作不仅显示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国官方对鲁迅接受与改造的政治目的,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那个年代中国文学与政治的复杂关系.而电影《鲁迅传》创作过程中所产生的从“革命家鲁迅”到“文学家鲁迅”认识的转变以及与此相关的文学与政治关系的话题也在中国当代文化与文学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邢东田 《学术界》2003,(6):129-137
一段时间以来 ,鲁迅先生颇含贬义的所谓“名言”———“中国根柢全在道教” ,被某些学者误读为是对“道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肯定”。这不但给我们的学术研究带来一定混乱 ,而且还以讹传讹 ,在社会上产生了不良影响。事实上 ,如何理解鲁迅先生这一“名言” ,已经成为一桩必须认真对待的学术公案。本文从鲁迅“名言”的语境、鲁迅对道教的一贯批判态度、新文化运动其他主力人物对道教的否定、部分鲁迅研究专家及道教学者对“名言”的解读等五个方面 ,对该问题进行必要的澄清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讨了美国学术界一项新动态:“鲁迅热”。从政治、文化、历史角度加以分析,并详细介绍了四本新英文专著:周杉(Eva Shan Chou)的《记忆,暴力,辫子:鲁迅解读中国》(Memory,Violence,Queues:Lu Xun Interprets China);格罗利亚·戴维斯(Gloria Davies)的《鲁迅的革命:写在暴力之中》(Lu Xun’s Revolution:Writing in a Time of Violence);庄爱玲(Eileen J.Cheng)的《文学的遗体:死亡,创伤和鲁迅对哀悼的拒绝》(Literary Remains:Death,Trauma,and Lu Xun’s Refusal to Mourn);以及柯德席(Nicholas A.Kaldis)著《中国散文诗:鲁迅的〈野草〉研究》[The Chinese Prose Poem:Lu Xun’s Wild Grass(Yecao)]。美国学者在过去为鲁迅研究做出过实质性的贡献,但他们的专著相对中国、日本而言显得零星。现在华裔美、澳籍学者挺胸走出来了,而且这四项令人兴奋的著作之间没有多...  相似文献   

8.
本篇系李何林同志1981年6月在南开大学纪念鲁迅诞辰一百周年学术讨论会开幕式上的演讲摘要。这篇演讲着重阐述了怎样普及鲁迅著作和提高鲁迅研究水平两个问题。李何林同志介绍了国内少数中文系大学生对鲁迅的一些不正确的看法以及国外歪曲诬蔑鲁迅的言论,给予廓清和批驳,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建议。他认为,要普及鲁迅著作,必须帮助广大读者看懂鲁迅作品,重视和加强对鲁迅作品的“题解”注释工作;要提高鲁迅研究水平,关键在于加强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近代史、现代革命史,用历史唯物主义来研究鲁迅,从政治的革命的高度来看待鲁迅,把鲁迅的著作放在与中国革命的关系上来考察。演讲涉及面广,针对性强,富于现实感和战斗性,旗帜鲜明,剀切中肯,语警意丰,对于当前清除鲁迅研究中的思想障碍,推动研究工作的开展颇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国内政治发展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内政治学研究复苏20多年来,政治发展理论研究取得了长足发展。我国政治发展研究是在借鉴西方学者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开展的,是基于我国国情的理论和经验的总结。在基于对政治发展的一般性认识之上,引述了国内学者在政治发展的目标、动力及战略问题上阐发的观点,并对政治发展研究的成就与不足作了简要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我看中国的鲁迅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日本学者带着一种反思精神来接受鲁迅、韩国学者带着一种反叛精神来接受鲁迅的时候,中国学者在鲁迅研究中缺少了什么?假如反思我们自己,反思我们的文化,与其说鲁迅研究中的我们比日本、韩国知识分子少了什么,不如说中国知识分子比日本、韩国的知识分子多了什么。我觉得在中国文化包括我自己的内心当中多了三样东西:绅士意识,才子意识,流氓意识。  相似文献   

11.
相对化视角:木山英雄的鲁迅、周作人并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学者木山英雄是鲁迅、周作人研究专家。为了避免将鲁迅绝对化和主观化,他从相对化视角对鲁迅、周作人、章太炎等人以及现代中国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和场景作了并行研究,由此进入中国近现代思想与文学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西方政治哲学兴起和中国社会现实发展的背景下,中国的政治哲学研究在上世纪90年代以来得到了迅速发展。现代西方政治哲学的兴起与发展以罗尔斯《正义论》的出版及其受到的挑战为主导线索,中国社会现实的发展以马克思主义为其理论指导。在此背景下,马克思与罗尔斯的政治哲学比较就成了国内学者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本文拟就国内既有研究做一粗略总结并由此展望中国政治文明建设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写于1907年的《文化偏至论》是鲁迅早期的主要作品之一。在这篇论文中,鲁迅以唯物主义哲学思想为基础,从西方政治、科学、文化的发展状况及中国的现实出发,提出了自己对改革中国政治和文化的纲领性意见。它是鲁迅早期思想全面集中的反映,也是鲁迅以后在思想上向共产主义转化的一个基础。因此值得深入研究。本文想就《文化偏至论》中的一些  相似文献   

14.
《江西社会科学》2019,(9):115-121
1978年以来,随着政治语境和社会观念的变化,中国现代文学史和传记文学对鲁迅进行重新书写。总体而言,新时期的鲁迅形象建构有几大新变:其一,"政治鲁迅"逐渐向"凡人鲁迅"转化。其二,现代文学史中叙述鲁迅的部分与鲁迅传两者的关系得到解绑。前者开始专注于"鲁迅的文学"而非其政治意义,后者则开始多方位重视鲁迅的思想与生活。其三,随着现代文学研究的"去政治化",鲁迅与茅盾、郭沫若等作家在文学史中的地位实现了某种程度的平衡,而传记文学也开始出现鲁迅与其他名家的"合传"。1978年以来鲁迅形象的重构既是现代文学研究的重要进展,也是传记文学发展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15.
支克坚先生的鲁迅研究,是在中国绝大多数研究者企图运用"新理论"与"新方法"打造"惊世骇俗"宏论与独创"一家之言"进而谋取鲁迅研究新进展的时候,能够始终坚持一种特立独行的艰难还原研究与独异思潮研究,从鲁迅文本出发,执着于历史的与现实的标准,锲而不舍地在中国现代各种文化思潮的比较中尽力写出一个真实的鲁迅,既不赶学术潮流又不用时髦理论,从实证角度艰难地还原由于各种原因而被不同程度歪曲了的鲁迅.支克坚是一位既在过去的政治革命话语里又在当下的后现代语境中艰难剥离文化元素的具有特别研究思路与事实雄辩能力以及坚持自己眼光的学者,他真正继承了鲁迅独行特立的精神,其研究在中国鲁研界乃至整个学术界是少有雷同的独异思路与别样眼光.  相似文献   

16.
脸谱化改写:“十七年”鲁迅接受的话语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后"十七年"间,鲁迅形象从"革命性"、"政治性"意义上进行了脸谱化的改写。这种改写一方面是努力把鲁迅与革命拉近,一方面是努力使鲁迅思想与毛泽东思想完全一致,最终使鲁迅成为文化界、文学界配合中国革命、论证中国革命正确性的重要资源。"十七年"间对鲁迅脸谱化改写是从既具有权威性,又具有普及性的中学语文教学开始的。对鲁迅形象的改写,经由中学语文教学等途径极大地影响了一个时代的话语方式和思维模式。"十七年"间对鲁迅形象的脸谱化改写实际是服务于时代政治话语的,虽然无论是鲁迅研究者们,还是教材编选者们,未必是违心而刻意地以此为目的,但在当时的政治一元化环境下,他们实际上也难以有别的选择。当目的脱离了研究对象本身的承载能力时,研究对象就只能是一个被摆布的工具而已,这种政治工具性,使得无论是鲁迅研究,还是教材编选,都越来越走向封闭、走向极端。  相似文献   

17.
阙天舒 《晋阳学刊》2011,(6):141-142
2011年6月11日至12日,"比较政治学与中国政治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华东政法大学隆重举行。这是国内第二届以比较政治学为主题举办的全国性学术会议,国内部分高校和研究机构的60多位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与会学者围绕比较政治学研究的逻辑与方法、比较政治学研究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中国梦"不仅是国内近期的主流政治话语之一,它也成为了世界舆论场的热点,许多国外学者,尤其是一些中国问题专家对"中国梦"产生了浓厚兴趣。国外学者对"中国梦"的解读主要集中在提出背景、内涵与期待三个方面。他们对"中国梦"的解读代表着世界对中国认识的反应。全面把握"旁观者"的看法是建构"中国梦"的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9.
由中国鲁迅研究会、吉林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世界文学中的鲁迅”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94年6月14—19日在牡丹江镜泊湖召开.来自全国各地和台湾省以及韩国的鲁迅研究专家、学者5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围绕“世界文学中的鲁迅”这一议题,对鲁迅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世界文学对鲁迅的影响;海外的鲁迅研究状况进行了热烈地讨论,从而拓展了鲁迅研究新的领域.现将研讨情况作一综述:鲁迅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过去在对鲁迅与外国文学的关系研究中,只谈及外国文学对鲁迅的影响,很少谈到鲁迅对外国文学的影响.其实鲁迅在外国文学界也是有影响的.首先,鲁迅的作品已经逐渐得到了国际社会的了解和承认,在美国文学界和评论界已公认鲁迅是世界性的伟大作家;在原苏联早在二十年代,盲诗人爱罗先珂评论鲁迅说;“鲁迅是属于作为人类明灯的作家之列……鲁迅是中国文学的骄傲,而且是世界文学的代表人物.”在三十年代,苏联著名报告文学作家波列沃依也说:“在我们苏联和你们中国的新文学发源地屹立着两个巨人,这就是高尔基和鲁迅.”  相似文献   

20.
《西游记》祖本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承恩《西游记》的祖本问题,是本世记20年代以来争论中未能解决的问题。概括说来,有以下三种观点: (一)杨本说。这是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最早提出来的。今国内学者陈新力主此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