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济发展与犯罪增长的关系及其中介──再论“远正近负效应论”周路回顾中国的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是个事实,中国的犯罪增长很快也是个事实。由此,人们便开始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经济发展与犯罪增长二者之间是否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我国学术界对于这一问题的探讨大致分为两个...  相似文献   

2.
论企业家阶层及其在中国的成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社会存在而言,企业家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阶层?它有哪些基本的职能?现实中面临哪些挑战?又是如何行使自己的权力的?在中国,企业家阶层的成长历史与现状如何?企业家对自己作为一个企业家究竟怀有多大程度的自豪感和自信力?社会对企业家的评价是否公正?……促进企业家成长的制度研究无法回避对这些问题的分析。一、企业家阶层的起源、职能与挑战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要求有一个稳定的“社会中间阶层”,或者干脆叫做“中产阶级”。“中产阶级”是一个源于西方的名词,是只属于社会中间层次的占社会人数比例较大的那一部分人。中产阶级…  相似文献   

3.
对社会主义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任晓莉(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一般来讲,经济增长的含义包括短期经济增长和长期经济增长,前者指国民财富和国家经济实力“的增长和增大;后者指一国国民经济的成长、生长和发育,指经济阶段的演进和经济状态的更替。因此,经济增长是一个动态...  相似文献   

4.
论社会转型时期道德的双重变异与重建李福海一、“爬坡”还是“滑坡”,应该如何评估我国目前的道德形势?一定的道德观念是一定的经济生活的反映。我国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人们的道德观念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有人认为,现在干部腐败现象严重,全社会盛...  相似文献   

5.
我们怎样反腐败?赵磊自去年我国开展反腐败斗争以来,各种腐败现象大为减少。然而人们也在担心,暂时收敛的腐败之风是否会卷土重来?这种担心并非全无道理。虽然见诸传媒的战果颇鼓舞人心,但根治腐败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这就提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们应当怎样反...  相似文献   

6.
庄伟杰 《云梦学刊》2014,(3):99-104
何谓“域外汉字文化圈”,它与海外华文文学有何关联?进一步说,既然是域外,那么其圈内汉语文学是否属于华文文学的一部分,它们之间有何异同?把域外汉字文化圈与海外华文文学的研究链接互动,我们能获得什么资源和启示?另外,在通常情况下,一提起“海外华文文学”,人们一听就明白这是指在中国以外的用汉语书写的文学(作品).既如是,为何学术界还有“世界华文文学”、“域外文学”、“华语语系文学”、“全球华文文学”、“海外华人文学”等一系列相关的概念出现呢?这又是一个令人值得深思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从坎坷到希望——读《民国初年的动荡》罗澍伟在中华民族千古苍茫的历史阶梯上,民国初年社会的动荡不安,每每给人一种沉重的感受。不是吗?几千年的封建帝制一朝变成了“共和”,“民国”的五色旗也挂进了大街小巷,可是人们从中得到了什么呢?只有付出的痛苦,失落的感...  相似文献   

8.
闽南人文精神特点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20年来,东亚社会经济发展成就世人瞩目,引发了对“东亚发展模式”的人文思考。所谓的“东亚发展模式”,指的是在东亚地区内以同一个区域为背景的大体相近的人文传统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在东亚经济危机发生之前,对“东亚发展模式”的人文思考多发掘其人文传统中的积极因素,金融危机之后,则更多地强调东亚人文传统中对现代化进程中不利因素的分析。无论对东亚人文传统的褒贬如何,都强调社会经济发展中人文因素的积极性。近20年来,台湾和海外华人的经济实力显著壮大,改革开放以来的闽南和潮汕地区的经济也迅速成长。闽…  相似文献   

9.
研究北方民族政权史,首先碰到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我国是否长期以来是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据我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而每个时期又可分为两个阶段,即“前天下一体”、“天下一体”;“前中华一体”、“中华一体”。“前天下一体”是指秦以前,“天下一体”是指秦、汉到隋、唐;“前中华一体”是指辽、宋、金,“中华一体”是指元、明、清。历史是有规律的发展过程,是互相衔接的,后一阶段的诸因素发生在前一阶段之中,前一阶段的某些因素又残留到后一阶段之中。不管是“天下一体”,还是  相似文献   

10.
回顾疫情这3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各种自然和社会危机事件的不确定因素不断加剧。大学生对危机的理性认知、处置态度以及应对能力等都存在不足,但危机事件的发生也为大学生的成长提供了一次实践教育的契机。如何在平时建立有效的成长教育体系,使大学生能正确积极地应对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智商与能力关系研究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智力就是人的一般能力吗?智商、智力与能力之间的关系怎样?“天才”是否意味着智商?近几年来心理学界和教育界对这些问题的争论又重新激烈起来,并由此形成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智力就是一般能力,智力测验基本上反映了人的一般能力;另一种观点认为智力不是人的一般能力,人们对智力所下的定义有误,故必须重新给智力下定义。由智力、智商与能力关系的争论引发了对“天才”的争论。尽管存在着这些争论,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承认每个人都是有差异的,学校教育不能按照一个统一的分数尺度去衡量每一个学生,这给我们的现代教育以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始于次级贷款危机的美国金融危机,引发了世界各国经济的动荡。这场危机给国际货币体系提出了挑战,本文在分析了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的缺陷及变革的可行性.提出我国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3.
所谓市场经济的道德辩护,指的是必须从道义上给市场经济以支持;所谓市场经济的道德责备,指的是则从道义上给市场经济以否定。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观念与传统的道德观念发生了“碰撞”,道德问题变得日益突出。围绕着这一事实,目前理论界有一种值得警惕的倾向,即以计划经济条件下的道德规范来否定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从道义上给予市场经济以否定。这关系到人们对市场经济的真正态度,关系到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开放政策能否得到道义力量的支持而得以贯彻、实施,因此有必要予以澄清。一、必须从当前经济关系的客观事实中…  相似文献   

14.
池海平 《江汉论坛》2004,(2):117-122
刚刚过去的20世纪,对中国法制来说无疑是一个大动荡、大分化、大发展的历史阶段。进入新的世纪,中国法制面临着新的危机与变革。这种危机的产生,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这种危机和变革,影响到中国法制建设的各个方面,也影响到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何迎接这种危机与挑战,是每一个法学研究工作者都必须面对的重大理论问题。应当在分析这种危机产生的历史背景的基础上,指出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策,以应对危机对我国法制所产生的影响,并通过对我国现行法制的深入变革,使我国法制真正走向现代化,走向国际化。  相似文献   

15.
1933年起美国罗斯福政府实行“新政”。“新政”经济学是指作为罗斯福“新政”理论依据的资产阶级经济学说。一三十年代经济危机空前严重和传统反危机措施的无效,使得一些美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着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怎样才能抑制住危机,使美国经济状况好转。对此,当时显然存在着两种对立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在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从传统向近代转型的过程中,出现了林则徐、魏源等一批“开眼看世界”的经世派人物,他们在向国人介绍西方知识的同时也开始迈入近代的门槛,但更多的传统士人究竟是否走向了近代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进而言之,那些没有走入“近代”或仍在“近代”边缘徘徊的士人,是如何因应世变以及其实际生活世界是怎样一番情景呢?这是更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浙江海宁乡村士绅管庭芬,为此提供了一个典型的个案。作为一个普通的乡村士绅,管庭芬在“近代”边缘的生活世界具有相当普遍的代表性。或许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像管庭芬这样拒绝转型的普通士人与民众,故而使转型的道路显得颇为艰难曲折,甚至因为不得不被迫转型而变得扭曲畸形。至于这究竟是中国传统社会的阻力还是生命力,却非常值得引人深思。职是之故,所谓“近代”与“近代”化的意义或许当予以重估。  相似文献   

17.
引 言自以冷战为标志的两极世界终结之后 ,世界秩序经历了一系列结构性变化———所谓“危机”、“转型” ,或曰“动荡”。世界舞台上不同角色之间的关系整个乱了套 ,可以说 ,这是世界体系的“中心化”与“去中心化”两种力量碰撞的结果。这种碰撞的显著特征 ,是国家对不断增长的社会、经济利益做出的各种反应。世界体系似乎为高度复杂的潮流所影响 ,不同的调控过程和不同层次的调控既合作又对抗。就现今的转型而言 ,调控和调和的组织不一定适应于每个层次的行动。由毒品的地缘经济和地缘政治导致的一个全球性问题 ,就与地区、国家和国际的…  相似文献   

18.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 的发展”。该概念引起人类对自然.特别是对生态、资源的关注,从而引发人类对其经济活动引起的 生态、资源环境成本的考察。为此,我们就有必要在生产成本中加入环境成本,而成本的变化必将 对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产生影响。另外,在利用外资方面,由于国际直接投资带来环境的“污染转 移”和产业的“成长压制”效应等负面影响、国际游资对一国金融体系冲击引起社会福利水平严重 下降的事实,迫使人们重新思考如何有效利用外资问题。因此构建区域开放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 略,还应当考察利用外资带来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成本。  相似文献   

19.
关于目前我国企业市场营销观念的思考范炳良市场营销观念是指市场营销活动的指导思想。它的演变和发展过程,大体上经历了生产观念、推销观念、市场营销观念和社会利益观念等四个阶段。人们通常把前两种观念称为“旧观念”,把后两种观念称为“新观念”。从总体上看,旧观...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这是党的十四大以来我们对社会主义经济所达到的基本共识。但是,公有制与市场经济能否结合?结合中是否存在着矛盾?如何解决这些矛盾?对这些问题,人们至今尚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因此,弄清这些问题,仍然是值得深入探讨的理论问题。一、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结合的必然性市场经济,是指市场对社会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商品经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它与公有制没有根本的矛盾冲突,二者的结合具有客观必然性。首先,结合的前提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性质上的非等同性。这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