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谓读者意识?我把它看作是存在于作者的创作心理之中的为读者着想的那种意向和观念,再具体一点说,就是作者在创作之前和创作之中对读者的需求、意愿的考虑,对作品将在读者中间产生怎样效果的关注。 那么,读者意识在文学创作中是否具有普遍意义?也即作为创作主体的作者是否普遍地具有读者意识?对此,不妨留待一般文艺创作心理学的“情境”理论和“反馈”理论去深入研究,暂不作简单的结论;但是,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部分探索作品疏离读者的倾向十分严重.具体表现在媒介——陌生化;意义——艰涩化;情感——隔膜化.探究其原因是少数探索者自私而缺少公众意识;自负而缺少反省意识;自大而缺少理论意识.更严重的是评论界不能正视这种失误,个别评论家甚至把失误当作成绩加以颂扬.文学无论是探索或提高,文艺家的心中必须装着读者.  相似文献   

3.
无论在莫里森创作过程中,还是在她的作品中,都体现出三个不同层面又相互交织的、强烈而自觉的读者意识:女性读者意识、黑人读者意识以及大众读者意识。分析这三个不同层面的读者意识,对当今的作家创作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陈敏华 《云梦学刊》2009,30(6):31-33
期刊分众化是市场细分和读者选择的结果.分众化期刊要想在市场中立稳足跟,就必须强化自己的读者意识。增强为读者服务的意识,强化向读者学习的意识,加强对读者的引导意识,提高刊物的个性化意识,是分众化期刊必须面对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尽管在美国作家纳撒尼尔·霍桑创作<红字>的时候,作为读者反应批评的一支的接受理论并未形成和发展,但是读者在阅读文本时却能看到接受理论的一些特征.霍桑的创作非常强调读者对作品的参与:一方面,他在塑造主要人物--尤其是海丝特的形象时,有意使读者经过填补空白、连接空缺、更新视域等一系列反应,对海丝特的形象进行解读和体验;另一方面,他展现意义不确定性和空白,比如野玫瑰、夜空异象及丁梅斯代尔胸口的烙印,向读者发出一种召唤与邀请,吸引读者去想象、去填补.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经过思考、分析、推理、想象等意识活动而得到美的娱乐,这个过程也正是<红字>的意义建构过程及其美学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6.
近来读者作者来函来电,询问我刊近期撰稿要点和选题重点等问题.现作简要答复.一、今年我刊宣传工作的重点和特点,就是在特别强调大局意识、导向意识和稳定意识的前提下,增强学术意识和质量意识,对于为学人和决策层所关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或作理论探究,或给予科学回答.  相似文献   

7.
林敏在《福建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1期著文认为,编辑是作者与读者的中介。编辑在从事编辑活动的全过程中必须同时具备作者意识与读者意识。作者意识,包括作者权利的意识(即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责任的意识、作者群体的意识。读者意识,包括读者定位的意识、读者反馈的意识等。从出版的角度看,作者是编辑的服务对象,编辑是作者与读者的中介,三者相互依赖,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编辑的作者意识与读者意识对出版物质量的高低及出版系统运行的效率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出版系统保持自身…  相似文献   

8.
关于学术期刊策划中的六种意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学刊期刊引入“策划”机制,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因为目前中国学术期刊这种近似自娱行为的办刊模式、千刊一面的编辑思路,已经严重制约着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长此以往,只会使发行量越来越小、读者面越来越窄,最后拱手将市场让出,被那些风格独特、编排新颖、内容丰富、贴近读者的另类学术期刊所取代。搞好学术期刊的策划,需要具备六种意识:一是责任意识,主编与编辑负有同责,缺一不可;二是导向意识,不仅把握政治导向不出偏差,也要保证价值导向、学术导向、审美导向不入歧途;三是品牌意识,通过文化选择、文化积累、文化创新打造自己在学术界通行的名片;四是竞争意识,以办刊理念、编辑思路与审美趋向的创新,获得学术话语权;五是忧患意识,以积极进取的姿态应对未来改革的挑战;六是读者意识,既要服务于读者,又要引领读者,形成读者、编者之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9.
主体间性视阈下的译者元语篇意识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主体间性理论视阈下,译者应如何在语篇翻译中构建元语篇意识这一问题很值得关注,因此,可以通过对主体间性理论和元语篇概念的阐释指出:由于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处于不同的交流层面上,在语篇翻译中,译者应建立元语篇意识,要能够通过原文中的元语篇手段理解原文作者的意图,评价、鉴赏原文作者试图表达的思想和命题内容,并借助这些元语篇手段和方式,与译文读者对话,增强与读者的亲和力,达到主体间的视阈融合.  相似文献   

10.
从读者需求看编辑的责任意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读者对期刊的需求具有多样性、无限性、可引导性等特性。面对日益挑剔的读者,期刊如何唤醒读者的需求,如何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不同需求,无疑是期刊编辑的职责所在。编辑若要履行自己的责任,应着重培养以下几种意识:政治意识、创新意识、专栏意识、差错意识、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11.
现代报业的竞争,说到底就是如何最大限度地争取读者的竞争,这已成为报界同仁的共识。可是,在报纸的外部竞争和内部竞争日益激烈的前提下,报纸面临新的读者困境、报纸的读者关注出现误区、报纸读者处于角色尴尬境地这一系列问题,又迫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报纸的读者意识。我认为,我们的报纸必须实现从报纸本位向读者本位的根本性转变,重构报纸的读者意识。  相似文献   

12.
冯利华 《天府新论》2010,(1):152-155
期待视野是读者的内在审美尺度,影响阅读兴趣,决定接受效果。明清小说理论蕴涵丰富的接受意识,相关探讨已涉及到读者的期待视野。这一时期,小说阅读群体与创作目的皆发生变化。为追求商业利润与“寓教于乐”的阅读效果,小说创作转向对接受者的关注,而过分注重迎合读者的期待视野,则产生负面影响,导致作品的艺术水准相去甚远。  相似文献   

13.
主动论:图书馆服务工作的生存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主动论的产生,是基于对读者现状的充分调查了解及在此基础上的科学分析;而在图书馆工作中的能动者与主体的图书馆工作人员中树立自己的主体意识与竞争意识又是实现图书馆工作主动论的核心。主动论的最终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开发文献资料的信息资源,使之在花费时间与工作量少的情况下而获得更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段胜峰 《云梦学刊》2003,24(1):119-120
在作者和读者之间,译者的角色是第二作者和第一读者,这一角色的转换成功与否实际上取决于译者自身的意识和素养。所以译者的意识培养问题才是所有问题的首要。  相似文献   

15.
国内空间叙事研究及其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国内空间叙事研究主要集中在六个方面:叙事学研究的空间转向;文学、影视文本空间叙事解析;空间叙事理论兴起及其发展脉络;空间叙事的研究领域;中国古代空间叙事概念梳理;图像叙事理论的探讨.空间叙事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还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对空间叙事理论的介绍多于建构,当前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空间叙事理论;空间叙事理论没有形成对文本分析的有效指导;空间叙事研究缺乏本土意识和主体意识;国外前沿的空间叙事理论没有及时地翻译、引入国内;中国古代空间叙事理论与国外空间叙事理论没有进行有效的对话和互补.对此,我们应该树立本土意识和主体意识,在中西文化交流的宏观视野中积极建构本土的空间叙事理论,并形成对文本空间.叙事分析的有效指导.  相似文献   

16.
陈鸥帆 《文史哲》2007,(2):112-117
效果历史意识是哲学解释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是理解和解释得以展开的基础,驱动解释学循环的动力。效果历史意识涵盖文本阅读效果史、生活经验、传统以及读者与文本的对话关系。因此它既是相对固定的整体,又是不断运动、调整、开放的结构,同时蕴含着对解读的历史先在给定性的反思,这是读者必须恪守的“效果历史原则”。效果历史意识的本质是对存在时间的经验,只有真正实现了的时间才能被经验到,从而即便过去,也能收藏在效果历史意识中,在文本解读时重返当下与文本对话,参与文本意义建构。读者的效果历史意识通过与文本的平等交流才能得以自我检视,一部经典只有不断地与读者的效果历史意识对话,才能常新长生。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功能语法对人际意义的论述为理论框架,通过查阅分析了50余部英文作品的前言,来了解前言中模糊限制语的人际意义的特点.对查阅结果的分析表明:模糊限制语在前言中的人际意义主要表现为这么几个方面:它们体现了作者对待学术的严谨、客观的态度;反映了作者尊重同行、读者的礼貌态度;表现了作者愿意就自己所讨论的内容与读者进行商榷的对话倾向;同时还体现了作者自我保护的意识.论文同时还指出模糊限制语在前言中的作用与意义就在于它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前言的人际意义,提高了作品的可接受性.  相似文献   

18.
EFL写作中的读者意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写作过程的交际本质,从语气情态、语篇视点、语义范畴以及语篇连贯四个方面对英语专业学生写作中的读者意识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写作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反映了写作者缺乏读者意识。培养读者意识是英语写作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对如何培养提出了几点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9.
《江西社会科学》2018,(3):240-246
德国康士坦茨学派提出的"接受美学"理论将读者在阅读中的接受效果作为文学创作的推动力,认为文学作品的价值体现在读者的接受意识。这对于一直以"作者为中心"的西方文艺理论来说是一个新起点,同时也为当代电影叙事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接受美学提出的期待视野、审美距离、召唤结构等核心理论对中国当代电影叙事策略影响深远,从中国新锐导演在近期电影作品中构建的"陌生化"叙事结构,可以看出接受美学对电影作品在叙事结构的构建、视角的多元化等方面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及合作学习理论指导下,尝试将小组讨论运用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实验表明,"小组讨论"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有助于拓展学生思维,丰富写作思想内容;有助于学生写出结构清晰,语句连贯的文章;采用同伴互评的方式,省时高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提高学生的主体能力。同时,还就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议和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