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简论讽喻体小说《格列佛游记》及其文学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斯威夫特作为小说家的地位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或许是因为他严格意义上的长篇小说只有《格列佛游记》一部,而更多的创作是讽刺故事、散文和诗歌,所以他往往被视为“一个‘过渡性的’和不完全的小说家”①。本文拟结合其有关创作,透过《格列佛游记》的独特小说形式来探讨它的思想内涵与艺术特点,并说明它在西方小说发展史上的影响和地位。一《格列佛游记》是斯威夫特在1720—1725年间参加爱尔兰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时期创作的,是他成熟时期的作品。此前,斯威夫特已不仅在长期的诗文写作中锻炼淬砺出了锐利圆熟的讽刺锋芒,而且在讽喻性故事…  相似文献   

2.
江奈生·斯威夫特的讽刺天才使他在英国文学史上占了一席之地。他的代表作是讽刺小说《格列佛游记》。它与中国古典小说《镜花缘》相比 ,两者所产生的地域和年代都相距甚远 ,但在形式和内容上却有许多相似之处。他们的不同之处则透视出中西方传统文化的差别  相似文献   

3.
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是世界讽刺文学的典范。小说中的幻想国度以现实中的英国为背景,斯威夫特通过叙述人格列佛对英国性首先进行建构,然后在反思中进行消解,并对其进行讽刺和批判,体现了作者对虚构的英国性的清醒认识,呈现了他对英国性的理解和定义,表现出其理想主义思想和改革社会的主张。  相似文献   

4.
李汝珍所处的时代表面上繁华竞逐,骨子里却日益腐朽。传统的人文精神失落,原有的纲常秩序大乱。李汝珍通过一部镜花水月的故事,讽刺世事,寄寓理想。《镜花缘》的劝惩初衷表现在小说中就是追求仁智。作者追求仁智的社会理想有它一定的积极意义,表达了作者对人性和社会的独特见解。虽然是镜花水月,但却引人追慕怅惘。  相似文献   

5.
拜伦是英国文学史上继菲尔丁、斯威夫特之后的讽刺大家,恩格斯称之为“满腔热情地、辛辣地讽刺现社会的拜伦”。他本人也毫不隐讳地以讽刺高手自居:尽管“讽刺家,是危险的”,围攻詈骂追逐拜伦一生,他仍公然宣称“我的气质有点爱讽刺……倾向于用笑声代替谴责”;甚至借十七世纪西班牙著名作家魁维多之名,标举自己为“魁维多再生”。拜伦的讽刺,在早期的《英格兰诗人与苏格兰批评家》中初露锋芒,到后期的《审判的幻景》、《唐磺》中臻于“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化境,在其它作品  相似文献   

6.
(英)斯威夫特著,童轩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格列佛游记》是乔纳森·斯威夫特的一部杰出的游记体讽刺小说,作者用丰富的讽刺手法和虚构幻想的离奇情节,尽管是对宫廷和政治家的讽刺,但作品却超越了它的时代和地方的局限,尤其是前两个部分,是文学瑰宝,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  相似文献   

7.
对于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思想,文学史家多持双重论,即作品既有对唐明皇荒淫误国的讽刺、批判,又有对他和杨贵妃爱情的同情和歌颂。例如游国恩等五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以下简称游本《文学史》)上说:“诗的前半露骨地讽刺了唐明皇的荒淫误国”,“诗的后半,作者用充满着同情的笔触写唐明皇的入骨相思,从而使诗的主题思想由批判转为对他们坚贞专一的爱情的歌颂”,“诗的客观效果是同情远远地超过了讽刺,读者往往深爱其‘风情’,  相似文献   

8.
美国作家罗伯特·詹姆斯·沃勒(RobertJamesWaller)的处女作《廊桥遗梦》(“TheBridgesofMadisonCoun-ty”)在出版后受到读者的广泛欢迎,却遭到一些重要报刊杂志的贬斥和讽刺。《华盛顿邮报·书的世界》发表了标题为《在玉米地里消遣》的讽刺评论。作者表面上劝说读者相信罗伯特是“独一无二的”,不要认为“他是个象征而不是个真人”,不要去注意“他言谈的平淡陈腐”,更不要认为弗兰西斯卡“是个幼稚浅薄的女人”,实际上批评得很尖锐。《纽约时报·书评周刊》发表述评,挖苦作者把两人在厨房跳舞的情景描写得详细周全到了拖沓冗…  相似文献   

9.
自从鲁迅的《狂人日记》问世后,已经有许多对这篇短篇小说的比较研究。斯威夫特的《一个温和的建议》以十分辛辣的讽刺,揭露英国当局“吃人”的嘴脸,其一本正经背后的荒谬和鲁迅先生《狂人日记》主人公满嘴胡言背后的真实,在表现同样的主题上有异曲同工之妙。两位作家的艺术追求反映了各自的文化传统,殊途同归,都很好地体现了“救救孩子”的主题。  相似文献   

10.
《格列佛游记》是世界讽刺文学的代表作。这部作品最大的特色是其情节的虚幻性与现实的真实性的有机结合以及作者尖锐而深邃的讽刺艺术。作者运用天才的想像以及超现实的表现手法,创造了一个个光怪陆离的梦幻世界,并以格列佛的游程穿插其中。小说中反讽、对比和象征等多种讽刺手法的运用,使这部小说的讽刺效果达到了极致。斯威夫特高超的讽刺手法,使《格列佛游记》成为世界讽刺文学难以逾越的一个里程碑,后世作家争相借鉴和模仿。  相似文献   

11.
司马迁具有高超的讽刺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司马迁是我国古代传记文学作家中的讽刺大师,他的《史记》也是具有卓越讽刺艺术的巨著。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曾假设有人非难他写《史记》而辩解道:“余闻之先人曰:‘……《春秋》采善贬恶,推三代之德,褒周室,非独刺讥而已也’。”这是说,《春秋》除了刺讥以外,也有褒,他要学习褒的一面,来光汉家之“明圣盛德”。  相似文献   

12.
虚构一个奇幻的世界,游历其间,并借主人公在异域的所见所闻来讽刺现实,这类小说中外不乏其例,而《镜花缘》、《格列佛游记》则称得上是上乘之作。老舍不仅读过这两部小说,而且从中归纳出了这类小说的写法,并在此基础上创作了一部中国的《格列佛游记》——《猫城记》。 1726年,英国作家斯威夫特发表《格列佛游记》,1818年,我国的李汝真刊行《镜花缘》。虽然《镜花  相似文献   

13.
《镜花缘》韵学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李氏音Jian》一书,通过对先贤评价李汝珍音韵学理论的考察,从音韵学的角度对汪代李汝珍的小说《镜花缘》中有关谈韵说文的内空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了李汝珍在音韵学理论上的一些得与失,并进而明确了他在汉语音韵学史上的成就和地位。  相似文献   

14.
<正> 文学史上最早提到《金瓶梅》的讽刺,是明代的袁宏道,他说:“伏枕略观,云霞满纸,胜于枚生《七发》多矣。”他拿《金瓶梅》和古代讽喻散文《七发》相比,说明他已看出《金瓶梅》是一部讽喻性小说。但真正从审美角度论述《金瓶梅》讽刺艺术的,还是鲁迅先生。“作者之于世情,盖极洞达,凡所形容,或条畅,或曲折,或刻露而尽相,或幽伏而含讥,或一时并写两面。”鲁迅在此认为《金瓶梅》是一部揭露与讽刺并用的作品。当代艺术界普遍承认《红楼梦》对《金瓶梅》的继承和发展,却忽视了《金  相似文献   

15.
《史记》是一部融悲剧与喜剧艺术于一炉的伟大著作。《史记》所以蕴含丰富的喜剧美 ,与其所记载的历史时代的喜剧色彩有关 ,也与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丰富内涵有关 ,还与司马迁本人的哲人气质和他所采用的“春秋笔法”有关。司马迁以幽默笔法塑造肯定性喜剧人物 ,记述了他们的风趣谈吐和诙谐故事 ,对“滑稽俳优”人物的描绘尤其精彩 ;他还用讽刺笔法塑造否定性喜剧人物 ,展示了一些贵族的丑恶面目。  相似文献   

16.
不少学者认为李汝珍是一个女权主义者。他的作品《镜花缘》是一部关于妇女问题的力作。但也有学者质疑说《镜花缘》根本没有男女平等思想。笔者认为,就具体历史语境来说,李汝珍的女性思想在某些方面相当进步,但从深层次看。他未能彻底摆脱男权思想影响.其妇女观有时呈现出自相矛盾甚至落后的一面.在一些关键问题上他笔下的女性依然处于无我状态。  相似文献   

17.
多九公是李汝珍《镜花缘》中着力塑造的一个人物形象。通过把多九公放到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加以考察和进行分析 ,认为多九公既是一个“为人老诚 ,满腹才学”的士人 ,也是一个不满于清王朝封建统治的束缚从而产生了到海外找出路的思想家 ,是对外开放的探索者和外向型经济的引路人 ,在他的身上还寄托着作者李汝珍的理想追求。  相似文献   

18.
《镜花缘》的作者李汝珍独具匠心,通过对虚幻的海外世界浪漫主义的描写,寓讽喻于书,崇善美于笔,暴露、讽刺了社会现实中的种种弊病,从而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这部奇书的出现,也正是李汝珍敏锐地感受到了那一时代气息所致,它是时代人文思潮浸润熏染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镜花缘》的作者李汝珍独具匠心,通过对虚幻的海外世界浪漫主义的描写,寓讽喻于书,崇善美于笔,暴露、讽刺了社会现实中的种种弊病,从而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这部奇书的出现,也正是李汝珍敏锐地感受到了那一时代气息所致,它是时代人文思潮浸润熏染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英国讽刺大师乔纳森.斯威夫特创作的《格列佛游记》是一部公认的政治讽刺小说代表作。然而,这部小说自20世纪初被译介到中国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误认为是儿童文学经典之作。以翻译操纵学派代表人物安德列.勒菲弗尔的改写理论为基础,对《格列佛游记》在中国的译介情况进行梳理,可发现促成译作变形背后的社会意识形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