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里根、卡特和克林顿同样缺少外交经验,不也都当选总统了吗?”——老布什为正在竞选总统的小布什的弱点辩护“如果让我在睡梦中画一张约旦河西岸的地图,我也能办到。”——美国总统克林顿说他花费了大  相似文献   

2.
布什:书到用时才读美国总统布什的读书习惯,往往给人以“临时抱佛脚”的感觉,所选的书也都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为了竞选总统,布什曾研读了迈伦·曼格内特的成名之作《美梦与恶梦:60年代留给社会下层的遗产》。他著名的“有同情心的保守主义”这一施政纲领即来源于此书。他当选总统后曾表示,这本书是“排在《圣经》之后的最为重要的著作”。2001年3月,布什在戴维营度周末时抽空看了一本名为《东进鞑靼大地》的书。这是一本有关从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到里海海岸一带政经形势的游记。布什认为,该书中的诸多论点与他本人的世界观颇为吻合。他的…  相似文献   

3.
韩志锋 《经理人》2005,(7):17-17
老布什长期从政又做过总统,小布什在他的“背书”下一出道就备受关注和青睐在品牌管理实践中,企业“爸爸”对产品“子女”的影响,用一句专业术语就是——“背书”效应。“背书”是银行支票上的出票行或承付行的印鉴,是一个标签。而“背书”的作用大小,则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背书”(人、物)本身的社会影响力;二是被“背书”者与“背书”者发展方向或行业特点的关联程度。以老布什和小布什为例,因为老布什长期从政又做过总统,在美国政坛具有较强的影响力,所以小布什在他的“背书”下一出道就  相似文献   

4.
薛涌 《领导文萃》2011,(12):103-104
布什2000年当选总统后,公众一直对他的智商议论纷纷,加拿大外交家甚至公开说他弱智,这些也许大部分来自政治偏见。布什确实经常在记者会上语无伦次,英文病句不断,这引起了心理学家对他智商的兴趣。把他的智商放在美国历届总统的背景中,  相似文献   

5.
尹承德 《领导科学》2004,(23):50-51
布什在一场美国历史上罕见的激烈的总统大选中险胜对手克里,竞选连任成功。对布什来说,这是一场极其难打的政治战役,至少创造了三个美国历史之最:这是美国历史上费时最长(近1年)和耗资最多(超过5亿美元)的一次大选;布什的政策、政绩和个人素质都最受人诟病,如此一个争议最多的总统竞选连任成功,在美国历史上是仅有的;布什、克里两大阵营在内外政策和价值取向上尖锐对立,基本上把美国社会劈成了两半。一场大选造成美国如此严重分裂,这在其历史上也是首次。布什在极其不利和受到全美各界多数上层精英分子强烈反对的情况下,再次当选美国总统也…  相似文献   

6.
作为美国总统,其形象和言行时刻受到公众的关注,因此,他们不得不舍弃自己多年形成的各种习惯和爱好。比如,乔治·布什总统酷爱得克萨斯地方音乐、间谍小说甚至烹饪,但他总是掩饰对精美食物非常在行;尽管同样是美国人,但由于出身显贵而必须处处小心谨慎。 为了竞选而设计形象 美国总统周围确实存在着形象设计师,专门为“第一夫妇”设计形象。这些人有时也会弄巧成拙,比如在给芭芭拉·布什设计形象时就弄得一塌糊涂。布什夫人本人不无幽默地告诉记者:“他们坚持说我的银白头发需要染染,饮食也得控制,因为乔治显得年轻,需要一个整洁端庄的夫人。我听从了他们的意见,于是就成了现在这副模样。”要知道,布什夫人本来作为“国民奶奶”是深受美国人爱戴  相似文献   

7.
布什上任后的一系列“牛仔”作风和言行在世界范围搅起许多波澜。当人们纷纷指责他的言行大大损害了美国的国际信誉和声望,称其缺乏外交经验、不懂外交事务时,布什为自己辩解说:作为总统并不需要懂得太多的知识和经验,总统只需做一个谦虚的学生就足够了。 在经过一系列的挫折和碰壁之后,布什确实把自己摆到了“小学生”的位置上,在其最不擅长的外交领域做出了一系列调整,逐步改变着自己的“牛仔”形象。那么,究竟是哪位老师在幕后训导着这位  相似文献   

8.
4月4日,美国总统布什在一场演说中将台湾视为一个国家,并使用“台湾共和国”的称呼。虽然几天后,美方就此问题正式向中方作出澄清,表明布什的说法是一个口误,美国对台的一贯政策没有改变,美国遵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立场没有改变,但中国政府仍然对此感到不悦。因为就在“口误”的当天下午,布什  相似文献   

9.
吴非  胡逢瑛 《领导文萃》2008,(24):46-48
自美国总统布什发动战争占领伊拉克之后,美国媒体对于政府持续不断的监督就从没有停止过。10月1913前CBS广播公司(CBS)新闻主播丹·拉瑟将CBS公司告上法庭,要求赔偿7000万美元的损失。他指出,CBS公司违约剥夺了他的播音时间,让他成为替罪羊,目的是“安抚白宫”。2004年9月8日,共和党候选人布什和民主党候选人约翰·克里竞选总统之时,  相似文献   

10.
美国政要的嘴上功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布什入主白宫前夕,整个美国都翘首以盼,想听一听这位一向不太喜欢多讲话的当选总统会在就职演讲中讲些什么.据布什的助手透露,为了有出色的表现,布什在临近就职演讲的几天内几乎每天都要花费几个小时,在顾问的指导下练习演讲.然而也有专家提醒民众,不要对布什的就职演讲抱有太高的期望.甚至有一位专门研究总统演讲的教授指出,老布什就不是一个出色的演讲家,他的儿子在演讲方面也缺乏天赋,因而布什的就职演讲很可能在短时间内就从公众的记忆中消失掉.不管他们的预见出于什么目的,但公众对总统就职演讲异乎寻常的关注却是毋庸置疑的.  相似文献   

11.
收到一个朋友的来信,说是她的一个华裔朋友在为民主党竞选委员会工作。她在信中说,她感到很高兴,因为她最不喜欢布什了。这让我想起来,我在香港的时候,另一个朋友也问我,她说,这个布什,我一看他的样子就讨厌,美国人当初怎么会选他?先撇开国内外形势、政策方针、雄才大略不计。选总统有没有“外表”的问题?这让我想起那次克林顿相老布什的竞选。那时我们来美国不久,对两边的账还算不清楚。可是,听了竞选辩论,我的一个德国朋友跑来,很激动地说,哇,我真是太喜欢克林顿的那个搭档戈尔了,那么英俊、那么潇洒。她扔下两个总统不谈,整个晚上就在夸…  相似文献   

12.
美国总统林肯,在他当选总统那一刻,整个参议院的议员都感到尴尬,因为林肯的父亲是个鞋匠。当时美国的参议员大部分自认为是上流、优越的人,从未料到要面对的总统是一个卑微的鞋匠的儿子。 于是,林肯首次在参议院演说之前,就有参议员计划要羞辱他。 当林肯站上演讲台的时候,有一  相似文献   

13.
当年比尔·克林顿任美国总统时就有传闻:比尔·克林顿背后那个实际控制人是他夫人——希拉里·克林顿.真是这样吗?我们说不清.因为,美国的政治生态十分特殊.但无论如何,希拉里·克林顿有可能当选美国总统的政治生态,似乎早已初露端倪.在国际观察人士眼中,起码看到了有三大迹象. 第一,前台的总统似乎是个木偶,背后的操控人实际是“智囊”.而且,智囊的稳定性极强,不管谁当总统,总统身边诸多“委员会”的要职都是一个“圈子”里的人,他们甚至是“终身制”.很明显,希拉里·克林顿是“圈里人”,而且地位显赫.  相似文献   

14.
李军 《领导文萃》2008,(15):52-56
在“赋闲”许久之后,丹·拉瑟终于又露面了,而且系统地点评了他所见过的美国总统。 这位闻名全球的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前电视新闻主播.因揭露美国总统布什“逃避兵役内幕”,被迫于2005年3月辞职。  相似文献   

15.
将军与总统     
美国已退休的科林·鲍威尔将军是白宫的“三朝元老”,曾在里根、布什和克林顿三位总统的政府中担任重要职务,与三位总统有过频繁的接触,以下是他在回忆录中对三人的回顾的片断。  相似文献   

16.
美国耶鲁大学毕业生中至今出了5位美国总统,包括近十多年里接踵入主白宫的老布什、克林顿和小布什。 本届美国总统小布什入主白宫已近3年,他是美国历史上最富有的总统之一。  相似文献   

17.
吴敏文 《领导文萃》2006,(12):103-105
网上一个关于美国总统布什的帖子,图文并茂,内容调侃。读后总的感觉是:真是不把总统当人。镜头一。布什视察卡特里娜飓风灾区,在密西西比州的一个加油站,为给一名志愿者题词,工作人员向总统扔一支白色的圆珠笔,身手远非敏捷的布什未能接住,脸部被圆珠笔击中。摄影记者拍下了他接圆珠笔时的场景和脸部被擦伤的痕迹。点评:总统要题词,那是多么重大的事情;总统的题词,可能成为伟大的号召光照千秋。工作人员不预先准备好笔墨纸砚已经是严重失职;临时向总统送笔,还不毕恭毕敬双手奉上,竟然那么随意地扔过去,还把总统的脸擦伤了。这样的工作人员,…  相似文献   

18.
2000年刚刚坐上总统宝座时,布什宣扬的是“富有同情心的新保守主义”。911事件发生后,布什完全改变了他的想法,变成了一个强硬的战争总统。在布什的第一任期内,对恐怖分子就一个字:“打”——打阿富汗,打伊拉克……到了第二任期,布什突然改谈民主了,在其成功连任后的就职演说中,竟然提到“民主”27次、“自由”30次、“解放”15次。布什的种  相似文献   

19.
亚伯拉罕·林肯是美国第16任总统,他出身贫苦,谦逊仁慈,被人们亲切地称为“老亚伯”。“老亚伯”原是伊利诺州春田镇的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律师,“只管过纽沙勒的一间木屋杂货店,还管得一败涂地,负债累累。”1860年11月他当选为总统时,许多人对他能否担当这一重任深感怀疑。  相似文献   

20.
雷怀 《领导文萃》2008,(10):141-144
美国现任总统布什的父亲、前总统乔治·赫尔伯特·沃克·布什,曾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出任美国驻中国联络处主任(其实就是驻“神秘中国”的美国大使),任期十三个月。老布什有日记的习惯——把他的所闻、所见、所思、所想倾诉在一台录音机上,然后再整理成日记。美国《新闻周刊》于近日刊出了其中部分章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