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甲午中日海上角逐与制海权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军战略的理论核心是制海权问题。甲午战前 ,中国一直强调陆军为立国根基 ,其海防思想始终未跳出单纯海岸守口主义的窠臼。而日本参谋本部于战争前夕制定的海陆兼顾统筹的作战计划 ,却以夺取制海权为基本战略方针。战争初期 ,虽然从理论上说中日双方皆未掌握制海权 ,但日本海军采取多种手段和战术 ,使北洋舰队疲于奔命、徒劳无功 ,从而在实际上获得了行动的自由权。经过黄海决战 ,北洋舰队更主动地放弃了制海权 ,终于落得全军覆灭的结局  相似文献   

2.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初期,中国政府开始正式派遣学生出国留学。这些留学生归国后,其中有不少人被分配到北洋舰队任职。他们在北洋舰队的建设及甲午中日海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长期以来,由于不少论著对洋务运动中所建的北洋舰队持完全否定态度,从而对洋务派主张派遣的官费留学生及其作用,也多予否认。这是不甚妥当的。  相似文献   

3.
<正> 弄清北洋舰队的训练情况,是研究甲午中日海战不可或缺的前提之一,对近代海军史的系列研究也有重要意义。对这个问题,迄今未见专文论述。本文拟对此作一探讨。一在近代海军出现前,清朝水师训练基本上滞留于古代操桨张帆、接舷作战为主,放炮轰击为辅的状态。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湘军水营崛起,逞凶一时,然其训练要求,仍不过是古代水师的改良。从七、八十年代起,清政府采用防造和购买近代军舰的方式,更新沿海水师装备,创建新式舰队。中国海军的训练,从此进入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4.
1894年7月至1895年2月,中国北洋舰队经过丰岛、黄海、威海卫三次海战全军覆灭.军耻国库,深刻铭记.抚今追昔,认真探讨覆灭原因,总结历史教训,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长期以来,国内不少学者认为,军事实力上的敌强我弱,是北洋舰队覆灭的最基本原因,笔者认为,这种观点值得商榷,事实上,当时中国海军实力与日本海军相比,并非悬殊不敌.我们不妨先就中日双方海军军事实力作一比较.  相似文献   

5.
经历了近百年的研究与争论,对方伯谦案件中有关“济远”舰在丰岛海战中的表现,及黄海海战中“牵乱船伍”、“撞坏扬威”等问题,已经基本取得了共识。因此,本文仅就方案研究中尚需说明与深入的某些关键点发表一孔之见,敬请指正。一、关于《卢氏甲午前后杂记》的稿本自从1988年发表的《方伯谦案新探》一文中首次使用了《卢氏甲午前后杂记》的材料后,不仅使方案的研究上了一个台阶,而且《杂记》也引起了史学界的广泛重视。该书是于  相似文献   

6.
张伟  乔清明 《理论界》2006,(3):181-182
在1894年爆发的甲午海战中,中国海军一败涂地。从军事方面来看,中日双方海军战略的优劣是决定此次海战胜负的重要原因,中国之所以没能制定一个正确的海军战略,是因为军事思想和军事理论的落后、对制海权的忽略和漠视、军事领导体制存在较大弊端、舰队的机动性和进攻性没得到充分发挥以及不注重海陆协同等。这些暴露出来的问题对我们今天的海军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导致甲午海战北洋舰队失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舰队平素“训练无实”。对近代化海军舰队来说,平时的训练状况如何,是它临战时战斗力发挥的关键所在。北洋舰队平时“训练无实”,海战开始它的弱点就充分暴露出来。第一,指挥调度与编队方面的问题。北洋舰队平时就不重视舰队的指挥调度和编队训练。1888年北洋舰队成军之时,参照英国海军规章,曾制定《北洋海军章程》,对舰队的船制、考校、军规、简阅等都作了具体的规定。如舰队整体指挥诃度与编队的训练,按章:各船逐日小操,每月大操一次,两个月全  相似文献   

8.
近十年来,戚其章先生在中日甲午战争与近代社会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已发表有关论文100多篇。《甲午战争与近代社会》一书(山东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是继《中日甲午战争史论丛》(山东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之后对近几年研究成果的又一个总结。关于海陆战的研究,是中日甲午战争史研究中的一个重点问题。该书通过对丰岛海战、黄海海战、威海卫之战及成欢之战、金州保卫战的论述,辨析了史学界存在的一些不同观点。关于北洋舰队在黄海海战中究竟以  相似文献   

9.
试论海军、海战在中日甲午战争中的地位和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日甲午战争,是一场海军制胜的战争。这一重要的战争特点,是由中日两国的濒海地理特点、以及双方都将海军视为侵略与反侵略的主要工具所决定的。在甲午战争中,中日海军的三次交战成为战争爆发、转折和最终结局的突出标志,对于双方在这场战争中的胜负产生了决定性影响。其中,北洋海军在战争初期的行动和丰岛海战受挫,直接导致了中国在朝鲜战场上的失败;1894年9月的黄海海战,又埋下了中国在整个战争中失败的伏根;而1895年初的威海卫之战,则最后宣告了中国的战败结局。因此,深入探讨海军、海战在甲午战争中的地位和影响,总结其经验教训,从而提高发展海军和运用海军的战略意识,是很有现实意义的。一、海军是日中两国进行侵略与反侵略战争的主要工具日本是一个岛国,是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横流于中日两国之间的海洋,决定了双方无  相似文献   

10.
<正> 解放前,青海省一些地区(主要是东部农业区)每年定期举行一种古老的娱神活动,汉族群众根据活动中法师跳舞、颂经时的鼓点声和打趣逗笑的表演称其为“跳(口邦)(biang)(口邦)”。也叫“(口邦)(口邦)会”。有的地方的(口邦)(口邦)会上还有花儿演唱、赛马等活动。解放后,这一活动逐渐减少,至五十年代末,基本停止。近几年来,不少地方又恢复活动。届时,当地及周围居民身着节日服装前往观看,商贩们也竞相而来,贸易活跃。整个会场,虽有庄严、神秘的气氛,但到处充满着欢声笑语,热闹非常。现仅就互助土族地区(口邦)(口邦)会活动内容作一介绍,并对其来源试作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1.
略说希波战争中希腊将领的军事谋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元前500年,小亚细亚的米利都人发动了反波斯暴动,拉开了希波战争的序幕。在此后的五十一年中,波斯军三次大规模入侵希腊,在马拉松战役、德摩比利战役。萨拉米海战的一胜两败之后,波斯舰队退出爱琴海,小亚细亚各希腊城邦重获独立。在希波战争中,弱小的希腊城邦诸国之所以能战胜强大的波斯侵略军,其决定性的因素当然是希腊诸城邦人民的浴血奋战,而希腊将领们在这次战争中所表现出来的深远的军事谋略与卓越的军事才能,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希罗多德在其九卷的《历史》中对希波战争的记载,为我们了解希腊将领在这次战争中的…  相似文献   

12.
最近读到刘玉明教授、戚俊杰教授新著《辩证看甲午》(海洋出版社2005年12月第1版)一书,感到一股思辨的清流,灌溉着读者渴求史学变革的心田,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分析型史学研究的新式文本。一、从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论证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的必然性以往的甲午史著多从侵略与反侵略、正义与非正义的思维层面展开,很少从哲学内涵与辩证逻辑去解剖甲午深层结构,虽不乏历史研究的激情,却淡化了历史逻辑的思维严密。《辩证看甲午》转换视角,另辟蹊径,打破历史从头说直起的常规,以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对甲午战争中有历史价值和时代价值的问题集中进行…  相似文献   

13.
科幻电影整体上属于一种未来想象,但在未来想象中可以让时光倒流,回到历史现场或者遥远的史前时代,还可以让未来场景弥漫怀旧意味。这种带有“未来往回走”特点的逆向怀旧想象即“逆托邦”想象。逆托邦想象勾连起了过去、现在和未来,其独特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从想象向度层面来说,逆托邦通常是向着历史进行幻想,在影像叙事中经常呈现时空逆旅的特征。从影像外观层面来说,逆托邦通常构建出一种旧日奇观。从故事主题层面来说,逆托邦热衷于映射人类社会“霍布斯主义”式的残酷一面。从人文倾向层面来说,逆托邦其实在以怀旧的方式进行现代性的反思。  相似文献   

14.
清朝光绪乙未年(1895年),清政府因甲午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给日本.但台湾人民"义不臣倭",与留守的清军一起.抵抗日本军队的入侵.在这个过程中,台湾军民利用一起可能条件,充分创造和运用一些战术,来反抗实力占优的日本侵略者.本文从有关的当时的官方档案、个人游记,特别是结合日本当年的官方战史、随军记者报道,对1895年台湾军民抗日的战术运用,进行了分析总结,并给予积极的评价.  相似文献   

15.
关于晚清社会思潮问题的几点思考——以大众传媒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大众传媒的角度看,思想传者与受者之间必借助相应传播媒介方能形成思想辐射的互动态势.近代精英思想家,亦必借助传播媒介,使其思想或主张扩散至普通民众并在改造社会的实践中形成日臻成熟的理论体系,兼备社会性和民众性,方能成潮.晚清以降,至甲午战前,是近代中国社会思潮的酝酿和萌芽期,仅有精英思想或思想家之思想,并无形成或出现严格意义上的社会思潮.甲午一役,是近代中国精英思想与社会思潮的分水岭.  相似文献   

16.
在甲午中日海战中,日本为其海军制定了进攻战略,将作战目标放在战胜清朝海军夺取制海权上。清政府则采取了消极防御战略,旨在“保船”守口,不敢将海军用于积极主动的作战行动,漠视对制海权的争夺。另外,在发挥攻击性和机动性特点上、在海陆军协同作战方面,清军都不及日军。其原因在于向西方学习后,日本比清政府的军事改革更为全面、彻底  相似文献   

17.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基本分配原则。在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中,按劳分配与平均主义分配相互合一,必然有深层的体制原因。实际上按劳分配是一种承认人们之间能力差别和收入差别的分配方式;它是一种收入分配的原则,而不是福利分配的原则。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按劳分配原则同按要素贡献分配交织在一起;受劳动力供求双方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并由供求双方均衡所决定。  相似文献   

18.
本文概括地分析了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在中国的兴起及其所产生的效益,着重对《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所提出来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探索。本文认为(1)由于中外合作经营企业采取了一种灵活的投资经营形式,在一定条件下适应了中外双方的需要,因而从一开始就深受中外双方的欢迎,成为中国直接利用外资的一种主要形式,中国举办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十多年来的实践表明,其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巨大的(2)《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颁布以来,法学界对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性质和法律特征等基本理论问题产生了诸多争论,本文分析了各种不同的观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中外合作企业具有双重法律性质,既可以办成对外承担有限责任的法人型企业,也可以办成对外承担无限责任的非法人型企业。非法人合作型企业在性质上应该属于一种合伙型联营,即合作经营的财产属于共有财产,合作双方对企业的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相似文献   

19.
清朝洋务派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中,兴办了一批近代军民用企业,曾经装备了数十万新式海陆军,具有一定的规模。经过甲午战败,所练海陆军几乎全面崩溃,所办军民用企业也大都奄奄一息,勉维残局。因此,一般论者,都把甲午战败,看作是洋务运动彻底破产的标志。但实际情  相似文献   

20.
王勇 《北方论丛》2014,(5):111-115
米歇尔·福柯提出了一种与古典哲学或经典物理学的空间概念完全不同的理念,即"异托邦","异托邦"与"乌托邦"有着非常大的区别,福柯认为,"乌托邦"其实不是真实存在的场所,而"异托邦"却是这个世界上真实存在的地方,但是,要想能够深刻理解"异托邦",就必须借助于本身丰富的想象力,因此,对福柯的"异托邦"特征,以及他是怎样开发了这一新的空间哲学1和对他的权力、知识与空间的哲学思想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能够更好地帮助人们去理解福柯的空间哲学异托邦特质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