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诸葛大名垂宇宙”,从元代以来,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躬耕于何地就存在着襄阳(今湖北襄樊)与南阳(今河南南阳)之争。1989年邮电部发行三国演义系列邮票,学术界围绕其中“三顾茅庐”、“隆中对”两枚邮票,对于诸葛亮究竟是在襄阳还是在南阳躬耕的论争再度激烈。最近,在四川大学三国史研究中心成立大会上,与会代表专题讨了“诸葛亮躬耕地”问题。  相似文献   

2.
诸葛亮躬耕地究竟是在南阳还是在襄阳,是一桩久悬未决的历史疑案。考诸有关历史文献记载、古代地名沿革和当时具体史实的实际情况,及最近发现的明代嘉靖年间《河南等处布政使为乞赐祀典题额》碑文的有关记载,可以认为:(1)一些同志提出的“诸葛亮躬耕地只能在今襄樊隆中,绝不可能在南阳宛县”的说法,论据不确,难以成立;(2)诸葛亮躬耕地在南阳宛县才是符合历史实际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诸葛亮躬耕地向来有南阳、襄阳两说。持襄阳说者的主要理由是:历代文献均记载诸葛亮躬耕地在襄阳隆中,诸葛亮躬耕于襄阳城西20里之隆中,属邓县,邓县归南阳郡管辖,宛县为曹操势力范围,如果诸葛亮隐居于此,刘备不可能前往曹操占领区自投网罗。历史文献证明,三国时隆中不归南阳管辖,而诸葛亮躬耕之地亦非曹操占领区。且刘备屯兵博望,要短期内三顾草庐,路程必然不远,这只能是南阳而非襄阳。  相似文献   

4.
由于历史文献记载的简略与歧异,造成了自晋代以来,一千多年关于诸葛亮躬耕地、三顾处和草庐对的争论问题,形成了一桩旷日持久的历史悬案。近期我对有关这方面的资料进行了细致地查阅考辨,谈一些个人的意见以请教专家学者。 一、历代文献记载诸葛亮躬耕于南阳 诸葛亮在《前出师表》中直言道:“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  相似文献   

5.
<正> 湖北省西部荆山山系的余脉,延伸到襄阳古城西郊,形成一片低山丘陵。丘陵中有一座山“隆然中起”,这便是隆中山。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17岁至27岁时,在这里度过了10年的躬耕读书生活。诸葛亮(181—234)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生于东汉末年的乱世时代,父母早亡,他和两个姐姐一个弟弟都由叔父诸葛玄抚养。“玄素与荆州牧刘表有旧”,为了避开家乡战祸,他的叔父便带着他们姐弟四人“往依之”,来到了刘表治所襄阳。后“玄卒”,诸葛亮就到了襄阳城西20里的隆中“躬耕陇亩”(《三国  相似文献   

6.
诸葛亮躬耕地主要存在南阳、襄阳两说,古邓国、邓县的地望与诸葛亮躬耕地密切相关。问题缘起于《三国志.诸葛亮传》注引习凿齿《汉晋春秋》中亮家于南阳之邓县之语。根据先秦、两汉文献记载,古邓国在今南阳境内;汉代南阳郡、南郡以汉水为界,邓县在汉水之北,属南阳郡,习氏之说有违史实。襄阳说其他材料皆系转抄习凿齿所记。诸葛亮躬耕地在南阳不容怀疑,至于具体地点,有待进一步挖掘新材料。  相似文献   

7.
南阳与襄阳的诸葛亮躬耕地论争,其萌芽于陈寿《三国志》所转载诸葛亮躬耕于南阳的自述与习凿齿《汉晋春秋》对襄阳隆中有诸葛亮故宅的追叙;其肇始是因清代湖北顾嘉蘅到南阳任知府作何必辨襄阳南阳的对子;其直接的论争则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在论争中,襄阳方面强调,襄阳归南阳邓县管辖,习凿齿等人的追叙文献是可靠的,东汉末年的南阳属于曹操所占领的敌占区因而诸葛亮不可能在南阳躬耕;南阳方面则反诘,邓县属于汉北的南阳郡,而襄阳属于汉南的南郡,东晋至唐的追叙文献所记载的是诸葛亮的家、故宅不是躬耕地,东汉末年的南阳大多时间属于刘表控制,相对和平的政治环境适于诸葛亮躬耕。  相似文献   

8.
目前学界关于诸葛亮躬耕地主要有襄樊隆中说、南阳宛县(卧龙岗)说、南阳但未必卧龙岗说、襄樊但未必隆中说四种。根据《三国志.诸葛亮传》所载诸葛玄南下依附刘表和刘备三顾茅庐以及诸葛亮在《出师表》中的自述,可以看出,刘表不可能将与自己关系一般的诸葛玄安排在襄阳,诸葛亮躬耕地应当在今南阳地区,并极有可能在新野或邓州境内。襄阳是诸葛亮的重要活动地而非躬耕地,隆中说为后人附会。  相似文献   

9.
《隆中对》、这篇文章选自晋朝陈寿所撰《三国志》中的《诸葛亮传》。本文内容主要是:叙述刘备于公元207年屯军新野,在徐庶的推荐下,三顾草庐,亲自拜访杰出谋士诸葛亮,并向他请教平定天下的大计,诸葛亮纵谈天下大势,为刘备指出联吴抗曹的斗争策略。全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即第一自然段。在这部分,作者着重介绍诸葛亮的生活、爱好及他的才干。他隐居隆中,躬耕陇亩,“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他好为《梁父吟》、常抒发感慨不平的情绪。他有出众的才能,文能治国,武能安邦,常自比于春秋时齐桓公的国相管仲和战国时燕昭王的名将乐毅,但是他的才华并未被世人所了  相似文献   

10.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的一位著名人物。才华横溢,谋略过人,一生多所建付。他在政冶、军事、科技、用人等各个方面,都有许多独到之处,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在我国众多的杰出历史人物中间,诸葛亮称得上是个姣姣者。历代对诸葛亮都非常重视,评述不绝。明代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问世以后,诸葛亮更是成了家喻户晓、受人尊崇的历史人物,对后人产生的影响也就更为广泛和深远。研究诸葛亮,应该分列专题进行。这里所要探讨的是诸葛亮的人才观和人才政策。下面就从六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对人才的看法,讲究真才实学诸葛亮的这一人才观,在躬耕隆中的时候,就已初步形成了。《三国志·蜀志·诸  相似文献   

11.
关于葛诸亮“奇谋为短”的评价,是陈寿首先提出来的。西晋武帝泰始十年(公元274年),他编辑成《诸葛亮集》二十四篇,在上奏朝廷的表文里,评价说:诸葛亮“冶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此后,他撰写《三国志》,在《蜀志·诸葛亮传》末的评语中,盛赞诸葛亮施政执法的同时,又一次指出:诸葛亮“可  相似文献   

12.
对诸葛亮“奇谋为短”的评价,是陈寿首先提出来的。西晋武帝泰始十年(公元274年),他编辑成《诸葛亮集》二十四篇,在上奏朝廷的表文里说:诸葛亮“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此后,他在《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的评语中,又一次指出:诸葛亮“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肖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自陈寿指出诸葛亮“奇谋为短”后,一千七百多年来,非议者有,赞同者有,至今争议不休。  相似文献   

13.
蜀汉建兴六年,诸葛亮首出祁山,攻魏陇右.对此役,目前学术界的说法很不统一,下面就谈谈个人看法,以就正于方家.一、诸葛亮为何进攻祁山在此役中,诸葛亮首先进攻祁山城。故史载:“(建兴)六年春,……亮身率诸军攻祁山”.①“诸葛亮围祁山”.②  相似文献   

14.
阎春新 《天府新论》2003,(4):108-112
对诸葛亮文化现象的最终成因大都归于《三国演义》的创作及其以此为素材的三国戏的传播。从新的角度看 ,以魏晋士人的诸葛亮评价为切入点 ,从这一时期的人物评赞中发掘出孔明在魏晋士人心中的形象 ,并对诸葛亮文化现象的历史考察由学界的明清小说及其民间戏剧转向魏晋时期士大夫的人物论、赞、评、议 ,从而对诸葛亮文化现象的成因提出新的观点 :诸葛亮“智慧”和“忠贞”的文化形象在魏晋尤其是东晋时期就已定型。  相似文献   

15.
我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诸葛亮,不仅是个政治家、军事家,而且也是三国时期的思想家.诸葛亮在越南、日本等国也被称为古代名人,据说,日本民间曾把“诸葛亮”这个名词作为“智慧”的同义词,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思想的魅力.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国际意义和深远影响.我国学术界对诸葛亮的研究重于政治、军事.本文就诸葛亮的哲学思想作以探讨.诸葛亮是我国历史上三国鼎立的一个关健人物,在他的政治生涯中潜藏着丰富的哲学思想,集中地表现在诸葛亮《文集》中.概括地说来,可以说是以“本末”为基点的唯物论,以相辅相成为主线的朴素辩证法,以“才须学也,非学无  相似文献   

16.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三国演义》中最重要、最生动的故事之一。其第九十六回标题的前半便赫然写着:《孔明挥泪斩马谡》。其中描写道:街亭败后,马谡主动去见诸葛亮,且是与王平、魏延、高翔同至。孔明唤其入帐,马谡便“自缚跪于帐前”。听诸葛亮诉其罪,宣布要将其“明正军律”之后,“泣曰:‘丞相视某如子,某以丞相为父。某之死罪,实已难逃,愿丞相思舜帝殛鲧用禹之义,某虽死也无恨于九泉’!言讫大哭。孔明挥泪……左右推出马谡于辕门之外,……须臾,武士献马谡首级于阶下。孔明大哭不已。” 在这里,不仅诸葛亮执法如山,“形象高大”,马谡也很令人赞叹:明知要砍头,却不畏不怯,主动送上门去,以死明法。这形象,真够“闪光”的了!  相似文献   

17.
诸葛亮择主与拜相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子彦 《东岳论丛》2004,25(5):133-137
对诸葛亮“择主”的标准 ,传统观念认为是“兴汉续统”云云 ,从历史事实看 ,实非如此。诸葛亮出山 ,投奔刘备 ,看中的是刘备在军事实力和人力资源上的“一穷二白” ;而不是为了拥刘反曹 ,“兴复汉室”。由于关羽的骄横跋扈 ,成了诸葛亮攫取权力道路上的最大障碍 ,故诸葛亮不惜假吴人之手置关羽于死地。诸葛亮又运用巧妙的权术 ,分割了法正的部分权力。经过十多年的苦心经营 ,诸葛亮才登上了他梦寐以求的丞相之位  相似文献   

18.
由来已久,诸葛亮在广大民众的眼睛里,简直就是智慧的化身。在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中,群众迫切需要各色各样的智慧,因而也热烈地崇拜具有高度智慧的入。“三国演义”的作者掌握了这种心理,更把诸葛亮描写得天文地理无所不通、三教九流无所不晓、料事如神、算无遗策的超人,造成民众智慧崇拜的突出的对象。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各个战线  相似文献   

19.
由成都市诸葛亮研究会和成都市文化局主办、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承办的“全国第十二届诸葛亮学术研讨会”于2000年9月17—19日在成都武侯祠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100多人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学术讨论。大会共收到论文60多篇。代表们就三国史及诸葛亮展开了研讨,并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关于诸葛亮与三国史研究对于夷陵之战败北,诸葛亮是否应当部分承担直接或间接的责任,历代史家众说不一。王子今《诸葛亮与夷陵之败》认为:诸葛亮在夷陵之战中的作用是难以明朗的。但此后及时调整战略方向,使得蜀汉政权能够维持生存并有所进取,确实证明…  相似文献   

20.
由四川成都市诸葛亮研究会、湖北襄樊地区和陕西汉中地区的有关单位联合举办的“诸葛亮研究会成都联会”,于1983年10月24日——26日在成都市武侯祠召开。来自全国七个省市的六十位代表出席了会议,提供论文近四十篇。在这次讨论会上,大家围绕着关于诸葛亮研究的若干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现将会议上的主要观点简述如下:一、关于诸葛亮的政治思想在这个问题上,主要有三种说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