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太平天国北伐军与北援军的通信问题李惠民以林凤祥、李开芳为首的北伐太平军在天津受挫后,被困于直隶。天京于1854年2月派出了以曾立昌、陈仕保、许宗扬为首的援军北上解救。北伐军与北援军能否顺利会合重返天京。一个重要前提是冲破清军封锁,沟通双方信息,进而取...  相似文献   

2.
以林凤祥、李开芳、吉文元等率领的太平天国北伐军,从1883年5月自浦口出发,征战在安徽、河南、山西、直隶等省。这支部队攻占河北深州后,却没有北攻清京,而是挥兵东进,10月攻占天津附近的静海、独流两地,并改变了原来打运动战的战略,在静海、独流驻扎。此后,北伐军军势军威一落千丈,而清军则从疲于奔命、防不胜防的狼狈局面中解脱出来,从容调动各路大军,包围扎驻在静海、独流的太平军,并最后消灭了这支军队。对这一历史现象,太平天国历史研究者众说纷纭,其中很少对北伐军战略的转  相似文献   

3.
太平天国北伐战争的失败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通讯失误忧是其中之一。北伐通讯的失误,不仅使天京与北伐军、北伐军与北援军之间断绝了联系,而且由于北伐军的信函情报屡被清军截获,给整个北伐军事行动带来了极大的被动,曾国藩的情报官张德坚曾说,清军所获“伪谕不可胜计”。确实如此,再也没有比他的《贼情汇纂》中收集的太平天国文书更能说明问题了,以致现在研究太平天国历史,都不得不去参考。尤其令人唯以至信的是,太平军在黄河以北的任何方式的通讯联系几乎全部遭到清军的破坏,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惨痛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4.
<正> 在浩如烟海的清代档案中,我们最近整理出一批清代京城巡防处的档案。京城巡防处设于咸丰三年五月。它是太平天国北伐军已攻入河南,在直隶告急、京城一片荒乱的情况下,清廷匆忙设立的一个京师警卫机构。京城巡防处设大将军一人,参赞大臣一人,王大臣十余人,均由皇帝特简。京城巡防处主要任务是防堵太平军北进,维护京城的安全。凡军队的调遣,京城的巡防稽查,侦探情报,审处被俘的太平军将士等,都由巡防王大臣奏准皇帝执  相似文献   

5.
太平天国北伐军四统帅之一朱锡锟,于1853年6月20日在朱仙镇和林凤祥、李开芳、吉文元联名向北王韦昌辉禀报归德战役及进攻开封等情况,后便在北伐的队伍中消失了。河南师大历史系王宏斌同志《太平北伐军将领朱锡琨行迹考》一文(见《史学月刊》1983年第6期),认为朱锡锟是南归军的统帅、第一次援军的将领之一,于1854年5月牺牲于山东曹县。我觉得王宏斌同志的论据和结论均有不妥之处。 一、《山东军兴纪略》《豫军纪略》《平定粤寇纪略》三部书不是太平天国自己的文献,亦不是北伐军成员及镇玉北伐军当事人所撰,对其中有关北伐军及朱锡锟最重要最基本的情况都搞不清楚,不能作主证。如《平定粤寇纪略》,把援军的出发时间提前两个多月,《豫军纪略》将援军错记为“至直隶与林凤祥等合势益张”,《山东军兴纪略》竞给予朱连降七级为“伪军长”。这些当然不能作为研究朱锡锟的可靠资料。 二、《盾鼻随闻录》一书,连与作者同时代的薛福成都认为其内容“附益以子虚乌有、凭空编造之辞”而“当毁”。文中关于北伐军的记载不符太平天国体制,太平军中根本无红、兰、白、黑多  相似文献   

6.
天京保卫战是太平天国最大最重要的一次战役。胜负,关系到太平天国的存亡,意义十分重大。太平军和清军双方都非常重视,攻与守都投入了尽可能多的兵力,对攻守双方投入了多少兵力进行探讨,对于了解天京失陷的原因,是很有必要的。天京保卫战始于1862年5月30日(太平天国壬戌十二年四月十八日,同治元年五月三日),止于1864年7月19日(太平天国甲子十四年六月六日,同治三年六月十九日),这一天,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起义失败。整个天京保卫战历时两年零五十天。1862年3月15日(同治元年二月十五日),曾国荃由安庆出发,沿长江北岸东进,  相似文献   

7.
公元1864年7月19日,太平天国的首都——天京的最后一道营垒陷落了,数万英勇的太平军将士抱着与天京共存亡的决心,高呼着“弗留半片烂布与妖享用”的誓言,在同清军决战的刀光剑影中流尽了最后一滴鲜血,谱写了太平天国革命史上最壮丽的一页。  相似文献   

8.
贾熟村 《河北学刊》2004,24(5):155-160
太平军在早年 ,分别男营女营 ,实行圣库制度 ,纪律严明 ,战斗力甚强。后来 ,成员日益复杂 ,粮食供应困难 ,男女混杂 ,纪律日坏。太平军兵由将招 ,饷由将筹 ,形成以家族为核心、以同乡为外围的大大小小的集团 ,较清军的绿营兵有较强的战斗力。久而久之 ,其弊端也突出显现 ,各集团之间互争雄长 ,互相仇杀 ,损失惨重 ,成了太平天国终归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林启容是太平天国优秀将领之一。他踞守九江达六年之久,与清军展开了数以百计的规模较大的激烈战斗,牵制了敌军主力并给以重创,在扭转太平军西征军的被动局面、屏障天京等方面,建立了丰功伟绩。 林启容是广西人,一八二○年出生。当洪秀全所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革命兴起时,他就积极参加了太平军,一直随军战斗,英勇杀敌。太平军夺取南京后,林启容于一八五三年四月始授土官正将军,接着于五月又擢任殿右八指挥。  相似文献   

10.
正郭毅生先生主编的《太平天国历史地图集》(以下简称《地图集》,中国地图出版社1989年版)是太平天国史研究的重要工具书之一。其中第53页"太平军北上湘鄂东取南京图"关于太平军由郴州北进长沙的标注有若干需要商榷。太平军于咸丰二年(1852)四月自广西挺进湘南,七月初三日(8月17日)占郴州。七月初七日(8月21日)  相似文献   

11.
咸丰三年八月二十二日(1853年6月24日),围攻南昌的太平军撤围北去。八月二十七日,太平军占领九江。随即,西征军分兵两路:一支,从九江溯江而上;另一支,由护国侯胡以晃,检点曾天养率领,返安庆,由安庆经略皖北。 九月十四日,胡以晃、曾天养所部,攻克了安庆城北二十里之集贤关,十月十四日克桐城,十月二十九日又克舒城。十月三十日,胡、曾大军进逼当时安徽的新行省庐州  相似文献   

12.
岳州,临洞庭而连长江,是湘北重镇,为水路直趋武汉的要扼,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太平天国金田起义之后,在挺进两湖、进军南京途中,就曾攻克岳州并驻留四天,然后从这里舟楫齐发,浩浩荡荡,由水路而汉口、汉阳,武昌,最后直捣南京。太平天国建都天京后,为扫清天京上游,巩固天京,在派军北伐的同时,也派兵西征,以夺取安庆、九江、武汉等三大长江中游重镇,以拱卫天京。西征军一路势如破竹,连克安庆、九江,至咸丰四年甲寅(公元1854年)二月,再次克复汉口、汉阳。至此,太平军西征的战略目  相似文献   

13.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在进行北伐的同时进行了西征。西征的战略目标是夺取安庆、九江、武昌三大军事重镇。控制长江中游地区,屏障天京,奠定江南,巩固和发展太平天国革命事业。西征军在鄂东广济之田家镇和对岸兴国(今阳新县)之半壁山与清军进行了两次大战。这两次战役虽然发生在同一地点,交战双方都是太平军与清军,但战役的特点、结果和影响却有不同。  相似文献   

14.
河北省在清代叫直隶省,可是太平天国却称为“罪隶省”。太平天国做为农民政权,它的斗争矛头始终对准了清王朝,一八五三年太平天国在南京建都后,为彻底推翻满清王朝的反动统治,曾大举进行北伐,试图迅速攻克清朝统治中心一北京。由于河北是清朝京都的畿辅,所以出自对清朝黑暗腐朽统治韵极大愤恨,天王洪秀全宣布:“因妖现秽其地,妖有罪,地亦因之有罪,改并贬直隶为罪隶省。” (《贬直隶省为罪隶省诏》)这就是太平天国对河北不称直隶,而贬称“罪隶省”的由来。在太平天国记载的文献中几乎见不到直隶的字样,一般都称为“罪隶”、或“妖穴”。  相似文献   

15.
1853年1月12日,太平军首次攻克武昌,并屯驻28天。在此期间曾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直接关系到太平天国立国的规模和建制,对太平军在政治上、军事上产生过深刻的影响。一、武昌扩军——改变军力对比 1851年1月,太平军起义金田时,只不过是一支两万人的小队伍,被清方目之为起自“蕞尔之地”的“金田小寇”。转战桂东时虽吸收了新的兵员,但因作战消耗减员,部队并没有扩大。在永安,也只发展到3,7000多人。北出全州,太平军在湖南传檄天下,在郴州、道州掀起了第一次扩军高潮,部队新增5万多人。由于招募了一批挖  相似文献   

16.
洪均 《江汉论坛》2008,(2):94-99
本文通过梳理太平天国安庆保卫战相关史实,对"巴夏礼干涉陈玉成进攻武汉三镇,以致安庆之围未解"、"陈玉成攻入湖北后,胡林翼一度枪法大乱欲撤安庆之围,曾国藩极力坚持才使安庆未解围"这两个主流观点进行商榷辨析.认为:陈玉成放弃进攻武汉三镇的主要原因是龚得树部捻军攻打松子关的失败;胡林翼在危急的局面下敏锐洞悉太平军的战略弊端,坚持住了安庆之围,为日后清军攻陷安庆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7.
安徽地区历来就是屏障长江下游的战略要地。在太平天国时期,安徽省是太平天国在政治上、军事上最巩固的地区,也是革命与反革命斗争最尖锐的地区之二。从一八五六年天京变乱后,战场形势渐趋恶化。西线,湘军乘机攻占上游重镇武昌、九江,向天京步步进逼,就使拱卫天京的战略要地安庆暴露在敌人的军锋之下。对于当时安庆的重要战略地位,太平军和清军领导人员都是很重视的。陈玉成说:“安庆得失,关系我们  相似文献   

18.
苏元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元春字子熙,1844年4月15日(消道光廿四年二月廿八日)生,广西永安州(今蒙山县)人。父苏保德,廪生,太平军围攻永安州时,出任州团总,后因抗拒太平军入城,被杀。苏元春19岁时与胞兄元章同投湘军统领席宝田部。先后在江西、安徽、广东等地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军,不到四年时间由武童接连拔升为参将衔军官。1867年又奉檄统领中军,残酷镇压黔东苗民起义。五年后,“全黔底定”,苏  相似文献   

19.
陈玉成(1836——1862),原籍广西桂平县,后移居广西藤县。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十五岁时就加入了太平军,从藤县随军北上,在农民起义的烽火中锻炼成长。定都天京后被杨秀清选拔为左四军正典圣粮,职同监军。一八五四年五月,太平军进行西征和南进时,在攻取武昌的战役中,他率领五百“天兵”攻克武昌。十八岁的陈玉成在这次战役中显示出非凡的军事才能和过人的胆略,因此被超升为殿右三十检点。一八五六年二月,陈玉成和李秀成等一起随燕王秦日纲去救镇江。当时镇江守将吴如孝被清军围困城中,外粮断绝,处境十分危险。陈玉成亲自驾一小舟,突破清军水师的重重包围,冲到镇江城里,和吴如孝一起制  相似文献   

20.
太平天国壬子二年(1852年,清咸丰二年)4月18日至5月19日,围攻桂林之役,是太平天国起义史上的一次重大战役,战争的经过比较曲折。在持续32天的时间里,太平军进行了殊死的斗争,历经了大小水陆24战,给清朝统治者以沉重打击,为后来的挥师北上北伐中原,攻取南京奠定了基础。关于桂林战役的一些问题,几十年来许多专家学者作过很多考证研究,为后来者认识太平军围攻桂林之役作出了贡献。桂林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为深入研究围攻桂林之役,从各种文献,方志、论著、泰谕、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