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孟子·离娄下》载: 徐子曰:“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孟子曰:“原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这一段落的描述并不孤立,孔子把水视之为理解人类行为准则的方法而对之兴味盎然,这点是有大量史实为据的。《论语》载:“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夜。’”(《子罕》)他还讲过“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话。而且,据《孟  相似文献   

2.
北宋政治改革派的先驱、著名诗人王禹偁同在宋真宗时曾礖卧紫嗟谋鲜堪蚕嗍兜氖奔?自宋代起,记述就很混乱。如生活于北宋末、南宋初的江少虞所编的《皇宋事实类苑》卷三四谓:“王黄州(禹偁)始居济阳,父本磨家。时毕文简公士安为州从事,元之七岁,一日代其父输面至公宇,立庭下,应对不慑。文简方命诸子属句:‘鹦鹉能言宁比凤?’文简曰:‘童子口舌喧呶,顾能对此乎?’意恶犯分而讥之。元之抗首应声曰:“蜘蛛虽巧不如蚕”。复涵讽意报文简。文简叹曰:‘子精神满腹,将且名世矣’。其后(禹  相似文献   

3.
在思维过程中,要把通过六种模式;视、听、触、嗅、味和直觉模式捕捉的信息进行转换。转换过程中视觉模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般说来,只有能够转换成视觉模式的信息,思维者才感到有把握。正因为这样,波尔对量子力学才有“对空间和时间的失败的描绘”①的评论。而当其成功地将量子力学概念视觉模式化后又评论道:那是因为“通常视觉化手段的局限”②。苏东坡先生在《日喻》中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绝妙的例证:“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  相似文献   

4.
试论崇祯皇帝的历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论崇祯皇帝的历史地位董郁奎崇祯帝朱由检(1610—1644)在天启七年(1627)继承皇位后,为挽救岌岌可危的明王朝统治,曾作了许多努力。然明最终还是覆亡,他自己也落得个自缢煤山的悲惨结局。对其评价,历来褒贬不一。张岱日:“古来亡国之君,有以酒亡者...  相似文献   

5.
《圣经·新约·马太福音》第五章第三十九节有这样一则记载:“Οστο(?),ραπιξειει(?) τηνσεξιανσιαγονασον,στρεφοναντωκαιτηναλλην”[“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给他” (旧译文);“假如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让他打吧!”(现代中文译本的新译文)。在我国,《尚书大传·大战》中太公曾说:“骂汝勿叹,唾汝无干”。关于唐代的娄师德,也有这样一则记载:师德“其弟守代州,辞之官,教之耐事。弟曰:‘人有唾面,絜之乃已。’师德曰:‘未也,絜之,  相似文献   

6.
修订本《辞源》二册1303页“摩厉以须”条,正体注释之后云:“也作‘磨砺以须’。唐·白居易《长庆集·六十·因继集重序》:‘更拣好者寄来,盖示余勇,磨砺以须我耳。’”按:书证引文割裂,斩头去尾,且标点有误,致使语义不明。就上列引文,看不出主动、被动关系,究竟是谁责令谁更拣何物好者寄来,何人示其余勇可贾,何以‘磨砺以须我耳’之意。兹录原文:“去年,微之取予《长庆集》中诗未对答者五  相似文献   

7.
戴逸主编的《简明清史》(人民出版社)第一册中有关唐甄的论述存在一些疏漏之处,此试辨之。第230页云:“由于他在城市中经营商业,因此重视工商,强调‘农安于田,贾安于市’、‘农贾乐业,衣食滋植’,把被封建统治者视为‘末业’的商贾,提高到与农业并重的地位,他自己也拒绝友人要他抛弃商贾贱业的劝告,宁可‘伏于户牖,食于贱业’,自称‘吕尚买饮于孟津,唐甄为牙于吴市,其义一也’。”此段以唐甄的行动证明他的工商皆本的思想。究之《食难》篇,实则大非。唐甄并未辩驳“民之为  相似文献   

8.
诔辞初探     
中国古代祭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诔辞乃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门类。 诔辞,又称诔文,简称诔,它是古代祭文的一个大类。《周礼·春官·大祝》:“作六辞以通上下亲疏远近,一曰祠,二曰命,三曰诰,四曰会,五曰祷,六曰诔。”郑《注》:“诔,谓积累生时德行以锡之命,主为其辞也。”《春秋·(左)传》曰:‘孔子卒,哀公诔之。’”《礼记·曾子问》:“贱不诔贵,幼不诔长,礼也。”郑《注》:“诔,累也,累列生时行迹,读之以作  相似文献   

9.
“境界说”是王国维《人间词话》美学思想的核心。所谓“境界”是指作家把个人的情感、意趣和创造力融入描写对象之中而形成的情景交融、物我统一的艺术世界。王国维不仅把境界立为诗词之本,而且在分析境界时还把它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他说:“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人间词话》,下引此书皆不另注)。  相似文献   

10.
法定婚龄即法律所规定的男女结婚最低年龄。法定婚龄的高低,通常受到社会人口增长和经济文化发展要求的制约。在我国历史上,两千多年来法定婚龄经历了多次变化。在周代以前,尚无法定婚龄可言。不过,对于当时婚龄情况的记载是有的,如杜佑《通典》说:“太古男五十而娶,女三十而嫁;中古男三十而有室,女二十而嫁;尧举舜曰,‘有鳏在人间’(鳏,三十也),以其二女妻之,二十而行之。”《吴越春秋》中也  相似文献   

11.
正溯中国绘画之源理,并不旨在追摹外物,亦非是凭空蹈虚,而更倾向于通过对形象的提炼概括使之成为主客交融的审美形象,以描绘自然万象之生机来参赞化育,推及对生命精神的探讨和对万物规律的揭示,从而追求天、地、人的和谐之美。《周易·系辞上》中有"立象尽意"之理:"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  相似文献   

12.
新编高中语文课本第五册上有这样一道作文题:阅读下边故事,写一篇读后感。“东汉时有一少年名叫陈蕃,独居一室而庭院龌龊不堪。他父亲的朋友薛勤见状批评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他回答说:‘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当即针锋相对反同:‘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巧得很,在这一问题上,我听到两种教法。一天午后,一个叫闻华的学生拿来一篇作文。正题是:“扫一屋未必‘扫天下?”。副题是,“——同古人薛勤商榷”。看罢题目,一睹为快。但当我赞赏时,学生却泪水长流了。我问:“为什么这样?”他委屈地说:“我  相似文献   

13.
宗弼,姓完颜,本名兀术,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第四子。《金史》卷77《宗弼传·赞》对宗弼的一生有概括的评价:“宗弼蹙宋主于海岛,卒定画淮之约。熙宗举河南、陕西以与宋人,矫而正之者,宗弼也。宗翰死,宗磐、宗隽、挞懒湛溺富贵,人人有自为之心,宗干独立,不能如之何,时无宗弼,金之国势亦曰殆哉。世宗尝有言曰:‘宗翰之后,惟宗弼一人’。非虚言也。”宗弼出身于女真皇室贵族,由于长期形成的封建正统观念的影响,不仅在小说和评书中宗弼的形象与历史上的宗弼不能相符;就史学研究本身而论,宗弼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物,他在女真族乃至金政权的发展中起什么样的作用,也几无人给予公正的恰如其分的评述。对宗  相似文献   

14.
修订本《辞源》二册1256页“拾人涕唾”条,释义并举书证后,又云:“也作‘拾人唾涕’、‘拾人唾余’、‘拾人牙慧’”然后只举了“拾人唾涕”书证,其余两项未举书证。按:“拾人牙慧”为今日常用成语,其使用频率远超过其余三式,宜另立条目,单独释义,并列举书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殷中军曰:‘康伯未得我牙后慧。’”殷中军名浩,东晋人;韩康伯,浩甥;牙后:言外;慧:聪敏;听人议论或读人文章而后变得聪明;今多以拾人牙慧喻抄袭他人文章或改头换面套用他人言论。后人亦多用之。清·袁枚《小仓山房集·寄齐方伯书》:“著书立说最怕雷同,拾人牙慧;赋诗作文,都是自写胸襟。”如此看来,书证及特定含义俱在,今人仍常用之,《辞源》修订本理应收载,并另立条目,便于检索。  相似文献   

15.
《尔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辞书,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部百科全书。《尔雅》的体例,开创了世界编纂百科全书的先河。《尔雅》是我国第一部传统的工具书。对其产生的时代及作者,历代学者和考证家论说不一。魏张揖《上广雅表》称,“礼三朝记,哀公曰:‘寡人欲学小辩,以观于政,其可乎?’孔子曰:‘《尔雅》以观于古,是以知周公所造也。’自张揖有此一说,世多宗之。”晋郭璞《尔雅注序》称,“《尔雅》者,盖兴于中古,隆于汉氏。”唐陆德明  相似文献   

16.
正"从前崂山到处是梨树,有个人到江南去卖梨,人家都问崂山有多大?卖梨的告诉他:‘崂山可大啦!’‘到底有多大?’‘九宫八观七十二座庵,庵庵隔三千!’听的人吃惊地说:‘哎呀!崂山这么大,有多高呃?’卖梨的说:‘嗬!崂山那个高呀,更是没法说了,上到崂山顶就能摸着天。’听的人说:‘那么容易就摸着天啦?’卖梨的说:‘反正摸不着天也差不离。’‘那到底差多少?’‘晚上踏着崂山顶,使巴棍敲敲天嘣嘣的。’"这夸张、幽默,带着泥土气息的文字,记录于《聊斋汊子》一书,记录者是董均伦和江源夫妇。  相似文献   

17.
蹲点中,我们目睹了乡村干部为农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作出的重大贡献,也时不时地听到他们发出“农村工作难做,乡村干部难当”的感叹!难在那里?一曰“农民难管”。比如要农民完成种植计划,他们常常会“顶”你:“现在揭市场经济,我爱种什么就种什么,要你们管个啥!”二曰“提留难收”。不少农民讲,“上面要减轻农民负担,你们却要这要那,‘好经’都被你们这‘歪嘴和尚’念坏了。”三曰“重担难挑”。乡村干部  相似文献   

18.
修订本《辞源》二册1149页“想当然”条,书证之二云:宋·苏轼作《试刑赏忠厚之至论》,中有“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梅尧臣问出何书,轼答曰:‘想当然耳’。”见宋·龚颐正《芥隐笔记·杀之三宥之三》。按:修订者不仅误施标点,致使语义不可解,且又误标题目致文题不通。原来苏轼参加礼部考试,举进士及第的论文题目是《刑赏忠厚之至论》,其弟苏辙为同科进士,故亦有同题论文,两文皆为名篇。看来《辞源》修订者不明苏文题义,  相似文献   

19.
蒙文通先生的《越史丛考》写道:“越于勾践之世已封子弟为王为君。《路史·国名纪》丁载:《越绝书》:‘东瓯,越王所立也,即周元王四年(公元前742年)越相范蠡所筑’。”又称:“《太平寰宇记》卷九十引《越绝书》云:‘东瓯,越王所立也,即周元王四年越相范蠡所筑’。周元王四年为勾践灭吴之年,范蠡于是年筑城,是勾践于灭吴前已立东瓯也。既立东瓯,宜当亦立闽越。东瓯都于东瓯,《东越列传·集解》引徐广曰:‘个之永宁也’。略当今浙江温州。”论定范蠡于周元王四年筑东瓯城。据此论证“是为勾践行分封之确证”。用以推翻《史记·越世家》有关史实的记载。蒙文通先生的这个论断关涉温州古代史的问题。胡珠生同志据此在《温州日报》发表《范蠡初建东瓯城》(1986年1月19日)、《“范蠡初建东瓯城”再商榷》(同年3月30日),论定“为了有效地巩固后方,勾践派相国范蠡前往东瓯筑城”。范蠡在东瓯开发史上作出巨大贡献。”又称:“这两段夹杂在上元县‘故越城’下的《越  相似文献   

20.
早在一九二○年一月,茅盾就提出:“最新的不就是最美的、最好的。凡是一个新,都是带着时代的色彩,适应于某时代的,在某时代便是新;唯独‘美’‘好’不然。‘美’‘好’是真实。真实的价值不因时代而改变”。在这里,茅盾提出了真善美的思想以及三者间的相互联系,认为只有“真”,“美”与“善”才有生命、有价值,不为时代所局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