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子林 《河北学刊》2006,26(5):142-147
金圣叹在评点《水浒传》的过程中,从叙述结构、叙述节奏、叙述观点等方面,总结出了小说叙事的诸多“文法”,这些“叙事成规”与当代叙事学理论有一定的相通之处,它们的提出大大丰富了人们对小说叙事艺术独立性、自足性的认识,是建构中国叙事学理论可资借鉴的本土资源。  相似文献   

2.
鲁迅先生在其经典著作<中国小说史略>中,认为唐代的"传奇文"在中国小说史上影响深远,对于小说文体的演进至关重要.他在该书第八篇<唐之传奇文>中这样写道:"小说亦如诗,至唐代而一变,虽尚不离于搜奇记逸,然叙述宛转,文辞华艳,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迹甚明,而尤显者乃在是时则始有意为小说."①这一论断影响巨大,很多学者都据此认为唐代是中国小说史上至关重要的时期,比如,石昌渝先生就认为:"唐代传奇不避讳虚构,驰骋想象进行铺叙描写,实录的原则放弃了,短小的格局打破了,它标志着小说文体的诞生."②其实,鲁迅先生的说法固是笃论,但其侧重点仍放在创作主体--作者一面,所谓"是时则始有意为小说"也,而且他并没有下"小说文体诞生于唐代"之类的断语.如果以"新批评"的观点把侧重点放在作品本身,并参考"接受美学"的观点把读者这一文学要素也考虑进来,关于小说演进的观念也许就会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艺术的雅俗化视角,重读与比较《狂人日记》与《阿Q正传》,认为鲁迅小说从思想到形式都是纯粹雅化的.在思想上,如"狂人"被逼为疯,就象征精英文化在中国的遭遇;"阿Q"整天做着"白日梦",就象征中国大众文化的弱点.鲁迅对这两个形象的塑造,反映了他思想上所持的纯粹雅化立场.艺术上,鲁迅小说完全以作者为中心进行的叙述方式及其中西文化与文学修养对小说写作的全面渗透,也反映了他纯粹雅化的创作特点.  相似文献   

4.
对鲁迅小说进行叙事学分析是一种可以达到深刻理解其小说创作意图的方法。以小说《风波》为例,通过以文化批评与叙事学研究并举的研究方式,对其进行叙述视角的分析,可以认识到鲁迅小说高超的艺术效果部分源自其在叙事方式与思想立意之间始终的有机统一,从而达到一窥鲁迅小说叙事特色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鲁迅小说的形式研究是深化鲁迅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情境设置是鲁迅最重要的小说结构形式之一,在其特有的群象塑造、叙述视角、氛围构造、人物场境描写中均有体现,它统一于鲁迅小说内在意蕴的特殊要求,是鲁迅观察历史和现实的一个有力视角。这种具有个性化特征的情境设置也是鲁迅小说异于其他作家的重要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6.
言语反讽是构成鲁迅小说深刻思想意蕴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艺术手法。反讽技巧的运用,使小说摆脱了语言实指意义的束缚,将读者的注意力引入到语义之外更广阔的领悟空间。从小说文本叙述语言的反讽、人物自我语言的反讽、人物对话语言的反讽三个角度论述了反讽艺术给鲁迅小说带来的文本内涵的张力。  相似文献   

7.
中国小说观念、小说形式的现代化,是经过了晚清以来的蕴酿渐变,到“五四”时期发生质变而基本完成的。“五四”以来的我国现代小说,虽然也从传统小说母体中吸收了某些营养,但从基本格局到叙述方式,主要还是接受外来影响。在够得上“现代”意义的我国现代小说里,不仅完全摈弃了章回体的格局和说书人的俗套,叙述方式也不只是对叙述对象的被动适应(同一叙述对象,以不同方式叙述,效果大不一样),而成为作家自觉主动的美学追求的一个重要方面,成为更富有意味和个性的一种艺术传达方式。沙汀虽然不是了不起的文体家(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真正称得上文体家的,除鲁迅以外,为世所公认的实在不多),但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他的小说从内容到形式还是相当“现代化”的,他对现代小说叙述方式的把握和运用,也是相当成熟老练、灵活多样而富于创造性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主义小说的产生与发展离不开对西方现代主义的借鉴.通过现代作家在“五四”及20世纪30年代对“意识流”的接受情况可展现中国现代主义小说产生、发展的过程及特点.即“五四”作家在创作中对“意识流”的接受,源自对目的论意义上的西方现代性之追求以及作家内心“自我”意识的增强,由此造就的鲁迅、郭沫若、郁达夫等一批作家的焦虑性文学叙述成为中国现代主义小说的最初形态.而20世纪30年代,以京派为主的新传统主义者如废名、凌叔华等人,通过反观中国传统文化,并建立在对西方现代性批判立场上的“意识流”文学实践,成就了一批具有跨文化交流特质的中国现代主义小说的成熟之作.  相似文献   

9.
鲁迅小说对于中国喜剧文学的意义不仅在于他全面深入地继承了中国古典文学笑的传统,不仅在于他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第一个笑的巨匠,而且在于他那独特的用笑去摧毁旧世界的艺术开辟了中国现代喜剧创作的新的源流,推动了现代喜剧艺术的发展成熟,并在创作上影响了整整几代作家。即使到今天人们还继续从鲁迅小说中获得有益的启迪。鲁迅小说那种以公心讽世的美学原则,强烈而深邃的憎爱感情,那种对旧社会无情的鞭挞和对国民灵魂剔肤见骨的解剖,那种从可笑中掘出可悲,于不动声色之中挑破虚伪的艺术手腕。那种深沉含蓄而又尖刻冷峻的笑声,无不给现代作家以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国内鲁迅小说叙述者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叙述学的角度对鲁迅小说进行研究 ,打破了以往鲁迅研究重内容轻形式的局面。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鲁迅小说的叙述者研究表现出两个方面的特点 :一、从形式的层面 ,说明了鲁迅小说叙述者的高度艺术性 ,以及其对传统小说叙述者格局的突破 ,认为鲁迅小说的叙述者的复杂性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的开始 ;二、注重阐释叙述者同鲁迅在心理结构与精神面貌上的联系。同时 ,鲁迅小说的叙述者研究还有一些需要进一步思考的地方。  相似文献   

11.
王沁 《兰州学刊》2009,(2):114-117
从复调小说理论的视角考察《呐喊》与《彷徨》,可以发现面对不同描写对象时,鲁迅采用的艺术选择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有助于抑制作者声音以促生复调效果。通过对《呐喊·自序》的细读并以之反观作品,进一步发现鲁迅小说创作的素材来自于作家难以释怀的启蒙失败经历,写作的目的其实在向读者寻求答案而不是启蒙大众。正是这样的写作决定了小说思想上的复杂性和未完成性,也决定了作者对小说在价值判断上的后退,从而影响了创作中的艺术选择。思想的未完成性以及由此决定的鲁迅在小说创作中隐含的发问姿态推动了小说复调艺术效果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萧红与柔石均受中国现代社会变革的影响而先后走上革命和文学的道路 ,在鲁迅先生的教诲和影响下 ,共同成为三十年代左翼文坛现实主义的实力派作家。萧红与柔石及其作品在题材选择与表现、人物形象内涵、思想主题意蕴、小说创作方法、艺术结构技巧、叙述手段、语言形式和文学观念上呈现了广泛相似性  相似文献   

13.
鲁迅的小说创作以其独特感人的艺术魅力,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作家,尤其是他的乡土小说,成为现代乡土作家创作的楷模。我认为鲁迅乡土小说艺术特点之一是反讽手法的娴熟运用。 三十年代李长之论及鲁迅的“为农民画肖像”的小说《风波》、《阿Q正传》和《离婚》时就指出:“这三篇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纯粹客观的态度,仿佛冰冷冷地,把见到的,就写出来,一点也没动声色。……然而,我却殊不觉其冰冷冷地,恰恰相反,却觉得有一种最大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对“文革”后20世纪中国小说雅俗化历程与现代小说进行比较分析,认为“新时期”小说经过80年代三次雅化发展之后,到90年代中国高雅小说的处境仍然有些尬尴,大多数作家只是徘徊于雅俗之间。有的身兼两副笔墨,既为生存生活而写作,也为艺术、创新和理想而写作。一意追求纯粹雅化的写作方式,由于缺乏相应的文化氛围,有独上高楼般的寂寞与迷茫,也有在“地下”孤身奋战的凄清与孤独。但是,纵观20世纪中国,历史需要的是鲁迅式的大雅英才与大雅之音。世纪之交的当今时代也正呼唤更多大雅之才与大雅之音的诞生,因为那是真正的自主创新。如何清醒认识文化艺术的雅俗关系,采取切实措施,鼓励和保护高雅文化艺术与高雅英才的脱颖而出,已成为21世纪的真实需要。  相似文献   

15.
在鲁迅小说中,有名字或称号的人物约二百余人,这些人物的名称反映了鲁迅高超的创作艺术,手法多样,特色鲜明。鲁迅小说人物的名字,从符号学观点看,是构成人物能指识别标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鲁迅小说思想的深刻性,可从人物命名上略见一端,人物名称在发挥着符号功能的同时,也折射出作家的价值取向和审美取向,联结着作者的话语系统和读者的期待视野。  相似文献   

16.
鲁迅留日时期发表的《斯巴达之魂》一文历来在译/作上存在争议,双方观点虽然都言之成理,却忽视了中国文学与文章体系的关联,对文章观念与文体的考察。从文章学的视角考察《斯巴达之魂》一文,可知鲁迅是以“史传”的文章之法对斯巴达三百武士的史实进行了重述,纪人叙事不同于历史小说的随意点染发挥,立意谋篇上也有着著者独特的安排,不能简单等同于对它作的译介。文中一些情节的想象虚构更接近史家的“代言”与“拟想”,起到了补阙情节、渲染气氛的作用;在文章作法上鲁迅以联络法、伏脉法等叙述方式行文,史实叙述详略有致,人物刻画栩栩如生;文章以新小说的“演说”代替史传的“论赞”,增强了文章感情抒发的强度与论述的力度。  相似文献   

17.
(一)鲁迅的小说数量不多,但在中国乃至整个世界小说史上占有光辉的地位,这不仅是因为他的作品都有异常深刻的思想内容,而且也因为他的作品在艺术上进行了独特的创新。理解鲁迅小说的独创性内容,始终是和理解一个新的艺术时代的观念紧紧联系在一起的。鲁迅是一个新人。鲁迅小说的艺术创新不仅一般地体现为一种艺术的选择,更为重要的是体现为一种人生的选择。鲁迅将小说创作理解为一种与自己的生活理想的实现最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人生形式,他把自己在历史和现实关系中所承受的全部负荷和追求,都转换成了艺术的追求,把自己全部人生的热情和追求都投入到焕发生命力的艺术创造活动中去。他的小说创作带着强烈的现实  相似文献   

18.
鲁迅是中国现代讽刺文学的奠基人,他秉承、延续并发展了中国讽刺文学传统,又从异域的讽刺文学中吸取经验,开创了现代讽刺文学的先河,为以后的深入开拓奠定了基石,成为现代讽刺家的先驱.他的讽刺文学以其超拔的讽刺思想和讽刺艺术,在中国现代讽刺文学中占有着杰出的地位.他的《阿Q正传》、《肥皂》、《高老夫子》等现代小说,是现代讽刺文学的奠基之作.鲁迅的现代小说发展了现代讽刺文学,他的讽刺艺术,是对以“中和”为最高理想的古典主义审美原则的动摇和冲决,对既往婉讽、劝善、美刺精神的历史超越,是现代理性批判精神在艺术中的延伸和升华,代表着走向成熟和完备形态的现代意识.鲁迅的讽刺艺术,主要在两种相关而有区别的渠道  相似文献   

19.
鲁迅的微言大义——重读《狂人日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表于1918年的小说《狂人日记》是一篇非常特殊的小说。它是鲁迅沉默多年之后,发表的第一篇小说。小说的发表,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文学时代: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的诞生,标志着现代中国的启蒙者是以一个狂人的形象诞生的,也标志着中国小说叙述开始从“无我”向  相似文献   

20.
孙霞  吴翔宇 《阴山学刊》2006,19(5):46-49
《八月之光》体现了福克纳小说艺术的诗性想象和灵性思维。它的结构是诗性想象之基础,而作家的灵性思维则既是小说思想性的艺术升华,更是美国南方文化的神意飞跃。作品诗化主要体现在整体结构的自恰性、反复的叙述方式、张弛有序的节奏及意象的组合方式等方面。这种诗化的结构呈现为一种灵性之光,这种灵性就是作品中一以贯之的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