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熟知和掌握消费者行为是现在企业营销的重要部分。消费者行为研究也是整个营销学体系的基础。众多商品供过于求的今天。消费者行为研究更显得颇为重要。论文中从消费者行为的概念和研究作用开始论述。并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了女大学生化妆品消费市场现状。得出了调查结果。从消费者行为学的角度研究和分析了女大学生化妆品消费行为及其购买动机。最后,提出了企业针对目前女大学生化妆品市场现状所应采取的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同时考虑竞争者进入威胁和消费者行为的易逝品的动态定价机制.依据策略性和忠诚性两个维度,将市场中的消费者分为策略型忠诚者、策略型转换者、短视型忠诚者和短视型转换者四种类型.建立了在位企业、竞争企业与策略消费者间的两阶段动态博弈模型,通过均衡求解与分析,探讨了在位企业和竞争企业的最优价格机制以及消费者行为对企业定价行为和均衡收益的影响,深入分析了竞争者的进入行为对在位企业定价和收益的影响,以及消费者策略行为和转换行为与竞争者进入行为间的交互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在位企业可以依据策略消费者的比例,采取智能的动态定价机制,实行或放弃对策略消费者的跨期价格歧视,最大化自身收益;消费者策略行为会降低在位企业的绩效却能够提高竞争者的绩效;竞争者的进入并非总是对在位企业不利,在一定条件下,竞争者的进入有利于提高在位企业的绩效;在位企业通过多种方式培养自己的忠实顾客,不仅能够应对竞争者的进入威胁而且能够缓解消费者策略行为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以消费者反馈机制为研究背景,对电商产品质量监管策略选择进行研究,构建包括生产商、电商、政府监管部门和消费者在内的四方博弈模型,分析各主体及其动态系统策略选择的稳定性,并对策略演化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梳理。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失真评价或投诉率较低时,生产商和电商往往选择提供低质量产品、不检测,危害网络市场发展;消费者失真评价下,生产商不倾向于提供高质量产品,真实评价下有效的政府监管惩罚机制和消费者反馈机制使产品质量安全具有稳健性;提升消费者对生产商名誉影响,提高投诉维权意识,加大政府处罚力度,能够促使博弈系统采取提供高质量产品、不检测、真实评价、宽松监管的演化稳定策略。  相似文献   

4.
电子商务与企业竞争优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运用进化博弈理论和企业竞争战略理论对于企业运用电子商务的过程进行了分析,指出获取长期竞争优势是企业运用电子商务的根本动机,并对电子商务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机制做了细致的探讨,最后根据国内外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规律,给出我国企业发展电子商务所应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消费者对产品使用的习惯性将影响其复购选择,而企业根据消费者的历史消费行为制定相应的价格策略也影响着消费者的行为。本文构建了一个两阶段动态定价模型,研究企业是否存在歧视行为及消费者的产品习惯程度对企业定价策略的影响,利用博弈方法得到了不同情境下的制造商和零售商的最优策略。研究表明:(1)消费者对产品的习惯程度不仅能够影响消费者行为,也能影响企业定价策略;(2)转移成本加大了企业对消费者的歧视程度;(3)企业倾向于采取歧视定价策略即给新客户提供价格优惠而给老客户收取高价有利于自身利益最大化;(4)企业第一阶段的市场份额不能影响第二阶段定价,但能够影响企业两阶段利润。  相似文献   

6.
动态消费者选择模型及贴现因子的确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分析零售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易特点及消费者行为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动态消费者选择模型,通过比较常用的固定贴现因子法和参数评估法,提出用异质偏好函数法来确定动态消费者选择模型的贴现因子,并将该方法用于一个超市的数据库中,验证了异质偏好函数法确定贴现因子比前两种方法的优越性,还讨论了三种方法的使用原则.同时,提出了在考虑客户偏好异质性时,对消费者选择建模时所应考虑的主要变量.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中草药类养生茶的市场营销策略为主要研究目的,通过剖析中草药养生茶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采用STP战略理论依据实际市场调查数据进行市场细分并定位首要目标市场,通过SWOT分析法对产品自身优劣势及所处市场环境中的机会与威胁进行分析并构筑矩阵,最终根据上述分析结果使用4P营销组合理论制定出了以注重产品品质、外包装及产品导入为主的产品策略;以顾客成本为基础的价格策略;形成有效混合渠道营销模式的渠道策略;针对不同购买阶段采取相应的传播及沟通手段,以求最大程度的使消费者完成购买行为的促销策略。  相似文献   

8.
为了寻求房地产企业在宏观调空背景下可采取的应对笼略,本文通过对整个宏观政策与房地产市场简要分析,以及针对性地以重庆市为例基于重庆市主城区内消费者承购力的分析总结了现阶段重庆市主城区购房者的心理,并提出了今后房地产开发企业所应采取的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考虑销售商的风险规避态度和消费者惰性的情况下,研究了易逝品的动态定价策略。首先给出风险规避的销售商实施动态定价的马尔可夫决策过程,并运用MNL随机效用模型来刻画惰性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在此基础上,以风险规避销售商的期望效用最大化为目标,利用动态规划方法建立了可加效用下的易逝品动态定价模型,并探讨了消费者的惰性行为和销售商的风险规避态度对最优价格的影响。结论表明:在销售商的风险态度为风险规避的情况下,考虑消费者惰性行为的最优价格随库存水平的增加而降低,随剩余销售时间的增加而提高,消费者的惰性行为和销售商的风险规避态度对最优价格都存在负向影响,即最优价格随惰性深度的增加而降低,随惰性宽度的增加而降低,同时,销售商的风险规避态度越强烈,其制定的产品价格越低。  相似文献   

10.
竞争环境下基于顾客策略行为的易逝品动态定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两个提供相同易逝品的零售商折线竞争下,从顾客策略行为出发,研究竞争环境下两零售商的动态定价策略。首先建立供大于求的情况下两零售商动态定价模型,给出了均衡价格满足的条件,并探讨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均衡价格的特性。然后将这一模型扩展到供小于求的情形,探讨模型的求解方法。算例分析了在折线竞争模式下零售商在面对顾客策略行为时,如何动态的决定价格。同时发现,在供大于求的情况下,顾客策略行为导致零售商的收益降低;在供小于求的情况下,一定程度的顾客策略行为可以使零售商获得更高的期望收益。  相似文献   

11.
Consumers are put in the driver seat on the road to 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ollowing a consumer-centric approach,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dimensionality and the antecedents of responsible consumption from a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 Concerning the dimensionality, the study proposes that responsible consumption should comprise a societal as well as an individual dimension. The data (N = 339) supported this two-dimensional approach, differentiating between societal responsibilities of consumers (doing good) and consumers’ responsibilities for their personal well-being (doing well). Moreover,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both consumer awareness and sustainability-focused value orientation have a direct positive influence on responsible consumer behavior. In addition, the hypothesized mediating role of consumer awareness is confirmed, with mediations for societal or personal responsible consumer behavior by the respective consumer awareness dimension. Consequently, it is crucial for organizations to flank their sustainable offers with appropriate communication activities in order to motivate consumers to engage in more responsible consumption.  相似文献   

12.
心理意识因素对消费者生态文明行为的影响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建明  郑冉冉 《管理学报》2011,8(7):1027-1035
研究了心理意识因素影响消费者生态文明行为的路径,并考察了人口统计变量对这些路径关系是否存在调节效应。结果表明,资源环境情感、社会责任意识对生态文明行为存在直接效应,资源环境感知对生态文明行为存在间接效应,资源环境知识、个人消费观念对生态文明行为既存在直接效应也存在间接效应。另外,性别、年龄、学历、收入这4个人口统计变量对于心理意识变量和生态文明行为之间的特定路径关系存在调节效应,它们影响着以上特定路径关系的有无或强弱。  相似文献   

13.
为了测度性别差异对消费信贷盈利贡献的影响机制,本文基于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103455个账户及其过去一年的交易记录,构建了性别差异对消费信贷盈利贡献的中介效应模型。结果显示:在综合效应方面,女性对消费信贷的盈利贡献显著高于男性。在中介效应和直接效应方面,性别差异通过影响交易频率对消费信贷盈利贡献有显著影响,贷款规模和风险水平对盈利贡献有负向完全中介效应,交易金额、忠诚度、最后一次交易距离目前的时间对盈利贡献无显著影响。说明消费金融机构应改变规模驱动的粗放发展路径,转向提升交易频率的客户经营策略。我国应大力发展女性经济及消费生态,提升整体贡献水平。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博弈论的基本思想,从产品的安全性能(企业社会责任的一个方面)对消费者偏好的影响入手,对基于制销供应链联盟产品安全责任的消费者投资决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要使g类制销联盟对履行安全责任的要求作出必要的反应,消费者应向消费者组织做出贡献,以确保g类制销联盟被选作为施压的目标;低产品安全责任满意度的消费者既不持有g类制销联盟的股票也不对消费者组织做贡献,而是选择个人捐赠产品安全事业;高产品安全责任满意度的消费者选择持有g类制销联盟的股票或者对消费者组织做贡献是对个人捐赠产品安全事业较好的替代;消费者的产品安全责任满意度与消费者是否选择持有b类制销联盟的股票无关。本文的研究成果能够对基于制销供应链联盟产品安全责任行为的消费者投资决策提供重要指导。  相似文献   

15.
引入时间偏好不一致,基于实物期权框架构建控制股东谋取私利的动态模型。运用均衡定价方法,得到不同类型控制股东财富价值的显示表达,并在最优股权结构的基础上给出内生化的投资时机、投资规模以及退出时机所满足的代数方程。研究结果表明,时间偏好不一致控制股东持有的最优股权比例大都集中于区间20%-30%,且成熟型控制股东较幼稚型控制股东持有更低的最优股权比例。与无代理冲突情形相比,时间偏好不一致控制股东表现出延迟投资,但投资规模随着时间偏好不一致程度的增大而先增后减。最后,在最优股权结构下分析投资者保护程度对控制股东决策的影响,为公司治理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从心理学视角的面子定义出发,通过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开发了面子需要量表并探索了其内涵。研究发现,面子需要包涵了以道德型面子需要为主的"脸需要",以及涵盖了能力、地位和社会关系等意义更为广泛的"面需要"。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比较了在加入不同面子需要内涵之后的三种广告情境下奢侈品购买意向的差异。结果发现,在广告中加入品牌的正面道德信息,会提高消费者购买该品牌的意向。此外,本研究运用ANOVA分析发现,与"脸需要"相比,"面需要"与奢侈品购买意向的关系表现得更为复杂。在管理启示中,本研究讨论了西方国家奢侈品道德化消费趋势的出现及其对中国市场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本文建立了一个包含动态通胀目标的货币政策DSGE模型,运用脉冲响应、方差分解、历史分解和反事实仿真方法研究了生产率冲击、消费需求冲击、通胀目标冲击、货币供给冲击对中国经济波动的影响。研究表明,DSGE模型对于分析中国的宏观经济和货币政策具有一定的适用性,中国的货币供应机制中存在不可观察动态内生通胀目标,并且动态通胀目标对生产率冲击做出正向响应的同时,对消费需求冲击做出负向响应;反事实仿真分析表明,具有动态通胀目标的货币供应机制能够起到稳定通货膨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汽车行业是我国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大户",是节能减排工作的重点。政府出台了针对性的汽车消费政策以鼓励和引导汽车消费者购买行为。本文根据我国汽车消费市场消费者对不同排量汽车购买行为及政府消费政策之间的博弈情况,构建消费者和政府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混合均匀情形下的消费者群体考虑单一汽车品牌情况下选取不同排量汽车行为的演化问题,研究表明:在油价、消费效用、消费政策及购车成本的共同作用下,消费者购买行为存在向小排量演化、随机演化和向大排量演化三种具体情况。以大众迈腾汽车为案例分析了目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演化特征,当汽油价格较低所带来的运营变动成本不足以成为阻碍汽车消费者购买大排量汽车行为因素,或者消费效用之差较高的情况下,政府要加大实施消费政策力度以引导消费者购买小排量汽车;当汽油价格位于较高水平下,政府可以逐步放松实施与汽车排量相关的消费政策。为政府科学合理引导汽车消费者节能购车行为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Abstract. It has been empirically observed that productivity improves as production continues due to system 'learning’, but that it deteriorates once the activity is stopped due to system 'forgetting’. Both learning and forgetting follow an exponential form with a 'doubling factor’ ranging between 0.75 and 0.98. We review and critique two previously proposed models, correct some minor errors in them, and expand one of them to accommodate a finite horizon. We also propose a new model that is more in harmony with the established learning function,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optimal number and size of the lots in the finite and infinite horizon. The methodology used throughout is dynamic programming. We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all three models on the optimal lot sires and their costs, and establish the functional relations between the total cost and the various factors affecting th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