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近,有幸观看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一节课,这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在正式开课之前,短短两分钟内就融入一群小学三年级学生之中.于老师和学生课前交流片段,让我感受颇深.  相似文献   

2.
文章不长,人物颇多:一个老师、四位同学、四位家长和一个于小黑。老师是个热爱事业、热爱学生、有水平有能力的好老师。老师认定于小黑“一个异乡人的孩子,家境那么贫寒,可学习成绩却很拔尖”,先是要求学生去于小黑家实地接受教育,学生不愿去,而后动员家长:“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相似文献   

3.
应用了外语教学中的体验式教学理念于双语学习词典编纂.体验式教学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并注重学习体验过程的一种教学理念.在教学中老师为学生提供有效资源,营造一个积极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反思.作为一本词典也可如此成为一名这样的"外语教师".  相似文献   

4.
评价的秘密     
我相信教育有很多秘密隐藏在评价那里.如果一个老师能够被学生长时间地记住,多半是因为这个老师评价学生时说了几句话,而这个学生就终身记住了其中的某一句话.或者,这个老师为这个学生做了几件事,而这个学生就终身记住了其中的某一件事.   ……  相似文献   

5.
在阅读教学中,语文老师都不喜欢这样的课堂:气氛沉闷,只有寥寥几个学生在参与课堂.虽说新课程改革以后这样的现象不是很明显,但我们仍然遗憾地发现有一部分学生游离于课堂之外.为什么会这样呢?除了孩子本身的主观因素之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学生无法进入文本的世界,显得兴致不高,非常被动.  相似文献   

6.
"两课"教育是"三观"教育."三观"的形成贯穿于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两课"教育交往不应仅仅局限于课堂,还应体现在课外."两课"课外教育交往包括"两课"教师与学生的教育交往和学生工作队伍老师与学生的教育交往.为了更好地开展"两课"课外教育交往,必须在教学管理环节上进行适当的改革.  相似文献   

7.
根据文秋芳老师的学习策略理论总结出七种适用于口语学习的策略,依次为依据设计“英语口语学习策略调查问卷”,旨在探索英语专业本科四个年级学生口语学习策略的发展模式和偏爱倾向.  相似文献   

8.
冯丽萍 《新天地》2011,(7):102-102
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生师生矛盾激化的问题,这严重地影响了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师生矛盾激化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老师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当因为学生犯错误而产生矛盾时,老师又没有及时化解矛盾,只要求学生屈从于自己的意志,这样,如果遇到那些“拧”的学生,矛盾往往会激化。其实,学生犯错误是正常现象,老师应当理解并想办法教育和引导,而不是和学生“顶牛”,产生矛盾时,老师应该寻找宽容学生的理由,这样就可以避免矛盾的激化。  相似文献   

9.
对教师自身来说,我们的课堂要减少一点"难为情". 记得,在于永正老师的一次讲座中听到这么个例子,"忸怩"这个生词出现在课文中时,孩子们不理解,于老师就冲孩子们说"你们看看我--"一眨眼,他在孩子面前摆头、甩手弄眉,这个词学生就明白了.  相似文献   

10.
传统课堂教学侧重在老师的施教行为,忽略和伤害了学生要求参与的学习积极性.本文立足于英语教学,认为教学过程的侧重应从老师转移至学生,教师的功能主要是为学生设置和创造学习的条件,让教学真正意义上"立体"起来、"活"起来.  相似文献   

11.
正在一个人的漫漫人生路中,对其成长起着极大作用的一是父母,他们影响着一个人的成长乃至人生轨迹的走向,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二是老师,"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一位好老师,其高尚的人格、崇高的威信、渊博的学识、端庄的举止、刚毅的志向,会在学生心中打下深刻的烙印,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不知不觉中受到正面的影响,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具备坚强的意志与自制力。在卞建鸿校长心中,就有这么两位老师——他们就像两座灯塔,指  相似文献   

12.
本篇论文认为虽然有研究表明老师批改学生作业中的语言错误并不能使学生的写作得以显著提高,但是教师批改学生书面作业这个环节不应取消,教师应该使学生参与对于错误的分析和认识过程,老师还应该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在各个学习阶段对于不同种类的错误的修改有所侧重.文章还指出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学生是十分有益于教学的.  相似文献   

13.
人说万事开头难.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初一年级的班主任.从小学步入中学的学生面临着新环境、新老师和新的学习方法,他们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这些学生从踏进初中大门伊始,被一种美好的理想驱动着,这点“火花”在新环境中可以燃烧,也可以随时熄灭.所以,初一年级的班主任需要把握这个教育的契机,利用学生自身的特点不失时机地让学生渡过这个“适应期”,为中学阶段的学习奠定一个基础.  相似文献   

14.
文章借助心理契约的基本理论,分析学校老师在对学生管理过程中重视存在的心理契约的必要性,探讨为更好加强学生的学习与日常管理工作,使管理结果产生整合作用,建立与维系老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的心理契约可采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中学语文教学课堂提问的艺术”是指在语文课上,老师向学生、学生向老师、学生向学生创造性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课堂提问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高明的语文教师都很讲究课堂提问的艺术。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好教师?这是一个扭曲得不能再扭曲、模糊得不能再模糊的概念.能取得"教学成绩优胜奖"、能让学生考出好分数、能管住学生、能治学生、能让学生听话、能"收服"(<班主任兵法>)学生的教师是好老师;能把一节课上的风生水起,天花乱缀,在公开课上光芒万丈的教师是好老师……这几乎成了共识.  相似文献   

17.
对一位辅导员老师同时管理几个自然班级的兼管模式进行探讨,在专职学生管理干部不可能增加的情况下,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主观能动性,辅导员老师扮演好"总设计师"的角色,进行宏观调控.借助辅导员工作助理、高年级导生制等工作制度,通过学生干部及班级"情报网"抓好学生管理工作,从而更能显现工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18.
实施素质教育既是个理论问题,更是个实践问题.老师在一切活动之前必须先制订活动目标,并且有意识地要求学生朝这一目标努力,在其活动中明辨是非,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校内师生间、学生间的交往,同样也存在着德育功能.老师要把握好双重角色的转换,把握好非组织群体的方向,以较佳的交往促进教育,用交往来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强.  相似文献   

19.
心理学家认为,“思维通常是由问题情境产生,并以由解决问题情境为目的的.”根据思维具有问题性这一特点,我们可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向学生“提问”,给学生“指点”.提问,就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指点,就是为学生解决问题情境.有无这个情景,产生的教学效果往往大不相同.试观察一下,以讲授法进行文言文和现代文的教学,会发现学生学习前者比后者专心.什么道理?因为学习文言文难度较大,通常字字生疑,句句生疑,学生抱有急待释疑的心情听老师讲授.正是这个可供攀越的“难度”,自然地为学生创设了问题情境,促使他们产生了探求的心理.而对现代文,学生一般容易看懂,甚至一览无余,似乎没什么问题须待老师讲授.如果老师不设法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他们听起来就兴味索然.为了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主动获取知识,我们常用设疑和解疑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长江大学五年来坚持不懈对学生实施谈心教育,实践表明,大学生希望得到老师尊重,渴望与老师交流,学校建立谈心教育的长效机制,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个性化服务和指导,使之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