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卢梭为代表的西方思想家"人民主权"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人民主权思想的思想理论前提,人民主权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在经历欧洲1848年革命、特别是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以后,马克思恩格斯对人民主权思想进行了彻底改造和本质性的超越,强调人民当家做主.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民主权思想,把人民当家做主规定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从而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这充分彰显了马克思恩格斯人民主权思想的强烈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政治自由在卢梭的政治思想中是一条关键的主线,它将社会契约论、公意学说、人民主权、法治思想等有机地贯穿起来。在卢梭的政治思想中,自然自由与现实的不自由之间、个人权利和集体权威之间、个人权利和公意之间乃至主权的崇高性和不可代表性之间都存在矛盾,这是卢梭式的带有浓厚平等色彩的自由给人的整体印象。卢梭的政治自由思想对德国哲学、马克思以及现代英美政治哲学家们都有非常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丁建军 《学术交流》2005,1(6):18-21
中国封建专制文化的主体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封建政治文化。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不可能产生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的宪政思想。即便在民主宪政思想广为传播的今天,由于专制文化的深层次影响,我国公民的民主宪政意识仍很淡薄。对此,必须坚决清除封建专制文化的糟粕,吸取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精华,并创造一切条件,推动我国民主宪政建设。  相似文献   

4.
卢梭的《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不仅是卢梭整个政治哲学的导言,也是卢梭的“自由宣言”,在这部篇幅不大的著作中,卢梭对作为核心人权的自由进行了集中和深刻的阐述,卢梭重点阐明了:作为人的本质属性的自由为什么与一般的财产不同?自由为什么不可以被剥夺也不可以让渡?“征服的权利”为什么不是一种权利;专制政权为什么不可能是人民的自愿选择?独裁者为什么终将成为自己暴政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5.
当代西方民主国家正陷入"寡头资本主义"和"右翼民粹主义"双重困境之中.这两种现象往往相辅相成:当代表制腐化为一种自我赓续的寡头制时,大众对建制派的仇恨情绪很容易被极右翼势力点燃和激发.塔克认为,这一双重困境由主权人民的"无力感"所激发.由于自由主义式人民主权学说将"人民"拟制化为仅能通过代表而行动的"虚拟实体",从而导致大众缺少对寡头政府进行直接民主控制的制度性渠道,因此塔克认为,只有在主权层面重新"找回人民",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西方民主的困境.塔克相信,人民主权权力的制度化与程序化既可以帮助大众通过根本性制度框架设计来约束和制衡精英,也能消除极右翼对民众情感的煽动和利用,甚至还能为左翼打开新的政治空间.  相似文献   

6.
英国思想家休谟认为一切伦理学体系都犯有由"是"与"不是"的事实判断不加分析地转换到"应该"与"不应该"的价值判断的一元论逻辑错误,即所谓"休谟问题".卢梭人民主权理论的"休谟问题"在于,将价值应然性的"公意"、"人民主权"简单归结为事实实然性的"多数人意志",将人民主权极为复杂的实现路径简单归结在了"多数人意志"一条路径上.事实上,人民主权的实然表现不是"多数人意志"而是公民权利,现代民主宪政的核心问题就是要解决如何将抽象的人民主权回复到现实的人权、公民权利.正是由于卢梭的这种逻辑错误,导致了一系列民主灾难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正> 一十八世纪的欧洲,继意大利的文艺复兴之后,在法国出现了一场广泛而深刻的资产阶级启蒙运动。伏尔泰以这场运动的倡导者和领袖第一个登上历史舞台。“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论”的共和民主思想,自然神论和无神论的唯物主义哲学……,百家争鸣,群星璀灿。启蒙运动者为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和教会反动势力而顽强奋斗,把资产阶级思想发展到顶点。哲学革命作了政治变革的先导。1789年爆发了法国大革命。在亚洲的中国,时值清朝“康乾盛世”。  相似文献   

8.
“封建朝廷里还有民主风气?!”人们可能大吃一惊,但这毕竟是个事实。从理论上说,“民主是一种国家形式”①,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反映着统治阶级内部的一定关系。同一切事物无不由矛盾着的双方所组成一样,它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也与自己的对立面──专制或独裁同时并存,但又从来都为统治阶级真正享用,有着鲜明的阶级属性。任何时代统治者为巩固自己的政权,总要给本阶级其他成员以管理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权力。因此在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下,不论皇帝如何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实行着严格的独裁和专制,但也不能不给予地主阶级的其他成员以参预国事管理的…  相似文献   

9.
对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是保护还是镇压,是实行民主还是实行专政,是实行真民主还是实行假民主,是无产阶级专政同资产阶级专政、封建法西斯专政以及其它形形色色的假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 在历史上,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在“自由、平等、博爱”的旗帜下,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制,这无疑是社会发展的一大进步。但是,这种民主制只能是一种虚伪的、狭隘的、残缺不全的民主,“对富人是天堂,对被剥削者、对穷人是陷阱和骗局。”(《列宁选集》第三卷第16页)只有社会主义才第一次把资产阶级民主变成无产阶级民主,把少数剥削者的民主变成社…  相似文献   

10.
十八世纪上半叶,法国正处于资产阶级革命的前夜,以资产阶级为首的第三等级同腐朽的封建势力展开了激烈的斗争。这场斗争在思想意识领域里的表现,就是启蒙思想家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及其精神支柱──宗教神权的斗争。 让·雅克·卢梭是法国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以近代自然法学说、自然权利说、社会契约说等为理论依据,进一步论证了人民主权思想,猛烈地抨击封建社会的黑暗和残暴,深刻地预言了古老的封建社会大厦必将在革命风暴中崩溃、覆灭,并提出一整套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政治学说。这些思想表明,他超越了同时代其他启蒙思想家的狭…  相似文献   

11.
多少年来,在教科书和大学课程里都向学生灌输着一些政治理论。似乎某个理论家的种种观念有如甘霖,径直地泻落在他以后的那位理论家的头上。就我们所涉及的这些主题而言,“这存在的伟大链条”要从柏拉图一直延伸到J.S.穆勒。这样,学生们的思路或许能敏捷地跨越过许多世纪和不同的民族文化,从某位“伟大”理论家的深湛学说跳跃到紧接于后的另一位理论家的学说上,例如马基雅佛里、霍布斯、洛克、卢梭、伯克和黑格尔等人的学说。可是,这样的一些教程所着意装点的“历史”只是用作一种比喻,以掩  相似文献   

12.
秦始皇是在中国历史上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的帝王。他在建立统一国家的过程中,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上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这些都对历史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但是,秦始皇作为一个封建帝王,他的“暴政”也很突出。如“焚书坑儒”就是一种灭绝文化的暴虐行为,在历代都毁之者多,誉之者少,但近年来却有一些文章对之进行了颂扬,这就值得我们重新加以探讨。秦始皇“焚书”是对文化的一场浩劫公元前二一三年,秦始皇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政权已相当稳定,个人的专制独裁已登峰造极,为了庆功颂德,他在咸阳宫举行了一次宴会。在宴会上,仆射周青臣和博士淳于越之间发生了一场辩论。周青臣歌颂了秦始皇的功绩,特别肯定了“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的郡县制。淳于越不同意周青臣的看法,他认为周青臣面谀的正  相似文献   

13.
中国政治现代化两次变迁的特点和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建华 《探求》2003,(2):25-28,17
一个世纪以来,中国政治现代化发生了两次变迁,第一次是铲除封建专制,基本确立起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变迁;第二次是在社会主义制度的框架内,恢复被歪曲了的民主原则,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创造一种取代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新模式。因此,两次变迁都有其不同的特点,给予我们的启示是深刻的。  相似文献   

14.
陕甘宁边区参议会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一个有别于任何反动政府的、体现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权组织形式,是新中国人民代表大会的雏形,毛泽东将其称之为“民主新路”.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人民主权思想为指导,以其长期的民主政权政治实践为依据,就革命战争年代的民主政权建设的诸多问题进行了理论探索,奠定了人民民主专政国体创立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一、问题的提出粉碎“四人帮”以后,在党的三中全会以来,国内政治生活和思想战线非常活跃,出现了多年来所未有的可喜现象,人们对于彻底清除林彪、“四人帮”的流毒和影响,堵塞产生封建法西斯暴政的漏洞,健全社会主义的民主和法制,表示了极大的关注,发表了大量的文章。人治和法治问题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提出来的,但是在有的文章中,片面的强调儒家主张“人”治,法家主张“法”治,认为两者始终对立,各执一端,如水火之不相容;似乎以礼治、德治为内容的人治就意味着专制,而法治则总是与民主相联系的,是限制君权、反对专制的。这就不自觉地造成一种褒法贬儒的印象,而且是从历史和现实相联系的角度提出这个问题,这岂不是说儒法斗争的历史从古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代社会,民主存在被“神化”的倾向,其危险在于,一旦人们发现民主并不能自动地、完美地解决所有的问题,就会对民主的信念产生动摇甚至怀疑.民主并不能总是保证“善”和“正义”的实现,因为其本质上只是一种政治方法和选择程序.纯粹的多数决定规则会使民主走向其反面,演变成专制与暴政.为了避免民主出现不良的结果,需要实行“有限多数原则”,并依靠法治特别是司法审查等制度的配合.民主并非“历史的终结”,它在当今世界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还有待深化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安藤昌益是十八世纪日本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他的政治学说具有强烈的反封建色彩。因而,他的书籍在封建专制统治的社会里,始终被视为“谋反”之作而严遭禁锢。以至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岁月中,他成了一个“被遗忘的思想家”。直到1899年日本历史学家狩野亨吉的发现,才使昌益的思想为后人所知。1949年,驻日本的联合国军司令部的加拿大政府代表赫培德·诺曼发表了《安藤昌益与日本封建社会剖析》。1950年,诺曼又出版了《被遗忘的思想家安藤昌益》(岩波书店)的日译本,对昌益作了高度的评价。这时,人们已经认识到,昌益的社会政治学说是日本思想史上的宝贵遗产,应当给予深入的研究和正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吴虞是清末民初时期的反旧礼教和旧文化的著名人物。他认为 ,封建统治者之所以提倡儒家思想 ,是因为其思想核心的“教”、“礼”等能在巩固其统治、维系封建社会秩序中发挥特殊的作用 ,故用其来驯服制御臣民。吴虞对封建专制礼教对妇女的压制进行了批判和揭露 ,主张男女平等 ,为中国妇女解放而呐喊。吴虞还提倡自由和个性解放 ,提高国民的民主意识 ,以建立资产阶级国家  相似文献   

19.
1989年春夏之交发生的学潮—动乱—反革命暴乱令人深思,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这次事件“促使我们很冷静地考虑一下过去,也考虑一下未来。”如何正确地认识和对待民主建设,就是一个非常值得认真思索的问题。资本主义民主的本质作为上层建筑、国家制度的“民主”就是“民主制”。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一书中指出,“民主是一种国家形式”。就是说“民主制”是一种国家形式,是一种政体。政体和国体密切相关,因此,作为一种国家形式,民主是和一定阶级的专政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掌握着国家政权的那个阶级决定了民主的本质。因此,我们必须用阶级观点来分析资本主义民主的本质。勿庸讳言,资本主义是文明时代的三大时期之一,资本主义民主作为封建专制的对立物  相似文献   

20.
卢梭的公民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力克 《浙江学刊》2004,(4):108-115
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存在着共和主义与自由主义两种公民传统.在现代社会中,人性的自我分裂表现为人的"市民"和"公民"二重身份的紧张.Citizen概念的两歧性,表征着人性的分裂以及现代社会结构的内在冲突.卢梭是第一个反思现代性的批判理论家.他的新共和主义政治理论,正是围绕公民与布尔乔亚的二元对立而展开的.令卢梭忧思的一个基本问题,是现代性与道德的冲突,亦印市民的财富世界与公民的美德世界的对立.其现代性批判的焦点,是布尔乔亚的反公民性的异化本质.卢梭对现代性与人的困境的反思,对布尔乔亚和市民社会的批判,对代议制的公民参与缺失的揭示,显示了一位社会批判家对现代性的深刻批判.然而,卢梭的困境在于:古代公民的政治自由以奴隶的受奴役为代价;现代公民则以出让主权换取市民的个人自由.现代的商业社会、民族国家、民主社会,与卢梭小国寡民的古典城邦式公民政治理想格格不入.卢梭心仪的公民城邦毕竟属于业已衰落的小共同体.因而卢梭的最大困境,在于其以小共同体的美德政治模式来作为组织大社会的政治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