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谷城先生近年来发表了不少篇有关美学的論文。这些論文是以唯情論为中心解释艺术领域中各种問題的。唯情論艺术观提倡人类的普遍人性,反对艺术领域中的阶级論和阶級分析的方法。同志們展开討論,指出周先生文章中錯誤的观点,这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历史系金应熙敎授于《学术研究》一九六三年第四期发表了《評刘节先生的以人性論为核心的唯心史观》一文,对刘节反对馬克思主义的阶級分析方法的主要立论根据——人性論,进行了分析批判。文章的第一部分揭露了刘节的人性論的实质。首先指出目前我們与刘节关于方法論的爭論,是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之爭;刘节的主要論点是以“超阶級”的人性論为核  相似文献   

3.
《哲学研究》第3期发表了金岳霖先生《諭正确性与真实性底統一》一文。經研究后,我同意金先生关于正确性与真实性統一的結論。但是,就金先生論証内容来說,我不同意。现提出一些个人看法与金先生商榷,并向金先生請教。  相似文献   

4.
九月二十七日,北京哲学会举行学术报告会,我校哲学系馮友兰教授在会上作了关于孔子思想的报告,对关鋒、林聿时同志《論孔子》一文(載《哲学研究》第四期)的主耍論点提出了不同意見。馮先生肯定孔子是奴隶主貴族轉化来的地主阶級的思想代表,也可以說是向地主阶級轉化的奴隶主貴族的思想代表;他的自然观是唯心主义的,政治思想是改良主义的。从这些总的前提出发,报告着重論述了孔子关于“仁”的思想。报告第一部分是“作为一种道德的‘仁’”。馮先生指出,孔子的“仁”的主要內容就是“克己复  相似文献   

5.
1956年,厦門大学教育学教研組曾寫了《試論理論联系实际的教育方針》一文。这篇論文是根据1956年以前我國高等学校在貫澈理論联系实际的教学方針中的一些經驗与問題,提出我們的意見的。論文的主要論点是: (一)馬克思列宁主义認識論所揭示的人类認識过程的规律,是指人类总的認識过程的一般規律,也是各种形式的認識活动的基礎;但是每种形式的認識活动又以它自己的特点來体现認識过程  相似文献   

6.
一朱德熙、卢甲文、馬真三位同志在《北京大学学报》(人文科学),1961年第4期,51—64頁上发表了一篇題为《关于动詞形容詞“名物化”的問題》的論文,对現在流行的一种企图解决汉語一詞多类現象的理論。即“动詞形容詞名物化”的理論提出評論,附带地也对高名凱的詞类理論提出意見。我們細讀这篇論文之后,觉得这篇論文,正如某些人所說的,①的确是給划分汉語詞类問題打开了一个缺口,但是从这缺口里流出的水却沒有流入他們所希望流入的渠道,相反地,却正好流入了他們所批評的汉語实詞沒有固定詞类的理論的大河、因为这篇論文虽然正当地批評了名物化理論的某些論点,但也有許多矛盾的論証,它不能証明作者們所认为正确的理論,它实际上反而証明了作者們所坚决反对的学說。  相似文献   

7.
一康德的“自然通史与天体理論”(1755)是他关于自然科学著作中一部最主要的著作。在这里面包含着著名的康德星云假說。这个假說就是天文学中康德一拉卜拉斯星云假說的組成部分之一,是十八世紀末叶和整个十九世紀的宇宙起源論的一般理論基础。康德在这部書出版以前,曾經从事潮汐摩擦問題的研究,并且發表了“地球在自轉中是否發生某些改变的考察”的論文。在这篇論文內,他已經公开提出天体的产生、形  相似文献   

8.
中国佛教宗派的历史,史实复杂,記載纷歧,其真象有待于深入地探討。去岁曾就中国佛教有所謂“十宗”、“十三宗”的問题加以論列,并写了一篇《論中国佛教无“十宗”》,載1962年第3期《哲学研究》。一年以来,在搜集中国隋唐佛教史料时,也留心到宗派問題,有些中国和日本的資料可以作为前文的补证。因此草成本文。主要是提出些資料加以論述,只是讀书札記而不是科学論文。不敢敝箒自珍,提出以供参考。本文拟分下列三部分論述: (甲) 晋唐间流行的佛教经論的一些相关資料(乙) 略論从学派到教派(丙) 日本的一些資料  相似文献   

9.
一在胡適的文學思想中,最使人迷惑的是他所謂“歷史進化的文學觀念”。這是他在“五四”期提倡白話文的理論武器,他在嘗试集自序中就說:“這個觀念是我的文學革命論的基本理論”;也是他長期解釋中國文學歷史的主要依據,他在白话文學史的引子中說:“我們現在研究這一二千年的白話文學史,正是要我們明白這個歷  相似文献   

10.
1957年,我写了“秦汉間的系詞‘是’”一文(見“中国語文”57年2月号),論定先秦时代已經有了系詞的“是”。“中国語文”編輯部轉来王力先生对于这篇文章的意見:“說先秦时代有系詞‘是’,我总是不相信……伹赵君持之有故,言之成理,他的意見应該得到尊重”。王先生这种堅持已見而又尊重別人看法的实事求是的精神,是值得学习的。同时,  相似文献   

11.
賈誼(公元前200—168年)是汉朝初年最大的哲学思想家和杰出的政論家。作为一个政論家,賈誼站在地主阶級的立場,討論了有关維护地主阶級政权的根本問題,并提出了具体解决办法。他的《治安策》对于巩固地主阶級的統治起了重大的作用,成为后来封建社会的上层建筑的一部分。作为一个哲学思想家,買誼继承并且发展了老子和稷下唯物派的唯物主义思想。这表現在他所作的《道德說》(《新书》卷8。以下引文依卢文弨校本)。这篇論文,以前人都忽視了,以致其中的錯字很多,有些地方不甚可解。但就其可解者看起来,这是汉初一篇最重要的哲学著作。这篇論文可能是贾谊十几岁时候作的。这篇論文开始就說:“德有六理。何谓六理?曰:道、德、性、神、明、命,此六者德之理也。”  相似文献   

12.
公元六世紀初,南朝文学理論批評家刘勰所著的《文心雕龙》是我国优秀的古代文化宝庫中的一顆光采夺目的明珠;是劲扫“采偶爭奇”的南朝文坛上形式主义、唯美主义文风的铁帚;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自成体系的总結上古文学創作与文学理論、开启中古具有现实主义因素的文学理論批判的杰作;因而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新文化,建立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馬克思主义文艺理論体系必不可少的借鉴。但由于它是一定时代和一定阶級的产物,就必然有它一定时代和一定阶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刘节先生在报刊上发表了几篇文章,又写了一本《中国史学史讲义》。在这些著作中,刘节先生一再提出对历史观和方法論的看法。特別是在《怎样研究历史才能为当前政治服务》一文中,刘节先生說:“总而言之,阶级斗爭的  相似文献   

14.
一、本文在词类问题讨論中的作用从一九五三年十月高名凯先生在《中国语文》上发表了《关于汉语的词类分别》一文开始,汉语的词类问题引起了各家热烈的讨论。讨论的主要问题有两个:一是汉语的词能不能分类;二是汉语的词应当根据什么分类。直到一九五四年九  相似文献   

15.
杜甫所論及的唐代詩人很多,这些詩人有的在他以前,有的与他同时,有的比他年辈稍晚。杜甫不仅論述了他們的作品,而且也論述了他們的为人。知其人而論其詩,是杜甫“作家論”的特点之一。首先是“初唐四杰”(王勃、楊炯、卢照邻、駱宾王)。杜甫的《戏为六絕句》就有三首是論“四杰”的: 王楊卢駱当时体,輕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相似文献   

16.
哲学系楊荣国敎授在《学术研究》今年第五期发表《刘节先生历史观的哲学基础的剖析与探源》一文,对刘节錯誤历史观的哲学基础进行了揭露和批判。文章首先从刘节在《学术研究》一九六二年第一期发表的《中国思想史上的“天人合一”問題》一文談起,指出刘节在这篇文章中宣称要用“天人合一”說去論述中国思想史上的問題,是明白把自己置于与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相对抗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本校第六届科学討論会,于去年十一月十二日(校庆日)正式开幕,历时一个多月,至十二月下旬胜利結束。在这次的科学討論会上,文科各系提出的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的論文共五十二篇,其中关于理論、现状和批判各种资产阶級学术思想的十九篇,关于教学理论、  相似文献   

18.
关于第九届青年汉学家年会的情况,会议的参加者翦伯贊、周一良、和我已經分别在人民日报(1956年10月31日)、文匯报(1956年10月12日)、光明日报(1956年10月30日)上作了簡單的评述;但因限于篇幅,以上三篇报导都未能詳细介绍会議上宣讀的論文的內容哉獯位嶙h作全面的估价还有待于会議正式記录的發表,目前只能根据会議上印發的論文和个人的印象作一比较詳尽的报导,俾我国学者能了解外国汉学家的研究兴趣、方法和成果。这次会議的主題虽是“中国历史分期問題”,但并不排斥与会者宣讀和主題無关的論文。除了各国的研究情况报导之外,大会上討論的二十余篇論文中有八篇是与中国历史分期問題有直接关系的;此外属于中国考古和历史范圍的论  相似文献   

19.
公孙龙(約生于公元前三二○年左右,死于二五○年左右),是名家离坚白派的代表人。他的世界观、认识論和邏輯思想三者是一致的,他的邏輯思想是他的世界观、认识論的具体应用。因此,要想了解他的邏輯思想,必須首先了解他的世界观和认识論;而要想透彻地了解他的世界观、认识論,也必須了解他的邏輯思想。可見,三者应該合着叙述。因为篇幅关系,本文先讲他的世界观、认识論;在《公孙龙的邏輯思想》一文里,再讲他的邏輯思想。  相似文献   

20.
馬克思主义文藝理論中的最根本性的問題之一,莫过于文藝与政治关系的問題了。从我國“五四”运动前夕掀起的新文学运动开始,直至解放以來文藝思想上的一系列的斗爭。无論是“五四”文学革命以及革命文学的倡導;或抗战初期的民族形式問題的討論;无論是對胡适及其他反动的文藝思想——買办資産階級“新月派”、“文藝自由論”和帮閑文学“論語派”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