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祁韵士是清代西北边疆史地研究领域承先启后的著名学者;正是祁韵士开始了中国学者对蒙古的系统研究和对新疆进行实地考察与文献考据结合的研究;他选择西北边疆史地既与他习满文充国史馆纂修及谪戍伊犁的特殊经历有关,也与康雍乾三朝用兵西北平叛拓疆及诸多学者转向蒙古新疆学有关;其研究的特点是:实地考查与文献考订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和经世致用的学术宗旨的贯彻.祁韵士对西北边疆史地的研究具有历史和现实意义,其治学方法和学术影响也泽惠后世.  相似文献   

2.
侯德仁 《西域研究》2007,28(4):127-134
本文全面地回顾了学术界近百年来对清代西北边疆史地学兴盛状况和原因的综合研究,并且对清代西北边疆史地学代表人物祁韵士、徐松、张穆、何秋涛、龚自珍、魏源和林则徐等人研究的现状予以了重点回顾和评析,肯定了百年来清代西北边疆史地学研究的显著成绩,而且明确指出了以往研究中视角狭隘、缺乏整体关照、研究对象不均衡等方面的薄弱和不足。  相似文献   

3.
清代学术的发展在经历了明末清初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所提倡的“经世致用”的治学道路以后,到乾嘉时期,迫于种种政治压力,便开始转到回避现实、埋头故纸的考据道路上。这一时期的学者大都忙于整理旧学:校勘、辨伪、辑佚。补证等等。象整个封建时代就要面临衰落一样,清代学术也随着封建社会行将没落的这个大气候而日薄西山,各个领域都透出死气沉沉的气息。然而,就在这“万马齐喑”的景象中,一种新的学术观点,治学方法却悄然萌生,这就是西北边疆史地研究。到道光、咸丰年间,西北边疆史地研究便以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异军突起,活  相似文献   

4.
清季的西北边疆史地研究是在我国边疆地区陷入全面危机的背景下展开的。虽然面临国难时艰,清季的西北边疆史地学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封建王朝的终结,清代的西北边疆史地学也走向了终结,开始向近代历史地理学转变。因此,清季西北边疆史地学具有总结性和嬗变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章永俊 《学术研究》2007,(3):98-104
在第一次边疆和域外史地研究高潮期,史地研究学者约有48家之多。除著名的徐松、张穆、何秋涛三大家之外,还有诸如俞正燮、张澍、龚自珍、林则徐、魏源、沈垚等一大批研究学者,形成了一个以研究边疆史地为主体,进而推及域外史地等领域的学者群体。从社会身份上看,该群体成员大致可分三类:一是学者型官吏;二是官吏型学者;三是相对纯粹型学者。这些人士的识见有高低之分,成就有大小之别,甚至学术所崇多有歧异,但他们为边疆和域外史地研究的兴起和蓬勃发展都作出了各自的贡献。本文拟对鸦片战争前后的三类史地学者及其学术成就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6.
国难声中的西北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葛飞 《中州学刊》2001,(1):133-135
20世纪30年代,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和西北的边疆危机,南京政府曾设想依靠西北为长期抗日的后方根据地,并进而带动西北的经济开发.舆论界也为之推波助澜,各报刊杂志纷纷献计献策,从西北的史地、文化到经济状况,再到开发西北的步骤及方法,有识之士各抒已见,从而形成了持续数年之久的开发西北的热潮.许多真知灼见至今看来仍不无启发.本文拟就该热潮形成的背景、内容及影响做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7.
章永俊 《中州学刊》2003,(2):107-110
龚自珍、魏源、姚莹等边疆史地学者对传统学术的认识 ,反映在他们对传统学术的利用和改造上。这是形成他们学术特征的重要来源 ,其中的经世致用思想又是他们致力于边疆史地研究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生活于晚清的学人张穆因在西北史地研究方面成就突出而引起学界的关注.从学术思想的形成来看,张穆受到汉学、宋学及今文经学诸家影响,治学虽以传统的汉学考据为基本方法,但他关注的研究领域是以西北史地研究为代表的"实学",已超出传统学术领域--经学的范畴之外,其治学中透露着强烈的学术经世的意识.张穆学术思想中的种种特点,反映了清代学术由乾嘉"学精"向晚清"学新"的过渡.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近代史学萌生过程中,中国史家关于边疆史地的研究和关于外国史地的研究,可以说是同步展开而又互有交叉的。鸦片战争前夕,出于民族危机的预感,龚自珍已着手于边疆史地的研究,而林则徐则倡导对外国史地的认识与研究。对边疆史地的研究,固已涉及到对外国的历史与现状的考察;而关于外国史地的研究,则往往联系着对当时中国前途的抉择和命运的估量。这两股史学潮流的奔腾、激荡,都同时代的脉搏发生着共振。  相似文献   

10.
清代西北经济史的研究作为中国经济史研究的重要领域, 长期以来倍受学者关注, 尤其是近10年来, 该领域的研究取得了喜人的成绩, 但其研究述评却不见于文。本文就近10 年清代西北经济史的研究状况加以述评, 以期对该领域的研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1.
公羊家法与清代今文学复兴之统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文公羊家法的真谛,是阐发微言大义,以经议政,主张"改制"、进化。东汉何休提出"三科九旨",对公羊家法作了比较完备的总结。乾隆间庄存与继承董仲舒、何休的路数,求公羊学之正途,对"大一统"、"张三世"、"通三统"等基本问题作进一步阐释,成为清代今文学复兴的开山人物。孔广森自立"三科九旨",混淆今古文家法,其结果是抽掉了公羊学说活跃的思想内涵,使之庸俗化。刘逢禄继承了庄存与的事业,将之发扬壮大,为公羊学撰著了一系列有价值的著作,成为复兴今文学事业的关键人物。至龚自珍、魏源对公羊学说大力改造,倡导改革,批判专制,成为著名的今文学派健将,为以后康有为所直接继承。  相似文献   

12.
清初的颜元与清末的龚自珍是一前一后互相映照的两个思想怪杰.颜氏构思设计的"浑天地二气四德化生万物图",实际上是一幅宇宙创世模型图;而其"性、情、才皆善之图",又是一幅人性构成图;再加上他的人论,可见出其对宇宙和人类特异的哲学思考.龚氏提出的众人造天地、人声名天而立思想以及公私多元表现人性本私观点,是主于"逆"哲学思维的产物,这正好同颜氏哲学形成映照.它们均表现出两位怪杰在哲学思维上的非常态运作特点.这对于今天哲学创新思维之发展,颇有启迪参照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清代的实际审判过程中,已开始区分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但在其基本律典——《大清律例》中,对民事诉讼的规定颇为匮乏。司法实践中大量遵循的是各地州县官在纵向的传承与横向的交流中形成的诉讼惯例。清代州县官对民事案件的审理是正式的审判,在民事诉讼程序中包含起诉与受理,堂审前的准备,堂审和判决这些基本程序,相比较前期封建法制,已经具备了近代民事诉讼程序的雏形。  相似文献   

14.
《太史公书》著录在《汉书·艺文志·六艺略·春秋》家。前人对此多有解说,或认为“刘氏之世,史书甚寡”,或认为当时“史家亦未别为一类也”,或认为“经史同源”“六经皆史”。然三说均不得其要。《太史公书》著录在《春秋》家之下,本质上是因为《春秋》与《太史公书》是源与流的关系,《太史公书》的写作理念继承自《春秋》,司马谈的临终嘱托和自身经历也是司马迁继承《春秋》写作理念的重要原因。《太史公书》的写作方式继承自《春秋》,司马迁在写作中使用了《春秋》事、文、义相结合的方式。《太史公书》的春秋时期的史料继承自《左传》,但是《左传》是为解说《春秋》而作的,显然《太史公书》也间接继承了《春秋》。著录在《春秋》家下的其他史书,它们与《太史公书》也具有源流关系,散在其他门类下的史书则与《春秋》并无源流关系。  相似文献   

15.
张剑 《北方论丛》2021,(2):87-95
清人年龄问题非常复杂,既有官年与实年之别,又有因传闻、传抄、版刻、校对、推算等方面不确、不慎而造就的错误;即使是来自本人自述或来自亲友的讣告、碑志、行状、家传、家谱等材料,也不尽可靠;至于正史、地方志及其他人物传记中所载,由于多来自该人物家族提供的行状、墓志、家传等,文献已经二次传抄,致误概率更大。欲研治清人年龄乃至古人年龄,有四个方面需要注意:一是明确文献优先等级;二是善于利用参照系;三是掌握古人一些特殊的年龄表达习惯;四是多闻阙疑。  相似文献   

16.
申学锋 《河北学刊》2002,22(5):141-145
清代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财政关系发生了带有时代印痕的演变,其根本原因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而政治、军事等职能在各级政府间划分的转变也是重要因素。清代财政先是中央过分集权,后是地方过度分权,二者均为时势之必然产物,又对财政经济造成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松筠是清代中期著名的边疆大吏、驻藏大臣,他对清王朝的边疆治理做出过较为卓著的贡献。同时,他还有一些咏藏诗传世。本文根据他的长诗《西招纪行诗》分析他的治边思想形成、表现以及其诗不可替代的史料价值、文学价值,论证其诗在清代咏藏诗苑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冯子振籍贯与生平新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子振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其诗、词、曲、赋、文皆负名声。然而,有关冯子振的生平史料却少得可怜,虽有学者进行过相关的考证,却往往递相因袭,甚至以讹传讹。清代以降,学者多认为冯氏为湖南湘乡人,而据史料记载及冯氏自己的作品,冯氏实为湖南攸县人。至于冯氏之生平事迹,学者们的观点亦是莫衷一是。因此,很有必要对作为“一世之雄”的冯子振的籍贯、生平进行一番新的考证。  相似文献   

19.
论清朝管理边疆地区的路票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朝从顺治年间开始,正式实施了路票制度,由官府给发路票,注明持票人籍贯、姓名、货物数量、前往何地、期限、目的,到各关口查验,以配合边禁、民族隔离、边疆贸易政策的实施,加强对边疆的有效管理。而外国人持路票出入中国境内,则使得路票具有了现代意义上的护照性质。路票制度在加强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理、维护国家权益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其本身也有不足和消极的一面。到了清末,随着形势巨变,路票制度才名存实亡。  相似文献   

20.
俞益谟是清代宁夏广武营人,官至湖广提督。关于其家世,前人因资料所限,极少论及或所论不够充分。本文考证了俞益谟家世的基本情况,对其祖上至子辈的有关材料进行了梳理,特别对其子俞汝钦、其侄俞汝翼的著述进行了考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