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冷战结束以后美国新保守主义势力积极利用媒体影响公共舆论.新保守主义对美国媒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新保守主义知识分子对部分媒体的独立控制、新保守主义势力与默多克等媒体帝国的联合以及保守主义思想对自由派主流媒体的渗透.虽然不能统一意识形态,但这些媒体利用自己巨大的影响力垄断了在反恐、对伊政策等方面的政治话语权,从而影响公众舆论并间接对政策决策者和重要的政治活动分子产生压力.  相似文献   

2.
在新保守主义的推动下,“新帝国论”成为美国乃至世界关注的思想和政策。三年过去了,“新帝国论”并未能实现其预言的世界新秩序。今天的国际环境和美国国内政治的发展,已经向人们表明,“新帝国论”无法成为确保美国霸权长盛不衰的妙方。  相似文献   

3.
西方新保守主义民主观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民主问题的见解和看法是新保守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战后特别是80年代以来的西方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的走向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其有关自由与平等的观点、精英统治论和限制民主的观点是新保守主义民主观的主要内容。新保守主义在自由主义发生危机时兴起 ,是对自由主义及其政策执行结果的一种全面反思。兼收并蓄自由派和保守派的思想 ,是美国新保守主义的一个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4.
美国新保守主义的思想内核在于对某一特定"正义观"的坚持.这种特定的"正义观",是美国新保守主义的独特性之所在.正是对特定"正义观"的坚持,才使得美国新保守主义在近五十年的发展中虽经历了从民主党到共和党的重大转向,却始终作为独立于两大党主流的"少数派"而存在.这一特定"正义观"包括两个层面和一个扩大,即在认同正义层面强调犹太-基督教宗教认同;在分配正义层面坚持传统自由主义价值观.而冷战时期的意识形态斗争则直接导致了美国新保守主义正义主体范围的扩大.这种扩大给新保守主义所造成的根本影响在冷战之后随着美国"单极"霸权的到来而凸显出来,并成为解读冷战后新保守主义带有霸权主义、新帝国主义倾向外交政策的一个重要的维度.  相似文献   

5.
高四梅 《学术探索》2004,(11):74-79
"新帝国论"的出台既是基于对美国所面临的现实的国际秩序状态的考虑,同时又与美国的历史发展轨迹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从国际上来看,伴随着两极格局的解体和冷战的结束,国际政治和经济格局都出现了权力真空.因此,美国面临着掌握国际政治和世界经济主导权的巨大诱惑和机遇.在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中,美国牛刀小试就大获全胜,这不仅扫除了美国越南战争失利的阴影,而且增强了其建立帝国、控制世界的信心.从国内来看,美国巨大的国力为其"帝国"理念提供了基础,同时,"新帝国论"是美国右翼和新保守派所推崇的一种理论,他们在政坛的得势无疑加速了"新帝国论"的孕育以及它从理论迈向实践的过程.从历史来看,美国早期的国家认同对"新帝国论"的出台具有潜在的影响力.从现实原因来看,"9*11"事件提醒了美国,恐怖分子无处不在,防不胜防,而"失败国家"极易成为他们的庇护所,反恐因此成为"新帝国论"大行其道的借口.  相似文献   

6.
本文的目的是批判新保守主义是主导当代美国外交的主流意识形态这一流行观点;事实上,新保守主义对美国外交政策影响甚微。为了论证这一观点,本文首先在美外交政策的背景下定义当代的新保守主义,然后探讨布什政府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发现美国的外交政策更多是由保守民族主义动机而不是人们所认为的新保守主义所驱动。认为美国的外交政策由新保守主义主导不仅夸大了这个独特的意识形态的影响,而且低估了自“9·11”以来决定美国外交政策的其他因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李玲 《南方论刊》2009,(9):62-63
文章解释了美国新保守主义的内涵,陈述了后冷战时期美国新保守主义的外交思想特点以及后冷战时期新保守主义对美国外交的影响,提出了新保守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壮大有赖于冷战的特殊环境。在全球化进程迅速发展,国家间的经济合作与依赖关系不断深化,所以会从根本上限制其对美国外交政策产生更大或更长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2001年9月11日,美国本土遭到了史无前例的恐怖袭击。紧接着,人们发现美国的对外政策"大变",先后出兵攻战阿富汗和伊拉克,随之而来的是"新美利坚帝国""新帝国""新帝国主义"和"新罗马帝国"等字眼频频出现在各种媒体上,似乎美国已经走上了帝国的不归之路。美国各派学者亦撰文发表自己对帝国、对"美利坚新帝国"的看法,他们或支持或批判,对此进行了全面的研究,研究热潮至今不衰。密切关注美国的中国学界闻风而动,对"美利坚新帝国"做了大  相似文献   

9.
美国的新保守主义自从60年代产生至今,一直是一个颇具争议的思潮。本文试图从新保守主义兴起的背景为切入点,以一种独特的视角客观的分析其本质,以还原其最初产生时的真实面目。本文认为新保守主义本质上属于自由主义的一个新派系,是带有朴素保守主义色彩的对自由主义的回归和改良。  相似文献   

10.
“新帝国主义论”被认为是美国的国家政策。该理论建立在自由、民主观念之上,鼓吹市场经济万能,同时不失老帝国主义的侵略掠夺本性。霸权稳定论是其理论根基,新保守主义是其哲学渊源,新自由主义是其重要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1.
杨雅华 《理论界》2007,(7):161-162
新保守主义是当今西方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和理论思潮。近些年来,新保守主义传入我国,其意识形态和理论主张对我国学术界和理论界的影响不可小视。认清新保守主义在中国的影响,寻找解决之对策,对于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2.
陆晓禾 《社会科学》2003,(10):28-32
随美国新保守主义者的崛起 ,其思想渊源也引起人们的注意。国外已有许多文章论及新保守主义者与托派的关系 ,最近因托派第四国际的出面辩解而更引人注目。以极右派面目出现的美国新保守主义精英与以极左派著称的托洛茨基主义第四国际之间是否真有思想渊源关系 ?由于两者都是美国和国际社会不同程度注意的重要政治和思想派别 ,本文拟对有关争论作些介绍和评论 ,以期引起学界的重视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谷诚 《兰州学刊》2005,(3):45-47
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新保守主义近几年已成为美国社会的主导思潮.作为共和党的保守主义者,布什上台后采取了一系列在新保守主义影响下的外交举动.本文阐述了新保守主义的思想缘起、基本观点,分析了在其影响下的美国政府的外交政策,并对其进行了评论.  相似文献   

14.
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后,美国政府出台多项措施救市,对市场进行政府干预。有学者认为这是新凯恩斯主义兴起的表现,新凯恩斯主义将在美国金融危机中发挥巨大作用。然而美国的政体和国内环境决定了新凯恩斯主义只能在救市前期发挥其作用,当危机缓和后,新保守主义仍然会是美国经济的主导思想。而美国政府接下来的操作也将会回归到新保守主义之路上。  相似文献   

15.
保守主义的哲学源头是近代西方哲学对主体性认识路径的强调.在政治伦理上,保守主义与自由主义形成对比,稳定、和谐与统治效果是保守主义重视的政治价值.保守主义政治伦理的构成基础与条件是:基督教原罪观念对人类的约束;人类不变的本性;道德律令的客观存在;权威与精英的必要;对私有财产的捍卫.新保守主义是保守主义在当代的体现,在政治、经济与社会的不同领域,新保守主义分别体现了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的伦理诉求.  相似文献   

16.
肖克 《兰州学刊》2010,(12):25-28
保守主义在美国一直根深蒂固,影响深远,并糅进其他政治思潮而进行了变异。在经历了古典保守主义、有机社会保守主义和自由保守主义几个阶段后,保守主义在美国发展成为新保守主义,成为里根和小布什两届政府的主导政治思潮。即使2008年大选后民主党上台执政也没有改变美国政治光谱整体右倾的格局。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与现代新儒家的文化保守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在中国激起了以现代新儒家为代表的文化保守主义的崛起与发展。作为对全球化的一种反省 ,现代新儒家反映了中国思想界对现代化进程的一种新的理解和选择 ,涉及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诸多问题。本文以梁漱溟、冯友兰、徐复观为现代新儒家不同时期的代表 ,从理论创造、思想影响上探讨了其文化保守主义值得重视的合理内容 ,评析了其内涵与价值。  相似文献   

18.
当代西方经济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评傅殷才主编的《新保守主义经济学》陈银娥《新保守主义经济学》是由武汉大学经济学院傅殷才教授主持的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经济学)“八五”规划国家重点研究课题“当代西方经济理论研究丛书”中的一本,现已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由...  相似文献   

19.
现代新儒学是二十世纪初兴起的一个文化保守主义思潮,新儒家的文化观则是把握这一思潮的关节.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和反省,关联着新儒学的始点和终点,构成其"理论预设"和"终极关怀".本文选取熊十力、牟宗三、杜维明三个典型个案,通过对其文化观传承理路的梳理、比较,以期能折射出三代新儒家文化观的嬗变历程.  相似文献   

20.
《文史哲》2016,(2)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新保守主义从自由主义阵营中分裂出来,并于80年代初在西方国家形成与新自由主义相区别的政治思潮。新保守主义虽名曰"保守",最初却脱胎于自由主义,这种"出身"背景决定了它兼有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的思想成分。新保守主义比之传统保守主义显得"左",而与自由主义相比却又显得"右"。鉴于新保守主义思想和政策的这种独特性源于其产生的特殊历史环境,我们必须从历史传统和历史变迁这一角度,看待保守主义思想的形成及发展演变,唯如此,才能更好地理解新保守主义政治思想的精髓及其实践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