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低碳经济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在全球气候变暖的紧要关头积极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由之路.低碳经济对中国既是压力又是挑战.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需要政府主导,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制定长远其发展战略,鼓励科技创新、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使用,通过减免税收、财政补贴、政府采购、绿色信贷等措施,来引领和助推低碳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30年来,中国经济理论经历了一段不平凡的发展历程.从一定意义上讲,中国改革开放30年,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30年.  相似文献   

3.
一部分地区先发展起来,带动大部分地区,实现共同发展,邓小平在1985年提出的这一关于中国经济不平衡发展的战略思想至今仍是正确的.从2006年开始,中国经济的增长引擎已经开始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故此,即使中国的沿海地区受到了欧美经济危机的严重影响,但中西部地区依然保持了高速增长.“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时代面临终结”这一断言是有失偏颇的.在地区差异大且多态的发展阶段,依靠“自上而下”地推行产业政策的办法来实行整齐划一的产业升级是难以成功的,应该继续允许和鼓励地方试验和创新.如果存在着“中国模式”,那么中国的模式就不止一个.  相似文献   

4.
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经济、科技的高速发展,货物和服务贸易的发展以及资本和技术的流动性,使得不同国家的市场和生产日益变得相互依存,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并且经济套球化进程加快的趋势更加显而易见.国内有人认为全球化对我国的经济是非常不利的,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发展是弊大于利、挑战大于机遏.但数年的发展证明机遇与挑战同在,只要选择合适的模式,经济全球化是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的.中国的中小企业作为中国经济发展中重要的经济组成部分,在2008年接受了全球经济危机的洗礼后,更应谊沉下心来思索,并快速走出全球金融危机所带给企业的阴影,抓住机会实现企业的又好又快的发展.在全球化的经济体系之中,中国中小企业应当如何定位自身并展开企业布局?应当如何选择合适的发展路径?本文主要就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危机中,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提出浅显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制度转轨红利、人口红利和外资外贸红利等传统红利要素推动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人口红利的逐步消退使中国经济增长的要素禀赋发生了变化,外资外贸红利的消退缩小了经济增长的市场空间,要素价格的变化影响了经济增长的供给机制.传统红利的消退使得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经济发展出现失衡.因此,在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红利变化的背景下,必须通过调整收入分配制度、推进城乡二元体制改革、促进创新型经济的发展来创造新的红利空间.  相似文献   

6.
后哥本哈根时代,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作为老工业基地的重庆,其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对中国减排目标的实现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对低碳经济的涵义进行界定的基础上,指出重庆抢抓中国向低碳经济转型和两江新区成立的机遇,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通过分析重庆发展低碳经济的优势和挑战,提出重庆可以从倡导低碳经济理念、加强低碳政策引导、推动产业低碳化、促进低碳城市和林业碳汇建设等几个方面来发展低碳经济,从而实现重庆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面对中国入世及西部大开发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中国企业应通过创新来实规跨跃式发展,走上大国开放经济.企业创新包含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要通过管理创新来实现.而管理创新要抓好切入点.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政治学发展历程的全面反思,为中国政治学的健康、顺利发展指明了出路:回归自身,回归中国.在深刻分析新世纪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变化为中国政治学发展提供的广阔舞台之后,也指出未来中国政治学发展的基本立足点:顺应现代政治文明,符合国家建设的逻辑,适合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结构,以及在研究方法上的重新整合,最后,在此基础上实现中国政治学与中国发展的良性互动,也即中国政治学的发展为中国发展提供理论依据,而中国发展为中国政治学的丰富提供经验材料.  相似文献   

9.
90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在认识和解决中国经济问题的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经济思想.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经济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的重要渊源,是指导中国共产党处理经济问题的指南.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经济思想对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要正确回答诸如"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大企业,如何发展中国的大企业"等现实而又紧迫的问题,就必须认清大企业的本质.如果试图将西方的大企业作为参照物,来发展中国的大企业,则需要特别注意二者在赖以生存的制度环境上的差异性.唯有如此,才有可能使大家心目中的大企业更贴近现实中的大企业.政府角色的重新定位,对未来中国大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的.从面向21世纪经济竞争的角度看,我们确有必要对以往发展大企业的基本思路进行深刻的检讨.  相似文献   

11.
因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的特殊性,中国藏族地区必须高度重视经济增长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由于国内外发展背景条件的变化,必须通过构筑特色经济体系来确保经济发展的持续性与效果.研究中国藏族地区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对于认识极端环境和特殊社会背景地区可持续发展问题,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案例.  相似文献   

12.
经济全球化对国际经济法的发展产生了一系列的重大影响,从WTO的相关职能和规则的机制出发,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围绕经济全球化与国家经济主权、国际经济法调整对象、国际经济法规范、及其国际经济法规范在经济全球化中的执行来探讨中国国际经济法的发展及其变化.  相似文献   

13.
罗伯特·蒙代尔认为,针对当前蔓延全球的金融危机,中国和美国政府都可采取向民众发放购物券的方式来刺激消费,从而带动实体经济的发展.然而,蒙代尔的这种观点必然将中国民众带入消费误区,最终导致中国经济发展的低迷.当前,要刺激居民消费,关键在于要树立老百姓的消费信心,必须尽快完善包括医疗、失业、教育、住房等在内的相关配套制度建设,促使产业升级,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促进股市的健康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从而克服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中国和平发展战略,为中国的国际法学提出了一个划时代的研究命题.中国和平发展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外延,其核心是中国努力争取一个持久的和平国际环境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并且又以自身的强大来维护世界的和谐以及促进全球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由此可见,和谐世界是中国和平发展的国际社会基础和终极目标之一.然而,和谐世界又必须依仗国际法来构建、维持和完善,从而国际法也就同样构成了中国和平发展的外部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15.
韦伯理论理解中的一个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伯在20世纪初曾提出儒家传统文化中未能孕育出现代资本主义的问题.半个世纪以后人们又以东亚经济的崛起和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来驳难韦伯,这其实是一个与韦伯理论不相干的命题用"东亚经济的发展"和"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一经验现象来构成对韦伯理论挑战的说法,从逻辑上看是混淆了韦伯"儒家伦理导致不出现代西方理性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儒家伦理能否促使经济的发展"这两个不同的命题,因而存在着范畴混淆的错误.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个兼具经济一体化和股市快速发展双重特征的经济体,中国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研究样本来考察经济一体化与股市联动性二者之间的动态关系.运用多元GARCH模型和向量自回归模型剖析经济一体化对股市联动性所起的作用,结果表明,在1991至2007的17个年份中,在中国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下,中国、美国和中国香港三地股市的联动性越来越强,中国证券市场日益溶入全球资本市场.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金融自由化、贸易自由化和经济趋同化三个维度对股市联动性的影响具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17.
科技进步是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巨大推动力.能否在科技特别是在高科技领域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直接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和现代化目标的能否实现.目前我国科技发展面临着良好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从而大大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18.
中国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但资源短缺的固有矛盾已突出显示出来.未来5至10年,中国经济不可指望通过无限向外扩张来取得自己的高速发展,要立足于开发国内市场,培育国内购买力,但当前中国的贫富差距越拉越大,基尼系数已超过国际公识的0.4警戒线.为使财富藏富于民,避免利益格局失衡,亟需建立防腐倡廉长效机制和利益均衡机制.  相似文献   

19.
从中国与世界互动和交往的角度来认识和分析,可以把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概括为三个历史阶段.中国第三期现代化发展阶段也可称为辐射世界现代化阶段,其基本实质就是中国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真正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重新成为世界先进文明大国;其基本内容就是中国具有辐射世界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竞争力.中国要实现第三期现代化发展目标,尤其是要完成第二期现代化发展阶段向第三期现代化发展阶段转变,就必须要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0.
中国城市群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经济法保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群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一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如何为中国城市群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法制保障是个新的法律问题。着重运用经济法来调整城市群发展中的经济社会关系,将是中国城市群经济和社会发展法制保障模式的必要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