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辛弃疾的用事寓言词,是由其所处的特殊时代背景和他长期郁结的悲愤心态所决定的。对这类词,自不能简单地视为用典词作,或以“掉书袋”斥之。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些用事寓言词,在艺木上的主要特征,是借古讽今和借古喻今,以及借古自况等。  相似文献   

2.
在辛弃疾现存的629首词作中,涉及女性描写的词作共183首.这些词和辛弃疾的其他爱国词分属不同的范畴,涉及古代各种阶层的不同的女性形象.正是这些关于女性描写的词作,更完善地表现了作者的真性情以及人性美.  相似文献   

3.
眷恋祖国的赤子之心 ,奸佞当道的严酷现实 ,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刻骨铭心的忧患意识 ,壮志难酬的悲剧命运 ,以及对古代英雄贤能悲惨结局的深刻体察 ,孕育了英雄的爱国悲歌。正是辛弃疾那颗滚烫的爱国之心 ,铸就了他的爱国词章 ,并最终确定了他词坛霸主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辛弃疾的怀古词,无论是在对与"古"相连的链接点的拓展上,还是在由"古"触发的感悟内涵的深刻性以及审美情趣上,都一改花间怀古词调女性化、柔艳化为豪士化、悲慨化,做到了在史事的吟咏中折射出冷峻的现实、寄托深沉的抱负,将史事、情志和现实结合得十分完美,体现出了最鲜明的南宋怀古词特色.  相似文献   

5.
曾艳红 《理论界》2006,(12):188-189
辛弃疾并非一个虔诚的佛教信徒,然而宗教对他确实存在着影响,并使他的某些词作富含佛学意趣。本文对稼轩作品进行了具体分析,试图展现其禅词风貌。  相似文献   

6.
孙柏楠  ;吴东升 《理论界》2014,(5):125-127
本论文主要论述李清照与辛弃疾词之比较,系统地从三个方面分析:李清照与辛弃疾词不同之处;造成其词不同的原因;李清照与辛弃疾词相同之处。从而更进一步领会词作为一种文学样式在形式上和内容上的特点,让我们认识词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来的两种迥异的风格,力求对我们更好地领会和鉴赏宋词起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孙华娟 《云梦学刊》2003,24(6):23-26
辛弃疾词是20世纪词学研究的重镇,争论纷纭,主要的焦点包括:生平经历之争,其中又主要是关于其对北伐的态度;与苏轼词之异同,二人的词究竟是不是同属于豪放风格;辛弃疾对于陶渊明、屈原、庄子究竟经历了怎样的接受历程;以及辛词在词史上的地位、影响究竟如何。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文学心理学角度探析辛弃疾在不同饮酒环境的不同诗情和不同词风,体味辛弃疾身兼英雄和诗人双重身份的奇特情感轨迹。  相似文献   

9.
胡建次 《齐鲁学刊》2020,(6):139-146
民国时期词学批评中的辛弃疾论,主要体现在三个维面:一是创作主体论,民国时期词论家普遍对辛弃疾胸怀广大、有情性、有恢宏才力予以推扬;二是词作内涵与艺术特征论,民国时期词论家认为辛词充满爱国情怀,不仅有豪放之音,亦见婉约之调;三是苏辛比较论,民国时期词论家在肯定辛苏之词都以感情豪放、境界壮阔著称的同时,也对辛词情感表现的浓烈、主观理念的执着和内在抒写的沉郁给予了充分评述。民国时期词学批评对辛弃疾的论说,从不同视点将人们对辛弃疾的认识进行了充实、深化与完善,为后人更好地把握辛词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多维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黎修良 《船山学刊》2007,(3):156-158
辛弃疾一生写词很多,其中农村词为14首,在整个辛词创作中,虽然数量不多,但它反映生活的深度和广度,是宋代七百多位词人中无一人可比拟的.  相似文献   

11.
王艳芳 《兰州学刊》2008,(7):185-186
苏轼和辛弃疾同被称为豪放派词人,但由于两位词人所处的时代、社会地位不同,个人生活经历有别,加之其艺术追求的差异,苏词和辛词表现出的豪放之气也就自然风格迥异。文章就此问题进行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2.
稼轩词的编年虽经前贤努力,多所发明,然仍有若干作品的编年存有疑问或异说。经考订,《满江红·江行简杨济翁周显先》、《满江红》(汉水东流)俱作于淳熙六年(1179)春,《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作于淳熙七年(1180)秋,《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作于嘉泰四年(1204),《满江红·中秋寄远》作于乾道八年或九年(1171或1172)中秋。  相似文献   

13.
清代以降,尤其晚清词论,词学批评中开始频频出现书学术语,呈现出书学与词学交融互渗的格局。张德瀛《词征》中提出的内抱、外抱二法,即受书学影响之一例。因这一术语的词学内涵迄无释义,本文试图梳理该概念从书学到词学的脉络,探究其词学内涵,以此从侧面窥测广东词人张德瀛关于清代咏物词创作的态度,兼析张氏《耕烟词》中咏物词创作实践与理念的矛盾性。  相似文献   

14.
辛弃疾虽然没有留下词论、诗论或文论一类的专门理论著作,但是他有着自己的文学理论思想。其文学理论思想一般表现在具体的作品之中,其中接受美学思想是其文学理论思想的宝贵组成部分,对话关系、复调和声是其具体展开。辛弃疾的接受美学思想归根结底是其高尚人格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辛弃疾今存四十多首咏花词。他的咏花词以心观物,写尽花卉形神仪态;注重比兴寄托,以花喻人;因情用典,蕴涵深邃;形象丰富,风格独特。这些写花技巧促成了咏花词艺术上的新变化,提高了咏花词的艺术价值,为词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辛弃疾在词史上的地位与杜甫在诗史上的地位有些相似。他们都以其题材广泛的作品,反映了自己所处时代的主要矛盾和广阔的社会现实,同时,也以其多样化的风格和写作技巧,丰富和提高了诗、词的写作艺术.把诗、词推向了一个新的更高的境界。作为词坛巨壁的辛弃疾,在词的题材和风格方面,特别富于开拓精神。由于词这种特殊的体裁,要在这两方面有所创辟,需要更大的勇气和艺术创造力。辛弃疾在幽默词的创作上,就充分表现了他的艺术胆识和创造力,而给词坛增添了光彩。幽默作品的特点,是使人发笑。它与调侃、诙谐、戏滤、机趣常常紧密地联…  相似文献   

17.
方达 《社会科学论坛》2010,(18):195-199
辛弃疾是我国历史上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在他的词中充满了深切的爱国之情。他对于以往典籍中意象的大量化用,也构成了其词作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而在诸多意象中,辛弃疾对于《庄子·逍遥游》中的"大鹏"意蕴显得尤为喜好。本文试图以辛弃疾词篇创作的时间先后顺序为线索,探讨其对于庄子笔下"大鹏"意蕴的继承与阐发。  相似文献   

18.
王晓骊 《学术研究》2002,(2):111-114
今天的研究者对词体性的认识,一般都以宋代文人词为文本基础,但文人词并不能代表宋词的全部。当文人词日益脱离音乐成为诗歌的别体时,宋代民间词却一直沿着音乐文学的道路发展,并在城市市民文化的孕育下遵循着市民阶层自己的文化要求和市民文艺的发展规律演变着,由此,宋代民间词的发展便具有了曲化的倾向,具体表现在:在文化体征上,宋代民间词具有市民文艺特征;在表演形式上,具有表演化和伎艺化倾向;在文体形式上则具有句法自由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宋代咏物词的创作蔚然成风。《全宋词》收录咏物词 2 0 0 0余首 ,约占全宋词的十分之一 ,所咏物种多达 2 0 0余种 (其中南宋咏物词有 1 2 0 0多首 ,约占宋代咏物词的四分之三 )。词家或应物斯感 ,触兴生怀 ;或借物逞才 ,彼此唱和 ;或依托物象 ,抒情言志……其中不乏因咏一物而声名大噪者 ,如“叔夏 (张炎 )春水一词 ,绝唱今古 ,人以张春水目之”,也有专力咏物、“以此擅场”的王沂孙。此外 ,还有咏物专集《梅苑》、《乐府补题》。然而 ,一般论者多囿于单个作家、单个题材、某一阶段的讨论 ,而较少有人将宋代咏物词作为一个整体的文学现象 ,…  相似文献   

20.
孙学堂 《齐鲁学刊》2023,(6):137-146
辛弃疾咏花词的特色和成就不在于摹写花卉自身的审美特征,而在于以新奇的构想和强悍的笔力表现作者的主体精神。辛弃疾所写之花大都外表冷淡而情意热烈,在其50余首咏花词中,尤以咏梅和咏桂的作品最为突出。在这些咏花词中,辛弃疾或抒写自己的英豪气概和用世激情,或寄托作为“归正人”的身世之感,或表现作为“当行”词人的才思敏捷、风流自赏的创作情态。辛弃疾咏花词所呈现的主体精神热烈豪放而又不乏深曲之致,与“英雄词”“农村词”等所表现的主体精神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