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2 毫秒
1.
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除包括各国所共有的农业可持续增长目标,增加收入,消除贫困目标,资源环境保护目标外,还包括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内在要求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是解决我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2.
培育农业科技推广中介组织的路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技推广组织缺位 ,实施主体单一等问题 ,严重影响了农业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 ,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要彻底解决上述问题 ,我国必须尽快建立一个以市场为导向 ,以效益为核心 ,以政府为主体的多元化农技推广组织体系。具体为 :确立政府在农技推广体系中的主体地位 ;充分利用农业高等院校的智力资源和人力资源 ;建立一支以公司、企业为骨干的农业科技产业化队伍 ;加快发展民间和社会团体农技推广组织  相似文献   

3.
关于我国西部农业科技创新问题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科技是农业第一生产力,农业科技创新是农业科技的第一生命力。在推进我国西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业科技却表现出明显的创新不足,即农业科技观念滞后、资金不足、体制不佳、人才短缺,这已经成为我国西部农业现代化发展滞后的最大“瓶颈”,为此,针对我国西部农业科技创新现存问题,需要构建一个与我国西部农业资源禀赋条件和农业现代化水平相匹配的农业科技创新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4.
文章根据资源禀赋在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从甘肃省农村资源禀赋的具体情况出发,探讨了甘肃省农村资源配置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以及甘肃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障碍性因素;并据此提出了甘肃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具体思路,以及提出了如何使甘肃省有限的资源按照其具体的禀赋特征进行有效地配置,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发展农业生产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的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要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只有稳妥地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使农村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较大规模的商品经济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的农业转化,充分发展农业的基础作用,整个国民经济才能有长期稳定发展。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适度规模经营已显示了强大的威力。它适应了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6.
中国历代农产量的扩大和赋役制度及学术思想的演变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人类社会是处在不断向前发展、不断向前运动的过程中.社会不断向前发展、运动的泉源,归根结底是决定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周秦以来二千多年,在我国历史上生产领域中占主要地位的是农业生产,认为二千多年来的农业生产力是在不断的发展着,是每个学习历史的人都能同意的;但是二千多年来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历史过程——就是说在某一定的历史阶段上发展到某种程度——是怎  相似文献   

7.
明朝处于我国封建社会的晚期,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潜藏着新因素的萌芽.对农业生产作出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调整,其表现在选育优良品种,自国外引进新品种;扩大经济作物的种植,发展农村加工业;推动农产品商品化,发挥区域农业特色.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农业人口占80%、农业生产力水平发展极不平衡的国家,如何实现农业现代化,邓小平十分关注。邓小平认为,中国农业走向现代化,一是要根据生产力发展水平适时调整生产关系,使之适应和促进生产力发展;二是要坚持工业支持农业,促进农业现代化;三是要大力发展科技,依靠科技解决农业现代化问题。  相似文献   

9.
我国创意农业发展水平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我国创意农业发展现状基础上,结合创意农业的内涵、特征、类型、影响因素及相关研究成果,构建了我国创意农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变异系数权重TOPSIS法建立创意农业发展水平评价模型,对我国25个地区创意农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产业规模、基础设施、创意资源对创意农业发展影响较大,说明创意农业的发展需要科技投入和创意资源的支撑;我国创意农业还处于初级阶段,发展程度不高,25个地区创意农业平均综合得分仅为0.268;各地区间创意农业发展不平衡,且这种不均衡往往与所在经济区无关。依据评价结论,提出了促进我国创意农业健康快速发展的政策建议: 大力培育创意农业企业,实现创意农业产业化经营; 促进高素质人才向创意农业流动,并有效提升从业人员素质;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创意农业服务环境; 深度挖掘创意农业资源,丰富创意农业形式和内容; 加大创意农业的资金投入,促进创意农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建国以后,在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曲折的发展过程中,生产力要素配置规律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八十年代农业经营方式的改革,其效果都因是否遵循生产力要素配置规律而明显不同。回顾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历程,违背生产力要素的配置规律,是造成我国农业长期落后和农村贫困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国的二元社会、经济结构及由此带来的破坏生产力要素配置规律的种种因素仍在起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概括农业旅游资源内涵和黑龙经省农业旅游资源概况的基础上,提出了黑龙江省农业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依法照章,合理规划;立足当地,因地制宜;以农业为主体,整合资源;分阶段开发,注重美观;深层开发,确保特色;适度开发、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12.
面对我国人口压力大、农业资源存量少、人均占有水平低的基本现状,农业发展必须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道路.以农业大省湖北省为例,在分析农业发展目前所面对的资源与环境现状的基础上,深入探究了湖北农业资源和农业环境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支持所遇到的巨大压力,并就此提出了对策性思考.  相似文献   

13.
丰富的自然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它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但单纯依靠丰富的自然资源将会形成经济的劣势,因此要合理地开发自然资源,尤其是在西部大开发中,我们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作代价,应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论西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农业在西部区域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但由于西部农村人口的过快增长、资源的过度开发 ,加之长期形成的粗放经营为特征的发展模式在短期内难以改变 ,使西部地区原本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资源、环境与农业发展的负反馈效应不断加剧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很多问题。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与实施中 ,西部农业要加快“两个根本性转变进程” ,走现代化和生态农业的发展道路 ,实现资源、环境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旅游业作为西部的支柱产业。其旅游资源的特色是 :旅游资源丰度大 ,精品生态旅游资源多 ,少数民族风情优势突出 ,旅游资源组合度好。西部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是 :旅游资源开发不够 ,旅游基础设施薄弱 ,缺乏科学的区域性旅游规划 ,旅游开发资金严重短缺 ,旅游专业人才严重缺乏。西部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是 :制订科学的高水平的区域旅游发展规划 ,实施“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 ,实施旅游精品战略 ,创一批旅游名牌产品 ,多渠道筹集旅游发展资金 ,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旅游业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西部土地面积辽阔但生态环境脆弱这一特点出发,提出在西部大开发中,必须加强土地资源计划管理,优先建设两个生态工程,正确处理开发用地和保护耕地的矛盾,发展高科技农业推进西部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巩固陕甘宁边区的民族统一战线,为了揭露国民党顽固派摧残人权的种种罪行,有效地同国民党进行争民主的政治斗争;为了消除边区的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的不良影响,更好地巩固和建设边区;为了发扬国际人道主义精神,造就一批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国际盟友,陕甘宁边区政府一方面领导边区军民英勇抗敌,另一方面又在边区实行维护和保障“人民之人权”,从而使这块抗日根据地的人权状况在当时的中国是最好的,成为“民主中国的模型”。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的条件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是树立科学发展观、建立循环经济、推进农业生态文明和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客观要求。我国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既有资源、经验、市场、劳动力和政策等方面的有利条件,又存在农业资源短缺、人地矛盾加剧、农村生态环境恶化和农民整体文化素质偏低等制约因素,应当采取积极对策与具体措施,发挥优势,扬长避短,促进现代生态农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日本农业现代化之路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本农业现代化走了一条与欧美先进国家实现农业现代化不同的道路,取得显著效果,被誉为“日本模式”。日本农业的最大特点是人多地少,土地分散,小规模经营,根据这一国情日本选择改良品种和改良土壤在先,机械化在后的道路,具体路径:“土地改良———化学化———良种化———机械化”。中日两国的农业资源和农业环境禀赋有许多相同之处,日本农业现代化的经验教训对正在发展中的中国农业现代化有一定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浅析制约“三农”发展的瓶颈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问题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关键.但是目前我国农业自然资源流失严重,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滞后,公共物品资源匮乏,农业投入不足,这些是制约我国"三农"发展的瓶颈.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我们必须依据中国农业、农村、农民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应对措施,寻求一条工农互补、城乡统筹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突破制约"三农"发展的瓶颈,妥善解决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