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牟洁  赵璋 《社区》2002,(1):30-31
舒乙小传:1935年8月16日生于青岛、满族,著名作家老舍之子。毕业于苏联列宁格勒基洛夫林业走学。1978年开始文学创作,现任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全国政协委员。  相似文献   

2.
3.
建国后至50年代中期,许多民主作家怀着建设新中国的理想,转变自身思想立场从事文学写作,并一度取得了新政权的信任。然而“文革”的到来彻底打碎了他们的文学梦,迫使他们做出不同的人生精神选择。巴金、冰心、老舍是这个时代特殊的精神形态典型。他们没有放弃人类精神向度,即在精神的失落与失重后寻求精神攀升。揭示这类作家的心路历程,是为了引起人们对当代作家精神状况与命运遭际的再思考。  相似文献   

4.
5.
从老舍新诗具有启蒙和抗战的双重身份,从老舍新诗创作由"舍予式"到"老舍式"的发展轨迹,来论述老舍新诗叙事性的嬗变以及它们对中国新诗叙事性所做出的成绩和提供的经验教训;最终得出老舍是一位优秀的现代抗战诗人和讽刺诗人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鲁迅和老舍是两位堪称讽刺小说的大家.由于生活经历、美学理想和追求不同,他们讽刺小说呈现出各异的风采.  相似文献   

7.
老舍是满族作家,并不只是因为出身于满族,而是他确实写过反映满族生活的作品。但老舍又跟其他少数民族作家有一个显著的不同,他的全部作品,反映汉族生活的占绝大多数。因此,使研究者碰到了一个难题:如果把老舍只作为满族作家的代表,实际上降低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如果因为老舍跟汉族文化有密切的联系而否认他的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满族特色,也不完全符合实际,为许多少数民族同志所不同意。老舍的作品题材多样,形式多样,古今中外无不涉及,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有卓越成就的多产作家。我们选择了《茶馆》和《正红旗下》两部满族特色最鲜明的作品,探讨一下老舍作品中满、汉文化交融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亲情     
放学回到家,看见妈妈正坐在沙发上照镜子。我奇怪了:妈妈从来不对着镜子梳妆打扮的,今天有点反常啊!我走到她跟前,问“:妈妈,您在干什么?”妈妈还是对着镜子,没有理我。我提高声音:“妈妈,你在干什么呀!”她似乎终于听见了,转过头来,笑眯眯地问我“:愿意帮妈妈找白发吗?“”当然愿意啦!”我还补充说“,你肯定有很多白发,信不信?“”哼,才不信呢,你能找出一根白发来,就算你厉害。“”好,一言为定。”嘿嘿,一定得找出几根白发给妈妈看。我放下书包,双手在她乌黑的头发里找来找去,边找边问“:妈妈,您今天怎么突然想起要找白头发呀?“”还不是你…  相似文献   

9.
老舍的幽默     
杨海亮 《可乐》2010,(4):37-37
一天,朋友来访,问老舍最近在写什么。老舍故作神秘地回答:“我正为‘皇帝’当‘奴才’呢!”朋友不解其意,走近书桌才知道,老舍正在替末代皇帝溥仪润色《我的前半生》一书。  相似文献   

10.
亲情     
洗脚,在长长的一生中不知要经历多少回!可对从台湾回到日夜思念几十载的故乡的沈先生来说,却经历了一次永难忘怀的洗脚…… 入夜,故乡的灯不再是记忆中昏黄昏黄的了。如同白昼般的光亮抚平了他饱经风霜的额头的皱纹;当灯的光亮流入他的瞳孔时,心的深处激荡起阵阵的涟漪…… 亮闪闪的灯,静静地倾听着阔别四十年的交谈:夫与妻、父与女流着泪诉说着四十年的相思。甜、酸、苦、辣,化成一股亲近的泉水,流进了心的深处。 灯下,女儿们打来了半盆清清的温水,为离别了四十年的父亲洗脚。那水,暖暖的;那手,绵绵的——搓呀、洗呀、揉呀,浸透了无尽的柔情。老人感到一阵痒酥酥的惬意一下子从脚底涌进了心田,脸上挂着的是如同孩子般晶莹的泪花。 他望着那双已经长大的女儿,喃喃地自语;“幸亏,在那边没再娶啊!要不然、要不然……”  相似文献   

11.
谷林先生在<鲁迅纪念会>一文中,记载了1945年重庆知识界的片段,其中老舍在纪念鲁迅会议上的演说,很是形象: 这中间又看到坐在靠里角左侧的老舍,把一卷纸交他的邻座,示意往右传递.传到了坐在靠右壁角落的胡风手里.胡风接过,低头细看,很看了一阵子.然后伸长脖子点点头,又把卷子传还到老舍那里.老舍发言原来是这次纪念会的大轴节目:朗诵一章<阿Q正传>.说是朗诵,可是发音不高,也没有那种诗人气派的抑扬顿挫,显得沉静温雅,字句却分外清晰,听来直沁心脾.几十年过去了,犹若余音绕粱,平生机遇,仅此一遭.<阿Q正传>当然无人不晓,小说里原本很有些逗乐传神的描述,意想不到的是经过老舍口传,旧篇恍成新章,一座尽靡,无不开怀绝倒.朗诵之前,老舍还有一段开场白,也是同样声腔,反响热烈如潮,他说罢一句,满座便是一阵哄笑,老舍则纹丝不动,少俟片刻.再以平易的音调,续发蕴藉的妙绪,递推以迄终场.  相似文献   

12.
老舍的幽默     
老舍先生的文学语言朴实无华而又幽默诙谐,具有很强的北京韵味,仅从他的几封信件中,就可窥见一斑。1930年5月,老舍辞去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一职返回北平,暂时居住在朋友白涤州教授的家中。北平当时很有影响的文艺团体——笑社获悉消息后,当即委派作家陈逸飞登门造访。彼时不巧老舍正在午睡,陈逸飞不忍打扰,就留下一封信,希望老舍能担当笑王一角。第二天,陈逸飞就收到老舍的回  相似文献   

13.
亲情     
什么是亲情? 子女生病了,父母在床前嘘寒问暖,这是亲情。  相似文献   

14.
亲情     
亲情是人间最美好的一种感情,它是一种以血缘关系来支撑的情感。亲情是无价的,它不能以任何东西来衡量,在亲情面前每个人都不分尊卑,我们都可能为了维护它而付出的一切。  相似文献   

15.
老舍茶馆     
座落在北京前门西大街上的老舍茶馆是以艺术家老舍及其名剧命名的茶馆,它浓郁的文化氛围吸引了众多南来北往的游客,300多个座位日日嘉宾满座。 既然是茶馆,当然是名茶荟萃,精品纷呈。花茶有茶王、雪花、牡丹绣球、出水芙蓉、宫廷玉坠;绿茶有龙井、碧螺春、大白毫、绿银针、黄山茅峰;红茶有上等乌龙、铁观音、玉露高山茶、云雾高山茶;还  相似文献   

16.
趣味老舍     
2009年2月3日,是老舍先生110周年诞辰。这位素有“人民艺术家”之称的老先生,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那些读之令人唇齿留香、“京味儿”十足的文字作品。当我们忆及老舍先生,他仿佛离开并未太久,仿佛仍旧活在北京城的丰盛胡同里,活在他的“丹柿小院”里。他活得实在、鲜明、有情趣、有韵味,他活在每一个细节里。想起“老舍”两个字,就如同听见了咿咿呀呀的胡琴声,就如同品尝了一口浓郁的花茶。这就是老舍先生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17.
壮族民间长诗《唱离乱》的艺术个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唱离乱》又称《离乱歌》,如按原壮语篇名直译,则应译为《贼歌》①。全诗二千多行,是桂西田东县岩仰歌圩上所唱的两万行“嘹歌”中可以独立成篇的第五个篇章,也是当地每届歌圩必唱的传统作品之一。②它在壮族群众中已经流传了四百多年,至今仍为壮族人民所传唱。  相似文献   

18.
扭曲的亲情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生在世,父母情、恋人情、朋友情;亲情、爱情、友情,古往今来,可谓“情”满人间。在当今市场经济大潮中,有些人“悠悠万事,唯情为大”,结果一个扭曲的“情”字,演绎出一幕幕揪人肺腑的悲剧。 窃巨款 尽孝心 武振海是个刚从大学毕业的青年,分配在河北省魏县林业局项目办工作。他工作勤勤恳恳、安分守己,深得同事的好评。可谁也没有想到,几年后他却在扭曲的“孝  相似文献   

19.
陈邦彦(1603—1647),字令斌,号岩野,顺德龙山人,明末岭南抗清烈士,著名诗人、散文家,与番禺的黎遂球、南海的邝露并称为“岭南前三家”,有《雪声堂诗文集》、《南上草》等遗世,后人编为《陈岩野先生全集》。他的诗歌师法杜甫,笔力老健,感慨深沉,有“粤中杜甫”之称。  相似文献   

20.
老舍有明确而独到的诗学理念,他对旧诗的态度是平允的。他的抗战诗歌是血性文字,富有正义感和责任感,反映了团结御侮、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他描写日常生活的诗歌鲜活明丽,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审美化特点和他将人生艺术化的追求。他1949年以后的诗作则存在政治化、口号化的弊端。温和的幽默是他旧诗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