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宗教之路是人的堕落之路,人因作恶而远离上帝,人因向善而追寻上帝。哲学之路是上升之路,人生而自由,人类的历史是从恶向善的历史,是追寻上帝的历史,是没有上帝而又要自由地悬设上帝的历史。马克思主义认为,不仅要让每个人的自由意志、善、恶共存,而且要让每个人获得现实而全面的自由,使每个人都成为上帝。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中西传统的人性论为例,揭示中西文化传统基本价值观的相似性和可比性。第一部分以类型分类和概念分析方法,按“人性是善还是恶”、“什么是善恶的中道”、“如何认识和克服恶”三个问题,梳理儒家各派的人性论。第二部分从西方思想史料中寻觅相同的问题和相应观点。最后比较中西人性论的特点和阐述两者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3.
尼采认为,基督教道德价值作为一种反自然的道德,是否定生命本身的.道德对生命的否定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道德弱化生命,敌视生命,危害生命;二是道德作为一种保存手段在保护弱者的时候否定着作为生命力象征的强者的价值.尼采对基督教道德价值进行重估,目的是要对道德价值进行重构,建立一套新的道德价值表.在尼采看来,基督教道德价值本身的价值是反生命的,是"不道德"的,为了道德地生活,必须要有新的道德价值.  相似文献   

4.
陀氏认为人的本质是一种非理性的自由意志,而自由又分"恶的自由"和"善的自由"两种,这样自由就成了人性与兽性的矛盾统一体.其笔下所有的人物都不过是对人性钟摆的最初、最低、最高的区间轨迹的勾勒,象征性地表现了人性终极性的本质维度:自由、罪恶、梦想的相互撕裂和相互充实、相互矛盾和相互统一.由此,陀思妥耶夫斯基就成了一个称量一切的伟大作家.  相似文献   

5.
黑格尔的自由观是一个自由谱系学,它是通过综合扬弃康德和经验派的自由原则而提出来的。意志是自由的,它是自由的基本规定,但同时又是一种形式的自由、主观的自由和抽象的自由。黑格尔认为自由还有质料的规定,即它应该包含现实的经验自由,其中包括各种感性的冲动。真正的自由是一种具有普遍必然性的具体自由,即现实的自由,它体现为法权的自...  相似文献   

6.
福柯的新政治观:一种微观权力的谱系学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西方政治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以阶级和国家为核心的宏观政治概念遭到质疑,一种围绕日常权力关系形成的"微观政治"构想脱颖而出。这种微观政治回应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各种新社会运动的政治诉求,表达了一种"日常生活的政治"或者"后现代的政治"。福柯的新政治观就是这样一种典型的微观政治构想。他以权力谱系学为基础,着力揭示了微观权力的种种形式,由此重新定义了"权力"和"政治",提出了微观政治的基本构想。在分析以"圆形监狱"为模型的权力运作机制的过程中,福柯探讨了作为一种自由实践活动的"抵抗政治"的可能性条件,从而建构了一种反本质主义的和多元主义的新政治观。这种新政治观集中体现了西方后现代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倾向。  相似文献   

7.
上帝存在与恶的问题是中世纪哲学重要问题之一。恶的问题通常被用作反驳上帝存在的理由,而应对这一诘难,为上帝存在的信仰作辩护的理论,就是神正论。圣托马斯·阿奎那在《论恶》一文中对恶的本质和恶的来源问题进行了仔细的澄清。本文通过对圣托马斯·阿奎那论证思路的分析和整理,认为其神正论有两大要点:第一,将恶解释为具体的善的缺失,从而对恶作了非实体化的处理,使其不具有本体论地位。第二,对自由意志与恶的关系的解释是,上帝不能给被造物一种只可行善不可作恶的自由意志,意志自由的本质在于可选择性。因此,上帝存在与恶的问题是相容的,恶的问题并不能作为否定上帝的存在的理由。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多元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和分化造成了不同主体价值取向的冲突,影响了公共政策的合法性。因此,整合多元价值观,建立以“人”为中心、以公正为准则、以公共利益的实现为手段、以国民幸福感的提升为旨归的价值谱系,才能实现政策之善。公共政策这一价值谱系的实现,需要培育具有公共精神的政策主体、拓展与优化政策运行领域、加强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协商互动,完善和强化对公共政策执行过程的监督等。  相似文献   

9.
善能否战胜恶的问题可以转述为人类道德是否进步的问题,进而与历史决定论问题相关联。马克思主义对人类历史发展历程进行了科学的分析,揭示了社会主义必然战胜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从而揭示了善战胜恶的历史必然性。同时,马克思主义还提出了人们的现实选择和现实努力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通过道德实践提升自身道德修养,成为孔孟之后至今一直在研究的道德主题。而王阳明在其道德自觉理论中提出了人“无善无恶”的本性,并强调这是人类将自身道德境界提升到“至善”的前提和基础,这也是王阳明道德自觉论的核心思想。在当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背景下,王阳明道德自觉论展现了重要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1.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 ( 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公元 1 844— 1 90 0年 )是德国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最敏锐地反映资产阶级要求的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他的政治哲学形成于 1 9世纪 70— 80年代。他从当时德国资产阶级实际发展的状况出发 ,宣称要摧毁“一切旧的价值体系”,并重新估价一切价值 ,创立以“权力意志”论为基础 ,以“超人”学说为核心的强者的价值体系。尼采的政治哲学就是建立在这种价值体系之上的 ,具有浓重时代气息的社会政治思潮 ,对当时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尼采颠覆了传统柏拉图主义的“两个世界”学说,代之以新的“两个世界”理论。同一个世界在他那里被分为了深层和表层这样两个层次,居于深层的是权力意志的世界,附于表层的是外观世界,而通过权力意志的透视,外观世界从深层世界中涌现出来。就尼采仍把世界一分为二而言,他的世界观依旧是一种柏拉图主义的世界观,当然,这是一种经过转换,改装了的柏拉图主义世界观,即颠倒的、内在论的而非超越论的柏拉图主义世界观。  相似文献   

13.
尼采认为,欲望的中心即意志是构成世界的最基本成分,世界就是权力意志。变化和时间性是世界的本质的一部分,变化是无限的,而空间和力的数量是有限的,这两个思想结合起来从而使他相信世界永恒轮回的观点,但他又认为世界没有最终目的。他的世界理论并不是悲观主义的和彻底的无神论的。  相似文献   

14.
尼釆的反基督教就是反對基督教的價值觀。他認為基督教的價值觀源於欺騙和虛構,出發點是邏輯等形而上學手段,因而是和生命的法則相對抗的。它使人類喪失自我,忘記生命的意義,失去活力。所以他要徹底砸碎這一價值體系。在這一廢墟之上,他要重建一個尊重自我、尊重生命的價值體系。他的價值觀的出發點是肉體和本能。  相似文献   

15.
尼采的认识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人类认识的性质及其可靠性的理论是尼采认识论的主要内容。尼采倾向于怀疑所有的所谓人类知识,他认为没有真正的人类知识之类东西,有的只是对人类有用的信念,一切都是人们想象力的虚构物,人类认识的可靠性是不能被证实的。但并不能由此就认为尼采是怀疑论者,他其实只是一个激进的批判者。  相似文献   

16.
尼采道德哲学的现代阐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尼采的道德哲学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道德哲学或者伦理学,它是一种本体意义上的生命意义哲学。尼采整个道德哲学的出发点和目的,便是为生命赋予意义,他是站在生命立场上否定旧的道德价值,而又站在生命立场上呼唤新的道德价值。这样一种以生命意义为核心的道德哲学,剥离了道德价值对生命价值的"遮蔽",生命价值获得了"澄明"和"敞亮",确定了生命价值的一阶地位。这一思路对现代哲学,尤其是存在主义哲学以极大的启发。  相似文献   

17.
从尼采独特的认识论原理--透视主义的角度,阐述关于审美本质的学说.尼采提出透视主义认识论,是为了从根本上维护感性世界的价值,同时也界定了审美的本质.透视主义是我们进入尼采美学之思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8.
尼采用既尊超越性个性又重差异化整体的个性整体主义来概括个人和社会的价值关系,它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推崇超越而充实的个性化生存;二是维护蕴育这种个性化生存的等级制整体。这一原则强调人际相关性,高扬创新性个性对于生命完善和社会发展的价值和意义,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原子式的个人主义"对人的存在及其价值实现的机械性抽象思考。其根本局限在于盲目人的实践性,陷入了人性理解上的先验性和价值导向上的表面性、矛盾性及片面性。  相似文献   

19.
尼采悲剧理论可以追溯到希腊悲剧。在悲剧起源问题上,尼采以日神的“恬静”与酒神的“醉狂”经希腊人意志活动而结合来解释“悲剧的诞生”;在回答如何对待痛苦死亡这一哲学终极问题上,尼采改造了叔本华哲学,将人生的悲剧性与希腊乐观的人生态度调合为一;通过对悲剧“音乐精神”的分析,尼采张扬了非理性主义,显示出西方哲学对人类生存世界的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20.
在普法战争的炮声中,青年尼采沉思并写下了《悲剧的诞生》这部著作.这不是一部思古之作,而是面向德国文化、文化德国的未来之作.在德国即将统一,走上世界历史之际,他在思考德国要走一条怎样的文化道路,应当创造何种民族文化,成为何种文化民族,担当何种文化使命.而他关于德国文化、文化德国的想象为我们思考中国文化、文化中国的问题提供了一个参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