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果说艺术创作有艺术家个体情感、生命体验和社会经历在其中,那么从梁明作品中看到的生机、隐喻与多义正是他艺术与人生的写照。  相似文献   

2.
梁启超的“情感说”建立在分析文学作品的基础上,并推及人生观。他认为,文学作品是情感的表现,好的作家只有具备高洁的情感,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传世名篇。在人生中,情感的稳定指向是趣味,一种高级的趣味,必然关乎伦理,关乎宇宙人生。总体来看,梁启超的“情感说”试图建立“小我”与“大我”之间的桥梁,推崇一种超功利的人生态度,将崇高与“无我”当作人生的追求,因此,“情感说”就具有了深刻的人生论美学意义,体现了终极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3.
桂林民歌传承人秦国明的人生旅程与他对民歌的情感相依,自觉创作民歌、传承民歌是他对"歌之情感"的另类表达。"歌是命来命是歌",秦国明把自己对山歌的情感表达到了极致,其原真的"自我"情感是自身传承和传播民歌的内生动力。秦国明情感的流变与社会的变迁紧密相连。在社会变迁的大环境下,秦国明人生旅程中的"社会人"情感的变化正反映了桂林民歌的历史传承和桂北的社会进程。"自我"微观情感与"社会人"宏观情感共同构筑了人的情感世界,激发了人的文化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4.
梁启超以"趣味主义"作为他的信仰、人生动力.他的"趣味主义"以情感为本位,是主体性、创造性与自由性的统一,真与善的统一,这种人生观是梁启超历经人生坎坷而不颓唐的重要的精神力量.梁启超提倡情感教育、趣味教育,即美育,这种学说是他济世情怀的突出体现,也是他所探索的救国救民的道路之一.  相似文献   

5.
废名以西方生命哲学和中国的佛道学说为哲学根柢,从独特视角体验苦难人生中生与死的矛盾,在描写死亡情绪及情感方面融铸宗教、审美与哲学等多重话语,体现出他对人生乃至生命意义的独特思考与阐释。  相似文献   

6.
南唐后主李煜的词不仅艺术高奇,秀逸绝伦,而且真实地再现了他一生喜怒哀乐的情感流程和血泪斑斑的心路历程。寻绎李煜词创作的心理过程,他对客观事物细微敏锐的感知,对情绪、情感的透彻体验,对命运人生不可把握的真实体悟,都充分表达了他生命的个体趟过人生长河的独特的心灵感受。  相似文献   

7.
贾宁 《社区》2013,(21):52-53
与自信相对应的是自卑。自卑是一种自己觉得低人一等的惭愧、羞怯、畏缩甚至灰心的复杂情感。有自卑感的人,轻视自己,认为无法赶上别人。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自卑之中,他就选择了一条痛苦的人生之路;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自信之中,他就学会了快乐地生活。  相似文献   

8.
晏几道的《小山词》大多书写歌儿舞女的音容笑貌、深婉情思和人生际遇,这些女性原本是词人可以亲近的对象,可是词 人家道中落、辗转飘零的人生经历拉开了他们之间的距离,使女性仅仅停留在他对往昔的追忆和留恋中。由于花与人类的文 化精神之间存在着同构关系,因此晏几道便用花衬托或比喻女性的美好,以花联结自己对女性的记忆,既赋予了女性美深刻的 内涵,又展现了他和女性在叶底花间的情爱体验。所有的书写均由晏几道的视点出发,他将女性作为自身情感的载体,颠覆了 将歌女视为遣兴娱宾的工具、忽视女性主体经验的创作范式,赋予词作思想情感的超越性和艺术上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9.
陈骁 《新少年》2013,(6):27-27
窗外的雨淅淅沥沥地下着,沿着屋檐直淌而下,穿成了一串串儿晶莹剔透的珍珠。我默默地注视着窗外,聆听着大自然最和谐的天籁。这雨声,让我想起来自心灵深处的声音。那是六年级暑假的最后一天,我看着晴朗的天空,毫不犹豫地出去疯玩儿。没料到,忽然间,大雨磅  相似文献   

10.
许地山与他同时的作家最不同的一点是他对宗教的兴趣,他的诗文充满了空灵、宁静、超脱的气氛,他的小说多为富于教谕的近乎传奇的故事。就文学创作的宗教情感而言,许地山有一种基督式的“爱”的情感,这从他的散文《落花生》,小说《春桃》、《缀网劳蛛》等作品中可以看出来。许地山本人的宗教意识,最强烈地体现为宗教救世主义,他在《英雄造时势与时势造英雄》的演讲中表明了他这种思想,他的中篇小说《玉官》体现了这种思想。爱的哲学与救世主义引发许地山对人生社会的思索,但其消极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  相似文献   

11.
水族文学史上,潘一志诗歌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一生创作的四百余首诗词(对联)是他人生忧国忧民、柔肠多情、憎恨侵略暴政、热爱自然情感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2.
张耒是北宋后期重要的赋家之一,他的辞赋很好地表现了对人生的理解和对人生苦恼的超越,展现了当时文人普遍关心的人生问题。在艺术表现方面,他的赋追求流畅自然而又含蓄蕴藉的美,追求情感和哲理的和谐统一,很好地诠释了当时平淡清旷而又意蕴深邃的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13.
声音     
与其说我们不会休息,不如说我们在集体勤奋的传统信仰下不敢休息。——休年假制度引发的热议人生最大的遗憾是:人死了,钱还没用完;人生最大的悲哀是:人没死,钱却用完了。  相似文献   

14.
上帝的声音     
他在四十岁那年忽然得志,仕途一片光明,荣升为某小城建筑行业的主管。随后而来的社会交往令他整天不得喘息。这种生活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但连续半年之后,他基本习惯了,甚至喜欢了。  相似文献   

15.
忧郁美是巴金小说的主要审美格调。这种具有巴金特色的忧郁美,是他从社会人生中所体验到的忧郁性情感的对象化。巴金通过创造一系列栩栩如生的悲剧典型来体现忧郁美。忧郁美的艺术魅力在于它既有着深厚的社会心理和审美心理基础,又与巴金的青春热血型情感个性相对应,因此具有撼人心弦的审美力量  相似文献   

16.
论叶赛宁诗歌的二元对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现代诗人叶赛才的作品大多优时伤事,无论歌颂自然抑或慨叹人生都流露出深沉的忧郁、感伤。这种“绵绵不绝的哀愁”是世纪初俄国的社会文化、自然人生种种问题在他的灵魂深处激起的情感焦虑。这种焦虑,在其诗中则表现为自然、社会、人生多种元素的两两对应,即:诗人情感集中指向的事物总是成对的,并且其存在方式亦呈对应、对立状态,从而在诗中形成明显的、多重的二元对立。这些对立,是诗人内在的深层感情纠葛的外在显现。研究这些对立,可以发现诗人内心焦虑的轨迹。揭示其深层文化底蕴。乡村与城市的二元对立叶赛宁诗中最引人注…  相似文献   

17.
父亲的声音     
我们一家人对父亲的恐惧已经成了一种自然反应,甚至连母亲也怕他。小时候,我和妹妹以为每个家庭都是这样的——家家户户都有个酗酒的父亲,不知道他什么时候会发酒疯,无论怎么做都不合他的心意。  相似文献   

18.
声音     
《成才与就业》2011,(24):3-3
职场:先升值,再升职;沟通:先求同,再求异;执行:先完成,再完美;学习:先记录,再记忆;人际:先交谈,再交心;事业:先成长,再成功;人生:先站住,再站高;创业:先仿造,再创造。搞清先后顺序,做事不费力。  相似文献   

19.
所谓“盛唐气象”,是人们对盛唐诗歌总体风貌的一种体认、概括与评价。它应蕴含这样一些审美特质:一、丰富的社会、人生内容与深厚的情感体验相交感所生发出来的强大的情感力量与气势;二、词理意兴浑然一体,意境浑厚博大;三、刚健、明朗、自然、流畅的语言风格。以此去审视王维的古体诗,可以发现他在作品中歌颂理想,肯定人生,干预社会,表现出一份积极入世的情怀,故而显露出高昂的情感气势;与此相应,诗中的意境是雄浑与博大而非平和与淡雅;语言上,则是在自然、流畅中持有一份刚健。王维古体诗中的这些风格特征,完全融会在“盛唐气象”之中。而这种风格的产生与显现,正是“盛唐”这一特定时代精神的产物。  相似文献   

20.
现实主义文学巨匠茅盾,从他一九一六年进商务印书馆,开始“叩文学的门”起,就把文学与社会人生牢牢地挂在一根线上。他也曾提倡过左拉的自然主义,那是为了反对面壁虚构、脱离现实的旧文学;他也曾鼓吹过罗曼·罗兰的新浪漫主义,那是因为他相信它“能够补救以往文学之不足而综合地反映人生”①。“为人生而艺术”,始终是茅盾接受这种种主义的基石,也是他半个多世纪文学生涯的奋斗目标。本文将从他的早期小说创作入手,探讨这位杰出的文学大师对人生的独特思考方式。文学为人生,表现人生,批评人生,改造人生,是茅盾现实主义文学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