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于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评价而言,从不同的视角和原则出发可以导致不同的评价方式。但是无论何种评价方式,都是对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成果做出恰如其分、符合实际的价值判断。根据对哲学社会科学创新成果进行评价主体的不同可以区分为专家同行、政府机构和公众舆论的评价。不同评价主体的评价方式在理论和实践上有其必要性和合理性,也各自存在着的一些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2.
潘信林  骆枳 《探求》2023,(6):58-69+86
哲学社会科学教材是知识传播的重要载体、教学研究的基本工具,在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推动国家与社会进步、铸魂育人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教育评价关乎教育质量,建构哲学社会科学教材评价体系是建设高质量哲学社会科学教材的必然要求。在深入研究哲学社会科学教材评价的目标向度、价值向度、内容向度、实践向度的基础上,提出坚持政治性与价值性统一、学理性与教学性统一、继承性与创新性统一、系统性与针对性统一、中国化与国际化统一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3.
关于哲学社会科学评价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下学术评价功能的错位与缺失是学术不端和腐败行为频发的重要诱因。在新时期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大背景下,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哲学社会科学评价的内涵和功能,从评价理念、评价体系、评价时效和评价环境等方面有所创新和发展,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建立科学公正的哲学社会科学评价体系,这是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克服学术不端行为、抑制学术腐败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4.
成果评价必须处理好的五个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是指对社会发展或科学进步中的问题,系统地搜集资料,运用科学方法,通过创造性智力劳动,产生出的具有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知识产品,通常以专著、论文、研究报告、译著、软件等形式体现出来。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评价就是对研究成果的创新性、科学性、价值性和规范性及其程度进行评定,发现、肯定其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并及时向社会推介,使其尽快社会化,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作为一项复杂的科学评价活动,它是哲学社会科学科研管理的重要环节,是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和发展、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科研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和保障,也是哲学社会科学科研管理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客观、公正、科学、有效地评价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对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文章分析了现有哲学社会科学评价范式的现状及特征,以软科学成果的要求为切入点,揭示目前哲学社会科学评价范式的矛盾性,并构建哲学社会科学评价范式应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现实需要和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特征出发,以现实性、价值性、创新性为总原则,设计出一套科学、公正、客观、操作简便、实用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体系。此体系既兼顾到科研管理部门及评价机构的管理需要,也考虑到专家评价的可操作性。它可以为各类型科研管理部门和评价机构在实际评价中借鉴使用。  相似文献   

7.
《创新》2019,(1):93-110
提高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社会服务能力,既是回应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的新要求,也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使命所在。文章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等方法发现,我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社会服务能力在服务意识、理论储备、能力水平、成果转化和智库建设等方面已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存在主动服务意识淡薄、服务能力有限、服务信息不对称、成果转化率偏低、社会服务能力有待加强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社会服务水平、提高思想认识、增强人文社会科学辐射能力、强化人文社会科学的宣传作用、提高社会服务反应能力、加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和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等六点对策建议,为新时代我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社会服务水平提升到一个新高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管理创新作为创新体系的子系统,通过科研组织、选题制定、计划实施、过程管理以及成果评价等方面,对促进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有着重要作用。科研创新与管理创新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具有协调互动功能。要充分发挥管理创新在科研实践全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必须将管理创新纳入科研创新的范畴,在政策导向上予以重视,在评价机制上予以科学认定,通过科研创新与管理创新的互动,推进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和人才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9.
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是社会科学科研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社会科学科研管理的一个难题。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下,哲学社会科学得到了迅猛发展,社会科学成果评价的目标、功能、任务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随着学科的渗透、交叉与融合的不断加强,对哲学社会科学成果的评价越来越要求从重数量向重质量、从重过程向重结果、从重静态评估向重动态评估转变。由于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预测性和超前性、  相似文献   

10.
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果评价是社会科学科研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社会科学科研管理的一个难题.文章根据直接指标和间接指标设计了初级、高级成果评价指标体系,探讨了如何在一般性成果评价、科研人员考核、职称评审、成果鉴定、成果评奖等管理工作中应用该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1.
关于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转化对策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推动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转化是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当务之急。在思想观念上从专注基础到强调应用,在价值取向上从形式关注到内涵提升,在运行机制上从伴生推进到自主完善,在管理方式上从立足服务到着眼发展,这是促进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转化的必然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为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建构确立了历史起点,也开启了其百年建构的历程。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战略部署就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百年建构历史逻辑发展的必然。在各个历史时期,党团结带领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科学地回答和解决了中国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产生了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创造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取得了系列重大成就,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战略部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和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3.
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转化的特点、途径与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时期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和繁荣,要求人们用科学态度来对待哲学社会科学及其成果的转化,探索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转化的途径,建立成果转化的保障措施和运行机制,形成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的社会环境,以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14.
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评价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社会科学评价机制的建立和完善直接关系到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和繁荣。目前的评价机制过于重科研,轻教学,并且严重依赖学者的成果数量和同行评议及其所负责课题的级别等等“硬性指标”,容易助长不良的学术风气,也容易造成评价的不科学和不公正。针对此问题,本文提出了建立和完善哲学社会科学评价机制的途径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以2002-2010年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为研究对象,分析获奖的届次、单位、学科、成果类型和获奖者分布。结果表明:成果奖奖项数稳定;高校特别是重点高校是主要获奖单位;社会学科获奖多于人文学科;获奖成果以著作为主;社科研究以个人研究为主,出现了一批多次获奖的优秀专家群体。建议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加大社科成果奖评奖的投入;健全社科优秀成果转化机制;加大社科成果奖宣传的力度;完善社科成果奖评奖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6.
在以全球化和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社会,人类所面临的诸多重大问题,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紧密结合,实现多学科交叉研究,共同担负起推进经济、社会、科学、文明全面发展的历史任务。大力推进新兴交叉学科的发展,对于加快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建设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围绕哲学社会科学新兴交叉学科的发展、本质、特征、方法,以及科研管理、信息交流和成果评估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是社会科学科研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社会科学科研管理的一个难题。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下,哲学社会科学得到了迅猛发展,社会科学成果评价的目标、功能、任务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随着学科的渗透、交叉与融合的不断加强,对哲学社会科学成果的评价越来越要求从重数量向重质量、从重过程向重结果、从重静态评估向重动态评估转变。由于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预测性和超前性、社会效益的滞后性、实践检验的不普遍性和间接性,它与自然科学研究成果在评价的客观性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如何确保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的客观性、有效性、公正性以及操作的简便性,并以此为契机形成一个科学、健康的科研导向,一直是广大社会科学管理工作者十分重视的问题,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的标准是科研管理创新的一个不懈的课题。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应遵循以下几条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8.
社会的发展首先是要确立一种适合于时代需要并具有超前性的理念.19世纪以来形成的发展现是片面的,是一种物化的发展观.而人的发展才是全面的本质的发展观.反观中国学科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本身,也受制于这种片面与物化的社会发展观的影响.重理轻文的学科价值观是近代意义的社会发展观在中国学术史上片面性理解的直接反映.哲学社会科学作为一种思想、道德与情感的力量,与科学精神应该是同质的.要想确立科学的社会发展观,就必须在思想和学术领域调整学科价值观.科学发展观不只是针对社会经济发展过程的一种反思,更是对于发展理念的反思.应该深入到对近代以来支配中国社会发展实践的传统的学科价值观的反思当中.中国物化的现代化的理解和实践、人的变革和制度变革的缺失,是与"重理轻文"、重应用轻原理的学科价值观有着至关重要的深层联系的."重理轻文"价值观形成的背后,包含有中国当代哲学社会科学欠缺学术理性和研究者脱离实际,甚至没有学术操守的现实原因:学术思想的"失语";学术道德的"失贞".坚持学术研究独创性原则和保障学术研究的自由环境,是成果产生和价值评价的重要前提.当前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作为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基本原则,"科学发展观"是当代中国前沿的意识形态,不仅具有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同时也具有人类性意识."科学发展观"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的空间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哲学社会科学的价值认识.对于文史等人文学科的重视和投入还必须加强,应该再进一步认识到第二层次的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等重要",即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同等重要,要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人文学科的发展.要完成学术价值观的转变,应尽快确立适应哲学社会科学本质特征的评估体系,尽快完成价值观念的转变:由注重外在评价转向内在评价,由注重结构评价转向功能评价,由注重量化指标转向价值指标,以适应未来文化发展和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文章认为社会科学科研成果转化要尊重科研规律,正视科研成果转化难、转化慢、转化率低等问题,分析背后存在的科研开发观念不强、成果质量不高、立项选题不准、转化渠道不畅、转化激励不够、转化投入不足等原因。围绕科研生产力发展,必须推动社会科学研究成果面向市场、面向社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选准课题;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以提升研究质量;改革科研成果转化机制以疏通转化渠道,注重利用互联网构建科研成果的共享平台,重视成果的二次开发,改革科研成果转化的激励机制以形成正向激励。  相似文献   

20.
文章围绕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哲学社会科学建设"这一新命题,从召开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大会,完善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制,制定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调整学科体系、办好国家和省市社会科学院、启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加大投入、加强和改进党对哲学社会科学的领导等八个方面进行了思考,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