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诗经》宗庙祭祀诗、农业祭祀诗以及一些其他类型的诗歌蕴含着《诗经》时代人们的宗教观念,包括有至上神崇拜;祖先崇拜;以德配天;自然崇拜;怨天、疑天、骂天等观念。  相似文献   

2.
先秦时期的祭祀禳灾是由早期天神崇拜、自然崇拜和鬼神崇拜发展而来的,从原始社会开始孕育,到夏、商和西周时形式逐渐多样化,春秋战国时则渐渐趋于衰弱。早期的祭祀禳灾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如消除人们对灾害的恐慌心理、提前防范灾害发生、与药物相结合有治疗作用,等等。  相似文献   

3.
欧阳萍  邱光华 《学术界》2004,1(4):203-206
桑林 ,在远古先民看来是生殖的象征 ,对桑林有着生殖意义的崇拜。他们选择在桑林中祭祀 ,祭祀时伴随着实质性的亲密行为 ,男欢女爱。后来 ,由此引发《陌上桑》一类作品的母题  相似文献   

4.
巍山彝族土主崇拜是彝族祖先崇拜中的宗族崇拜。它诞生于南诏以前,在巍宝山南诏土主庙建立之后进入了繁荣时期。在巍山,土主神是人们最受尊敬的神,每到祭祀日人们都会举行大规模的祭祀活动。巍山土主崇拜仪式是当地彝族宗教信仰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着寓教于乐、人神亲善、趋吉避凶等深刻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傩,是中国古代一种原始的文化现象,《辞海》里说:它是一种用于祭祀天地、日月、山川、祖先或神鬼的仪式舞蹈,并把它归类为:“祭祀舞蹈”或“面具舞蹈”(因它的特点是戴面具表演)。据考,这种古老的祭祀舞蹈,源于原始社会对图腾的崇拜,大约在商周时期就有表现.至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它最早的形态只是一种为了驱疫逐鬼的祭祀仪式;后来祭祀者或因兴奋,或为娱神,  相似文献   

6.
中国当代公祭是20世纪后期的一项文化活动,与古代祭祀有着密切联系.公祭是政府主导的祭祀活动.当代公祭存在仪式粗糙、对象单一、目的不纯等问题,但不宜压制地方的公祭热情.当代公祭应该引入敬仰自然、崇拜地方英雄等内容.地方要以建设文化圣地的态度,引导公祭活动走向健康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7.
泰山女神作为泰山周边及我国北方地区崇拜信仰的神灵,来源于古代的母神崇拜信仰。曾先后演变为玄女、王母、玉女、碧霞元君等四代女神,宋代后广泛深入民间,成为北方地区最大女皇,后在全国各地形成规模不一的祭祀庙会和民间习俗,于明清时代达到顶峰。泰山女神信仰与崇拜习俗,是一种极具地域特色的祭祀性、综合性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8.
分食即在祭祀完毕之后由信众分享祭餐,这当属祭祀仪式的一个环节,有着宗教性意义,这一仪式性的行为源于狩猎时代。墨子在"明鬼"篇中提到的"合驩聚众,取亲乎乡里"即为仪式性的分食,而学者常将其误解为是墨子节用或功利主义的体现。文章将结合中外文献与民族志方面的材料梳理这种分食行为的由来及意义,同时也给予墨子"分食"以正名。  相似文献   

9.
罗晏  陈孟超 《江汉论坛》2008,(4):138-140
在中国的民族服饰文化中,服饰最早的功能之一就是借用服饰装扮进行宗教祭祀活动,同时也是对所祭祀的对象表达自己的敬意和崇拜的必不可少的手段.因此,宗教信仰对服饰文化有着引导和制约的作用.民族服饰带有明显的宗教色彩,服饰的灵感常常来源于多神崇拜、图腾崇拜等宗教观念,不同的宗教信仰对各民族的服饰有着不同的影响.原始宗教萨满教对各民族的服饰产生了广泛影响.  相似文献   

10.
孙柏楠 《理论界》2013,(2):204-206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对天地君亲师的崇拜与敬重,是中国人传统信仰的最高、最集中的体现。天地君亲师思想产生在红山文化牛河梁时期,作为大型、高级的史前祭祀中心,牛河梁遗址祭祀的主要对象为天地君亲师。  相似文献   

11.
土地神及其崇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崇拜是最普遍的自然崇拜形式之一。与土地崇拜有关的种种文化现象可称为土地崇拜文化丛,它包含土地神观念、土地神名称、土地神形象、祭所、祭祀仪式、神话、禁忌等文化元素。各种文化元素产生之后,又不断地发展、变化,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土地崇拜文化。  相似文献   

12.
巫术文化的溯源及其在台湾的兴起(台湾)赖宗贤巫术文化的起源时期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萌芽时期,从三皇五帝时代的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到殷商时期的鬼神崇拜、甲骨文卜辞以及周礼祭祀文化等等,都充分显示了巫术文化主导着古代中国文化的社会环境,这也是巫术地位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13.
《中文信息》2007,(12):8-14
中国的人类是从迷信中走来的,信仰的产生与盛行,既是先民精神上的需要,也是他们情感上的需要,平民百姓对神灵的狂热崇拜现象一以贯之,几千年来经久不衰,表现出强大的生命活力。他们信仰崇拜神灵,通过释兆与占卜祭祀,巫术,禁忌等行为方式实现他们的寄托。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地大物博,人口繁多,少数民族发展不均衡,因此中国还是一个多神信仰国家。具有信仰观念且有崇拜的心理。它分为原始信仰和后世信仰。原始信仰主要是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后世信仰主要有佛教、道教、城隍土地神、门神、灶神、财神、喜神、龙王、马王、药王、关帝、鲁班、海神、窑神及后来传入的天主教等。信仰民俗属心理民俗,是以信仰为核心的反映在心理上的习俗。在崇拜中,出于敬仰,希求庇佑的占大多数,人们信仰它们,除了恐惧它们发怒会带来灾厄之外,更多的是希望通过崇拜,获得庇佑和帮助,得到美好的结果。[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20年代墨子国籍论战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杰文 《东岳论丛》2001,22(6):100-102
20世纪 2 0年代末学术界曾发生过一场关于墨子国籍的论战。论战发端于 192 8年 4月胡怀琛发表《墨子为印度人辨》 ,先后有郑师许、吴进修、方授楚、陈登源、卫聚贤、金祖同、陈良盛等参与论战。争辩的主要问题是墨子是否为印度人或阿拉伯人、是否为佛教徒或婆罗门教徒。争辩以胡怀琛、卫聚贤等为一方 ,主墨子为外国人 ;以方授楚、陈登源等为另一方 ,主墨子本为中国人。争辩以胡怀琛等显露出世界史知识贫乏而强辩、学界多以墨子本为中国人而结束。  相似文献   

15.
东汉时期,祭祀山岳是国家的一项重要祭祀活动.在汉碑中保留了一些当时山岳祭祀的史料.据汉碑与文献的记载,东汉山岳祭祀成为国家祭礼一部分.东汉国家实际控制对五岳名山以及郡国内名山的祭祀.在祭祀名山的方式上,有定期祭祀和以求雨为目的的祭祀.定期祭祀名山具有完善的礼仪,并在祠庙中举行祭祀活动.由于东汉人对山岳具有虔诚地崇拜意识,所以山岳祭祀成为当时重要的礼仪活动.  相似文献   

16.
在人类蒙昧时代和野蛮时代,继图腾崇拜之后的自然崇拜中就有对天地林木山岳江海的崇拜。文明社会之后,统治阶级尤其是最高统治者把这种自然崇拜纳入自己承天应命、天命神授的范围之内。于是,通过封禅、祭海等活动以显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及“四海会同”之义。青海湖古代又称西海,自唐以来对西海屡有封号,至于对其之祭祀,在古代为遥祭,由清代开始为近祭和会盟,当代为民间祭或敖包祭。各种祭祀的形式、内容和社会意义也各有不同,本文拟就此问题试作一些初步考察。遥祭纪略原始的自然崇拜在人类进入初级的文…  相似文献   

17.
李琳 《云梦学刊》2012,33(1):106-109
洞庭湖水神信仰历史悠久,我们可从相关文献记载和民歌中了解洞庭湖水神信仰的源头。渔民信仰与崇拜水神的活动,贯穿于洞庭湖渔民生产、生活的整个过程当中,湘妃、洞庭王爷、杨泗将军等三位水神在渔民中影响最大。渔民祭祀水神有固定的祭祀仪式,并形成了各种禁忌。  相似文献   

18.
两汉时代正处在中国古代宗教的萌生阶段 ,乡间社会充满着浓厚的原始信仰与原始崇拜气氛 ,人们所崇仰、祭祀的神、鬼怪多种多样 ,对待它们的态度也各不相同。这一切构成了汉代乡村社会神崇拜的独特风格。也构成了汉代社会精神世界的重要基点  相似文献   

19.
两汉时代正处在中国古代宗教的萌生阶段,乡间社会充满着浓厚的原始信仰与原始崇拜气氛,人们所崇仰、祭祀的神祗、鬼怪多种多样,对待它们的态度也各不相同.这一切构成了汉代乡村社会神祇崇拜的独特风格.也构成了汉代社会精神世界的重要基点.  相似文献   

20.
王洪国  杨思平 《理论界》2010,(3):147-148
墨子是中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他在政治学、经济学、军事学、伦理学、法学、管理学、逻辑学等众多方面都有理论建树,对后世影响深远。作为中国传统消费伦理思想的典型代表,墨子的消费伦理思想更是独放异彩,昭示后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