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西交通史是现代史学分科趋势下的产物.19世纪末20世纪初,受西方汉学的影响,禀承晚清域外史地和西北史地研究的学术余流,中西交通史启其端绪.20年代,中西交通史的基本学科框架初步构建.30年代以后,随着史料建设与学科体系的初步确立,中西交通史进入了逐步完善的阶段.80年代以后,在继承与发展前期研究的基础上,中西交通史学科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并呈现出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正> 中西交通史,研究的是中华民族同西方各民族物质、文化交流发生和发展的历史。“中西交通史”一辞,最早出现于本世纪的二、三十年代。前此,关于中西关系方面的研究,命名是相当混乱的。直到三十年代初,张星烺、向达正式提出“中西交通史”的概念,作为一种专门史,研究上自秦汉,下迄明清的中西关系,包括中国古代文明对西方世界的影响、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的先后传入中国及对中国社会生活的作用、中国边疆地区同西方联系的孔道的地理形势、交通路线、民族及其文化与历史、中西间的使者往来和文化商业关系,等等,中西交通史遂逐渐为学术界承认。这里需要加以说明的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丘进博士潜心于中外关系史研究,继《七海扬帆》之后,又推出新著《中国与罗马——汉代中西关系研究》。(1990年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16万字,分8章,笔者有幸拜读,深感该书在理论阐述、研究方法、整体结构以及史实考察等方面均有独到之处。本书的特点之一,是以系统整体的观点建构起汉代中西关系的历史全貌。近年来,随着学术的繁荣,一大批中青年学者风从云集于这一研究领域,创获尤多。不过,由于种种原因,这一课题研究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主要是不少研究者在宏观上缺乏创新,局限于微观上的考释而显得单薄简略,或者依附于其它主题,成为通史、外贸史、交通史、航海史、文化交流史的陪衬或补充。本书则在这方面有了很大的突破,作者以系统的、整体的观念谋篇布局,从更高的更全面的角度考察这一时期的中西关系。从第二章至第八章,依次论述了汉代社会对外开放的经济基础、两汉时期的西域社会与中西交通、  相似文献   

4.
<正> 文化交流,是中西交通史所要研究的一个主要内容,但文化交流在人类历史上是很复杂很曲折的,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从世界文化史的角度看,整个人类文明体系是由众多不同的民族文化类型组成的,在这些不同的文化类型中存在着普遍的、必然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而构成一个庞大的文化交流网。人类的文明就在往复不断的文化传播、交流、融合过程中步步前进,向文明一体化的方向发展。中西交通史以中国与西方各民族的物质、文化交流史为研究对象,是世界范围的文化交流网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西哲学比较研究逐渐成为一门显学,其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第一,走出"两军对战"的模式,实事求是地研究中、西哲学,这是中西哲学比较研究得以发展的前提;第二.对构建中国哲学学科方法的反思,力图摆脱西方传统哲学的模式来构建中国哲学学科;第三,对中西哲学异质性的自觉,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哲学多元化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6.
中国文艺美学学科发端于20世纪上半叶,依据主要有两点:一是文艺美学学科诞生所需要的两个必备条件,即文艺整体观念的形成与现代美学体系的建立均完成于这一时期;二是朱光潜、宗白华等在这一时期已开始了文艺美学研究实践,李长之并于三四十年代尝试进行了文艺美学学科理论的建构.港台地区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的文艺美学研究,从某种意义上看,只是内地20世纪上半叶文艺美学研究传统的继承与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内地学者对于建立文艺美学学科的倡导与研究实践,只是中国文艺美学学科走上学科自觉与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7.
欧阳哲生教授所著《古代北京与西方文明》是对中西交通史或中西文化关系的个案研究方面的深度探索,表现出明确的问题意识,对学术史作了相当细致的梳理,对基本史实的梳理实堪充分表彰,亦可为后来者提供坚实基础.后续之研究若想更上层楼,则必须别出手眼,在方法论和视野上都能有所拓新.北京与西方这一命题,是侨易学研究的上佳命题之一.在处...  相似文献   

8.
秦汉历史文化研究的新收获──读《秦汉交通史稿》刘昭瑞王子今先生治秦汉交涉及方方面面,但尤其效力于秦汉交通史的研究,诚如李学勤先生在其近著《秦汉交通史稿》《序》中所说,秦汉交通史专题的选取,是作者的“独具只眼”,这充分表现了作者在学术研究中的感受力和悟...  相似文献   

9.
对于中西交通史的研究,人们往往注意于汉唐盛世,研究较多的也是汉代的张骞和唐朝的玄奘。而对于中西交通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魏晋南北朝时期却注意不够,对于此时期中西交通上的一个伟大人物——法显亦研究甚少。其实法显西行,对中西交通的贡献,和张骞、玄奘一样,都是很大的。其西行所经之地,“汉之张骞、甘英皆不至”。且“观夫自古神州之地,轻身殉法之宾,显法师则创辟荒途,奘法师及中开王  相似文献   

10.
杨绍军 《学术探索》2011,(2):F0002-F0002,F0003
作为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翻译家,向达毕生致力于中西交通史研究,同时兼及敦煌学、目录学、版本学和少数民族史等领域,在他所涉猎的不同研究领域都有精湛造诣和卓越成果,深受国内外学术界的推崇。  相似文献   

11.
邓阳  关俊 《阴山学刊》2007,20(3):17-20
重“理论”与重“实用”体现了中西传统思维差异的一个方面,这一差异使中西学术走上了两条不同的道路,同时也证实了理论学科强大的生命力。对这一差异及其产生的结果的研究为美学发展应采取的学术态度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2.
《文史哲》1982,(6)
<正> 郑鹤声教授是我国老一辈的著名史学家。现在八十二岁。1924年在东南大学历史系毕业后,先后在云南高等师范、东陆大学和中央大学任讲师、教授。1929年以后,在南京教育部编审处、国立编译馆、国史馆担任常任编审、主任编译、纂修兼史料处处长等职。1949年南京解放后任中国科学院历史三所南京史料整理处研究员。1951年任山东大学教授。现任历史系中国近代史教研室和中西交通史研究室的名誉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山东省政协委员、山东地名及通志编委。郑先生学识渊博,熟谙古今,尤擅长中国史学史、中国近代史和中西交通史。治史六十年来,著述浩瀚,多达157种,两千余万字。在中国近代史方面计有:《中国近世史》、《近世中西史日对照表》等。另外,还编了《东华录索引》、  相似文献   

13.
唐宋时期中西交通史中的灵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旭 《阴山学刊》2004,17(4):89-92
灵州在唐宋史中的地位,论者多从政治史、军事史的角度进行考察,若从中西交通史中观察唐末宋初的灵州,会得到一个新的视角。灵州是唐末宋初中原王朝同西北诸族联系的最重要的通道,使节往来会聚,俨然国际重镇;同时灵州又是当时最重要的中继贸易地,在东西贸易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西夏占据灵州后,灵州的国际地位和边贸功能削弱,中西交通的格局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相似文献   

14.
乘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葡萄牙共和国政府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草签之际,我们采访了潜心澳门史研究已有三十余年的老专家、中山大学历史系的戴裔煊教授。中国过去对澳门史的研究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戴先生早年主要从事民族学、盐业制度史和中西交通史的研究,建国以后又承担世界古代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并取得可喜的成绩,发表了不少有影响的论著。是什么原因促使戴裔煊先生转而投身研究澳门史呢?戴先生对我们谈了如下三个原因:  相似文献   

15.
启蒙时期的政治理性开启了近代政治理性主义的先河。以往的研究尚未从政治哲学高度对这一时期的政治理性进行过整体把握。如何从政治哲学视角把握这一时期的主要思想乃是当今政治哲学研究的一大课题。挖掘启蒙时期的理性及其与当代政治哲学发展之间的关联,对于推进这一学科的系统化建设和评判现实的政治合理性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6.
方亚光《唐代对外开放初探》(黄山书社1998年12月出版)一书,作为一部对外开放史专论,展示了中国史研究的新视角一、尝试确立对外开放史研究的理论框架对外开放史和市场史研究一样过去较少有人问津,虽不属于空白领域,但未形成一个公认的、独立的研究方向。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史学界在研究对外开放这一领域中,虽然一些重要著作,如《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向达)、《西域南海史地考证论著汇辑》(冯承钧)、《中西交通史》(方豪)等,为人们研究对外开放史提供了学术基础,但没有为对外开放史研究提供理论框架。因此,确定对外开放史研究的理论框架自然…  相似文献   

17.
北魏中西交通的开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太延元年起,北魏的西域政策发生变化,中西交通开始恢复并相继出现三次高潮,愈到后来,中西交通的规模愈大,在景明元年以后,除了西域诸国,有97个国家和地区与北魏通使往来。其规模远超两汉,并启隋唐中西交通之盛,承前启后,影响深远。同时,考诸北魏的中西交通史,也可以看到,影响当时中西交通盛衰不定的主要因素在于,北方柔然以及沿途吐谷浑、高昌、高车、鄯善等国是否加以阻挠,中西交通每次高潮的到来与维持都以北魏在军事上解决相关障碍为前提和背景,这一点与西汉时中西交通时常受到匈奴以及沿途诸国的阻挠的情形十分相似。随着中西交通的展开,中西商贸关系也在不断发展,北魏在贡赐贸易中并未获得实惠,相反付出了巨大的经济代价,倒是民间互市使中西方各国各得其所,兼受其益,这在河西走廊和陇西丝路沿线城市尤为明显,这种格局的形成与北魏统治者处理对外关系的指导思想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8.
关于敦煌人宋云西行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北魏一代,佛教风行,魏明帝时,曾派宋云(甘肃敦煌人)、惠生向西域求经,取回大乘妙典一百七十部。这是中西交通史上的一件大事。宋云这次西使之后,著有《宋云家纪》一书,惜其书在唐以后失传。由于正史无传,宋云的生平事迹不详。幸亏《洛阳伽蓝记》的作者杨炫之独具慧眼,把《宋云家纪》作为《洛阳伽蓝记》卷五的主要内容而引用,才得以保留宋云西行的梗概。这篇材料详细记载了宋云等人西行所经诸国的政治人物、风俗地理、宗教文化、山川河流等各方面的情况,故为治中西交通史者所重视。关于  相似文献   

19.
《文史哲》1983,(1)
<正> 现任山东大学历史系中西交通史研究室名誉主任的张维华教授,是我国史学界著名的老前辈和研究中西交通史的专家。他现年八十一岁,一九○二年诞生在山东寿光县一个农民家庭里,靠勤工俭学等途径接受了高等教育。一九二八年在齐鲁大学历史系毕业后留校执教,后又至燕京大学研究院深造,在院长洪业教授的指导下撰其名著《明史佛朗机吕宋和兰意大里亚传注释》,于一九三三年荣获硕士学位。此后,在齐鲁大学、河南大学、国立女子师范学院等高等学校与禹贡学会、北平研究院等学术研究部门,历任教授、研究员、系主任、图书馆馆长、研究所所长、文学院院长等职。特别是四十年代在成都与顾颉刚先生共同主办了燕京哈佛学社(又名国学研究所),杨向奎教授、胡厚宣教授等著名学者二十余人均为该  相似文献   

20.
郑鹤声教授对中国历史研究的贡献陈尚胜郑鹤声教授学术研究的领域很广,除中西交通史外,诸如中国史学史、中国目录文献学、清史、中国近代史、中华民国史、中国民族史、华侨史、亚洲史等,都有精深的造诣,并取得了很多成就。先生字萼荪,浙江诸暨人,生于1901年5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